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综合篇 3
第一章现代劳动人事管理原理 3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一、劳动人事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3
二、劳动人事管理的作用 7
三、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意义 8
第二节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9
一、按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办事 9
三、研究和学习国外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经验 10
二、正确掌握党的政策和劳动人事法规、制度 10
四、采用科学的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11
五、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 12
第三节 劳动人事管理现代化 12
一、劳动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12
二、现代劳动人事管理组织体系 13
三、现代劳动人事管理体系原理 14
四、现代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程序的标准 16
五、现代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条例规范化 16
六、现代劳动人事管理手段科学化 20
七、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22
一、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24
第四节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干部的自身建设 24
二、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干部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 25
劳动篇 31
第二章企业劳动力管理 31
第一节 企业劳动力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31
一、企业劳动力管理的内容 31
二、企业劳动力管理的作用 32
第二节 提高劳动生产率 33
一、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33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33
三、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34
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35
第三节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 38
一、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劳动管理 38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调配和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流动 40
三、评定集体所有制企业技师的条件 41
四、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分配及待遇 42
五、集体所有制企业的退休费统筹 43
第四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劳动管理 46
一、合营企业职工的招用 46
二、合营企业的用工制度 48
三、合营企业职工的辞退 49
五、合营企业职工的奖惩 50
四、合营企业职工的辞职 50
六、合营企业职工的工资 51
七、合营企业职工的保险福利待遇 52
八、合营企业职工的劳动保护和工作时间 53
九、合营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 53
第三章编制定员和劳动组织 55
第一节 编制定员的原则和作用 55
一、编制定员的含义及原则 55
二、编制定员的作用 56
第二节编制定员 57
一、企业职工分类 57
二、企业定员范围 58
三、企业各类人员比例的确定 59
四、编制定员标准的制定 61
五、编制定员的质量界限 61
第三节 编制定员的制定和方法 62
一、编制定员水平 62
二、编制定员的方法 63
三、劳动效率定员法 64
四、设备定员法 65
五、岗位定员法 66
六、比例定员法 67
七、职责分工定员法 68
第四节定员标准 69
一、定员标准的类型 69
二、制订企业定员标准的原则 70
三、制订企业定员标准的基本做法 70
四、编制定员的日常管理 70
第五节劳动组织 72
一、企业劳动组织的含义和作用 72
二、劳动分工与劳动协作的类型 73
三、生产班组的组织 75
四、工作轮班的组织 76
五、多班制倒班的方法 77
六、三班制工人轮休的方法 78
七、工作地的组织 80
第六节 富余人员的安置 80
一、富余人员的范围及人员类型 80
二、安置富余人员的意义 82
三、安置富余人员的原则 83
四、安置富余人员的途径 83
五、组织富余人员发展多种经营的途径 85
六、待工人员的安置 86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87
第四章企业组织机构 87
第一节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87
二、责任和权力统一的原则 88
三、精简、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原则 88
四、合理分工和互相协作的原则 89
五、民主管理的原则 89
第二节企业组织机构的模式 90
一、直线制组织结构模式 90
二、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90
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91
四、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92
五、矩阵组织结构模式 93
六、模拟式分权结构模式 95
第五章劳动定额 96
第一节 劳动定额的形式和种类 96
一、劳动定额的含义及特征 96
二、劳动定额的形式 97
三、劳动定额的种类 98
四、劳动定额的作用 100
第二节 劳动定额水平的标准与平衡 101
一、劳动定额水平的含义 101
三、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 102
二、劳动定额水平的衡量标准 102
第三节 生产过程分析及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和 105
工作日写实 105
一、生产过程分析及分解 105
二、工序分析及分解 106
三、工时消耗分类 108
四、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及计算 111
五、工作日写实的含义及种类 111
六、工作日写实的程序 112
一、测时的工作步骤 115
第四节测时和瞬时观测 115
二、瞬时观测的原理与作用 118
三、瞬时观测的方法与步骤 118
第五节 劳动定额的制订方法和时间定额标准 122
一、制订劳动定额的要求 122
二、经验估工法 122
三、类推比较法 123
四、统计分析法 124
五、技术测定法 125
六、时间定额标准 125
一、工作研究范围 127
二、工作研究的内容体系 127
第六节工作研究 127
三、工作改善 129
四、动素的种类及作用 129
五、动作经济原则 131
第七节WF法MTM法和MODAPTS法 132
一、WF法的含义 132
二、工作因素分析及种类 132
三、标准动作单元 134
四、动作时间值的计算方法 135
五、MTM法 136
六、MTM动作要素分析 137
七、MODAPTS法的特点 139
八、MODAPTS法基本图 140
九、MODAPTS法的动作分类和时间值计算 142
第八节劳动定额管理 146
一、劳动定额管理体制 146
二、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147
三、劳动定额的修改 148
四、劳动定额的组织实施 149
第一节 劳动计划的编制 151
一、职工人数计划的编制 151
第六章劳动计划与劳动统计 151
