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20
一、为君之道 33
卷一 33
论君道第一 33
1、为君之道以保存百姓为先 33
2、国君的圣明与昏庸在于兼听和偏信 34
3、保守帝王之业比开创帝王之业更艰难 35
4、名臣魏征上疏谈国家治乱兴亡的真知灼见 37
5、魏征再次上疏谈国君必须居安思危 41
6、答魏征的忠言直谏 44
7、保守天下的艰难与容易 46
论政体第二 47
1、识别好弓箭与治理天下是同一个道理 47
2、大臣应该灭私徇公,坚持正道 48
3、官吏应该多读书才能做好政事 49
4、官员必须仗义直言,不要畏惧沉默 50
5、做大臣要尽职守责 51
6、治国与养病是道理相通的 53
7、国君应该随时存临深履危的警觉 54
8、大事都是由小事引发的 55
9、与魏征漫谈古往今来的治国得失 56
10、治国犹如栽树 59
11、国君的昏庸比大臣作乱祸害更大 60
12、对忠言直谏的大臣应当以师友待之 61
13、唐太宗善于从谏如流 62
卷二 65
论任贤第三 65
1、不允许房玄龄辞官 65
2、杜如晦人才难得 67
3、魏征因为忠言直谏而被重用 69
4、王圭擅长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74
5、李靖这个人能文能武,就让他出将入相 75
6、悲痛虞世南之死 79
7、李绩的武功比汉代的卫青、霍去病更显赫 82
8、马周这个人不错,处事平和公允 85
论求谏第四 86
1、直言规劝虚心采纳而致大治 86
2、明己所短才是明智之举 88
3、从政必须勤勉 91
4、虚心采纳别人的建议不护短 91
5、国君要贤明,臣子要忠直 92
6、事君无二心 93
7、虚怀以待进谏者 94
8、敞开胸怀采纳直言规劝 95
9、正确了解自己的人就明智 96
10、奢侈淫逸是国家危亡的开始 97
论纳谏第五 98
1、亲近忠臣疏远奸佞小人 98
2、勤俭节约才能保持国基的稳定 100
3、仁人的话收益颇大 103
4、不要因小失大 104
5、君王的欲望应服从于百姓 105
6、治国的根本和君臣大义 106
7、容忍言辞激烈的进谏 107
8、不到西域各国去买马 108
10、圣明的教化使天下达到太平 110
9、针砭时弊的良言 110
11、人长期相处容易沾染对方的习性 111
论直谏 112
1、国君的处常之道 112
2、国家不守信义是不了解民间的情况 115
3、不可用小臣来图谋大臣 119
4、君臣为一体 121
5、上天的旨意不可违抗 123
6、要禁止外戚骄横跋扈 125
7、国君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国君的原则 126
8、为官清廉可提拔 128
9、推行仁义,使用贤良 129
10、国家的根本大法 130
11、抛弃淫靡的声音,疏远奸邪的人 132
12、敢于谏争是他的优点 134
13、国家广开正直的言路 134
14、国内平安无事就容易骄奢自满 136
15、凡事都要节省简约 139
卷三 141
君臣鉴戒第六 141
1、君臣要共安危,不要被后人讥笑 141
2、隋朝的灭亡,在于国君无道和大臣不尽职责 142
3、国君要念念不忘周、秦兴亡之事 143
4、我不敢忘记当老百姓的情景 144
5、国君不可以对臣僚无礼 146
6、大臣不要因循苟且 150
7、做臣僚要恪尽职责 152
8、不知我的作为能否算是圣明君主 155
9、有功的大臣要管教好子女 156
论择官第七 158
1、对官员要量才授职 158
2、宰相要抓大事,不要管那些琐碎小事 159
3、一定要选用称职的官员 160
4、只有用人得当,国家才能够安定 161
5、择用官员要重视人的品德 161
6、不能仓卒地雇用官员 162
7、朕要亲自挑选刺史 164
8、要把官职授给有才干的能人 165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7
10、对官员要经常进行“忠孝信廉”的教育 168
11、要严格要求官员 170
12、任人唯亲,国无宁日 174
13、李纬的一把大胡子生得好 176
论封建第八 177
1、论功行封 177
2、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不在分封 178
3、国家的兴亡衰微与国君的治理紧密相连 180
4、得失成败,各有其由 182
5、为政之理,可以一言蔽之 184
6、分封诸侯的弊病至今余风未尽 186
7、分封诸侯不必过急 187
8、分封也要考虑受封者的德才名行 190
二、训诫太子诸王 193
卷四 193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193
1、早定名分,以免兄弟之争 193
2、不可偏爱诸王 193
3、供应太子的物资不应比魏王少 195
4、当务之急为太子和诸王确定名份 197
