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滨海区域海水入侵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泽生,耿树德,邹宝山,林文盘,蔡祖煌,杨明华,程汝楠,李宝庆,宁丕海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2721037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海水入侵研究方略 1

一、海水入侵原理 1

目 录 1

二、海水入侵的发展 3

(一)海水入侵的发现与历史演化 3

(二)海水入侵的危害 6

三、海水入侵研究概览 9

(一)海水入侵研究的科学范畴 9

(二)研究基础 11

四、海水入侵研究内容 14

(一)环境分析 14

(二)人类活动与海水入侵相互关系 15

(三)海水入侵规律 16

五、海水入侵研究方法 16

一、地质构造条件 19

(一)构造 19

第二章海水入侵地域条件分析 19

(二)地层 20

二、地貌条件 21

(一)地貌类型 21

(二)海岸地貌 23

三、海湾与近岸沉积 24

(一)海湾 24

(二)近岸沉积 24

四、地理环境演变 25

(一)气候变迁 26

(二)海陆变迁 26

(三)环境地域分异与海水入侵 29

五、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32

(一)地层岩性特征 33

(二)成因类型 35

(三)沉积结构与分布规律 36

(四)第四纪沉积层与海水入侵的关系 38

(一)卤水分布特征 39

六、地下卤水 39

(二)卤水成因类型 41

(三)卤水入侵 42

第三章海水入侵区域水环境分析 43

一、海水与海水运动 43

(一)海水 43

(二)海水运动 46

二、河流水系 48

(一)水系特征 48

(二)主要河流开发状况与新水系格局 50

三、陆地水化学特征 52

(一)地表水化学特征 52

(二)地下水化学特征 52

四、陆地水质污染 56

(一)地表水质污染 56

(二)地下水质污染 57

(一)区域水汽资源 60

一、区域水汽资源与降水 60

第四章淡水资源 60

(二)降水 62

二、水资源总量 67

(一)地表水资源 67

(二)地下水资源 69

(三)水资源总量 82

三、综合评价 85

(一)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85

(二)水资源综合评价 87

四、流域水资源开发对策 88

(一)立足当地开源节流 88

(二)改善水利工程的运营方式 90

(三)防止水源污染 91

(四)开辟新水源 91

(五)加强管理,全面节流 91

(一)测试网线布置与数据解释处理 93

第五章 海水入侵研究的若干技术方法 93

一、海水入侵地层电性特征分析 93

(二)电测深曲线类型及其特征 95

(三)电测深曲线定量解释方法 98

(四)海水入侵地层电性特征 100

(五)应用实例 106

二、遥感影象分析 112

(一)信息源的获取和处理 112

(二)地域主要资源环境要素制图 116

(三)专题图像处理及影像分析 119

(四)讨论 126

三、海水入侵区生态学研究 127

(一)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28

(二)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 129

(三)海水入侵区制约生态因子分析 130

(四)生态脆弱带的类型 134

(五)生态控制模型 136

(一)技术方法原理 137

四、地下水变咸成因的同位素研究 137

(二)采样和样品测试 140

(三)数据分析 141

(四)讨论 142

五、模型研究 145

(一)水资源开发系统工程 145

第六章海水入侵规律初步认识 151

一、海水入侵范围 151

(一)范围确定依据 151

(二)范围位置 151

二、海水入侵原因 152

(一)人为原因 152

(二)地质原因 153

(三)气候原因 154

(四)地理环境因素 154

(三)管状入侵体 155

(二)带状入侵体 155

三、海水入侵方式 155

(一)面状入侵体 155

(四)舌状入侵体 156

(五)锥状入侵体 156

四、海水入侵类型及分区 157

(一)海水入侵通道 157

(二)海水八侵类型 158

(三)海水入侵程度分区 160

五、海水入侵发展趋势预测 161

(一)地下咸淡水正常接触带与海水入侵的区别 161

(二)不同水位条件下咸淡水接触带位置 162

(三)海水入侵极限范围 163

(四)海水入侵发展趋势 164

第七章 海水入侵区域治理示范研究 166

一、地下水拦蓄补源 166

(一)已有拦蓄工程效益分析 167

(二)王河下游补源工程试验 171

二、小麦节水灌溉试验 176

(一)目的任务与试区布设 176

(二)试验方法 180

(三)成果与讨论 196

三、甘薯品种栽种试验 208

(一)引进原理与试验方法 209

(二)试验要点 210

(三)试验结果 212

四、农业生态系统评价 213

(一)设计要求 213

(二)可行性分析 215

(三)设计原则 219

(四)王河流域的生态工程设计内容 224

(五)生态工程园的改建模式研究试点 228

参考文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