二、劳动生产率计划的编制 152
三、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的编制方法 153
四、职工工资计划的编制 154
五、职工工资计划的编制方法 155
六、职工培训计划的编制 156
七、工资基金管理 157
八、对违反国家工资基金管理规定行为的处罚 158
第二节劳动统计 159
一、劳动统计的任务 159
二、劳动统计的内容 160
三、劳动统计的基本要求 161
四、劳动统计分析的内容 162
五、劳动统计分析的种类和方法 162
六、劳动统计台帐的设置 163
第七章劳动纪律 165
第一节劳动纪律的含义、种类和内容 165
一、劳动纪律的含义 165
二、劳动纪律的作用 166
三、劳动的组织纪律 166
四、劳动的生产技术纪律 167
五、劳动的工时纪律 168
六、企业职工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168
一、加强劳动纪律的方针 169
第二节 加强劳动纪律的方针和措施 169
二、加强劳动纪律的措施 170
三、全国职工守则的内容 171
第三节 劳动纪律管理的科学化 172
一、劳动纪律管理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要求 172
二、加强职工劳动纪律性的激励系统 172
三、强化劳动纪律管理中的集体意识和民主管理 174
四、劳动纪律管理中的行为引导 175
第一节企业职工奖惩制度 176
一、奖励和惩罚的含义 176
第八章企业职工的奖惩 176
二、有关企业职工奖惩的行政法规 177
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实施范围 177
四、企业职工奖惩的基本原则 177
第二节 企业职工奖励的条件、种类和审批权限 179
一、企业职工奖励的条件 179
二、企业职工奖励的种类 180
三、职工奖励的审批权限和手续 181
第三节 企业职工惩处的条件、种类和审批权限 182
一、企业职工惩处的条件 182
二、企业职工惩处的种类 183
三、职工违纪处罚的审批权限和手续 187
四、责令职工停工检查的审批权限 188
五、违纪职工的辞退 188
第九章职业道德 190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 190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190
二、职业道德的形成 191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 193
四、职业道德的发展 193
五、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95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197
第二节 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197
二、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规范 199
三、工业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规范 199
四、交通邮电职工的职业道德规范 200
五、建设系统职工的职业道德规范 201
六、商业服务业职工的职业道德规范 202
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203
八、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203
九、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规范 204
十、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205
第三节 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法 206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206
十一、个体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206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207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 210
第十章 劳动争议 212
第一节劳动争议的特征及性质 212
一、劳动争议的特征 212
二、劳动争议的性质 213
三、建国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历史沿革 214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处理形式和处理原则 216
一、《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 216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形式 217
三、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218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当事人及劳动争议处理 219
机构、程序 219
一、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 219
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当事人的特点 220
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和设置 221
四、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任务及调解程序 222
五、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性质及组成 223
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及工作程序 223
七、劳动争议案件的起诉 225
八、劳动争议案件的强制执行 226
二、劳务市场的类型 228
一、劳务市场的含义 228
第十一章劳务市场 228
第一节 劳务市场的类型 228
第二节工人流动的政策、形式和手续 229
一、工人流动的政策 229
二、工人流动的形式 230
三、外省市工作的工人调入上海市的手续 231
四、工人辞职的手续 232
第十二章劳动就业 234
第一节劳动就业 234
一、劳动就业方针 234
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的形式 234
三、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必备条件 235
四、自谋职业的就业形式 236
五、就业登记的范围及手续 236
六、就业训练的内容 237
第二节 企业从社会上招工 238
一、企业招工的原则和方法 238
二、招工报名及洽谈的组织 239
三、招工考核的原则 240
四、企业录用人员的手续 240
一、劳动服务公司的性质和基本任务 241
第三节劳动服务公司 241
六、委托招工的方法 241
五、向农村招用劳动力的审批权限 241
二、地方劳动服务公司的责 242
三、企业劳动服务公司的职责 243
第四节劳动合同制 243
一、我国劳动合同制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243
二、劳动合同制与固定工制度的区别 245
三、劳动合同的性质及特征 245
四、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246
五、劳动合同的内容 247
六、劳动合同的变更 248
八、劳动合同的解除 249
七、劳动合同的终止 249
九、劳动合同的自行解除 250
十、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养老待遇 251
十一、劳动合同制工人在职期间和待业期间的组织管理 251
十二、《劳动手册》的管理 252
十三、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工手续和档案材料的转移 253
第十三章劳务输出 254
第一节劳务输出的意义、作用和政策 254
一、劳务输出的含义及发展 254
二、劳务输出的意义和作用 255
三、劳务输出的劳动政策 256
第二节 劳务输出的形式、方法、途径 257
一、劳务输出的形式和方法 257
四、劳务输出的分配政策 257
二、劳务输出的途径 259
第三节办理劳务输出的手续 260
一、劳务合同的签订 260
二、劳务输出的报批手续和要求 261
