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樊浩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214020327
  • 页数:759 页
图书介绍:江苏省“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全国“八五”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

目录 1

绪论:现代中国伦理精神的辩证转换与现实建构 1

1.“伦理生态”与伦理现实性的复归 2

2.伦理—经济—社会的整合点与互动点 6

3.伦理建构的文化中介与文化原理 11

历 史 卷 22

第一篇 传统伦理的精神体系及其内在否定性 22

一、传统伦理精神生成的人文生态 22

1.理解传统与把握生态 22

2.传统伦理精神生成的社会存在生态 23

3.传统伦理精神生长的文化精神形态 30

4.传统伦理精神的主体结构生态 37

5.人文生态与传统伦理精神的现代转换 46

二、传统伦理的概念系统及其文化原理 51

1.概念系统与价值认定 51

2.家国一体——中国伦理精神的逻辑与历史起点 54

3.伦理政治——伦理关系与伦理实体的建构原理 58

4.人情主义——传统伦理精神的人文形态 61

三、传统伦理精神的内在矛盾 67

1.中国伦理精神的基本问题 67

2.传统伦理精神人文形态的内在矛盾 71

3.传统伦理精神结构的内在矛盾 75

第二篇传统社会的伦理转换与现代 82

伦理建构的历史参照 82

四、“五伦四德”与相对伦理 82

1.“五伦”的设计原理 83

2.“四德”与德性规范体系 88

3.“五伦四德”与古典伦理精神 93

五、“三纲五常”与秦汉之际的伦理转换 101

1.秦汉之际的社会转型与中国文化对儒家伦理的选择 101

2.“五伦四德”的内在矛盾及其向“三纲五常”转换的必然性 104

3.“三纲五常”的逻辑体系与逻辑要素 108

4.“三纲五常”与伦理转换 112

六、“天理人欲”与专制伦理 116

1.唐宋时期的社会转型与中国伦理体系的新建构 116

2.理学伦理转换的课题与难题 120

3.“天理人欲”的精神体系 125

第三篇传统伦理的近现代转换与 131

现代伦理建构的理论前提 131

七、新儒学与传统伦理的近现代转换 131

1.现代新儒学与近现代社会的转型 132

2.新儒学伦理发展的心路历程 139

3.新儒学与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换 149

八、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变革与现代中国的伦理转换 154

1.现代中国的伦理变革与儒学的历史命运 155

2.新伦理的开发与建构 160

3.现代伦理转换的理论启示 166

理 论 卷 179

第四篇现代中国伦理建构的哲学理念 179

九、现代中国伦理建构的理论课题 179

1.现代中国的道德困境与伦理建构的三维空间 179

2.现代中国伦理建构的理论难题 184

3.伦理变革的实践思路 189

1.传统的理念 198

十、传统的逻辑与伦理建构的哲学理念 198

2.传统的逻辑 202

3.传统的延续与变迁 207

十一、传统伦理的现代定位 215

1.传统伦理的本性 216

2.中国传统伦理的个性 222

3.“伦理精神”与“伦理气质” 228

十二、“文化理解”与文化引进 235

1.文化引进的矛盾与困境 235

2.“文化理解模式”与文化引进的规律 236

3.文化热中的“中国的西方思潮” 239

4.“文化理解”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引进 244

1.世界性的经济—文化难题与“人文力”的诠释 248

十三、“人文力”与伦理转换的理念 248

2.“人文力”的调理与传统转换的建设性努力 251

3.概念诠释系统与文化难题的突破 255

十四、“伦理生态”与伦理建构的理念 273

1.现代伦理建构的时代定位 274

2.“伦理生态”与伦理建构 279

3.伦理建构的规律 285

十五、伦理的文化本性与文化定位 294

1.文化生态与伦理生态 294

第五篇文化中突与现代伦理精神的理论建构 294

2.伦理道德的文化原理与文化过程 298

3.伦理的文化本性 305

十六、人伦原理与伦理实体 311

1.人伦与人道 311

2.人伦与天道 327

3.人伦传统与伦理实体的建构 339

十七、人德规范与道德自我 351

1.性善与伦理精神 351

