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概述 1
卷二 大事记 11
卷三 建置沿革 67
第一章 地理位置 69
第二章 历史沿革 69
第三章 行政区划 70
第四章 县城概况 72
第五章 乡镇概况 73
卷四 自然环境 123
第一章 地质 125
第一节 地层 125
第二节 构造 126
第三节 火山岩 126
第二章 地貌 127
第一节 山丘 127
第二节 河流 130
第三章 气候 132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32
第二节 温度 133
第三节 降水 135
第四节 日照 137
第五节 湿度 138
第六节 风 139
第七节 冰期 139
第八节 物候 139
第四章 自然资源 139
第一节 土地 139
第二节 水文 143
第三节 矿藏 143
第四节 生物 147
第五章 自然灾害 147
第一节 水旱灾害 147
第二节 风雹灾害 148
第三节 其他灾害 148
第六章 环境保护 15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54
第二节 污染治理 154
卷五 人口 157
第一章 人口构成 160
第一节 分布与密度 160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61
第三节 性别构成 162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62
第五节 行业与职业 164
第六节 民族构成 165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6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67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68
第三章 姓氏 170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71
第一节 晚婚晚育 171
第二节 节制生育 172
卷六 政党、群众团体 17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苍山地方组织 17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78
第二节 县级组织 181
第三节 代表大会 184
第四节 统一战线 186
第五节 纪律检查 187
第二章 群众团体 189
第一节 农民团体 189
第二节 工人团体 190
第三节 青年团体 192
第四节 妇女团体 193
第五节 少年儿童团体 195
第六节 其他组织 196
卷七 政权、政协 199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02
第一节 临郯费峄抗日人民代表大会 202
第二节 赵鎛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02
第三节 苍山县各界人民代表会 202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203
第五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210
第六节 选举 213
第七节 提案处理 213
第二章 县级行政机构 214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219
第一节 参议会 219
第二节 县政协 219
卷八 民政 221
第一章 拥军优属 223
第一节 拥军支前 223
第二节 优属优待 224
第三节 烈士褒扬 225
第四节 复退安置 227
第二章 救灾救济 社会福利 227
第一节 救灾救济 227
第二节 社会福利 229
第三章 婚丧管理 230
第一节 婚姻登记 230
第二节 丧葬改革 230
第四章 移民支边 231
卷九 劳动 人事 233
第一章 劳动 23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35
第二节 劳动就业 235
第三节 劳动调配 236
第四节 工资副利 236
第五节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 239
第六节 职工培训 241
第七节 其他 241
第二章 人事 24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44
第二节 干部队伍 244
第三节 干部管理 245
第四节 干部福利 246
第五节 编制管理 247
卷十 公安司法 249
第一章 公安 25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51
第二节 社会治安 251
第三节 户籍管理 253
第四节 消防 253
第五节 监所管理 254
第二章 检察 25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5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5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55
第四节 经济检察 25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56
第六节 其他检察 256
第三章 审判 2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57
第二节 审判体制 257
第三节 案件审判 258
第四节 判决执行 260
第五节 法医鉴定 260
第六节 告诉申诉 260