三、出国护照、签证的办理 262
一、海员劳务输出的形式 263
二、海员劳务输出的程序 263
第四节海员劳务输出 263
三、输出船员必备的证件 264
人事篇 267
第十四章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 267
第一节事业单位的范围和特点 267
一、事业单位的类型 267
二、事业单位的范围 268
三、事业单位的特点 269
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义、方针、政策和原则 270
第二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 271
一、事业单位的定编和编制划分 271
二、事业单位编制的审批程序 272
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法规管理 273
一、普通高等学校的编制标准 275
第三节 教育事业单位的编制标准 275
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综合大学校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表 27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科院校校(院)本部编制标准表 27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表 27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农林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表 27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表 27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财经政法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表 27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外语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表 279
二、高等医学院校的编制标准 279
三、全日制普通中专的编制标准 280
附:部属高等医学院校院(校)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表 280
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表 282
四、中等师范学校和全日制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 282
附:中等师范学校和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参考表 284
五、商业系统重点中专的编制标准 285
附:商业部系统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表(试行草案) 286
六、技工学校的编制标准 286
附:技工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表 287
第四节 卫生事业单位的编制标准 287
一、综合性医院的编制标准 287
附:综合医院病床分配比例表 290
综合医院编制表 291
二、中医医院的编制标准 292
附:中医医院编制表(一) 294
中医医院编制表(二) 295
三、卫生防疫站的编制标准 296
四、妇幼保健机构的编制标准 297
第五节 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标准 299
一、图书馆的人员编制标准 299
二、地方各级档案馆的人员编制标准 299
一、吸收录用干部的对象 301
第一节 干部的吸收录用 301
第十五章干部的录用、任用和调配 301
二、吸收录用干部的条件 302
三、吸收录用干部的基本原则 302
四、吸收录用干部的工作程序和审批权限 303
五、吸收录用干部的政策规定 304
第二节 干部的任用 306
一、任用干部的原则 306
二、任用干部的方式 307
三、任用干部的步骤 309
四、任用干部的类型 310
二、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原则 312
一、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任务 312
第三节 干部调配 312
三、干部调配的有关政策规定 313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含义及法律特征 315
四、干部调配的工作程序 317
第四节 转业军官安置 319
一、军官退出现役的条件 319
三、转业军官的安置步骤 320
二、安置转业军官的原则 320
四、转业军官的培训 321
五、转业军官家属工作和住房安排 322
第五节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323
一、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分配 323
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分配 326
第十六章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328
第一节 我国职称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328
一、职称及其演变过程 328
二、主要职称制度、条例、办法的制订过程 329
三、改革职称评定的意义 330
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特点 331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基本内容 331
二、职务聘任制与职称评定的区别 332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及岗位的设置原则和程序 333
一、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分类、名称和档次 333
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分类、名称、档次一览表 334
二、靠用或参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专业 338
三、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原则 338
四、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一般程序 339
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的基本条件 340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340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的性质、职责和组成 340
二、评审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342
三、评审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42
第五节聘任(任命) 345
一、聘任(任命)的任期 345
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有关政策 346
第十七章干部的考核租奖惩 348
第一节 干部考核的目的、原则、内容和类型 348
一、干部考核的目的和原则 348
二、干部考核工作的改革 350
三、干部考核的内容 351
四、干部考核的类型和岗位责任制 353
五、职位分类 355
六、目标管理 357
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干部考核方法 358
一、测评考核法 358
二、综合评议法 359
三、领导评判考核法 359
四、任期目标考核法 360
五、年度工作考核法 360
六、比较考核法 360
第三节 干部奖惩工作的目的、原则和改革 361
一、干部奖惩的目的 361
八、情景模拟考核法 361
七、工作标准考核法 361
二、干部奖惩的原则 362
三、干部奖惩工作的改革 363
具体规定 364
一、干部奖励的条件和种类 364
第四节 干部奖励的条件、种类、审批权限及若干 364
二、干部奖励的审批权限 365
三、干部奖励的实施 366
四、奖励经费 367
