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唯识论(文言文本,一九三二年) 3
序蔡元培 3
序马浮 6
绪言 8
部甲(境论) 10
明宗 10
唯识 13
转变 40
功能 53
成色上 71
成色下 73
明心上 79
明心下 106
破破新唯识论(一九三三年) 153
破徵宗 153
破破计 159
子项 160
丑项 169
寅项 170
卯项 175
辰项 191
巳项 199
破释难 205
十力论学语辑略(一九三五年) 221
叙 221
答张君 222
壬癸录(壬申冬迄癸酉合编) 222
与张君 223
答李生 224
与张申府 226
与张君 228
答友人 229
答敖均生 230
与张李同 231
答刘生 233
与刘生 234
与张君 236
答韩生 238
再答韩生 239
答友人 240
答某生 241
与汤锡予 242
与友人 243
答王生 243
答云颂天 246
讲词 247
答邓君 247
甲乙录(甲戌、乙亥合编) 248
与赖生 248
答赖生 249
讲词 250
答某君 255
讲词 273
答薛生 275
答谢石麟 282
与赖振声 286
答沈生 291
与赖生 293
与燕大明 293
与余生 294
答王维诚 294
答谢石麟 296
为哲学年会进一言 297
与张东荪 305
答张东荪 305
与张东荪 314
与沈生 317
与友人 318
与刘生 323
与某报 326
答德国李华德 329
答朱生 331
与云颂天 332
与读书周刊 333
答张生 336
与陈生 337
与高间庄 338
答邓念观 339
佛家名相通释(一九三七年) 343
序 343
撰述大意 344
卷上 354
法 354
有宗 355
空宗 356
法性宗 358
法相宗 358
诸行 359
唯识宗 359
五蕴论 360
五蕴 360
色蕴 361
性 370
善等三性 371
三业 373
假实 373
业 373
假法 374
相 374
心心所 375
种子 377
受蕴 380
想蕴 381
行蕴 381
识蕴 422
十二处 425
十八界 426
无为法 430
止观 432
十二缘生 433
三苦 442
四谛 443
二谛 444
外道十六异论 446
数论 449
腾论 453
卷下 459
百法论 459
识论 463
诸识 466
能变 499
四分 504
功能 510
四缘 541
三境 573
识性 586
修行位次 595
四智心品 602
法身 603
情识 604
附:佛家名相通释撰述大意(一九五六年月日修改稿) 605
中国历史讲话(一九三八年) 621
缘起 621
汉族 622
一种族推原 622
满族 625
蒙族 628
回族 630
藏族 637
二关于修中国通史的意见 646
中国历史纲要(约作于抗战时期) 735
编者后记郭齐勇王守常 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