1、太子教少师李纲 198
论尊敬师傅第十 198
2、诏令设三师职位 199
3、太子要以忠诚信义之人为师 200
4、太子见老师应像见到父皇一样 201
5、诏令太子见老师必拜让座 202
6、以圣人德行来教育太子 203
7、太子应以圣上的德行为榜样 205
8、太子应多与贤人交往 207
9、太子应重视学习,多交贤良之友 208
1、克制自己的私欲 209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209
2、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210
3、亲近君子疏远小人的道理 211
4、用德行使百姓归服 215
5、不了解民间疾苦常常遭到诛灭 216
6、儿子能够做到忠孝就好了 217
7、用经典学问进行对太子和诸王的教育 218
论规谏太子第十二 220
1、人伦的根本原则 220
2、上天设置太子,以巩固帝业的根基 221
3、当太子的祸患 223
4、从正直的人当中选拔人才 226
5、这一定能够符合礼仪的要求 229
6、太子承乾屡次违犯礼节制度 231
7、苍天对人不分亲疏 231
8、精通治理国家的要领 233
9、太子担负的使命特别重大 234
10、尚奢纵情是道德败坏的根源 237
11、请殿下重新温习 238
12、三件善事是什么 239
13、摒退不贤的小人,亲近贤良的君子 240
1、用仁义治理国家,国运长久 243
论仁义第十三 243
卷五 243
三、忠孝仁义诚信 243
2、官吏百姓都要奉公守法 244
3、留心治理国家的策略 245
4、仁义积聚,百姓自然归顺 245
论忠义第十四 246
1、他是个义士 246
2、姚思廉表现出高尚的节操 248
3、道义照耀天下 249
4、忠臣义士哪一个朝代没有 250
5、不光是为我一个人打算 252
7、做好事有好的报应 253
6、真正的国家栋梁 253
8、国君如何对待臣下 254
9、疾风知劲草 255
10、这样的父子可以称得上是忠诚刚烈 256
11、虽然是敌方,但忠臣还是值得敬佩 257
论孝友第十五 258
1、房玄龄孝顺继母 258
2、虞世南愿代兄死 258
3、韩王李元嘉天性诚挚 259
4、霍王李元轨孝行 259
5、仁孝乃人之天性 260
1、择贤为求安百姓 261
论公平第十六 261
2、惟才是任 262
3、与长孙无忌谈带刀入阁 263
4、处死谎报官阶、资历者 264
5、论前人的公平正直 265
6、长乐公主出嫁 267
7、张亮反形未具 269
8、举贤不避亲 269
9、近君子而远小人 270
10、君子扬人之善 271
1、正本清源 274
论诚信第十七 274
2、民无信不定 275
3、邪佞善辩的口才会倾覆国家 276
4、君子小人貌同心异 278
5、信仁是君臣关系的基本准则 279
6、无为之治,何远之有? 281
7、仁义礼智信废一不可 282
论俭约第十八 283
1、大兴土木须顺应民心 283
卷六 283
四、修身之道 283
2、免建楼阁 284
3、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285
4、感刘聪旧事 286
论谦让第十九 287
1、为人君应谦冲自恃 287
2、虚心使人进步 289
3、河间王李孝恭为人谦逊礼让 290
论仁恻第二十 291
1、多用宫女,于国无益 291
2、听说有卖儿卖女的穷人,我很可怜他们 292
3、国君为大臣哭丧,怎么避忌辰日? 292
4、亲自为大将李思摩疗伤吮血 293
慎所好第二十一 294
1、我只爱好尧、舜的美德和周公、孔子的教导 294
2、犯不着胡乱寻求神仙之术 296
3、不要把空虚荒诞之事放在心上 296
慎言语第二十二 297
1、朕不敢多言 297
2、说话岂是容易的事 298
3、光会能言善辩治理不好国家 299
杜谗邪第二十三 301
1、邪佞小人是国家的害虫 301
2、近来史官记录朕的事是好是坏? 304
论悔过第二十四 305
1、为人大须学问 305
2、朕不思量,差点犯大错误了 305
3、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于丧亲 306
4、朕今天欲闻已过,你们皆可以直言 307
论奢纵第二十五 308
1、奢侈是亡国的祸根 308
2、北周和北齐的末代亡国之君,哪个更坏? 309
3、国君要善于积累德行 310
4、不要过度地役使百姓 312
5、国君要善于检讨自己的过失 314
6、国之兴亡,唯在百姓苦乐 315
论贪鄙第二十六 317
1、人之性命,所重甚于明珠 317
2、贪财之人并不懂得爱惜财物 318
3、贤人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过错 319
4、令大臣背负麦麸以惩其贪 320
5、勒令喜欢敛钱财的官吏停职回家 320
6、为节俭的大臣修庙造屋 321
