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市石景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0062375
  • 页数:9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石景山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是北京市十八个区县志中较为重要的志书之一。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编 建置 58

第一章 隶属沿革 58

第一节 周至五代时期 58

第二节 辽至清时期 59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60

第二章 行政建置 61

第一节 区 61

第二节 乡镇 行政村 61

第三节 街道 62

第三章 自然村 65

第一节 分布 65

第二节 村庄简介(按音序排列) 66

第三节 消失的村庄 86

第二编 自然环境 8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88

第一节 地质 88

第二节 地貌 90

第二章 水文 91

第一节 河流 91

第二节 地下水 92

第三节 泉 93

第三章 气候 自然灾害 94

第一节 气候 94

第二节 自然灾害 96

第三编 人口 98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98

第一节 人口数量 98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00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00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00

第二节 迁移变动 102

第三章 人口结构 103

第一节 年龄构成 103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04

第三节 民族构成 106

第四节 家庭构成 107

第五节 文化构成 108

第六节 职业构成 109

第四章 人口生育 109

第一节 计划生育 109

第二节 优生优育 110

第三节 机构与管理 111

第四编 中国共产党 113

第一章 中共在辖区解放前的组织与活动 113

第一节 组织 113

第二节 重要活动与斗争 114

第二章 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115

第一节 代表大会 115

第二节 代表会议 117

第三章 区委及工作机构 117

第一节 领导机关 117

第二节 工作机构 121

第四章 区委重要工作与活动 121

第五章 党的建设及工作 13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32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40

第三节 统一战线 144

第四节 纪律检查 147

第五节 政策研究和党史资料征集 151

第五编 人民代表大会 154

第一章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54

第一节 代表产生和构成 154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54

第二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 155

第一节 代表选举 15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157

第三章 区人大常委会 161

第一节 组成人员 161

第二节 会议 163

第三节 主要工作 164

第四节 工作机构和制度 166

第四章 代表工作 167

第一节 组织和制度 167

第二节 代表活动 168

第六编 人民政府 171

第一章 组织机构 17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71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 171

第三节 工作部门 175

第四节 基层政权组织 176

第五节 工作制度 177

第二章 主要政务 177

第一节 稳定社会秩序 177

第二节 发展经济 178

第三节 发展教科文体卫事业 180

第四节 城市建设与管理 183

第三章 区政建设 186

第一节 民主建设 186

第二节 法制建设 187

第三节 行政监察 188

第四节 信访工作 189

第四章 外事 190

第一节 友好交往 190

第二节 接待与出访 191

第五章 侨务台港澳事务 192

第一节 侨务 192

第二节 台港澳事务 192

第六章 街道办事处工作 194

第七编 人民政协 197

第一章 政协区委员会 197

第一节 委员产生及构成 197

第二节 委员会议 199

第二章 政协区常务委员会 202

第一节 历届政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202

第二节 工作机构和制度 202

第三节 常委会议 204

第三章 主要工作和活动 205

第一节 政治协商 205

第二节 民主监督 206

第三节 提案工作 207

第四节 社会服务 209

第五节 文史资料征集与编纂 210

第六节 委员学习 210

第七节 联谊交友 211

第八编 民主党派 工商联 团体第一章 民主党派 工商联 213

第一节 民革区支部 213

第二节 民盟区工委 215

第三节 民建区工委 216

第四节 民进区工委 217

第五节 农工民主党区支部 218

第六节 致公党区支部 219

第七节 工商联 220

第二章 团体 222

第一节 工会 222

第二节 共青团及其他青少年组织 227

第三节 妇联 231

第四节 其他组织 234

第九编 国民党 三青团 239

第一章 国民党 239

第一节 组织 23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40

第二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 240

第一节 组织 24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41

第十编 公安 242

第一章 机构 242

第二章 重大警事 244

第一节 反动党、团、特登记 244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244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245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245