第七节 人民陪审 26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6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61
第二节 法制宣传 261
第三节 人民调解 262
第四节 律师公证 262
第五节 基层司法行政 263
卷十一 军事 265
第一章 兵役 267
第一节 兵役机构 267
第二节 兵役制度 268
第二章 武装 269
第一节 人民军队 269
第二节 中共地方武装 270
第三节 其他武装 272
第三章 民兵 273
第一节 民兵组织 273
第二节 军事训练 274
第三节 民兵作用 274
第四章 兵事 276
第一节 苍山暴动 276
第二节 军事事变 277
第三节 主要反“扫荡” 280
第四节 “六九”突围 280
第五节 重要战斗 281
第六节 鲁南战役 285
卷十二 农业 293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295
第一节 减租减息、土地改革 295
第二节 互助合作运动 296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297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98
第二章 产业结构 298
第三章 专业机构、农技队伍 300
第一节 专业机构 300
第二节 农技队伍 301
第四章 农作物种植 30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302
第二节 经济作物 303
第五章 耕作与栽培 310
第一节 整地改土 310
第二节 耕作制度 310
第三节 农作物施肥 311
第四节 农作物品种 311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312
第六章 农具 315
第七章 收益分配 318
卷十三 苍山大蒜 319
第一章 种植栽培 321
第一节 植物特征 321
第二节 生育周期 322
第三节 种植条件 322
第四节 种植面积 322
第二章 大蒜品种 323
第一节 蒲棵 323
第二节 糙蒜 324
第三节 高脚子 324
第三章 病虫灾害 324
第一节 病害 324
第二节 虫害 325
第四章 科学研究 326
第五章 系列产品 328
第六章 事件、蒜塔 330
卷十四 林牧渔业 333
第一章 林木 335
第一节 林业机构 335
第二节 林木资源 335
第三节 植树造林 337
第四节 林木管理 338
第五节 林场苗圃简介 339
第二章 林果 34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40
第二节 主要品种 341
第三节 栽培管理 342
第三章 畜牧业 342
第一节 畜禽品种 343
第二节 家畜饲养 345
第三节 家禽饲养 346
第四节 畜禽疫病 346
第五节 检疫防疫 349
第六节 品种改良 349
第四章 渔业 350
第一节 淡水鱼种 350
第二节 淡水养殖 350
第三节 产品销售 351
第四节 渔政管理 351
卷十五 水利 353
第一章 专业机构 355
第二章 河道涝洼治理 355
第一节 河道治理 356
第二节 涝洼治理 359
第三章 水库塘坝灌溉工程 361
第一节 水库塘坝 361
第二节 灌溉工程 368
第四章 水土保持 371
第一节 水土流失 372
第二节 保护措施 372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 373
第五章 防汛抗旱 37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74
第二节 物资经费 374
第三节 防汛抗旱纪实 374
卷十六 工业 379
第一章 工业体制 382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 382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382
第三节 私营工业 384
第二章 工业规模 384
第一节 内部结构 384
第二节 技术装备 384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85
第四节 职工队伍 385
第三章 主要工业 386
第一节 加工、酿造业 386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 387
第三节 造纸、印刷业 388
第四节 机电化工业 389
第五节 建筑材料业 390
第六节 矿山开采业 391
第七节 蔬菜加工业 392
第八节 日用杂品业 393
第九节 发电供电业 394
第十节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石门铁矿 398
第四章 工业管理 401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 401
第二节 市场经济时期的管理 402
第五章 产品选介 403
卷十七 兰陵美酒 407
第一章 美酒史略 409
第一节 渊源诗话 409
第二节 美酒工艺 410
第三节 金奖始末 411
第二章 企业沿革 412
第三章 企业规模 41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13
第二节 职工队伍 414
第三节 技术装备 415
第四章 经营管理 416
第一节 旧时酒业 416
第二节 国营酒业 417
第五章 系列产品 420
卷十八 交通邮电 425
第一章 交通 42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27
第二节 路桥修筑 427
第三节 国道省道 430
第四节 县乡公路 430
第五节 乡村道路 432
第六节 客运货运 433
第二章 邮电 434
第一节 局所 434
第二节 邮政 435
第三节 电信 438
卷十九 城乡建设 447
第一章 县城规划 449
