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篇遥感和遥感原理 1
第一章 遥感及其应用 1
第二章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 5
第一节航空遥感 6
一航空象片的诞生和发展 6
二判读技术的进展 6
三航空摄影的发展 7
四航空传感器的发展 7
一可见光遥感 27 8
第二节 航天遥感的发展与航天遥感大事记 8
一太阳光和电磁波 11
第三章 遥感原理 11
第一节 电磁波与地物波谱 11
二大气对电磁波的干扰和大气窗口 15
三地物波谱 20
第二节遥感方式的分类 21
第三节可见光与红外遥感 23
一可见光与红外波段遥感 23
二多光谱遥感的意义 23
第四节热红外遥感 26
一热红外波段电磁波 26
二热红外波段遥感的大气窗口和常用波段 27
三红外遥感图象原理及其意义 27
第五节紫外遥感 28
二 被动微波遥感 29
第六节微波遥感与被动微波遥感 29
一微波电磁波与大气窗口 29
一主动系统 30
第七节主动微波遥感 30
二雷达成象的影响因素 31
三 几种重要的雷达遥感系统 32
第八节荧光遥感 38
第九节激光与激光拉曼遥感 39
一激光(Laser) 39
二 激光雷达(Ladar) 39
三 激光探测仪(PLADS) 40
四 激光荧光和激光拉曼 41
第二篇遥感技术设备系统 44
第四章 遥感平台 44
第一节航空遥感平台 44
第二节航天遥感平台 47
一 航天飞机和空间实验室 48
二地球卫星的轨道 56
三卫星遥感平台 60
二传感器类型与工作方式 61
一传感器应用的电磁波 61
第五章 传感器——遥感的“眼睛” 61
一灰度 65
第一节遥感影象的光学物理特性 65
第六章 遥感信息资料和CCT磁带 65
二分辨率与象元 66
第二节遥感图象与CCT磁带 70
一遥感图象 70
二CCT磁带 70
第三节图象信息的地面接收与处理 72
一卫星地面接收站 72
二卫星接收天线 72
三数字-图象转换系统 74
四遥感影象在地面站的预处理、定标、定位与误校 75
五航片的校正处理 79
第七章 遥感图象的处理与解译 81
第一节常规目视解译方法 82
第二节光学-电子解译方法 83
一假彩色合成法 84
二假彩色等密度分割法 86
三影象边缘增强技术 87
四空间滤波影象增强技术 87
第三节计算机的图象处理解译 89
一 计算机图象增强技术 90
二 图象运算方法 93
三 计算机图象识别 95
第三篇遥感应用的意义与遥感卫星 98
第八章 重要的陆地-海洋-大气观测卫星 98
第一节陆地-海洋-大气观测卫星的时空尺度与特点 98
第二节卫星航天器的发射与入轨 101
一运载工具 101
二有效载荷 102
第三节 诺阿(NOAA)卫星 102
第四节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106
一 GOES卫星主要传感器 107
二GMS地球同步气象卫星 109
三全球气象卫星系统 111
第五节“雨云”(Nimbus)系列卫星 112
第六节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 115
一 地球资源探测卫星(EROS)计划 115
二Landsat系列卫星 115
三星载传感器与工作过程 117
四陆地卫星轨道与地面站 119
第七节斯波特(SPOT)卫星 121
一 SPOT卫星的特点 121
二 SPOT卫星的技术性能参数 124
第八节 海洋卫星-A(Seasat-A) 125
第九节 海洋观测卫星MOS-l 128
第十节热容量成象卫星(HCMM) 130
第十一节军用与侦察卫星 131
第十二节我国发射的卫星 134
第九章 遥感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136
第一节航空遥感探测 136
第二节 用卫星探测海洋海岸带环境和资源的优点 138
第三节遥感的弱点与不足 142
第四节遥感应用的经济效益 144
第四篇 海岸带、海岛资源与环境遥感 147
第十章 海岸带、海岛值物生态与农牧业遥感 148
第一节海岸带海岛植被生态遥感 148
一植物的电磁波谱特性 148
二植被分类与生物量遥感 151
三植被生态调查与生态植被图 152
第二节沿海农牧业遥感 153
一农业土地利用遥感 153
二作物种植面积遥感和估产 156
三牧(草)场遥感 160
第三节农林灾害遥感监测 161
一森林火情监测 161
二森林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164
第四节航天合成孔径雷达在植被、土壤和农业土地利 165
用方面的应用 165
第五节 沿海滩涂资源与红树林植被生态遥感 166
一潮间带与滩涂 166
二沿海滩涂红树林及其意义 167
三红树林植被遥感 169
四红树林生态与红树林生态遥感 170
五滩涂资源调查 172
第十一章 海岸带海岛地质地貌遥感 173
第一节海岸带海岛大地测量制图与动态监测 174
一可用于测绘制图的遥感影象信息源 174
二航空航天遥感影象的二维平面测量制图 176
三遥感影象的高程测量和三维立体地形图象 179
四数字地形模型(DTM) 183
第二节海岸与潮滩遥感测量与制图 184
一海岸潮滩地貌与二维平面测绘制图 185
二潮滩的高程与三维遥感测量原理与应用 188
三潮滩面积量算 189