第三章 治安管理 248

第一节 收容散兵 248

第二节 枪械与特种物品管理 248

第三节 禁娼 禁赌 禁毒 249

第四节 监改与帮教 250

第五节 特种行业管理 250

第六节 巡逻与巡察 251

第七节 群防群治与内部保卫 251

第八节 安全警卫 253

第四章 侦查办案 254

第一节 侦查 254

第二节 预审 255

第三节 看守 256

第五章 户籍管理 256

第一节 常住户口管理 256

第二节 暂住户口管理 257

第三节 居民身份证管理 258

第六章 消防管理 258

第一节 机构 258

第二节 管理 258

第三节 设施 259

第七章 交通管理 261

第一节 机构 261

第二节 管理 261

第三节 车辆监理 263

第十一编 检察 审判 司法行政第一章 检察 266

第一节 机构 26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6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68

第四节 法纪检察 26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70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271

第二章 审判 271

第一节 机构 27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7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7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80

第五节 行政审判 281

第六节 申诉复查 282

第七节 执行 282

第三章 司法行政 283

第一节 机构 283

第二节 法制宣传 283

第三节 人民调解 285

第四节 法律顾问 287

第五节 法律公证 287

第六节 法律服务 288

第七节 律师事务 288

第十二编 军事 291

第一章 兵役 291

第一节 征兵制 291

第二节 志愿、义务兵役制 291

第三节 预备役制 291

第二章 武装 292

第一节 驻军 292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293

第三章 民兵 294

第一节 组织 294

第二节 军政训练 297

第三节 执勤 298

第四章 人民防空与国防教育 299

第一节 人民防空 299

第二节 国防教育 300

第五章 战事 301

第一节 清朝前(含清朝)战事 301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重要战事 301

第十三编 劳动 人事 304

第一章 劳动管理 304

第一节 机构 304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05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 309

第四节 培训 313

第五节 工资奖金 315

第六节 福利保险 318

第七节 劳动保护 321

第二章 人事管理 323

第一节 机构 323

第二节 干部管理 323

第三节 工资福利 325

第四节 职称改革与人才交流 328

第五节 编制管理 329

第十四编 民政 332

第一章 机构 332

第二章 优抚安置 333

第一节 褒扬烈士 333

第二节 抚恤优待 333

第三节 拥军优属 334

第四节 安置 336

第三章 救济救灾 339

第一节 救济 339

第二节 救灾 340

第四章 社会福利与社会助残 340

第一节 福利院 340

第二节 社区服务 341

第三节 社会助残 342

第四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343

第五节 有奖募捐 344

第五章 社会事务管理 345

第一节 婚姻登记 345

第二节 殡葬改革 346

第三节 社团登记 346

第六章 老龄工作 3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7

第二节 主要工作 347

第十五编 民族 宗教 349

第一章 民族 349

第一节 少数民族分布 349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事务 350

第二章 宗教 353

第十六编 城市建设 356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企业 356

第一节 机构 356

第二节 企业 356

第三节 建筑施工管理 361

第二章 城区规划管理 363

第一节 规划沿革 363

第二节 编制规划 364

第三节 规划用地及地名管理 366

第三章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69

第一节 道路 369

第二节 桥梁 370

第三节 排水 372

第四节 供水、电、气、热 375

第五节 防汛 378

第四章 房屋建设 380

第一节 居民住宅 380

第二节 工业用房 382

第三节 商业用房 388

第四节 教育科研用房 390

第五节 卫生、文化、体育用房 394

第十七编 城市管理 397

第一章 环境保护 397

第一节 机构 397

第二节 环境监测 397

第三节 环境治理 405

第四节 环境管理 409

第五节 环保教育 414

第二章 环境卫生 415

第一节 机构 415

第二节 道路清扫 415

第三节 垃圾清运 416

第四节 粪便清运 417

第五节 公厕保洁 417

第六节 市容管理 418

第三章 园林绿化 419

第一节 机构 419

第二节 公园 420

第三节 绿地、绿化 423

第四节 苗圃 428

第五节 园林规划与管理 428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430

第一节 机构 430

第二节 房产权属 431

第三节 房屋管理 432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435

第五节 地政管理 436

第十八编 交通 邮电 440

第一章 交通运输 440

第一节 铁路 440

第二节 地下铁道 442

第三节 汽车客运 442

第四节 汽车货运 445

第五节 其他运输 447

第二章 邮电 448

第一节 邮政 448

第二节 电信 449

第十九编 农业 452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452

第一节 土地改革 452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454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456

