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IUM?处理器 1
第一部分 Pentium?处理器(510\60,567\66) 5
第一章 Pentium?处理器(510\60,567\66)引脚排列 5
1.1 引脚排列和引脚说明 5
1.1.1 Pentium?(奔腾-TM)处理器(510\60,567\66)引脚排列 5
1.2 设计须知 10
1.3 引脚快速参考表 10
1.4 引脚参照表 17
1.5 按功能的引脚分组 19
1.6 按被驱动的时间对输出引脚分组 20
第二章 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综述 21
第三章 器件的操作 24
3.1 流水线及指令流 24
3.1.1 Pentium?处理器流水线说明及改进 25
3.1.2 指令配对规则 27
3.2 分支预测 28
3.3 写缓冲器和存贮器的排序 28
3.3.1 外部事件的同步 29
3.3.2 串行化操作 29
3.4 外部中断 31
3.5 型号专用寄存器 31
3.6.1 浮点流水线的各个阶段 32
3.6 浮点部件 32
3.6.2 发出指令 33
3.6.3 安全指令的识别 33
3.6.4 旁路 34
3.6.5 按数值条件码分支 34
3.7 在片高速缓存 35
3.7.1 高速缓存的组织 35
3.7.2 高速缓存结构 36
3.7.3 高速缓存的操作方式 37
3.7.4 页面可高速缓存性 38
3.7.7 数据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MESI协议) 40
3.7.6 高速缓存清洗 40
3.7.5 查询周期 40
第四章 微处理器的初始化和配置 45
4.1 上电规范 45
4.2 测试及配置特性(BIST、FRC、三态测试方式) 45
4.2.1 内置自测试 46
4.2.2 三态测试方式 46
4.2.3 功能冗余检查 46
4.3 用RESET、INIT和BIST进行初始化 47
4.3.1 复位后的中断识别 49
4.3.2 RESET期间/RESET之后的引脚状态 49
5.1 引脚详述 51
第五章 硬件接口 51
5.1.1 A20M-# 52
5.1.2 A31—A3 52
5.1.3 ADS-# 54
5.1.4 AHOLD 55
5.1.5 AP 56
5.1.6 APCHK-# 57
5.1.7 BE7- #—BE0-# 58
5.1.9 BP[ 3:2],PM/BP[l:0] 60
5.1.10 BRDY-# 61
5.1.11 BREQ 62
5.1.12 BT3—BT0 63
5.1.13 BUSCHK-# 64
5.1.14 CACHE-# 64
5.1.15 CLK 65
5.1.16 D/C-# 66
5.1.17 D63—D0 67
5.1.20 EWBE-# 70
5.1.21 FERR-# 71
5.1.23 FRCMC-# 73
5.1.24 HIT-# 74
5.1.26 HLDA 75
5.1.27 HOLD 76
5.1.28 IBT 77
5.1.29 IERR-# 78
5.1.31 INIT 79
5.1.31 INIT 79
5.1.32 INTR 80
5.1.33 INV 81
5.1.34 IU 82
5.1.35 IV 82
5.1.36 KEN 83
5.1.37 LOCK 84
5.1.38 M/IO-# 85
5.1.39 NA-# 86
5.1.40 NMI 87
5.1.41 PCD 87
5.1.42 PCHK-# 88
5.1.43 PEN-# 89
5.1.44 PM/BP[1:0] 90
5.1.45 PRDY 91
5.1.46 PWT 91
5.1.47 R/S-# 92
5.1.48 RESET 93
5.1.49 SCYC 94
5.1.51 SNIACT-# 95
5.1.50 SMI-# 95
5.1.52 TCK 96
5.1.53 TDI 97
5.1.54 TDO 98
5.1.55 TMS 98
5.1.56 TRST-# 99
5.1.57 W/R-# 100
5.1.58 WB/WT-# 100
第六章 总线功能说明 102
6.1 物理存贮器和I/O接口 102
6.2 数据传送机制 103
6.2.1 与8、16、32和64位存贮器的接口 105
6.3 总线周期 109
6.3.1 单次传送周期 110
6.3.2 猝发周期 111
6.3.3 锁定的操作 115
6.3.4 BOFF-# 117
6.3.5 总线保持 121
6.3.6 中断确认 122
6.3.7 清洗(Flush)操作 123
6.3.8 专用总线周期 123
6.3.9 对总线出错的支持 124
6.3.10 流水线化周期 125
6.4 高速缓存一致性周期(询问周期) 127
6.4.1 对于撤销AHOLD的一些限制 130
6.4.2 询问周期的速率 132
6.4.3 内部窥探 133
6.4.4 窥探的责任 133
6.5 Intel 486微处理器和Pentium处理器之间的总线差异 134
6.6 总线状态定义 137
6.6.1 状态转换 138
6.6.2 停顿时钟的时序图 140
7.2 去耦建议 142
7.3 连接规范 142
第七章 电气规范 142
7.1 电源和接地 142
7.4 最大额定值 143
7.5 直流规范 143
7.6 交流规范 144
7.7 对处理过冲/负过冲的指导 155
第八章 I/O缓冲器模型 156
8.1 输入二极管模型 158
第九章 机械规范 172
第十章 热性能规范 175
