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 第11卷 拿破仑时代》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威尔·杜兰(Will Durant)著;幼狮文化公司译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6010011
  • 页数:841 页
图书介绍:一部揭示人类文明遗产的旷世巨作,纵贯古今,前所未有。以如椽巨笔,把人类文明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打破国别、学科等界限,以文明及时代特征为单元,叙说全部人类历史。涵盖每一时代、每一国家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学,哲学、艺术、音乐等领域,帮助您全面了解与掌握人类文明。以一人之心力撰成史学上一大巨构;耗四十年光阴,终成一家之方。与司马迁之《史记》、班固之《汉书》,可谓前后辉映,中西媲美。言简意赅,明晓流畅,高潮迭起,栩栩如生。在书页的翻动中,读者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严肃史书在这里首次成功地走向大众视野。

第一部 法国大革命 3

第一章 革命的背景(公元1774—1789年) 3

第一节 法国人民 3

第二节 政府 7

第二章 国民会议(公元1789年5月4日—1791年9月30日) 10

第一节 三级会议 10

第二节 巴士底监获 13

第三节 马拉 15

第四节 舍弃 16

第五节 赴凡尔赛 18

第六节 革命的宪政 20

第七节 米拉博偿还债务 22

第八节 赴克伦 24

第三章 立法会议(公元1791年10月1日——1792年9月20日) 26

第一节 戏剧中的角色 26

第二节 战争 28

第三节 丹东 31

第四节 大屠杀 33

第四章 国民公会(公元1792年9月21日—1795年10月26日) 37

第一节 新共和国 37

第二节 第二次革命 41

第三节 马拉去世 44

第四节 “伟大的公安委员会” 45

第五节 恐怖时代 48

(一)观众的渴望 63

(二)在各省的恐怖 63

(三)反宗教战争 63

(四)大革命吞灭它的后代 63

第六节 温和派 63

第五章 五人执政团(公元1795年11月2日—1799年11月9日) 67

第一节 新政府 67

第二节 年轻的拿破仑 69

第三节 约瑟芬 73

第四节 意大利的旋风 74

第五节 共和历12月18日的政变 81

第六节 东方的幻想 84

第七节 五人执政团的没落 88

第八节 拿破仑之崛起 92

第六章 大革命下的人生(公元1789—1799年) 96

第一节 新的阶段 96

第二节 新道德 99

(一)道德与法律 103

(二)性的道德 103

第三节 风俗 103

第四节 音乐与戏剧 105

第五节 艺术家 107

第六节 科学与哲学 109

第七节 书籍与作者 111

第八节 斯塔埃尔夫人与大革命 113

第九节 回想 117

第二部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 123

第一章 英格兰在忙碌 123

第一节 另一型式的革命 123

第二节 基层 126

第三节 忧郁的科学 128

第四节 罗伯特·欧文 129

第二章 英国的生活 133

第一节 阶级 133

第二节 政府 135

(一)立法 138

(二)司法 138

(三)行政 138

第三节 宗教 138

第四节 教育 140

第五节 道德 142

(一)男人与女人 147

(二)玛丽·吴史东克莱夫特 147

(三)社会道德 147

第六节 礼仪 147

第七节 英国的剧场 149

第八节 总结 152

第三章 英格兰的艺术 153

第一节 艺术家 153

第二节 建筑 154

第三节 自卡通到康斯特布尔 155

第四节 特纳 159

第四章 英格兰的科学 162

第一节 进步的通衢 162

第二节 物理学:拉姆福德和扬 163

第三节 化学:多尔顿和大卫 164

第四节 生物学:伊拉斯漠·达尔文 166

第五节 医学:詹纳 167

第五章 英国的哲学 169

第一节 汤姆佩·因论基督教 169

第二节 戈德温论正义 172

第三节 马尔萨斯论人口 174

第四节 边沁论法律 177

第六章 文学之转变 181

第一节 报纸 181

第二节 书 182

第三节 简·奥斯汀 183

第四节 威廉·布莱克 186

第七章 湖滨诗人(公元1770—1805年) 190

第一节 环境 190