第四节 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459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变化 460

第一节 耕地 460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劳动力 462

第三节 畜力 465

第四节 农具农机 466

第三章 种植业 467

第一节 粮食作物 467

第二节 油料作物 475

第三节 蔬菜 475

第四节 干鲜果类 480

第四章 养殖业 481

第一节 饲养 481

第二节 疫病防治 488

第五章 农田水利 490

第一节 水资源 490

第二节 农田灌溉 491

第三节 防御灾害 499

第二十编 工业 502

第一章 区属部门工业 502

第一节 沿革 502

第二节 企业 507

第三节 管理 515

第四节 获奖产品 521

第二章 园区工业 522

第三章 驻区部属工业 524

第一节 电力工业 524

第二节 电子工业 526

第三节 军工工业 527

第四章 驻区市属工业 528

第一节 冶金工业 528

第二节 机械工业 531

第三节 电子工业 534

第四节 建材工业 535

第五节 其他工业 537

第六节 获奖产品 537

第二十一编 商业 服务业第一章 经济结构 542

第一节 私营和个体商业服务业 542

第二节 集体(合作)商业服务业 543

第三节 国营商业服务业 544

第四节 股份(合作)制商业服务业 544

第二章 行业 550

第一节 粮油业 550

第二节 百货服装业 553

第三节 副食业 558

第四节 蔬菜业 563

第五节 煤炭业 566

第六节 药品业 568

第七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570

第八节 废旧物资回收业 573

第九节 饮食业 576

第十节 服务业 578

第十一节 修理业 580

第三章 网点建设与集贸市场 582

第一节 网点建设 582

第二节 集贸市场 583

第四章 管理 58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85

第二节 体制改革 586

第三节 优质服务 589

第二十二编 经贸 旅游 594

第一章 经贸 594

第一节 机构 594

第二节 利用外资 594

第三节 利用台港资金 598

第四节 对外贸易 601

第二章 旅游 602

第一节 旅游资源 602

第二节 旅游接待设施 606

第三节 旅游活动 607

第二十三编 财税 金融 610

第一章 财政 610

第一节 机构 610

第二节 财政体制 610

第三节 财政收入 611

第四节 财政支出 613

第五节 财政信用 616

第六节 财政管理 617

第二章 税务 620

第一节 机构 620

第二节 税制 621

第三节 税收收入 622

第四节 稽征管理 623

第三章 金融 625

第一节 金融机构 625

第二节 银行业务 628

第三节 保险业务 634

第二十四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 639

第一节 机构 639

第二节 计划编制 639

第三节 计划实施 643

第四节 经济调节 646

第二章 统计管理 647

第一节 机构 647

第二节 统计调查 648

第三节 统计资料 653

第四节 统计执法与报表管理 653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654

第一节 机构 654

第二节 企业登记与监管 654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656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657

第五节 经济检查 658

第六节 市场管理 659

第七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660

第四章 物价管理 662

第一节 机构 662

第二节 管理 662

第三节 物价检查 665

第五章 技术监督 666

第一节 机构 666

第二节 计量 667

第三节 标准化 671

第四节 质量监督 671

第六章 物资管理 672

第一节 机构 672

第二节 物资供应 673

第三节 物资经营 674

第七章 国有资产管理 676

第一节 机构 676

第二节 管理 676

第八章 审计 679

第一节 机构 679

第二节 国家审计 679

第三节 内部审计 681

第四节 社会审计 681

第二十五编 科技 683

第一章 机构队伍 683

第一节 科研单位 683

第二节 科技团体 685

第三节 科技队伍 686

第二章 科技活动 688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88

第二节 科技培训 688

第三章 科技管理 689

第一节 成果管理 689

第二节 科技推广 691

第二十六编 教育 693

第一章 幼儿教育 693

第一节 园所设置 693

第二节 保育和教育 696

第三节 管理 696

第二章 小学教育 697

第一节 学校设置 697

第二节 教学 700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 701

第四节 体育·卫生 702

第五节 小学选介 704

第三章 中学教育 705

第一节 学校设置 705

第二节 教学 707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 708

第四节 体育·卫生 711

第五节 中学选介 712

第四章 特殊教育 713

第一节 工读教育 713

第二节 弱智教育 714

第五章 校外教育 715

第一节 机构 715

第二节 活动 716

第六章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718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718