四海岸线长度量算 189
五岸滩动态过程的监测研究与制图 190
第三节海岸带海岛地质遥感 193
一地质构造研究——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 194
二岩性识别 200
三找矿标志 202
四新构造运动 204
五地质填图 204
六 航天合成孔径雷达的古地质古地貌遥感研究与制图 205
第十二章 沿海城市遥感 207
第一节 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航运与旅游资源 208
第二节 城市和港口的动态监测 213
第三节城市环境污染和环境地质 214
一城市环境地质 214
二城市热污染和“热岛”效应 215
三城市废水污染 219
第十三章 海岸带海岛水文与工程遥感 220
第一节水文遥感 220
一沿海地下水资源 221
二流域下垫面地表水资源 224
三湖泊水库水资源 225
四水土流失 226
一港口码头选址和航道监测 227
第二节工程遥感 227
二沿海铁路公路选线和既有线路的遥感监测 231
三沿海水利、水电、电力和大型工程遥感 233
第十四章 海岸带海岛突发灾害遥感 236
第一节 洪水监测与预报 236
第二节 地震、火山与泥石流 238
一地震带调查 239
二 火山活动监测 240
三泥石流与滑坡 242
第十五章 海洋遥感应用与特点 244
第一节遥感在海洋学方面的应用 244
一 海洋遥感应用的意义 244
第五篇 海洋遥感应用 244
二遥感与90年代海洋科学 246
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遥感信息的差异与难度 247
一海洋信息的特点 247
二海洋遥感传感器的特点 249
一气象预报 252
第一节海洋-气象遥感 252
第十六章 海洋水文气象遥感 252
二灾害性天气预报 254
一 水体的热辐射 255
第二节海面温度场遥感 255
二 卫星遥感测温模式 256
三 海面温度场遥感应用 257
四 “埃尔尼诺”(EL Nino)现象和海面温度场 261
第三节海面风浪场遥感 262
一 海-气边界上的动量交换与遥感 262
二可见光和红外波段遥感风浪 263
三被动微波辐射遥感海面风浪场 266
四雷达散射计遥感海面风浪 268
五 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海面涌浪和海浪谱 269
六雷达高度计遥感海面波高和风速 271
七短波雷达遥感海面风浪场 273
第四节 内波的遥感探测 276
一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探测内波 276
二 机载雷达观测内波 277
第五节海面流场和水团遥感 278
二红外波段遥感海面流场与锋面 280
三雷达高度计遥感大尺度海流 283
四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近岸海面流场 286
五卫星定位系统测流 287
六卫星云图观测海流及水团冷暖锋面 287
七 海洋中尺度过程(中尺度涡和切变波)遥感观测 288
八上升流 291
第六节潮汐遥感 293
第十七章 海洋水色遥感 297
一海面悬沙的影象特征与遥感信息源 298
第一节海面悬浮泥沙(浊度场)遥感 298
二 海面悬沙遥感定量原理 300
三海面悬沙遥感定量的理论模式 301
四 海面悬沙遥感的经验统计模式 302
第二节叶绿素遥感 304
一海面叶绿素水色遥感原理与光谱特征 304
二 蓝/绿(G/B)光比值法和CZCS 306
三荧光高度法和荧光线水色成象仪(FLI) 308
四“清净”水域校正法和“风云-1”号卫星海洋水色实验通道 310
五海面叶绿素遥感观测 310
一 海洋生态系与海洋生态学 312
二 海洋食物链(网) 312
第一节 海洋生态遥感与渔场遥感预报的意义 312
第十八章 海洋生态遥感与渔场渔情分析预报 312
三 人类对海洋蛋白质的需求 313
四 海洋生态遥感 314
五 海洋渔情分析预报及其意义 314
第二节 海洋生态遥感与渔场遥感分析预报 316
一 加拿大西北部海域鲸生态遥感 316
二温哥华岛周围海域大马哈渔场生态遥感 318
三北美沿岸“喷射流”海域渔场遥感 319
四 日本近海黑潮海域的渔场遥感分析预报 319
五我国东、黄海渔场渔情遥感分析预报实验 324
第十九章 海冰遥感 328
一 极地冰雪消长变化、三维显示和海冰 329
二海冰的动态遥感与航运安全 331
三我国的海冰遥感监测 333
第二十章 遥感在海洋石油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34
第一节石油污染是当前最大的海洋污染 334
第二节海洋石油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 336
一可见光和多光谱可见光遥感 336
二紫外遥感 338
三红外遥感海面油膜 338
四 微波遥感海面油膜 340
五激光荧光探测海面油膜与油种 343
六海面污油的其他遥感监测技术 345
七机载综合遥感系统监测海面油膜 346
第二十一章 遥感在海洋污染监测和海洋化学调查中 347
的应用 347
第一节水体热污染 348
第二节近海、河口、港湾水体污染的遥感监测 351
一污染水体及其波谱特征 351