第一节 总体规划 449
第二节 专业规划 450
第二章 市政建设 451
第一节 道路 451
第二节 桥梁 453
第三节 排水 453
第四节 防洪 454
第五节 防震 454
第三章 公用设施 455
第一节 城区供水 455
第二节 园林绿化 455
第三节 照明取暖 456
第四节 房屋建设 456
第五节 建筑选介 457
第四章 城建管理 458
第一节 建设管理 458
第二节 房屋管理 459
第三节 其他管理 460
第五章 乡村建设 460
第一节 乡村规划 460
第二节 建设管理 461
第三节 民宅建设 461
第四节 乡镇建设 462
第六章 建筑业 464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64
第二节 建筑设备 464
第三节 施工技术 464
卷二十 商业 465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46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67
第二节 集体商业 468
第三节 国营商业 469
第二章 商业购销 470
第一节 网点设置 470
第二节 商品购销 470
第三节 商品贮运 473
第四节 经营管理 473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474
第一节 饮食业 474
第二节 理发、照相 475
第三节 浴池、旅社 475
第四章 物资供应 476
第一节 物资体制 476
第二节 物资购进 476
第三节 物资销售 477
第五章 对外贸易 47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78
第二节 商品出口 478
第三节 招商引资 478
第六章 集市贸易 480
第一节 集市设置 480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480
第三节 专业批发市场 480
第七章 烟草专卖 48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2
第二节 烟叶收购 482
第三节 烟草销售 482
卷二十一 粮油 485
第一章 机构沿革 487
第二章 粮油收购 487
第一节 粮食收购 489
第二节 油脂收购 490
第三章 粮油销售 491
第一节 粮食销售 491
第二节 食油销售 493
第三节 粮油价格 494
第四章 粮油储存 497
第一节 仓库建设 497
第二节 保粮措施 497
第五章 粮油调拨 499
第六章 粮油管理 500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00
第二节 粮油票证 500
卷二十二 财政、税收 503
第一章 机构 505
第二章 财政 505
第一节 财政体制 50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506
第三节 财政支出 507
第四节 财政管理 511
第五节 国库债券 515
第六节 乡镇财政 517
第三章 税收 518
第一节 税制改革 518
第二节 税收种类 518
第三节 税务管理 523
卷二十三 金融 527
第一章 金融机构 529
第二章 金融管理 531
第一节 金融机构管理 531
第二节 现金工资管理 531
第三节 外汇管理 531
第三章 货币 532
第四章 存款 533
第一节 对公存款 533
第二节 城镇储蓄存款 534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 534
第五章 贷款 535
第一节 工商业贷款 535
第二节 农业贷款 536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 536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贷款 537
第六章 会计核算 539
第一节 会计演变 539
第二节 会计结算 540
第三节 联行 540
第七章 保险 541
第一节 保险种类 541
第二节 业务收入 541
第三节 保险理赔 541
卷二十四 经济综合管理 54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 545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545
第二章 统计管理 546
第一节 统计调查 546
第二节 专业统计 547
第三节 统计服务 548
第四节 统计监督 548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549
第一节 市场贸易管理 54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550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551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551
第四章 物价管理 5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52
第二节 物价改革 552
第三节 物价监督 553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554
第一节 计量管理 554
第二节 标准管理 554
第三节 其他管理 555
第六章 审计监督 5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55
第二节 审计事务 555
第七章 土地矿产管理 556
第八章 经济体制改革 5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57
第二节 工作进程 557
第三节 工作成果 557
卷二十五 教育 559