第二节 中等师范教育 718

第三节 中等技工教育 720

第四节 职业高中教育 720

第七章 高等教育 722

第八章 成人教育 723

第一节 扫除文盲和初等教育 723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 724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727

第四节 培训 729

第九章 教师 732

第一节 来源与培训 732

第二节 待遇 734

第十章 教育行政 734

第一节 机构 734

第二节 教育督导 735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 736

第一节 教学研究 736

第二节 教育科研 737

第三节 电化教育 737

第四节 学术团体 738

第二十七编 文化 740

第一章 文化设施及团体 740

第一节 文化馆、站 740

第二节 图书馆 741

第三节 影剧院 742

第四节 文化艺术社团 743

第五节 驻区文艺表演单位 744

第二章 文化市场 745

第一节 形成 745

第二节 监督管理 746

第三章 文化活动 746

第一节 文学 746

第二节 艺术 751

第三节 传统文化活动 753

第四节 艺术节、游山会 754

第四章 广播电视 756

第一节 有线广播 756

第二节 有线电视 756

第五章 档案 757

第一节 档案馆 757

第二节 档案管理 757

第六章 工作机构 759

第七章 诗文选辑 760

第一节 诗词 760

第二节 散文 772

第二十八编 文物 775

第一章 文物保护单位 775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5

第二节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776

第三节 石景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780

第二章 出土文物及历史遗存 784

第一节 出土文物 784

第二节 墓葬石刻 785

第三节 遗存遗迹 793

第三章 文物管理 796

第一节 机构 796

第二节 文物普查 797

第三节 文物修缮 797

第二十九编 卫生 799

第一章 医疗 799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99

第二节 医疗队伍 803

第三节 医疗技术与设备 803

第四节 医疗科研 805

第二章 卫生防疫 专病防治 807

第一节 食品卫生 807

第二节 学校卫生 807

第三节 劳动卫生 808

第四节 传染病、专病防治 809

第三章 妇幼保健 81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811

第二节 儿童保健 812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 812

第五章 管理 81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813

第二节 医政管理 814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14

第四节 医疗制度管理 815

第五节 义务献血管理 816

第六节 经费管理 817

第三十编 体育 819

第一章 机构设施 819

第一节 机构 819

第二节 体育设施 820

第二章 群众体育 822

第一节 学校体育 822

第二节 职工体育 822

第三节 农民体育 823

第四节 国防体育 823

第五节 全民健身运动 824

第三章 体育训练 825

第一节 体校 825

第二节 运动项目 825

第三节 输送 828

第四章 体育竞赛 832

第一节 区级竞赛 832

第二节 参加北京市及全国竞赛 832

第三节 承办北京市与全国竞赛 833

第三十一编 民情 习俗 836

第一章 人民生活 836

第一节 农民生活 836

第二节 居民生活 837

第二章 社会习俗 840

第一节 岁时习俗 840

第二节 人生习俗 843

第三节 生活习俗 845

第四节 其他习俗 847

第三章 社会新风 848

第一节 学习雷锋 848

第二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849

第三节 军(警)民共建 850

第四节 争创“双拥模范城” 852

第五节 新风范例 853

第三十二编 人物 856

第一章 人物事略 856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871

第三章 劳模、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录 875

第一节 全国劳动模范 875

第二节 北京市(部、省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875

第四章 代表、委员名录 87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87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 878

附录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881

1996—2000年石景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886

索引 892

编后记 917

参加撰写初稿主要人员名单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