五、升级奖励指标 368
六、职级奖励 368
具体规定 369
一、干部惩戒的条件 369
第五节 干部惩戒的条件、种类、审批权限及若干 369
二、干部惩戒的种类 370
三、干部惩戒的审批权限 370
四、干部惩戒的实施 371
五、职级惩戒 373
六、开除留用察看处分人员的处置 374
七、给予纪律处分的期限 374
八、申诉和处分撤销 374
九、受刑事处罚人员的政纪处分 375
十、被劳动教养人员的公职处理 375
一、干部档案的含义 376
第一节 干部档案的内容、作用和性质 376
第十八章干部档案管理 376
二、干部档案的内容 377
四、干部档案工作的性质 379
三、干部档案的作用 379
五、干部档案工作的改革 381
第二节 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整理 382
一、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 382
二、干部档案材料的鉴别 384
三、干部档案材料的整理 385
第三节 干部档案的保管、利用和转递 388
一、干部档案的保管 388
二、干部档案的利用 389
三、干部档案的转递 390
第四节 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 391
一、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权限 391
二、流动人员档案的种类 392
三、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原则 392
四、流动人员档案的接收 392
五、流动人员档案的专人管理 393
第十九章干部的离休 394
第一节 干部离休的条件和年龄 394
一、干部离休制度 394
二、享受离休待遇的干部条件 395
三、干部离职休养年龄 397
四、干部离职休养手续的办理 398
二、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 400
第二节 离休干部的安置 400
一、离休干部安置原则 400
二、离休干部跨省安置 401
三、离休干部的住房安置 403
四、离休干部安置经费 404
五、离休干部安置审批 404
第二节 计件工资 405
一、职务待遇 405
第三节 离休干部的政治待遇 405
二、政治学习待遇 408
三、听重要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待遇 410
四、其他政治待遇 411
第四节 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 413
一、工资待遇 413
二、生活补贴待遇 415
三、福利待遇 417
四、护理费待遇 418
五、探亲待遇 418
六、住房待遇 419
七、车辆配备待遇 420
八、医疗保健待遇 422
九、健康休养(疗养)待遇 423
十、其他待遇 424
第五节 离休干部的经费和管理 425
一、经费的编制和来源 425
二、离休干部的管理 426
三、发挥离休干部的作用 427
素质和生理素质 430
一、厂长(经理)应具备的政治素质 430
第一节 厂长(经理)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专业文化 430
第二十章企业厂长(经理)的必备素质 430
二、厂长(经理)应具备的专业文化素质 431
三、厂长(经理)应具备的生理素质 432
第二节 厂长(经理)的思想素质 433
一、生产经营的全局观念 433
二、生产经营的市场观念 433
三、生产经营的金融观念 433
四、生产经营的人才观念 434
五、生产经营的创新观念 434
二、组织指挥能力 435
三、选人用人能力 435
第三节厂长(经理)的工作能力 435
一、决策能力 435
四、控制能力 436
五、协调能力 436
六、创新发展能力 436
七、应变能力 437
八、社会交往能力 437
第一节 人才预测的意义和步骤 438
一、人才预测的意义 438
第二十一章人才预测和人才流动 438
二、人才预测工作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439
三、人才预测的步骤 440
第二节人才预测的指导性方法 443
一、人才需求法 443
二、社会目标法 445
三、行政普测法 445
四、历史分析法 446
五、国际比较法 448
第三节 人才预测技术与技术方法 448
一、人才预测技术的主要类别 448
二、人才预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449
三、人才预测技术的综合运用 451
一、人才流动的基本原则 452
第四节人才流动 452
二、人才流动的形式和方法 453
第二十二章引进国外智力和自费出国留学 456
第一节 引进国外智力的形式、渠道和范围 456
一、愼进国外智力的意义 456
二、引进国外智力的形式 456
三、引进国外智力的渠道 457
四、引进国外智力的范围和重点 457
五、申请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的单位须具备的条件和审批程序 458
第二节 外籍专家的聘用、报酬和使用管理 459
一、外籍专家入境手续 459
二、聘请外籍专家的手续 460
三、外籍专家报酬的支付方式 460
五、引进国外智力所需经费的开支渠道 461
四、对外籍专家的使用和管理 461
一、自费出国留学的方针 462
第三节 自费出国留学的方针和范围 462
二、可以申请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范围 462
三、在学学生与在职人员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规定 463
第四节 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护照和签证 465
一、自费出国留学的经济担保渠道 465
二、申请自费出国留学护照前必须履行的手续 465
三、申请自费出国留学护照的手续 467
四、签证及签证后的手续 468
第五节 自费出国留学学成归来人员的安置 469
一、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工作的安排 469
三、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后的待遇 469
二、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工作后的工龄计算 469
五、去日本就读语言学校回国后的学历 470
六、回国留学人员的服务工作 470
四、自费出国就读语言人员回国后的待遇 470
工资篇 475
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 475
一、社会主义工资的含义及职能 475
第一节社会主义工资 475
二、社会主义工资与按劳分配 476
三、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477
四、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478
第二节基本工资制度 479
一、工资等级制度的含义及组成 479
二、技术等级工资制 482
三、职务等级工资制 482
四、岗位工资制 483
六、组合工资制或结构工资制 485
五、岗位等级工资制 485
七、船员职务工资制 486
第三节 企业的工资制度改革 487
一、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 487
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490
四、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 491
五、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近期任务 492
第二十四章工资形式 494
第一节计时工资 494
一、计时工资的含义及形式 494
二、计时工资制的特点 494
一、计件工资制的含义及计件单价的计算 495
二、计件工资制的几种形式 496
一、定额工资制的含义及形式 498
第三节 定额工资 498
三、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条件 498
二、基本工资加奖励制度 500
第四节 其他工资形式 500
二、定额工资制的定额指标选择 500
一、工资形式选择与使用的意义 500
四、组合浮动 501
五、搞活部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等,进行考核发放 501
三、承包制 501
六、调整、浮动企业内部工资标准 502
七、投入产出计提工资奖金 502
八、岗位、职务补差、津贴 502
九、按营业额、服务额提成 502
十、车间、班组的分配形式 502