第二节 沃滋沃思 191

第三节 科尔里奇 195

第四节 骚塞 196

第五节 科尔里奇 197

第六节 三人组合 199

第七节 抒情民谣 201

第八节 流浪的学人 205

第九节 格拉斯米尔的田园生活 206

第十节 爱情、劳动、鸦片 209

第十一节 哲学家科尔里奇 212

第十二节 沃兹沃思的巅峰期 214

第十三节 高门圣哲 218

第十四节 论遗世独立派 219

第十五节 骚塞 221

第十六节 沃兹沃思的独白 222

第八章 反叛的诗人(公元1788—1824年) 224

第一节 褪色的污点 224

第二节 欧陆大旅行时期之拜伦 227

第三节 伦敦之狮时期的拜伦 229

第四节 婚姻试验时期的拜伦 233

第五节 雪莱的青年时期 236

第六节 雪莱的私奔(一) 238

第七节 雪莱的私奔(二) 241

第八节 拜伦和雪莱的瑞士假期 245

第九节 拜伦在威尼斯衰朽 247

第十节 雪莱家长 249

第十一节 雪莱的巅峰时期 251

第十二节 拜伦的爱情与革命 255

第十三节 对照 258

第十四节 比萨诗篇 261

第十五节 雪莱的祭物 262

第十六节 拜伦的转变 265

第十七节 生存者 267

第九章 英格兰的邻邦(公元1789—1815年) 269

第一节 苏格兰人 269

第二节 爱尔兰人 273

第十章 庇特、纳尔逊和拿破仑(公元1789—1812年) 277

第一节 庇特和大革命 277

第二节 纳尔逊 282

第三节 特拉法尔加角 285

第四节 英格兰世纪 288

第三部 拿破仑与欧陆 293

第一章 伊比利亚半岛 293

第一节 葡萄牙 293

第二节 西班牙 295

第三节 亚瑟·卫尔斯利 297

第四节 半岛战争:三 298

第五节 结果 300

第二章 意大利及其征服者(公元1789—1813年) 302

第一节 1789年的意大利地图 302

第二节 意大利和法国大革命 304

第三节 拿破仑治理下的意大利 306

第四节 皇帝与教皇 308

第五节 战争之后 310

第六节 卡诺瓦 313

第七节 再见吧!意大利 315

第三章 奥地利(公元1780—1812年) 317

第一节 开明的专制君主 317

第二节 法兰西斯二世 318

第三节 梅特涅 319

第四节 维也纳 321

第五节 艺术 323

第四章 贝多芬(公元1770—1827年) 325

第一节 在波恩度过的少年时代 325

第二节 进步与悲剧 327

第三节 英雄的岁月 331

第四节 情人 333

第五节 贝多芬和歌德 335

第六节 最后的胜利 337

第七节 剧终 340

第五章 日耳曼与拿破仑(公元1786—1811年) 342

第一节 神圣罗马帝国 342

第二节 莱茵邦联 344

第三节 拿破仑的日耳曼诸省 345

第四节 萨克森 347

第五节 普鲁士:弗里德里希的遗产 348

第六节 普鲁士的崩溃 349

第七节 普鲁士的再生 350

第六章 日耳曼民族(公元1789—1812年) 353

第一节 经济 353

第二节 信仰者和怀疑者 354

第三节 日耳曼的犹太人 355

第四节 道德 356

第五节 教育 358

第六节 科学 359

第七节 艺术 361

第八节 音乐 363

第九节 剧院 365

第十节 戏剧家 367

第七章 日耳曼文学(公元1789—1815年) 369

第一节 革命与反响 369

第二节 魏玛 370

第三节 文学背景 373

第四节 浪漫的狂喜 377

第五节 情感之声 378

第六节 施莱格尔兄弟 380

第八章 日耳曼哲学(公元1789—1815年) 384

第一节 费希特 384

(一)激进的费希特 390

(二)哲学家费希特 390

(三)爱国的费希特 390

第二节 谢林 390

第三节 黑格尔 392

(一)怀疑派者的进展 403

(二)论理学是形而上学 403

(三)精神 403

(四)道德、法律和国家 403

(五)历史 403

(六)逝世与酬报 403

第九章 大陆边缘各国(公元1789—1812年) 403

第一节 瑞士 403

第二节 瑞典 405

第三节 丹麦 406

第四节 波兰 410

第五节 欧洲的土耳其帝国 411

第十章 俄国(公元1796—1812年) 414

第一节 背景 414

第二节 保罗一世 417

第三节 君主的教育 418

第四节 年轻的沙皇 420

第五节 亚历山大治下的犹太人 421

第六节 俄国的艺术 422

第七节 俄国文学 425

第八节 亚历山大和拿破仑 427

第四部 拿破仑的升沉 433

第一章 执政官政府 433

第一节 新宪法 433

(一)执政官 440