2.德性与规范体系 367

3.修养传统与道德自我的建构 384

1.道德理性与生命智慧 394

十八、人生智慧与安身立命 394

2.伦理原理与生活智慧 408

3.伦理精神结构与人生智慧 421

十九、人文力与精神生态 438

1.伦理与人文力 438

2.中国伦理的人文力分析 443

3.伦理转换与新的人文力的形成 449

二十、伦理—文化生态与现代伦理建构 454

1.传统伦理的人文本性 454

2.传统伦理的转换 460

3.现代伦理的建构 465

现 实 卷 474

第六篇人文力与伦理—经济生态的建构 474

二十一、经济与伦理 474

1.伦理经济与经济伦理 474

2.伦理与超越 479

3.道德与生活 483

二十二、经济转轨与伦理转换 487

1.市场经济的人文难题 487

2.经济形态与伦理精神形态 490

3.传统伦理精神形态与市场经济原理的同构异质 493

4.经济与伦理的新整合 496

二十三、经济转轨中的伦理价值 501

1.市场经营中伦理的双重价值 501

2.伦理精神与经营精神 503

3.经济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内在矛盾 512

4.伦理机制与经营机制 516

5.市场经营的伦理支撑 524

二十四、经济过程中的伦理动力 526

1.职业伦理与生产原动力 526

2.交换伦理与经济规范力 532

3.消费伦理与经济扩展力 536

4.分配伦理与经济激发力 541

二十五、经济运行中的伦理动力 545

1.伦理精神与经济运行的导向力 545

2.伦理机制与经济主体的个体活力 548

3.伦理原理与经济组织的整体合力 551

4.经济—伦理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55

二十六、经济冲动力与伦理冲动力 558

1.经济冲动力与伦理冲动力 559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伦理冲动力 567

3.儒家伦理与中国封建经济的伦理冲动力 570

4.伦理冲动力与现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575

1.市场经济的伦理矛盾 580

二十七、市场经济的伦理矛盾与伦理—经济生态的建构 580

2.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文力 590

3.伦理—经济生态的建构 596

第七篇“德”“得”相通与伦理—社会生态的建构 601

二十八、伦理与社会 601

1.伦理需要 602

2.中国社会的伦理需要与伦理定位 608

3.伦理的社会切入点 612

二十九、中国道德的精神 618

1.“德”“得”相通:中国道德的精神取向与精神原理 618

2.中国道德精神的结构体系与历史建构 623

3.中国道德精神的实质及其现代转换 626

三十、“德”“得”论 630

1.“德”与“得”:文明的难题 630

2.“德”的本性 631

3.“得”的原理 639

4.“德”“得”相通 645

三十一、善恶因果律与伦理合理性 650

1.因果律的紊乱与转型时期的伦理阵痛 650

2.宗教因果律与宗教信仰 653

3.“德福一致”与道德因果律 659

4.善恶因果律与伦理围城的超越 663

1.“善”的文化本性 670

三十二、伦理至善与社会正义 670

2.“善”与“正义” 675

3.至善的伦理与正义的社会 681

三十三、法律秩序与伦理效力 689

1.“伦理效力”的概念 689

2.法律的伦理基础与伦理的法律支撑 692

3.“法”的精神与“理”的价值 696

4.法治与人治 699

三十四、“德”“得”相通与伦理—社会生态的建构 707

1.伦理—社会生态的课题 707

2.秩序理念与伦理—社会互动 709

3.“道德需要”与“德”“得”价值结构 714

4.伦理精神与民主精神的整合 719

余论变革时期伦理困境的超越 723

1.变革时期的伦理心态与伦理评价 723

2.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的基本课题与基本矛盾 726

3.日本模式:一种可供参照的思路 732

4.现代中国伦理建构的现实难题 738

5.变革时期的伦理建构与伦理超越 742

6.伦理传统与变革时期的道德教育 747

7.开放的体系:从伦理学走向文化学、走向经济学、走向政治学 752

后记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