第二十五章企业工资支付 503
第一节 企业各类新进人员工资待遇 503
一、征地农民工的工资待遇 503
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的工资待遇 504
三、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待遇 506
四、上海市企业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工资待遇 507
五、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工资待遇 508
六、运动员退役分配工作后的工资待遇 509
一、学徒生活补贴和熟练工、普通工的工资待遇 510
第二节 学徒、熟练工、普通工的转正定级 510
二、学徒的转正定级 511
三、熟练工、普通工的转正定级 511
一、职工加班加点的工资待遇 512
二、职工进修读书期间的工资待遇 512
第三节 职工加班加点、读书、留学的工资待遇 512
三、公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工资待遇 513
四、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工资待遇 514
第四节 职工的其他工资待遇 515
一、因冤假错案造成工资级别明显偏低的人员及其工资待遇 515
二、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 517
三、职工调动工作单位后的工资待遇 519
四、横向经济联合本市派出人员的待遇 520
六、履行国家义务和社会义务时的工资支付 521
七、停工期间的工资待遇 521
五、职工事假工资待遇 521
八、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职工工资待遇 522
第二十六章企业奖励制度和津贴制度 523
第一节 企业奖励制度的形式、种类、办法和奖励基金 523
的使用原则 523
一、奖金的性质及作用 523
二、奖励制度的制订 524
三、奖励的种类 526
四、奖励办法 527
五、奖励基金的使用原则 527
六、奖金税的缴纳 528
第二节 几项重要的奖励制度 529
一、出口收汇奖励 529
二、工业、交通企业原材料、燃料节约奖 530
三、技术开发攻关奖和提前竣工节约奖 531
四、劳动竞赛奖 532
五、质量奖 533
六、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533
七、散装水泥节约纸袋单项奖 534
八、上海市节约用水奖 535
九、上海市技术转让奖励 536
十、上海市更新改造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奖励 536
十一、上海市对企业经营者的奖励 537
第三节津贴的性质和种类 538
一、津贴的性质 538
二、津贴的种类 538
第四节 常见的几种津贴制度 539
一、钢铁冶炼企业高温繁重劳动工人临时补贴 539
二、化工有毒有害岗位津贴 539
四、建筑安装企业流动施工津贴 540
三、地质勘探职工野外工作津贴 540
七、中国科学院保健津贴 541
五、船员伙食津贴 541
六、海洋捕捞作业津贴 541
八、中、夜班津贴 542
九、职工副食品价格补贴 542
十、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 543
十一、郊县工作补贴 545
十二、上海市海岛工作补贴 545
十三、废旧物资工作人员岗位津贴 546
十四、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 546
十五、回、维吾尔等十个禁食猪肉的少数民族的伙食补助、副食品价格补贴 547
第二十七章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和津贴制度 548
一、干部工资制度的历史沿革 548
第一节 干部工资制度 548
二、我国现行的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 550
第二节 各类人员的工资待遇 551
一、机关、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的工资待遇 551
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待遇 552
三、安置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军队复员干部、转业志愿兵 554
和退伍军人的工资待遇 554
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新参加工作工人的工资待遇 555
五、安排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征地农民的工资待遇 557
六、运动员退役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后的工资待遇 558
七、义务兵的优待金待遇 559
第三节 职工加班、学习、工作调动等情况下的工资待遇 560
一、节假日加班补助费的支付 560
二、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561
三、在职人员学习期间的工资、奖学金、奖金待遇 561
四、调动工作后工资待遇的处理 562
五、职务变动后职务工资的确定 563
第四节出国留学人员的工资、工龄规定 564
一、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工资、工龄 564
三、归侨、侨眷职工因私出境的工资待遇 565
二、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工资、工龄 565
第五节受处分人员工资处理 566
一、受撤职以下处分人员的工资处理 566
二、受开除留用察看处分人员的工资处理 567
三、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期间的工资处理 567
四、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免予起诉的国家职工被羁押期间的 568
工资 568
五、受劳动教养处分人员的工资处理 568
六、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人员的工资处理 568
一、事业单位的奖金 569
第六节 事业单位的奖金及津贴 569
七、被判处刑事处分人员的工资处理 569
二、上海市市政工程养护维修工人岗位津贴 570
三、上海市房管系统部分工种岗位津贴 571
四、上海市园林系统部分工种岗位津贴 571
五、上海市环境卫生岗位津贴 572
六、环境保护监测津贴 572
第七节 教育、公安、民政工作人员津贴 573
一、教师教龄津贴 573
二、班主任、教师等岗位津贴 573
三、公安干警岗位津贴 574
四、社会福利事业岗位津贴 575
一、医疗卫生津贴 576
第八节 医疗卫生人员津贴 576
…二、卫生防疫人员卫生防疫津贴 578
三、卫生防疫津贴的发放办法 580
第九节其他方面的津贴 581
一、党政机关信访干部信访工作津贴 581
二、基层审计人员外勤工作补贴 581
三、海塘管理第一线职工工作津贴 581
七、广播电视天线工岗位津贴 582
五、人防系统施工队伍部分工种岗位津贴 582
四、水文测站职工野外工作津贴 582
六、广播电视播音员津贴 582
第二十八章承包经营责任制 584
第一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 584
一、企业经营方式的类型 584
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含义及特点 584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作用 586
四、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内容 587
五、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形式 587
第二节承包合同 589
一、承包合同的签订 589
二、核定承包基数的原则和办法 589
三、承包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590
一、优选经营者的方法及作用 591
第三节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591
二、防止消费基金膨胀 592
三、加强对企业自有资金使用的引导 592
四、注意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92
第四节企业承包后的内部管理 593
一、对承包经营者的要求 593
二、经济责任制的考核管理 593