11.1 内置的自测试(BIST) 177
第十一章 可测试性 177
11.2 三态测试方式 178
11.3 IEEE 1149.1测试访问端口和边界扫描机制 178
11.3.1 Pentium处理器的测试访问端口(TAP) 178
11.3.2 边界扫描 185
第十二章 出错检测 189
12.1 内部出错检测 189
12.2 Pentium处理器接口上的出错检测 190
12.2.1 地址奇偶性 190
12.2.2 数据奇偶性 191
12.2.3 机器检查异常 192
12.2.4 总线错 193
12.2.5 功能冗余检查 194
第十三章 执行过程的跟踪 195
13.1 测试寄存器12 196
第十四章 Pentium?处理器(510\60、567\100)的电源管理 197
14.1 系统管理中断的处理 197
14.1.1 系统管理中断(SMI-#) 198
14.1.2 SMI激活(SMIACT-#) 199
14.2 SMM——系统设计方面的考虑 200
14.2.1 SMRAM接口 200
14.2.2 高速缓存清洗 201
14.2.3 A20M-#引脚 202
14.2.4 SMM和二级写缓冲器 204
15.1 在系统中设计一个调试端口 205
第十五章 调试 205
15.1.1 调试连接器说明 206
15.1.2 信号说明 206
15.1.3 信号质量说明 206
15.1.4 实现的例子 207
第十六章 用于Pentium?处理器(510\60、567\66)系统的Future Pentium?OverDrive?处理器插座规范 209
16.1 概述 209
16.1.1 升级的目标 209
16.1.2 Intel验证计划 210
16.1.3 与Pentium?处理器(510\60、567\66)功能上的差异 210
16.3 插座4的引脚排列 211
16.2 Future Pentium?OverDrive?处理器插座 211
16.4 电气规范 212
16.4.1 升级组件的绝对最大额定值 212
16.4.2 直流规范 214
16.4.3 交流规范 215
16.5 机械规范 215
16.6 热特性规范 217
16.7 可测试性 218
16.7.1 边界扫描 218
16.8 INTEL验证计划 219
第十七章 Pentium?处理器(735\90、815\100)引脚排列 220
17.1 引脚排列和交叉参照表 220
第二部分 Pentium?处理器(735\90、815\100) 220
17.2 设计须知 225
17.3 快速引脚参考表 225
17.4 引脚参照表 234
第十八章 微处理器体系结构概述 239
18.1 处理器目标 240
18.2 Pentium?处理器(735\90、815\100)与Pentium?处理器(510\60,567\66)的区别 241
18.2.1 引脚排列和封装 241
18.2.2 CPUTYP引脚 242
18.2.3 高达100MHz的内核频率 242
18.2.4 分速总线 242
18.2.7 支持双处理器 243
18.2.5 3.3V和5V的电源供电 243
18.2.6 较低的功耗 243
18.2.8 本地APIC中断控制器 244
18.2.9 电源管理特性 244
18.2.10 断点引脚 244
18.2.11 Hi-Z TAP指令 244
18.1.12 总线周期 245
18.2.13 HOLD等待时间 245
18.2.14 中断优先级 245
18.3 双处理与单处理的区别摘要 245
18.3.2 周期流水线 246
18.3.1 锁定的周期序列 246
18.3.3 BOFF-#引起的周期排序 247
18.3.4 高速缓存行组状态 247
18.3.5 背对背周期 247
18.3.6 地址奇偶校验 247
18.3.7 同步FLUSHˉ#和RESET 248
18.3.8 PCHKˉ#置起 248
18.3.9 清洗周期 248
18.3.10 浮点出错处理 248
18.4 双处理器方式概述 249
18.4.2 新引脚/引脚修改 250
18.4.1 双处理术语 250
18.4.3 双处理概述 251
第十九章 器件操作 256
19.1 特性和区别 256
19.1.1 分速总线 256
19.1.2 可选择的缓冲器尺寸 258
19.1.3 电源管理:I/O指令重启动 259
19.1.4 电源管理:停止时钟(Stop Clock)和自动停工掉电(AutoHalt Powerdown) 259
19.1.5 APIC中断控制器 259
19.1.6 中断优先级 260
19.1.7 CPUID指令 260
19.1.8 总线周期和等待时间的区别 261
19.1.9 断点信号 262
19.1.10 新的TAP指令:Hi-Z 262
19.2 APIC中断控制器 263
19.2.1 APIC配置方式 264
19.2.2 装入APIC ID 266
19.2.3 响应HOLD 267
第二十章 微处理器初始化和配置 268
20.1 用对称的双处理配置来管理和设计 268
20.1.1 双处理器自举协议 268
20.1.2 双处理器仲裁 270
20.1.3 第二处理器高速缓存的一致性 273
20.2 对称双处理器的设计 280
20.2.1 双处理器总线接口 280
20.2.2 双处理器电源管理 284
20.2.3 其他双处理器方面的考虑 285
20.2.4 第二处理器引脚功能 287
第二十一章 硬件接口 292
21.1 详细的引脚说明 292
21.1.1 A20M-# 292
21.1.2 ADS-# 293
21.1.3 ADSC-# 294
