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参考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教材编辑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7238·0105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 3

一、教学纲要 3

(一)教学目的要求 3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

第一册 马列主义基本知识 3

(三)问题解答 4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客观规律对于革命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4

2.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道理,说明我国在长时期内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必要性。 4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5

4.如何理解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6

5.为什么说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7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8

(四)教学建议 9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9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

2.生产关系 11

1.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 11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11

(一)名词解释 11

3.生产方式 12

4.经济基础 12

5.上层建筑 12

6.社会形态 13

7.社会基本矛盾 13

8.采邑 13

9.初税亩 14

10.春秋 15

11.隶农 15

12.庄园制度 15

13.儒家 16

1.商鞅 17

14.法家 17

(二)人物介绍 17

2.韩非 18

3.亚里斯多德 19

三、资料摘编 19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5

一、教学纲要 25

(一)教学目的要求 25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5

(三)问题解答 26

1.什么是商品和它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有什么关系? 26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27

3.说明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对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作用。 27

4.什么是剩余价值?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8

6.什么叫剩余价值率?资本家采用哪两种基本方法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9

5.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 29

7.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30

8.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为什么要首先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31

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消灭工人的失业现象? 32

10.“资本积累是资本家省吃俭用的结果”,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试用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加以简要分析。 33

11.“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有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的劳动时间有所减少,工资有所增加,这说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降低了。”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试用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加以简要分析。 33

12.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是什么?简要说明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 35

13.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后果。 36

14.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资本主义部分)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7

(四)教学建议 37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37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8

二、名词解释 39

1.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39

2.一般等价物、货币、价格 40

4.劳动过程、劳动强度 41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1

5.劳动力商品 42

6.利润、利润率 42

7.超额剩余价值 43

8.基本经济规律 43

9.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43

10.资本积累、资本原始积累 44

11.资本积聚和集中 44

12.资本有机构成 45

13.石油输出国组织 45

三、资料摘编 45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54

1.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54

(三)问题解答 54

(一)教学目的要求 54

一、教学纲要 5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4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55

3.什么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何在? 55

4.什么是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费尔巴哈唯物论的根本区别何在? 56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区别何在? 57

6.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两大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57

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58

(四)教学建议 59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59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9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60

1.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60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0

3.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61

4.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62

5.巴黎公社 64

6.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进化论 65

7.黑格尔、费尔巴哈 66

8.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68

9.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70

三、资料摘编 71

第四章 帝国主义时代和列宁主义诞生 73

一、教学纲要 73

(一)教学目的要求 73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73

(三)问题解答 74

1.什么叫帝国主义?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74

2.为什么说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 74

3.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及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技术的发展? 75

4.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企业决不会因为同我国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就改变了它们的资本主义本性”的论断.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有何现实意义? 76

5.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认为帝国主义“垂而不死”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77

6.简要说明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胜利的理论及其意义。 78

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是什么? 79

(四)教学建议 80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80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1

二、名词解释 82

1.垄断 82

2.垄断同盟 82

3.参与制 83

4.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83

5.股票和股东 84

6.过剩资本(或资本过剩) 84

7.跨国公司 84

8.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85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5

11.工人贵族 86

10.食利国 86

12.机会主义 87

13.改良主义 87

14.1905年俄国革命 88

15.霸权主义 88

16.第二国际修正主义 88

17.伯恩施坦、考茨基 89

18.大国沙文主义 89

19.民粹主义 90

20.合法马克思主义 90

21.普列汉诺夫 90

22.马尔托夫 91

23.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 91

24.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92

三、资料摘编 92

(一)教学目的要求 98

一、教学纲要 98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 98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99

(三)问题解答 99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99

2.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00

3.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哲学意义何在? 101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01

5.什么是规律?怎样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101

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有什么重要意义? 102

7.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102

8.怎样理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103

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什么情况下是绝对的?在什么情况下是相对的? 103

10.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104

1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4

13.什么是辩证法的两点论?什么是辩证法的重点论?什么是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6

12.为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实际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方法? 106

14.如何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107

15.为什么说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7

16.为什么说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08

17.怎样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或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108

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09

19.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怎样才能实现这两次飞跃?为什么说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110