三、搞好内部分配、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594
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表 595
一、劳动保险的性质 635
第二十九章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 635
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篇 635
第一节劳动保险的主要内容 635
二、劳动保险的作用 636
三、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638
四、制订劳动保险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639
第二节 职工福利的特征与作用 640
一、职工福利的含义与分类 640
二、职工福利的特征 641
三、职工福利的作用 641
第三节 劳动保险与职工福利制度的改革 642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642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643
三、职工福利制度的改革 644
第三十章干部和职工的退休养老保险 646
第一节工龄的计算方法 646
一、工龄的划分 646
二、连续工龄的计算方法 647
三、连续工龄的计算范围 647
第二节 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确定 649
…、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含义 649
二、参加革命工作时问与连续工龄的关系 649
二、干部和工人退休养老的条件 651
第三节 干部和工人退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和条件 651
一、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651
第四节退休养老待遇 652
一、一般人员的退休费 652
二、贡献较大人员的退休待遇 653
三、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老工人的退休费待遇 654
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人员的退休费待遇 654
五、其他人员的退休养老待遇 655
六、地方规定的退休补贴费 655
七、取暖补贴费和地区生活费补贴 655
二、退休人员的安置待遇 656
一、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待遇 656
第五节退休人员的其他待遇 656
四、退休人员的死亡及遗属待遇 657
五、休人员的安置管理 657
三、退休人员的医疗待遇 657
第六节 干部和工人退职养老待遇 658
一、退职养老的条件和审批权限 658
二、退职养老待遇 658
第三十一章职工和劳动合同制工人、季节工及其他 660
劳动者的劳动保险待遇 660
第一节职工因工负伤保险待遇 660
一、享受因工负伤保险待遇的范围 660
二、职工因工负伤保险待遇 661
三、职业病患者的保险待遇 662
一、短期病假待遇 663
二、长期病假待遇 663
三、病假待遇的改革 663
第二节 职工疾病和非因工负伤的保险待遇 663
第三节 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 664
一、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含义 664
二、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 664
第四节 职工死亡及其遗属的保险待遇 665
一、职工因工死亡及其遗属的保险待遇 665
二、职工非因工死亡及其遗属的保险待遇 666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范围 667
第五节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保险待遇 667
二、确定职工供养直系亲属范围的原则 668
三、供养直系亲属的保险待遇 668
第六节 劳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季节工及其他劳动者 669
的劳动保险 669
一、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劳动保险项目和待遇标准 669
二、临时工、季节工及试用人员因工负伤医疗期间的待遇 671
保险待遇 672
六、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方职工的劳动 672
三、临时工、季节工及试用人员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 672
五、女性临时工、季节工及试用人员的怀孕、生育待遇 672
四、临时工、季节工及试用人员的死亡待遇 672
第七节 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675
一、劳动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及其任务 675
二、医疗单位的医务鉴定程序 676
三、劳动鉴定的对象和工作程序 676
第八节职工和离休、退休、退职职工短期出境和 677
出境定居的待遇 677
一、在职职工因私事短期出境的假期和工资福利待遇 677
二、在职职工出境定居待遇 677
三、离休、退休、退职职工因私短期出境的假期 678
四、离休、退休、退职职工因私出境的保险福利等待遇 678
五、离休、退休、退职职工出国定居后的保险福利待遇 679
第一节 劳动保险费用的来源和支付渠道 680
一、企事业单位劳动保险费用的来源 680
第三十二章劳动保险费和职工退休费的管理 680
二、企事业单位劳动保险费用的管理 681
三、劳动合同制工人劳动保险费用的来源和管理 681
四、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 682
第二节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 683
一、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的原则 683
二、退休费统筹基金的结算方式 685
三、退休费统筹资金的管理 685
四、上海市退休费统筹的具体办法 685
一、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的分类及原则 687
第三十三章福利性补贴 687
第一节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687
二、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的对象和标准 688
第二节职工探亲补贴 689
一、职工探亲补贴制度的作用 689
二、职工探亲的范围、对象、车船费、假期 689
第三节 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 691
一、实行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的地区范围 691
二、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标准 692
第三十四章主要集体福利设施 693
第一节企业职工食堂 693
一、职工食堂的管理和经费 693
二、职工食堂的形式 693
三、搞好职工食堂应注意的事项 694
第二节职工疗养、休养事业 695
一、职工疗养、休养事业的任务和原则 695
一、企业举办托儿所、幼儿园的意义 696
二、职工疗养、休养的对象和经费来源 696
第三节 托儿所与幼儿园 696
二、上海市托儿所、幼儿回收费标准和补贴办法 697
三、办好托、幼事业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 698
第四节 企业职工保健站(室) 699
一、企业职工保健站(室)的性质 699
二、企业职工保健站(室)的任务 699
三、上海市企业职工保健站的机构设置 700
第五节 职工福利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700
一、职工福利费用的构成 700
三、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范围 701
二、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 701