7、朕以至公治理天下 323
8、凡上书讦人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 324
10、斥责阿庾奉承 325
9、用人不疑 325
11、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官定自取灭亡 326
五、典章制度与文学艺术 328
卷七 328
崇儒学第二十七 328
1、设立弘文馆 328
2、取法先前的制度 329
3、他们的经学儒术可以取法 330
4、唯独在于得到人才 331
5、命令读书的人学习 332
6、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 333
1、凭什么写在史册上 334
论文史第二十八 334
2、终究要留给后人耻笑 335
3、皇帝不可作非法的事 336
4、表扬好的,斥责坏的 337
论礼乐第二十九 338
1、违背经典的训示 338
2、行事必须依照礼节仪式 339
3、一律按照丧礼的规定居丧 340
4、仍要大臣向父母下拜 341
5、理应加以改革 341
6、一切行为皆遵循法制 344
7、接待之礼不充分 345
8、堵塞祸乱的根源 346
9、人伦关系首先在于九族和睦 347
10、饥寒相共,穷苦到老 349
11、有选择地引用各种经典 351
12、这太违背礼法了 352
13、这就是亡国的音乐 353
六、治国要术 355
卷八 355
论务农第三十 355
1、人民以穿衣吃饭为根本 355
2、粮食是百姓的生命 356
3、恐怕妨碍农事活动 357
4、亲自厉行节约 358
论刑法第三十一 359
1、人死了不能再活 359
2、不允许奴仆告发主人 360
3、凡判死刑,都要五次回奏 360
4、不亲私,不职权贵 364
5、情有可原 366
6、治理国家遵守法制 367
7、以厚德治理天下 368
8、人人竞相追赶时尚 369
9、很少有人走平坦易行的道路 371
10、实行圣王之道困难 373
11、柳下惠是大贤人 374
12、用刑务必宽大公平 375
论赦令第三十二 376
1、施小恩惠的人伤害大德 376
2、国家法令必须简明扼要 377
3、不可轻率发出诏令 378
4、赦免罪犯是国家大事 379
论贡献第三十三 380
1、不得再像这样做 380
2、把鹦鹉放回树林中去 380
3、帮助朕治理好国家 381
4、拿什么理由去讨伐高丽呢? 382
5、拒绝接受美女 383
禁朱作附(三章) 384
1、禁绝木偶戏 384
2、必须禁止那些非当务之急的手工制作 385
3、忠臣为国牺牲 386
辩兴亡第三十四 387
1、努力扩大仁义 387
2、忘恩负义才落到这样的下场 388
1、突厥请求订立盟约 390
议征伐第三十五 390
卷九 390
七、征伐和安边 390
2、胜过十万人的军队 392
3、兵器是凶器,不可轻易动用 393
4、康国请求归附 394
5、讨伐高昌国 395
6、和亲的政策,实在是天下的大幸事 396
7、这才是真正的武功 397
8、安全和危险难以预测 398
9、将要亲征高丽 399
10、亲自为功臣扎针疗病 400
11、武器铠甲是国家的凶器 401
12、朕将要再次讨伐高丽 402
13、重视平民百姓的生命 404
14、这样的人是圣人 406
15、允许高丽改过自新 408
16、善始善终 409
17、先哲禁止做的事情 410
18、可贵在无为而治 411
19、亡国的斧子 412
议安边第三十六 414
1、李靖攻打突厥额利可汗 414
2、安抚远邦必须首先安定近处 419
3、必须以华夏为先而以外族为后 422
4、现在才自悔自责 425
八、天道人乐 427
卷十 427
论行幸第三十七 427
1、只想让老百姓得到安宁 427
2、人民不能忍受劳役和摊派 428
3、决定于人的行为 429
论畋猎第三十八 430
1、朕很喜欢打猎 430
2、油衣要怎样做才能不漏 432
3、停止与猛兽格斗的乐趣 432
1、这才是最大的吉祥征兆 435
4、提拔刘仁轨任新安县令 435
论灾祥第三十九 435
2、为受罪的人昭雪 437
3、这是什么凶兆呢? 438
4、归罪于自己 440
5、安全与危险的关键 442
论慎终第四十 444
1、自古以来帝王也不能经常教化天下 444
2、朕不敢倚恃天下的安宁 445
3、应当考虑到善始善终 446
4、没有听说要堆坟种树 448
5、自然可以超过古代 451
6、不能最终保持俭朴节约 452
7、治理人民的方法 454
8、谦虚俭朴的作风 456
9、不要做无益的事 457
10、珍惜别人举荐的人 458
11、君王以礼节任用臣子 460
12、私欲不可放纵 461
13、因为他们做事有始有终 462
14、期望有一点正确的意见 464
15、保持胜利困难 466
16、朕一定要把它当作行动的准则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