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公式 1
第一节 计算的一般规定 1
一、公式的适用范围 1
二、地基系数利比例系数 1
三、桩的计算宽度b_P 3
四、桩的变形系数a 7
第二节 单桩横向承载力计算 7
一、单桩横向承载力计算公式表 7
二、计算公式表1-7~1-12的说明 20
第三节 群桩横向承载力计算 22
一、群桩横向求载力计算公式表 22
二、计算公式表1-13~1-19的说明 39
第四节 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计算 42
一、摩擦校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42
二、摩擦桩轴向受拉容许承载力 46
三、柱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46
一、桩的强度计算 47
第五节 桩身强度及稳定性计算 47
二、桩的稳定性计算 52
三、桩身纵向挠出计算长度l_P的确定 53
第六节 土的应力检算 55
一、桩侧土的稳定性检算 55
二、桩底土最大应力核算 57
第二章 算例 59
第一节 单桩算例 59
一、桩顶自由等截面土中桩ah<2.5——c法算例(例一) 59
二、桩顶自由等截面嵌岩桩ah>2.5——m法算例(例二) 64
三、桩顶嵌固等截面土中桩ah>2.5——c法算例(例三) 66
四、桩项自由变截面嵌岩桩ah>2.5——m法算例(例四) 68
五、桩顶嵌固变截面嵌岩桩ah<2.5——m法算例(例五) 72
六、桩顶自由变截面土中桩承受土压力ah>2.5——m法算例(例六) 75
第二节 群桩算例 79
一、两个对称面的直桩基础土中桩ah>2.5——m法算例(例七) 79
二、两个对称面的直桩基础嵌岩桩ah<2.5——m法算例(例八) 83
三、一个对称面(外力作用在此面内)的直桩基础嵌岩桩ah>2.5—— c法算例(例九) 88
四、直斜桩组合基础土中桩ah>2.5——m法算例(例十) 93
五、承受土压力的群桩基础嵌岩桩ah>2.5——m法算例(例十一) 101
六、有一个对称面(外力不作用在此面内)的直桩基础土中桩ah>2.5——m法算例(例十二) 107
第三节 摩擦桩受压容许承载力算例(例十三) 116
第四节 强度计算算例 117
一、强度计算——求钢筋面积(例十四) 117
二、强度计算——检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例十五) 121
第五节 土的应力检算算例(例十六) 122
第三章 计算公式推导 123
第一节 单桩横向承载力计算公式 123
一、微分方程的建立和解 123
二、地面处桩的位移和转角x_o和■_o 125
三、桩顶变位公式及系数 130
四、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桩身最大弯矩 131
五、桩侧土的应力 134
六、桩顶嵌固弯矩 135
七、变截面单桩桩顶变位系数 136
八、短桩计算公式 140
九、交截面桩承受土压力时桩顶变位公式 154
第二节 群桩横向承载力计算公式 157
一、有两个对称面的直桩基础 158
二、有一个对称面的直桩基础 161
三、斜桩群桩基础 167
四、承台底面在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的群桩基础 170
五、承受土压力的群桩基础 179
六、没有对称面的直桩基础空间受力计算 184
主要参考资料 201
附录一、m法土中桩计算表(附表m-1~15) 203
附录二、m法土中桩计算表(附表m-1'~15') 232
附录三、c法土中桩计算表(附表c-1~15) 259
附录四、c法嵌岩桩计算表(附表c-1'~15') 287
附录五、影响函数A_1、B_1、C_1、D_1值表(附表m-16、附表c-17) 315
附录六、桩的变形系数a值计算表(附表18) 323
附录七、配筋图(附图1、2、3)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