21.1.4 APCHK-# 294
21.1.5 APICEN 295
21.1.6 BE4-#-BE0-# 296
21.1.7 BF 297
21.1.8 BP3-BP0 298
21.1.9 BRDYC-# 299
21.1.10 CACHE-# 299
21.1.11 CPUTYP 300
21.1.12 D/C-# 301
21.1.13 D/P-# 301
21.1.14 DPEN-# 302
21.1.15 FERR-# 303
21.1.16 FLUSH-# 303
21.1.18 HITM-# 304
21.1.17 HIT-# 304
21.1.19 HLDA 305
21.1.21 INTR 306
21.1.22 LINTI-LINT0 307
21.1.23 LOCK-# 308
21.1.24 M/IO-# 308
21.1.25 NMI 309
21.1.26 PBGNT-# 310
21.1.27 PBREQ 311
21.1.28 PCHK-# 311
21.1.29 PHIT-# 312
21.1.30 PHITM-# 313
21.1.31 PICCLK 314
21.1.32 PICD1-PICD0 315
21.1.33 RESET 315
21.1.34 SCYC 316
21.1.35 SMIACT-# 316
21.1.36 STPCLK-# 317
21.1.37 V_cc 318
21.1.38 W/R-# 319
第二十二章 总线功能说明 320
23.1.1 3.3V电源供电 321
23.1 Pentium处理器(735\90、815\100)与Pentium处理器(510\60、567\66)之间电气特性上的差异 321
第二十三章 电气规范 321
23.1.2 3.3V的输入和输出 322
23.1.3 3.3V缓冲器模型“ 322
23.2 绝对最大额定值 323
23.3 直流规范 323
23.4 交流规范 325
23.4.1 专用总线 325
23.4.2 电源和地 326
23.4.3 去耦方面的建议 326
23.4.4 连接规范 327
23.4.5 交流定时表 327
第二十四章 I/O缓冲器模型 346
24.1 缓冲器模型的参数 349
24.2 信号质量规范 351
24.2.1 振铃 351
24.2.2 稳定时间 352
第二十五章 机械规范 354
第二十六章 热特性规范 356
26.1 温度值的测量 356
26.1.1 热等式和数据 357
第二十七章 可测试性 359
27.1 3.3V时的边界扫描考虑 359
27.2 边界扫描链 359
第二十八章 出错检测 361
第二十九章 执行过程的跟踪 362
29.1 执行过程跟踪的变化 362
第三十章 电源管理 364
30.1 Pentium处理器(735\90、815\100)与Pentium处理器(510\60、567\66)电源管理上的差异 364
30.2 通过APIC的系统管理中断 364
30.3 I/O指令重启动 365
30.3.1 I/O指令重启动时的SMI-#同步 365
30.4 SMM的双处理器问题 365
30.4.1 SMI-#递送 366
30.5.1 时钟的产生 367
30.5 时钟控制 367
30.4.3 高速缓存清洗 367
30.4.2 SMIACT-# 367
30.5.2 时钟的停止 368
30.5.3 “Stop Grant(准许停止)”总线周期 369
30.5.4 “准许停止”期间的引脚状态 370
第三十一章 Pentium?处理器(735\90、815\100)的调试 375
31.1 概述 375
31.2 两级支持 375
31.2.1 等级1调试端口(L1) 375
31.2.2 等级2调试端口(L2) 376
31.3 调试端口连接器说明 376
31.4 信号说明 377
31.6.1 例子1:单个CPU,系统不使用边界扫描 379
31.5 信号质量说明 379
31.6 实现的例子 379
31.6.2 例子2:单个CPU,系统使用边界扫描 380
31.6.4 例子4:双CPU,系统使用边界扫描 382
31.7 实现的细节 383
31.7.1 信号布线说明 383
31.7.2 专用适配器的说明 384
第三十二章 用于Pentium?处理器(735\90,815\100)的Future Pentium?OverDrive?处理器插座规范 390
32.1 概述 390
32.1.1 升级目标 390
32.2.1 引脚图 391
32.1.2 Intel验证计划 391
32.2 Future Pentium OverDrive处理器(插座5)引脚排列 391
32.2.2 插座5引脚快速参照表 393
32.3 系统设计方面的考虑 397
32.3.1 CPU类型引脚定义 397
32.3.2 热故障保护 398
32.3.3 对单插座系统的考虑 399
32.4 对双插座系统的考虑 400
32.4.1 双插座的电源考虑 400
32.5.1 V-cc5引脚定义 402
32.5.2 升级器件的绝对最大额定值 402
32.5 电气规范 402
32.5.3 直流规范 403
32.6 机械规范 404
32.7 热特性规范 405
32.7.1 热特性的有关信息 405
32.7.2 升级处理器的冷却要求 406
32.8 带插座5时的可升级性 409
32.8.1 简述 409
32.8.2 插座5的供应商 409
32.8.3 Intel验证计划 409
附录A 补充资料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