二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污染源及其输移) 356
三港湾污染 360
四入海污染物的迁移扩散 362
第三节赤潮遥感监测 366
第四节海洋倾废 369
一倾废场废弃物在表层流场中的运移扩散 370
二倾废场垂直剖面中废弃物的运移与沉降 372
三应用遥感技术选择海上倾废场 373
第五节 近海海洋环境水质质量评价 374
第六节河口海域盐度的遥感测量 378
一 可见光波段遥感海水盐度 379
二微波辐射计遥感测盐 381
第七节 海水中可溶性有机物(DOM)的遥感测量 383
一海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DOM) 384
二黄色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和衰减系数 385
三 黄色物质的荧光发射 386
四黄色物质对水体遥感的影响 389
五水中黄色物质(DOM)的遥感测量 390
第二十二章 遥感在海洋调查研究其他方面的应用 396
第一节海平面与海洋水准面 396
一雷达高度计海面测高 396
二海平面、海面地形与海洋水准面 398
三海洋水准面、重力场与海底地貌 400
第二节 浅海水深遥感测量 404
一 可见光遥感测深原理 405
二可见光遥感测深 408
三 多光谱可见光数据测深方法与模式 410
四浅海珊瑚礁生物物理带遥感测深测绘 413
五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浅海水深(水下地形) 416
六航空激光浅海测深 416
第三节灾害性海况遥感 418
一海啸(津浪) 418
二风暴巨浪 420
三风暴潮 421
第四节卫星导航、通讯与海难救助 422
一卫星导航 422
二海上通信 424
三海难救助 426
第六篇海洋大气遥感 429
第二十三章 海洋大气理化场遥感与海-气相互 429
作用 429
第一节大气中云的遥感观测 431
一云的运移与天气 432
二云层高度 434
第二节大气云量、可降水量和海面湿度场遥感测量 436
一云量 436
二可降水量和雨率 437
三卫星遥感海面大气湿度场 441
第三节海洋大气温度廓线(垂直剖面)遥感探测 444
一红外辐射仪大气温度廓线探测原理与应用 445
二微波辐射仪大气温度廓线的探测原理与应用 449
三海洋大气三维温度场遥感探测 451
第四节海洋大气组分和大气污染的航天遥感探测 452
一 大气中的C0 454
二大气层中的臭氧 455
三尘暴与大气气溶胶 457
四大气污染源遥感观测 462
一微波雷达 464
第五节地面遥感大气(物理场和化学场)探测 464
二地面遥感探空系统 465
三激光雷达 465
四 声雷达大气遥感探测 466
第六节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遥感 467
一海-气边界能量的交换形式和物理量的提取 469
二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遥感观测 471
三海-气能量交换遥感观测 472
四 海-气间大尺度水文气象过程热力相互作用现象的遥感观测 473
第一节遥感应用的方法学问题 475
一认识和设计阶段。解决“能做什么?” 475
第二十四章 遥感应用的方法学问题 475
第七篇遥感应用方法学与海洋海岸带遥感的发展 475
二执行阶段。解决“怎么做(样)?” 476
三 多学科综合研究分析阶段。解决“为什么?” 476
四遥感应用的高级阶段。解决“怎么办?” 477
五海洋、海岸带调查研究与决策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现代技术应用 478
第二节遥感信息源的时空尺度与应用时的选择 481
一选用不同的传感器信息源 481
二选择适用的地面分辨率 481
三覆盖频度 483
四选用合适的遥感资料与应用实例 484
第二十五章 海洋与海岸带遥感发展的趋势 495
第一节遥感基础研究与遥感技术设备的进展 495
一水体与地物波谱 496
二新一代传感器 497
三遥感影象和数据的处理解译 503
第二节进一步的卫星发射计划 505
一海军海洋遥感系统卫星(N-ROSS) 506
二洋面地形起伏测量实验卫星 507
(TOPEX/POS EIDON) 507
三欧空局遥感卫星(ERS-1) 509
四地球势场研究卫星(GRM) 511
五海洋水色成象仪(OCI) 513
六美国下一代地球同步卫星(GOES-NEXT) 514
七 日本的-ERS-1和ADEOS卫星 516
八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 517
九 美国“陆地卫星6”号( Landsat-6) 519
十我国的“海洋卫星” 519
第三节 全球海洋-大气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520
一 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研究计划 522
二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计划 523
三全球海洋通量研究(JGOFS)计划 525
主要参考文献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