第一章 儒学教育 561
第一节 书院 561
第二节 义学 561
第三节 私塾 562
第四节 科举考试 564
第二章 幼儿教育 565
第三章 小学教育 567
第一节 国民学校 567
第二节 抗日小学 568
第三节 人民小学 568
第四节 教学改革 572
第五节 学校选介 573
第四章 中学教育 575
第一节 学校设置 575
第二节 学制课程 577
第三节 校舍改造 579
第四节 教学改革 579
第五节 中学选介 580
第五章 师范教育 581
第一节 学校 581
第二节 教学 581
第六章 职业教育 583
第七章 业余教育 584
第一节 农民教育 584
第二节 干部教育 585
第八章 教师 586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86
第二节 教师待遇 586
第九章 教育行政 58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87
第二节 学校管理 588
第三节 教育经费 588
卷二十六 科学技术 59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3
第二节 科研机构 593
第二章 科技队伍 594
第一节 科技队伍构成 594
第二节 技术职称评定 594
第三章 科技成果 595
第四章 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县 604
第五章 苍山地震 605
第一节 地震测报 605
第二节 地震记实 605
卷二十七 文化 607
第一章 文学戏曲艺术 609
第一节 文学 609
第二节 戏曲 610
第三节 艺术 611
第二章 广播电影电视 614
第一节 广播 614
第二节 电影 615
第三节 电视 615
第三章 报纸图书档案 616
第一节 报纸 616
第二节 图书 616
第三节 档案 617
第四章 群众文化 619
第一节 群众文化辅导 619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619
第五章 文物古迹 620
第一节 馆藏文物 620
第二节 古遗址 621
第三节 古城址 621
第四节 古建筑 622
第五节 古墓葬 623
第六节 摩崖石刻 624
第七节 名胜纪念地 624
卷二十八 卫生体育 627
第一章 卫生机构 62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29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 629
第三节 药品检验机构 629
第四节 医疗机构 629
第二章 防疫 633
第一节 疫情管理 633
第二节 预防接种 633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633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634
第三章 卫生保健 636
第一节 妇女保建 636
第二节 儿童保健 636
第三节 职工保建 636
第四节 食品卫生 637
第四章 医疗 637
第一节 中医医疗 637
第二节 西医医疗 638
第三节 医疗设备 639
第五章 卫生队伍 640
第一节 人员 640
第二节 待遇 640
第三节 培训 642
第六章 卫生管理 642
第一节 医政管理 642
第二节 药政管理 643
第三节 医疗费管理 643
第四节 卫生事业费管理 643
第五节 药材经营 644
第七章 体育 645
第一节 机构 645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45
第三节 群众体育 650
第四节 体育设施 651
卷二十九 民俗宗教 657
第一章 生产习俗 659
第一节 农业生产习俗 659
第二节 工匠生产习俗 659
第二章 生活习俗 661
第一节 服饰 661
第二节 饮食 663
第三节 用品 663
第三章 礼仪习俗 664
第一节 嫁娶 664
第二节 丧葬 665
第三节 喜庆 665
第四节 礼节 666
第五节 称谓 666
第四章 节庆习俗 667
第五章 宗教信仰 669
第一节 佛教 669
第二节 道教 670
第三节 基督教 671
第四节 伊斯兰教 671
第五节 天主教 672
第六节 神山教案 672
卷三十 方言 675
第一章 概况 677
第二章 语音 677
第一节 声母 677
第二节 韵母 677
第三节 声调 678
第四节 声韵配合(一)声母 679
第五节 声韵配合(二)韵母 680
第六节 声调的对应关系 682
第七节 语音变化 684
第三章 词汇和语汇 688
第一节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688
第二节 同义词 689
第三节 俗语 690
第四节 惯用语 690
第五节 歇后语 690
第六节 成语和格言 691
第七节 谚语 691
第八节 避讳语 692
第九节 常用方言词语 692
第四章 语法特点 698
第一节 词缀 698
第二节 “的”字的用法 699
第三节 词的重叠 699
第四节 形容词的程度表示法 699
第五节 句式特点 700
卷三十一 人物 701
卷三十二 荀子 763
第一章 主要经历 765
第一节 生卒时间 766
第二节 稷下游学 767
第三节 县令生涯 767
第二章 《荀子》及其版本 767
第三章 思想学说 769
第一节 天论 769
第二节 性恶论 771
第三节 礼、法论 772
第四节 王治、富国论 772
第五节 解蔽 774
第六节 正名 775
第四章 建国后荀子研究观点述要 776
第五章 遗迹 纪念 778
第一节 遗址遗迹 778
第二节 现代纪念 779
卷三十三 附录 781
一、修志文告 783
二、志稿评审 791
三、诗词歌曲 793
四、兰陵纪事 800
编后记 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