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科学 1
一、政治的基本含义 1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2
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5
第二节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6
一、政治学的形成与确立 6
二、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8
三、政治学目前发展状况 15
四、政治学前景展望 17
第三节 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 19
一、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意义 19
二、学习研究马克思方义政治学的方法 22
第二章 国体 24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24
一、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观 24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观 29
三、国家产生的几种方式 32
第二节 国家类型 34
一、区分国家类型的标准 34
二、各类型国家的基本特点 36
三、国家类型的演进 43
第三节 国家职能 47
一、镇压敌对阶级或分子反抗的职能 47
二、社会管理的职能 48
三、资产阶级抽象人权论的谬误 50
第四节 国家的消亡 53
一、国家消亡的必然性 53
二、国家消亡的方式 55
三、国家消亡的条件 57
第三章 政体 58
第一节 政体理论概述 58
一、政体含义和基本特点 58
二、决定政体的基本因素 59
三、政体原则 61
四、政体分类及标准 64
第二节 君主制 65
一、分权君主制 65
二、专制君主制 66
三、贵族君主制 68
四、割据君主制 68
五、等级君主制 70
六、立宪君主制 71
第三节 共和制 74
一、奴隶主阶级共和制 74
二、封建主阶级共和制 77
三、资产阶级共和制 79
四、社会主义共和制 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6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内容 86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符合中国国情 90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分权制约的原则 91
第四章 国家结构形式 93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93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含义和受制因素 93
二、国家结构形式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95
三、国家结构形式分类及依据 96
一、联邦制的含义和特点 97
二、联邦制的形成 97
第二节 联邦制 97
三、联邦制国家的本质要求 98
第三节 单一制 101
一、单一制的含义和特点 101
二、单一制国家的本质要求 102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04
一、我国适宜实行单一制 104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 106
第八章 人事 112
三、“一国两制” 112
第五章 立法 117
第一节 立法概述 117
一、法和立法的概念 117
二、立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 119
三、加强立法工作的意义 122
第二节 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立法 123
一、奴隶制国家的立法 123
二、封建制国家的立法 129
三、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立法异同及根源 13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 134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 134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原则 140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程序 141
四、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监督 145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立法制度 146
一、立法机构及权限 146
二、立法原则 148
三、立法程序 151
四、当前立法工作的主要任务 153
第六章 行政 155
第一节 行政概述 155
一、行政的基本含义 155
二、行政范围 156
三、行政原则 157
四、行政管理过程 159
五、行政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 161
第二节 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行政 163
一、奴隶制国家的行政 163
二、封建制国家的行政 165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 172
一、行政机构设置 172
二、行政机关权限 174
三、行政监督 177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行政 179
一、行政机构设置 179
二、行政机关的职权 181
三、行政监察 182
四、行政体制改革 186
第七章 司法 188
第一节 司法概述 188
一、司法的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88
二、司法机关的产生和演变 189
三、司法制内容、分类及司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 191
第二节 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司法 193
一、奴隶制国家的司法 193
二、封建制国家的司法 195
三、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司法的比较分析 196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 199
一、司法体系 199
二、司法原则 201
三、司法权限 202
四、司法监督 204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司法 205
一、司法机关 205
二、司法原则 206
三、司法权限 208
四、司法监督 209
五、当前司法工作的主要任务 210
第一节 人事概述 212
一、人事与人事制度概念 212
二、人事制度的基本内容 213
三、人事制度的基本原则 215
四、人事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21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 220
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历史发展 220
二、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 221
三、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 224
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利弊分析 225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 227
一、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27
二、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 229
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基本特点 232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 234
一、干部人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34
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基本内容 235
三、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37
第九章 选举 239
第一节 选举概述 239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的概念 239
二、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40
三、普举制的意义 242
第二节 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选举 242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奴隶制国家的选举 243
三、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选举制分析 244
二、封建制国家的选举 24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 245
一、选举的功能 245
二、选民与候选人资格 246
三、选区划分与选票计算 249
四、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分析 2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选举制度 252
一、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52
二、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254
三、选举组织和选举程序 256
四、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59
第十章 政治家 262
第一节 政治家概述 262
一、政治家的含义 262
二、政治家的标准 264
三、政治家的产生 268
四、政治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69
第二节 剥削阶级的政治家 271
一、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 271
二、资产阶级的政治家 272
第三节 无产阶级的政治家 275
一、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产生及其特有的品质 275
二、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 276
三、维护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权威 278
第十一章 权力监督与制约 280
第一节 权力监督与制约概述 281
一、权力监督制约的科学依据 281
二、权力监督制约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285
三、权力监督制约的基本类型 287
四、影响权力监督制约作用的基本因素 289
第二节 阶级社会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291
一、奴隶制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291
二、封建制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292
三、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294
一、社会主义国家适用权力监督与制约原则 298
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的作用 2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298
三、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01
四、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的基本方式 303
五、改革政治体制,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305
第一节 政党概述 307
一、政党的产生及特征 307
第十二章 政党 307
二、政党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11
三、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通行的政治原则 31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314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314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 317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 320
四、当代西方政党制度的新特点 321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内容 3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党制度 323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科学依据 325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328
第十三章 民族与宗教 330
第一节 民族 330
一、民族的形成和特点 330
二、民族问题与政治的关系 334
三、资本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 337
第二节 宗教 337
一、宗教的产生 339
二、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341
三、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343
四、资产阶级宗教改革运动 346
五、当代宗教分析 3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350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 350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政策 353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宗教的发展趋向 355
第十四章 政治思想 357
第一节 政治思想概述 357
一、政治思想的基本概念 357
二、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360
三、政治思想的作用 363
第二节 剥削阶级的政治思想 365
一、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 365
二、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 369
三、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371
第三节 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377
一、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77
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379
三、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381
四、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作用 383
第一节 政治稳定的基本标准 385
一、政治稳定的基本含义与要素 385
第十五章 政治稳定与发展 385
二、政治稳定是历代统治阶级追求的基本目标 387
第二节 实现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 390
一、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基本统治策略 390
二、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393
三、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本质要素 398
第三节 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400
一、稳定寓于发展之中 400
二、发展对稳定的双重效应 401
三、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404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405
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05
二、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06
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406
第一节 国际政治概述 408
一、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408
第十六章 国际政治 408
二、国际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409
三、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 412
四、当前国际政治分析 413
第二节 国际组织 415
一、国际组织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15
二、国际组织的分类 416
三、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 417
四、国际组织的发展与变化 420
第三节 国际关系 422
一、国际关系的一般原则 422
二、目前国际关系分析 424
三、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426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对外政策 427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 427
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目标 429
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同各国关系 429
后记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