四、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原则 702
第三十五章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制度 703
第一节 机关、事业单位福利工作的性质及福利费的 703
提取和使用 703
一、机关、事业单位福利工作的性质及其沿革 703
二、福利费的提取和使用 704
第二节 生育、病假、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待遇 705
一、生育待遇 705
二、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 706
三、年休假待遇 706
四、探亲假待遇 707
一、抚恤费、丧葬费和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708
五、婚、丧假及路程假待遇 708
第三节 其他福利待遇 708
二、家属医疗费补贴 710
三、书报费、洗理费、夏令饮料费补贴 711
教育培训篇 715
第三十六章技工学校 715
第一节 技工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和学制 715
一、技工学校的性质和任务 715
二、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 715
一、办学规模和工种设置 716
第二节 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工种设置、办学条件和 716
审批程序 716
二、技工学校的学制 716
二、办学条件 717
三、开办技工学校的审批程序 717
四、联合办学和委托培训 718
第三节组织教学的要求 719
一、按工种设置组织教学 719
二、组织生产实习教学的方式 719
一、技工学校招生工作 721
第四节 技工学校招生工作和学生、教师管理 721
三、文化技术理论教学的要求 721
二、技工学校学生的管理 722
三、技工学校教师的管理 723
四、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安排及其待遇 727
一、技工学校财务工作 728
二、技工学校基金的来源和管理 728
第五节 技工学校的财务工作和学校基金 728
第三十七章职工和干部的教育、培训 730
第一节 职工教育的方针、要求和任务 730
一、职工教育的方针 730
二、改革和发展职工教育的要求 731
三、职工教育的主要任务 732
四、企业职工培训的特点 733
一、企业及其经营者在职工培训中的职责 734
第二节职工培训 734
二、制订职工培训计划的原则 735
三、职工培训计划的内容 736
四、职工培训时间的安排 737
五、职工培训基地与经费 737
六、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 738
七、对职工实行按需择优培训的原则 740
八、职工培训期间及培训后的工资福利待遇 740
九、职工培训的奖励制度 742
十、岗位合格证书制度 743
第三节 干部的教育培训 744
一、干部教育培训的原则 744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途径 745
三、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法 746
四、干部岗位培训的步骤和形式 748
五、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关系 748
六、专业证书与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关系 749
七、厂长、经理的教育培训 749
八、厂长、经理国家统考的重点及对象 751
九、专业技术干部的继续教育 751
第三十八章工人技术培训 754
第一节学徒培训 754
一、招收学徒的条件 754
二、学徒的学习期限和培训目标 755
三、学徒的考核 756
四、师徒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756
五、学徒培训制度的改革与培训生制度 757
第二节工人的岗位培训 759
一、工人岗位培训的种类 759
二、岗位规范的内容 760
三、岗位规范的制订 761
四、岗位培训与技术等级培训的异同 763
五、岗位培训方法、形式和考核 764
一、技术等级标准的含义及制订 765
第三节 技术等级培训 765
二、技术等级标准的序列 766
三、合理的技术等级结构 766
四、初、中、高级工的培养目标和对象 768
五、技术等级培训的原则和内容 769
六、技术理论教育的形式 770
七、技能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771
八、技术比赛 773
九、多渠道多形式培训 774
一、工人考核的含义 775
第四节工人考核 775
二、工人考核的种类 776
三、工人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777
四、实际技能考核的评分方法 780
五、工人考核组织和管理 780
第五节技师聘任制 782
一、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意义 782
二、技师的任职条件及考核要求 783
三、技师考评的程序和方法 784
四、聘任技师的工种范围和比例 785
五、技师的聘任和聘任后的职责和待遇 785
六、高级技师的评聘及待遇 786
劳动保护篇 791
第三十九章劳动保护 791
第一节 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791
一、劳动保护的方针 791
二、劳动保护的政策 792
三、劳动保护的任务 794
四、企业劳动保护的十项主要工作 794
一、企业劳动保护的组织管理机构 795
第二节 劳动保护的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责 795
二、企业劳动保护机构或专职人员的职责 796
三、企业生产小组安全员的任务 797
四、企业升级中的安全生产指标 798
第三节 安全防护技术原则 800
一、消灭潜在危险的原则 800
二、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 800
三、距离防护原则 800
九、闭锁原则 801
八、不予接近原则 801
七、薄弱环节原则 801
四、时间防护原则 801
六、坚固原则 801
五、屏蔽原则 801
十一、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 802
第四节安全生产禁令 802
一、生产区内“十不准” 802
十、取代操作人员原则 802
二、操作工“六严格” 803
三、企业设备“十不检修” 803
四、焊接作业“十不烧” 804
五、起重作业“十不吊” 804
七、电气设施“十不准” 805
六、“十不登高”作业 805
九、进入容器、设备“八个必须” 806
八、甲类生产防爆区域“十不准” 806
十、机动车辆“八个严禁” 807
十一、工业建筑物“十不准” 807
十二、其他安全生产禁令 808
第四十章劳动保护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09
第一节 劳动保护法规 809
一、劳动保护法规的范围 809
二、《宪法》、《刑法》中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 810
三、劳动安全卫生法的基本精神 811
第二节 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罪 815
二、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及立案标准 816
三、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的规定 818
第三节 企业安金生产规章制度 820
一、企业主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20
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820
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 823
四、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 824
五、企业安全技术措施的经费与材料 824
六、企业安全措施计划执行的检查与竣工验收 825
七、安全教育制度 825
八、安全生产检查制 827
九、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829
十、禁火区动火制度 829
十一、防火制度 830
十二、岗位操作法 830
第四十一章防尘防毒与防火防爆 832
第一节 防尘防毒 832