(二)部长 440

(三)宪法的接受 440

第二节 执政官政府的战役 440

第三节 改造法国 449

(一)拿破仑法典 453

(二)1801年之协定 453

第四节 光荣之路 453

第五节 大阴谋 457

第六节 拿破仑称帝 459

第二章 新帝国(公元1804—1807年) 462

第一节 加冕 462

第二节 第三同盟 464

第三节 奥斯特利茨之役 466

第四节 绘制地图者 468

第五节 耶拿、埃劳、弗里德兰 470

第六节 铁耳西特 473

第三章 庞大之领域(公元1807—1811年) 476

第一节 波拿巴家族 476

第二节 半岛之战 482

第三节 冠盖云集爱尔福特 484

第四节 半岛之战:第二次 487

第五节 富歇、塔列朗和奥国 488

第六节 婚姻和政策 491

第四章 拿破仑其人 494

第一节 外观 494

第二节 心智 496

第三节 性格 498

第四节 将军 502

第五节 统治者 505

第六节 哲学家 507

第七节 他究竟是什么? 511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法人(公元1800—1815年) 513

第一节 经济 513

第二节 教师 516

第三节 军人 518

第四节 道德与风俗 520

第五节 雷卡米耶夫人 522

第六节 法国的犹太人 524

第六章 拿破仑与艺术 527

第一节 音乐 527

第二节 建筑及雕刻等 528

第三节 画家 530

第四节 舞台界 532

第七章 反对拿破仑的文学 534

第一节 检查制度 534

第二节 斯塔埃尔夫人 535

(一)拿破仑的报复 547

(二)作家 547

(三)观光客 547

(四)了解日耳曼 547

(五)不完美的胜利 547

第三节 康斯坦 547

第四节 夏多布里昂 552

(一)年轻时代 564

(二)发展 564

(三)基督教精神 564

(四)雷尼 564

(五)夏多布里昂和拿破仑 564

第八章 拿破仑时代的科学和哲学 564

第一节 数学和物理 564

第二节 医药 566

第三节 生物学 567

(一)居维叶 570

(二)拉马克 570

第四节 心是什么 570

第五节 保守思想的潮流 572

第九章 远征莫斯科 577

第一节 大陆封锁 577

第二节 法国的不景气 578

第三节 备战 579

第四节 莫斯科之途 581

第五节 火烧莫斯科 585

第六节 归途 586

第十章 厄尔巴岛(公元1813—1814年) 590

第一节 柏林 590

第二节 至布拉格 592

第三节 莱茵河 594

第四节 转折点 595

第五节 至巴黎 597

第六节 和平 599

第十一章 滑铁卢(公元1814—1815年) 602

第一节 路易十八 602

第二节 维也纳会议 604

第三节 厄尔巴岛 606

第四节 不可思议的旅程 607

第五节 重建 610

第六节 最后之役 612

(一)1815年6月15日:比利时 617

(二)6月16日:李格尼 617

(三)6月17日:大雨 617

(四)6月18日,星期日:滑铁卢 617

第十二章 圣赫勒拿岛 617

第一节 第二次逊位 617

第二节 第二次复辟 618

第三节 投降 620

第十三章 结束 623

第一节 圣赫勒拿岛 623

第二节 哈德孙·洛爵士 624

第三节 了不起的伙伴 625

第四节 了不起的独裁者 627

第五节 最后的战斗 629

第十四章 总结 633

第一节 家庭 633

第二节 回家、回国 635

第三节 回顾 637

结论:历史的教训 642

第一章 踌躇 642

第二章 历史与地球 644

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 646

第四章 种族与历史 649

第五章 性格与历史 653

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 656

第七章 宗教与历史 659

第八章 经济与历史 664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668

第十章 政府与历史 673

第十一章 历史与战争 680

第十二章 成长与衰退 683

第十三章 真有进步吗? 688

中文索引 693

《结论》之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805

注释 809

参考书目举要 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