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新课程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傅道春 1
第一章 教育理念的变化 1
让数学走进生活——呼唤学生的“参与”与“合作 2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 8
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教师不再仅是“传授者” 16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真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 22
与“平行教师”一道工作——用教育技术整合课程 28
重视“关于方法的知识”——思维训练的课程价值 32
让学生稍稍“乱”起来——打破课堂的“平静”与“平衡” 36
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作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43
学生解“结”,我引导——教师的“促进”作用 47
会了,可以“不听!”——学习中的自主选择 52
“吃不饱”的学生,可以自己去“吃”——给学生留下发挥优势的余地 58
第二章 教学方式的变化 63
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走出“汤姆叔叔的小屋” 64
接纳学生的“异口异声”——“但坐观罗敷”中的个别声音 70
学生置疑,教师有了新生成——“臭”字探疑 76
教学,也可从儿童的即时活动开始——吵架“吵”出了知识 82
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展开课程——“老实人”吃亏吗? 86
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发现式学习的尝试 91
课堂是“唤醒”和“激励”的地方——“苹果广告”的效应 97
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对造句的一“赞”一“怕” 102
收获在“过程和方法”中——快速作文法的设计 108
第三章 教学情境的变化 115
换了“情境”变了人——“哑铃”开口 116
知识运用中的人生快乐——与妈妈通的第一封信 121
跨过学科界限,另有一番天地——体育课的“语文”上法 125
“规范的内容”变成了“喜欢的活动”——课内锦标赛 129
在“体验”中学习,更容易主动——当一回小军人 134
俯拾即是的生活课程资源——惹祸的青蛙帮了忙 138
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小记者访桑兰 142
新的师生交往方式——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 148
第四章 学校生活的变化 153
给学生流露情绪的机会——沙袋挂起之后 154
“老师,我会飞的”——“枯叶蝶”的启示 162
需要家长的合作——“我不想回家!” 167
把丢了的“面子”找回来——过生日的风波 171
走出校门,做好公民——勇斗歹徒的小英雄 175
给学生换一种“档案袋”——当众撕毁过失“小档案” 179
小心,别伤着学生——无心,也是过错 184
错,让学生自己“认”——从“不是我”到“我来捡” 189
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193
“搞清楚了”,再“说”——我向学生公开检讨 197
第五章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203
换一个角度,就看出是个好孩子——该批评还是表扬? 204
贴近了看,就看到了可爱之处——“他”不是那么讨厌 208
引导学生“体察人情”——“二吃”杨梅 214
与“扫天下的人”对话——观察学生“扫屋”以后 217
“我相信你——”——贺卡唤起了自尊 221
“创设教育情境”——教师新的基本功——有印痕的书该发给谁? 225
教育有时也需要“非常规”的方法——一张欠条误写以后 231
在这里,可以不“讲授”——漫画社里的故事 235
许多“好学生”是“评价出来”的——评语的教育魅力 239
后记 244
每一所学校都蕴含着新课程的生长点——在教师身上寻找课程的变化因素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