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 1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2
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1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8
第三节 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1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21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5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27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27
一、哲学的物质范畴 27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4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9
第二节意识及其作用 43
一、意识的起源 44
二、意识的本质 49
三、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54
第三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7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58
二、精神和自然界的统一 60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63
的要求 63
一、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65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65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特征和核心 65
二、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68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0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 71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及其根本属性 72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6
第三节质量互变规律 81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81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84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86
第四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88
一、辩证的否定 89
二、否定之否定 92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及其表现形式的特 94
殊性 94
四、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96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范畴概述 99
一、范畴的一般涵义和实质 99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99
二、范畴的双重作用 101
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103
第二节原因和结果 104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04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 106
第三节内容和形式 109
一、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109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10
一、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含义 113
第四节现实性和可能性 113
二、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 116
第五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117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1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18
第六节现象和本质 121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 122
二、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抓住本质 124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127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27
第五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27
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128
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29
第二节实践及其作用 131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3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33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35
一、由实践到认识 135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38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41
第四节认识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142
一、归纳和演绎 143
二、分析和综合 144
三、从抽象到具体 145
第五节真理 146
一、真理的客观性 147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48
三、真理与谬误 150
四、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 153
五、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155
第六章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157
第一节 马克思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157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158
二、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和唯物史观的创立 163
第二节人的有意识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167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167
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170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性质 175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 176
科学 176
一、社会形态的结构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7
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179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82
第七章社会基本矛盾 187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87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87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92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97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9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00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205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205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 206
第八章阶级、国家、社会革命 213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 213
一、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213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变化 218
三、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0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224
第二节国家 227
一、国家的产生和本质 227
二、国家的职能、类型和形式 229
三、社会主义国家 232
第三节社会革命 234
一、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 234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 238
三、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241
四、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42
第九章社会意识 245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构成 245
一、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 245
二、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 249
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251
第二节社会意识诸形式 254
一、社会意识形式的形成 254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与功能 255
三、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相互联系 263
第三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64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64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6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70
第十章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75
第一节个人和社会 275
一、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 276
二、个人和集体 284
第二节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86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86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91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97
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 298
一、人的个性及其发展的物质根源 298
二、人的自由及其本质 302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 305
再版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