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篇 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 7
第一章 暗室设计及常用设备 7
第一节 暗室设计 7
第二节 胶片手动冲洗设备 10
第三节 暗室工作用具 10
第二章 医用X线胶片 13
第一节 医用X线胶片的种类及管理 13
第二节 医用X线胶片结构 14
第三节 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 16
第四节 X线胶片的感光原理和潜影 21
第三章 增感屏 23
第一节 增感屏的种类及结构 23
第二节 增感屏的性能 25
第三节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25
第四节 增感屏的使用 27
第四章 胶片处理技术 29
第一节 显影 29
第二节 定影 39
第三节 水洗与干燥 42
第四节 暗室基本操作及照片缺点形成原因分析 44
第五章 自动洗片机冲洗技术 48
第一节 自动冲洗机的种类 48
第二节 自动洗片机的结构与安置 49
第三节 自动冲洗套药及优缺点 51
第三节 自动洗片机的使用与管理 52
第六章 数字成像激光打印技术 54
第一节 湿式激光打印机 54
第二节 干式激光打印机 55
第三节 激光打印机的性能及应用 58
第七章 医学影像照片冲洗技术实验指导 61
实验一 暗室基本操作技术 61
实验二 暗室安全灯测试 61
实验三 显影液及定影液的配制 63
实验四 照片水洗效果测试 64
实验五 自动洗片机 65
实验六 激光打印机的基本操作 65
第二篇 X线检查技术 69
第八章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69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知识 69
第二节 四肢摄影 82
第三节 脊柱摄影 102
第四节 胸廓摄影 111
第五节 骨盆摄影 116
第六节 胸部摄影 119
第七节 腹部摄影 127
第八节 头颅摄影 130
第九节 牙齿摄影 140
第十节 X线摄影实验指导 145
实验一 手后前位和斜位摄影 145
实验二 腕关节后前位和腕关节侧位摄影 146
实验三 肘关节前后位和肘关节侧位摄影 147
实验四 肱骨侧位和肩关节前后位摄影 148
实验五 足前后位和足内斜位摄影 149
实验六 踝关节前后位和踝关节侧位摄影 150
实验七 膝关节前后位和膝关节侧位摄影 151
实验八 髌骨轴位和髋关节前后位摄影 152
实验九 颈椎侧位、颈椎斜位摄影 153
实验十 腰椎前后位和腰椎侧位摄影 154
实验十一 尾骨前后位和尾骨侧位摄影 155
实验十二 膈上肋骨前后位和肋骨斜位摄影 156
实验十三 胸部后前位和胸部侧位摄影 157
实验十四 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摄影 158
实验十五 腹部仰卧前后位摄影 159
实验十六 头颅后前位和头颅侧位摄影 159
实验十七 许氏位和梅氏位摄影 160
实验十八 瓦氏位和柯氏位摄影 161
实验十九 下颌骨侧位和颞颌关节侧位摄影 162
实验二十 上颌切牙和左下颌磨牙摄影 163
第九章 体层摄影检查技术 165
第一节 原理 165
第二节 体层照片影像及评价 168
第三节 口腔曲面全景体层 172
第四节 体层摄影实验指导 175
实验一 体层摄影原理 175
实验二 体层厚度测试 176
第十章 软X线摄影检查技术 179
第一节 软X线摄影基本原理 179
第二节 乳腺的摄影 180
第三节 乳腺摄影的影像标准 183
第四节 乳腺X线摄影实验指导 185
实验 课乳腺X线摄影 185
第十一章 造影检查技术 186
第一节 对比剂 186
第二节 临床造影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193
第三节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 195
第四节 消化系统造影 202
第五节 其他系统造影 208
第六节 造影检查的实验指导 209
实验一 静脉尿路造影 209
实验二 子宫输卵管造影 210
实验三 消化道造影 210
实验四 胆系造影 210
实验五 瘘管及窦道造影 211
第十二章 数字X线摄影技术 212
第一节 数字图像基础知识 212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 216
第三节 数字X线摄影 223
第四节 数字成像技术应用 227
第五节 PACS简介 230
第六节 数字X线摄影技术实验指导 234
第十三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 235
第一节 DSA系统的组成与设备维护 235
第二节 DSA的原理与减影方式 237
第三节 DSA的造影方法和临床应用原则 241
第四节 DSA设备操作技术和检查注意事项 242
第五节 常用的DSA检查技术 245
第六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259
实验一 实地观摩放射诊疗血管造影设备及器材 259
实验二 放射诊疗血管造影常用技术 259
实验三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260
实验四 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260
实验五 原发性肝癌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技术 261
实验六 肾癌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技术 261
实验七 子宫肌瘤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技术 262
第三篇 CT检查技术 265
第十四章 CT检查技术概述 265
第一节 CT的发明和发展 265
第二节 CT的基本结构与成像原理 266
第三节 CT的图像特点 268
第四节 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270
第五节 CT的临床应用及限度 272
第十五章 螺旋CT与电子束CT 274
第一节 螺旋CT 274
第二节 电子束CT 282
第十六章 CT检查方法 285
第一节 CT检查前准备 285
第二节 CT平扫 286
第三节 CT增强扫描 287
第四节 CT造影检查 287
第十七章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89
第一节 颅脑 289
第二节 头颈部 291
第三节 胸部 295
第四节 腹部 298
第五节 盆腔 301
第六节 脊柱 302
第十八章 CT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305
实验一 实地观摩CT成像设备 305
实验二 CT扫描技术(检查方法) 305
实验三 头部CT扫描方法 305
实验四 颈部的CT扫描 305
实验五 颈椎、胸椎、腰椎CT常规扫描 306
实验六 胸部CT常规扫描 306
实验七 腹部CT常规扫描 306
实验八 四肢及关节CT常规扫描 307
实验九 CT增强扫描及CTA 307
实验十 CT图像的后处理技术 307
实验十一 CT图像排版打印、传输、刻录 308
第四篇 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 311
第十九章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311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311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设备系统 312
第三节 常用脉冲序列及其应用 314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 323
第五节 磁共振系统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 326
第二十章 磁共振检查方法 328
第一节 常用检查方法 328
第二节 特殊检查方法 328
第三节 空间编码 331
第四节 磁共振对比剂和成像 333
第五节 MRI检查的特点 334
第二十一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336
第一节 MRI检查前准备 336
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的磁共振检查 336
第三节 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348
第四节 水成像原理及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350
第五节 磁共振频谱的临床应用 352
第二十二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的实验指导 354
实验一 实地观摩磁共振成像设备 354
实验二 STIR技术及临床应用 354
实验三 颅脑SE序列的常规扫描方法 354
实验四 颅脑DWI成像 354
实验五 颈、胸、腰椎常规扫描 355
实验六 TOF法颈部血管成像 355
实验七 肝脏常规扫描 355
实验八 MRCP成像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355
第五篇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359
第二十三章 影像质量管理概述 359
第一节 影像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359
第二节 质量管理活动的程序 360
第三节 质量管理方法 361
第二十四章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综合评价 363
第一节 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内容 363
第二节 我国《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草案)简介 364
第二十五章 影像质量管理应用简介 368
第一节 读片条件的检测 368
第二节 屏-片系统的质量检测 368
第三节 散射线含有率的检测 369
第四节 自动冲洗机质量控制 369
第二十六章 影像质量保证与控制 371
第一节 影像质量保证与控制的意义 371
第二节 放射技师执行的质量控制 371
参考文献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