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
第一节 地球系统科学 1
第二节 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3
第三节 若干领域的研究内容 7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面向21世纪的地理学 13
第一节 国际地理学发展的历程 13
第二节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7
第三节 地理学发展的契机 20
第四节 地理学的优势领域 22
第五节 中国地理学近期发展战略 24
参考文献 27
第三章 自然地域系统 29
第一节 概述 29
第二节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32
第三节 自然地域的演化与排序 37
第四节 自然地域的划分与界线 43
参考文献 54
第四章 自然生产潜力研究 56
第一节 概述 56
第二节 自然生产潜力原理与研究方法 57
第三节 中国农业生产潜力 65
参考文献 68
第五章 水量转化 70
第一节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70
第二节 水量转化 78
第三节 水文界面过程的分析 82
第四节 水量调控 84
第五节 全球尺度的研究——国际前沿 90
参考文献 93
第六章 河流系统与环境变化 94
第一节 河流系统的几个基本问题 95
第二节 环境变化对河流演变的影响 104
第三节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反馈 113
参考文献 116
第七章 地表元素迁移集散与环境保护 118
第一节 地表元素迁移及其控制因素 118
第二节 地表元素迁移的主要过程与地域分异规律 121
第三节 地表元素迁移与环境保护 128
参考文献 132
第八章 生命元素平衡与健康和医学地理 133
第一节 化学地理环境 133
第二节 生命元素区域分异、平衡与健康 145
第三节 生命元素与医学地理 153
第四节 环境生命系统生命元素研究的展望 160
参考文献 162
第九章 实验地理学与地理工程学 163
第一节 传统地理学的革新 163
第二节 实验地理学概要 164
第三节 地理工程学概要 167
第四节 经验与展望 170
参考文献 173
第十章 全球变化研究 174
第一节 全球变化研究概要 174
第二节 历史时期气候方法与结论 183
参考文献 193
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 195
第一节 通论 195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 203
参考文献 209
第十二章 极地与全球变化 211
第一节 极地概述 211
第二节 南极研究 215
第三节 北极研究 225
参考文献 233
第十三章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分异 234
第一节 山地高原地理研究概述 234
第二节 青藏高原古地理环境变迁 236
第三节 垂直自然带的结构类型与分布模式 243
第四节 独特的地生态现象与空间格局 249
第五节 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域系统 252
参考文献 256
第十四章 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258
第一节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258
第二节 中国水资源的质量及污染 267
第三节 中国水资源利用 269
第四节 中国干旱区水资源利用 272
参考文献 277
第十五章 黄土高原与黄河泥沙 278
第一节 现代侵蚀环境 279
第二节 黄河中游的侵蚀产沙 282
第三节 黄河泥沙的输移特征 285
第四节 黄河侵蚀泥沙堆积与环境 288
第五节 下游河道泥沙淤积趋势预估 292
第六节 侵蚀泥沙调控对策 294
参考文献 298
第十六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299
第一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潮 299
第二节 黄淮海平原自然条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02
第三节 黄淮海平原农业状况与问题 306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310
参考文献 318
第十七章 坡地过程与坡地改良利用 319
第一节 坡地过程及影响因素 319
第二节 坡地改良利用 329
参考文献 336
第十八章 地理学研究的数学方法 338
第一节 数学方法与定量化 338
第二节 数学方法与地理学研究 341
第三节 数学模型的建立 345
第四节 应用实例 350
参考文献 356
第十九章 地理信息系统与自然地理研究 358
第一节 GIS技术应用的若干基本问题 358
第二节 GIS技术在资源管理和环境整治上的应用 361
第三节 GIS技术在自然地理过程模拟模型上的应用 363
参考文献 365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