20.为什么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 110

21.为什么说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一致的? 111

22.为什么在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111

23.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12

24.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红不必专,专等于红”的错误看法。 113

25.试用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物质文明和建设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 114

(四)教学建议 114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114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7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119

(一)名词解释 119

1.哲学 119

2.唯物主义 119

3.唯心主义 120

4.一元论、二元论 120

5.运动和静止 121

6.人和规律 121

7.物质、意识 121

8.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22

9.形而上学 122

10.矛盾 122

11.矛盾规律 123

12.认识论 123

1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4

13.认识、实践 124

14.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124

16.真理和谬误 126

(二)人物介绍 127

1.贝克莱 127

2.马赫 128

3.陆九渊 128

4.王守仁 129

5.柏拉图 130

6.朱熹 131

7.泰勒斯 132

8.赫拉克利特 132

9.德谟克利特 133

10.王充 134

11.巴甫洛夫 135

13.魏征 136

12.孙武子 136

三、资料摘编 137

第二册 中国革命简史 151

第一章 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151

一、教学纲要 15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51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51

(三)问题解答 152

1.近代中国是怎样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52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基本特点和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52

3.帝国主义是怎样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 153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革命和妥协的二重性? 154

5.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154

(四)教学建议 155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155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6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157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157

2.万里长城 158

3.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158

4.天朝田亩制度 159

5.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59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61

7.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63

8.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164

9.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65

10.林则徐、洪秀全、谭嗣同、孙中山 167

11.北洋军阀政府 170

三、资料摘编 170

(一)教学目的要求 173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73

一、教学纲要 173

第二章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73

(三)问题解答 174

1.中国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 174

2.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174

3.简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历史意义。 175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75

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76

6.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77

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77

(四)教学建议 178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178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78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179

1.《新青年》、新民学会、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 179

3.共产国际 180

2.旅欧勤工俭学 180

4.二十一条、巴黎和会 181

5.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82

6.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李达、邓恩铭、包惠僧 183

三、资料摘编 186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0

一、教学纲要 190

(一)教学目的要求 190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90

(三)问题解答 191

1.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要确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1

2.怎样认识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192

3.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如何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193

4.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是如何论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的? 193

6.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4

7.红色政权在四面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为什么能够存在? 194

8.简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195

9.简述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96

10.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内容、危害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196

11.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197

12.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198

13.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经验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198

14.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斗争焦点以及我党对国民党采取的策略方针是什么? 199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大纲领、三个必然结果是什么? 199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200

17.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201

(四)教学建议 201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201

1.党的“三、四、五、六、七大”,“八大”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203

(一)名词解释 203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3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203

2.中国国民党,新三民主义,黄埔军官学校,反革命商团叛乱,国民革命军,广东革命政府,武汉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210

3.百色起义、海陆丰起义、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213

4.井岗山会师、中央革命根据地 214

5.中国工农红军及其一、二、四方面军 215

(二)人物介绍 219

1.瞿秋白、李立三、王明 219

2.苏兆征、萧楚女、恽代英、彭湃、张太雷、杨靖宇、刘志丹、张闻天、王稼祥 220

三、资料摘编 225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29

一、教学纲要 229

(一)教学目的要求 229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29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和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230

(三)问题解答 230

1.简述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主要任务和重大运动。 230

3.有人认为:我国生产力落后,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应当在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以后,再搞社会主义。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232

4.有人说,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现在又发展个体经济,仍会产生资本主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33

5.我国实行承包到户、联产计酬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不是倒退?为什么? 234

6.党的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34

7.五十年代末我国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党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上有什么失误?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35

8.六十年代初期,党为克服经济困难,采取了什么方针?效果如何? 235

9.“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236

10.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作的英勇斗争说明了什么? 237

1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37

12.简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功绩。 238

13.党的“十二大”的历史功绩和深远意义是什么? 239

14.简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239

15.为什么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240

(四)教学建议 241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241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42

二、名词解释 242

1.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242

2.国家资本主义、赎买政策、定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243

3.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46

4.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 247

5.“文化大革命”、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 247

6.民族区域自治、第三世界 249

三、资料摘编 250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55

(一)教学目的要求 255

一、教学纲要 25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255

(三)问题解答 256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56

2.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能够实行计划经济?怎样搞好计划经济? 256

3.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说明把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重要性。 257

