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序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1
一、环境的起源 1
二、环境的基本概念 2
三、环境问题 3
第二节 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8
第三节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1
第四节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 13
一、环境系统的组成 14
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6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8
二、污染源的分类 29
第一节 污染源的分类 29
一、污染源的概念 29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评价与控制 29
第二节 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 35
一、调查和评价的原则 35
二、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39
三、污染源的评价方法 42
第三节 污染源的控制 47
二、污染源的控制方法 47
一、工业污染源的控制 47
第三章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4
第一节概述 54
一、污染物质迁移的概念 54
二、污染物质迁移的特点 55
三、污染物质迁移的类型 55
第二节 污染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6
二、污染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57
一、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质 57
三、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78
第三节 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82
一、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 82
二、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生物化学作用 83
三、有机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自净作用 90
四、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97
五、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99
第四节 污染物质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118
一、土壤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质 118
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19
三、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连移转化 132
四、农药的危害 137
第五节 污染物质在生物界的迁移转化规律 139
一、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途径 139
二、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145
三、生物污染危害 147
第四章环境质量评价 148
第一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49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149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150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 181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发展概况 182
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183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186
第五章环境容量 202
第一节概述 202
第二节 水环境容量模型 205
一、河流环境容量模型 205
二、湖泊环境容量模型 218
三、海湾环境容量计算 220
第三节 大气和土壤的环境容量 221
一、大气环境容量模型 221
二、土壤环境容量模型 223
第六章环境规划 225
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 225
一、环境规划及其类型 225
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226
三、环境规划的任务 227
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内容 228
一、制订环境规划目标 229
二、建立环境指标体系 229
三、环境背景监测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研究 232
四、环境质量预测 233
五、研究环境质量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 233
六、环境优化规划方案 234
七、制定区域的环境政策及法规 242
第三节制订环境规划的方法 242
一、环境区划 243
二、环境预测 243
第七章环境管理 245
第一节环境管理及其内容 245
一、什么叫环境管理 245
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247
第二节环境管理措施 251
一、建立行政管理机构 251
二、制订环境保护法律 252
三、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控制标准 253
四、建立环境保护制度 254
五、采用最新技术,进行综合治理 257
一、环境质量恶化 259
第一节城市环境特点 259
第八章城市生态系统 259
二、居住环境差 260
三、绿地面积少 260
四、工业集中,加剧了环境污染 261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261
一、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小于消费者(人) 261
二、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262
三、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及其结构形式简单 263
四、城市生态系统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 263
五、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综合 263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 264
一、确定城市环境目标 264
二、加强城市环境法制建设,强化环保机构的职能 265
三、搞好城市环境规划 266
四、调控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提高利用率 267
五、开发新技术,合理配置产业结构 268
第九章自然保护 270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270
第二节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现状和保护 272
一、土地资源 272
二、水资源 275
三、生物资源 276
四、矿产资源 280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 283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284
二、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284
三、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284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概况 285
主要参考文献 288
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