4.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259

5.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是什么? 259

6.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作用是什么? 260

7.什么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怎样正确贯彻和实行这一原则? 261

8.试用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说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是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261

9.为什么要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中心环节是什么? 263

(四)教学建议 264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264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65

1.经济计划和计划经济 266

二、名词解释 266

2.计划调节 267

3.经济责任制 267

4.共有经济规律、特有经济规律 268

5.人口自然增长率 268

6.生产专业化 268

7.消费构成 269

8.劳动密集型经济、资本或资金密集型经济 269

9.价格政策、盈利、企业基金、亏损 270

10.经济核算 271

三、资料摘编 272

第六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75

一、教学纲要 275

(一)教学目的要求 275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75

3.怎样才能自觉坚持和维护四项基本原则? 276

2.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党的领导? 276

(三)问题解答 276

1.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76

4.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77

5.为什么说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77

6.既然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78

(四)教学建议 278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278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79

二、名词解释 279

1.国体、政体、民主集中制 279

2.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 281

3.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282

三、资料摘编 283

(三)问题解答 285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85

1.概述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 285

(一)教学目的要求 285

一、教学纲要 28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285

2.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优越性?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86

3.试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区别、共同点。 288

4.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89

5.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290

(四)教学建议 291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291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91

二、名词解释 292

1.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292

2.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292

5.1848年欧洲革命 293

4.产品经济形式 293

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93

三、资料摘编 294

第三册 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常识 297

第一章 道德和道德科学 297

一、教学纲要 297

(一)教学目的要求 297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97

(三)问题解答 298

1.道德和法律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98

2.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 298

3.说明道德阶级性的客观依据和主要表现。 300

4.道德为什么具有历史继承性?无产阶级应当如何对待历史上的道德遗产? 300

5.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特点和任务是什么? 301

6.说明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303

(四)教学建议 304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304

7.说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 304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05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307

(一)名词解释 307

1.道德 307

2.道德关系 307

3.道德意识 308

4.道德活动 308

7.伦理学 309

5.道德规范 309

6.道德现象 309

8.神学 310

9.人性论 310

10.人道主义 311

11.禁欲主义 312

12.原罪 312

2.穆勒 313

(二)人物介绍 313

1.康德 313

3.爱尔维修 314

4.孔子 314

5.荀子 315

6.孟子 316

三、资料摘编 317

第二章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319

一、教学纲要 319

(一)教学目的要求 319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19

(三)问题解答 320

1.什么是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与无产阶级利益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320

2.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如何正确理解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实质? 321

3.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322

4.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新中国成立之前和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22

5.为什么要把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23

6.为什么要把热爱社会主义劳动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它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24

7.为什么要把热爱科学、坚持真理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它对我们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24

8.为什么要把爱护公共财物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它对我们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325

(四)教学建议 325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325

2.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27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328

(一)名词解释 328

1.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328

2.道德规范体系 329

3.道德范畴 329

4.义务 329

5.良心 330

8.利己主义 331

7.幸福 331

6.荣誉 331

9.无政府主义 332

(二)人物介绍 333

1.布鲁诺 333

2.狄德罗 333

三、资料摘编 334

第三章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337

一、教学纲要 337

(一)教学目的要求 337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37

(三)问题解答 338

1.说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尊重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338

2.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什么?提倡职业道德有什么重大意义? 338

3.概述工人道德、学生道德的主要内容。 339

4.共产主义道德对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40

1.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 341

(四)教学建议 341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42

二、名词解释 343

1.社会公德 343

2.职业道德 343

3.爱情 344

4.婚姻、家庭 344

三、资料摘编 345

(一)教学目的要求 348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48

第四章 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348

一、教学纲要 348

(三)问题解答 349

1.说明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和阶级地位、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相互关系。 349

2.说明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特征。 349

3.如何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 350

2.道德修养 351

1.人生观 351

二、名词解释、人物介绍 351

(一)名词解释 351

3.道德理想 352

4.乐观主义 352

5.三省 353

6.慎独 353

(二)人物介绍 353

1.尧 353

2.舜 354

3.禹 354

4.汤 354

5.周文王 354

6.周武王 355

7.方志敏 355

三、资料摘编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