一、企业工业卫生的主要任务 832
二、防尘防毒的组织管理措施 832
三、防尘防毒的技术措施 834
二、职业病的诊断 835
第二节职业病 835
一、职业病的含义 835
三、诊断职业病的程序 836
第三节 防火防爆 837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837
二、燃烧的类型 838
三、常见的爆炸种类 840
四、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 841
五、生产过程中防火防爆的一般措施 845
六、布置工艺设备与管道的安全要求 847
七、建(构)筑物的防爆 849
八、建筑物的防火 850
九、着火源的控制与消除及安全操作 854
第四十二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857
第一节 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 857
一、化学危险物品的分类 857
二、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 859
三、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 860
第二节 化学危险物品的运输装卸和包装安全 866
—、化学危险物品的运输装卸要求 866
二、化学危险物质包装的安全要求 867
二、压力容器分类 869
一、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法规 869
第一节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范围 869
第四十三章压力容器 869
三、压力容器的设计规定 871
第二节 压力容器的安全检验 872
一、制造压力容器企业的条件 872
二、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的周期、内容 873
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要求 875
第三节 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 877
一、立卡建档制度 877
三、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和维护 878
二、司炉工和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的内容 878
四、压力容器的安全检修 879
第四节 压力容器事故的调查分析 879
一、压力容器事故现场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879
二、压力容器事故发生过程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880
三、发生事故的压力容器以往情况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881
四、压力容器事故分析的要求 881
第五节 工业锅炉的安全运行 882
一、工业锅炉点火升压时应注意安全事项 882
二、工业锅炉正常运行的安全要求 883
二、预防气瓶超装的安全措施 884
一、气瓶充装的安全规定 884
第六节 气瓶过量充装的危险性及其预防 884
三、气瓶安全使用的要则 885
第四十四章用电安全 888
第一节触电的预防 888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情况 888
二、触电事故的种类 889
三、防止触电事故的安全组织措施 890
四、防止触电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891
第二节 车间常用电器设备的安全要求 892
一、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892
三、开关电器的安全使用 893
二、保护电器装置 893
四、照明装置的安全要求 894
第三节 移动电具的安全使用 894
一、移动电具的安全检查与保管 894
二、移动电具的安全使用 895
第四节 触电急救技术 897
一、迅速解脱电源 897
二、对触电病人的处理方法 898
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898
四、胸外按压法 899
一、断电灭火法 900
第五节 电气火灾扑救 900
五、电灼伤与其他伤的处理 900
二、带电灭火法 901
第四十五章机械设备及检修安全 902
第一节 常用机械设备安全防护通则 902
一、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 902
二、防止机械伤害通则 903
第二节起重机械的安全防护 904
一、起重机械的安全防护装置 904
二、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904
三、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要求 906
二、冲压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907
第三节 冲压设备的安全防护 907
一、冲压设备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907
第四节 机械设备检修的安全要求 908
一、机械设备检修前的安全准备 908
二、机械设备检修现场的安全要求 909
三、机械设备检修后的现场清理和试车验收 914
附:职业病名称 915
劳动力 923
劳动对象 923
劳动资料 923
劳动过程 923
劳动 923
名词解释 923
附 录 923
劳动人事管理 923
劳动力再生产 924
劳动力价值 924
劳动力价格 924
劳动关系 924
社会劳动力 924
劳动者 92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925
劳动二重性 925
活劳动 925
物化劳动 925
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 925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 926
劳动时间 926
劳动强度 926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927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927
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 927
劳动负荷 927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927
劳动生产力 928
劳动生产率 928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 928
生产率 928
劳动的三种形态 929
劳务 929
劳 动 929
劳动管理 929
劳动协作 930
劳动组织 930
劳动分工 930
劳动制度 930
劳动组合 931
劳动定员 931
劳动定额 931
劳动力招收 931
劳动力调配 932
劳动纪律 932
富余人员 932
老弱病残职工 932
劳动计划 932
劳动就业 933
劳动争议仲裁 933
劳动统计 933
劳动争议 933
劳动争议调解 933
“三结合”就业方针 934
劳动力资源 934
劳动合同制 934
经营方式 934
承包经营责任制 934
满负荷工作法 935
精神文明 935
企业经营机制 935
租赁经营制 935
企业素质 936
文明生产 936
规章制度 936
职工守则 937
工业企业职工的法律义务 937
“五讲”、“四美”、“三热爱” 937
企业精神 938
公务员制度 938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938
人事 939
人 事 939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939
外资企业 939
人事管理 940
人事管理体制 940
人事管理机构 940
干部 940
干部队伍“四化” 940
干部分类管理制度 941
职位分类 941
专业技术干部 942
调整干部 942
以工代干 942
后备干部制度 942
任期任届 942
招聘干部 943
干部辞职 943
兼职 943
降职 943
撤职 943
供给制、包干制 944
干部退职 944
干部退休 944
干部离休 944
职务等级工资制 945
工资福利 945
工资 945
工资制度 945
工资等级 945
一级工资 946
工资等级表 946
工资形式 946
工资标准 946
级差系数 946
工资级差 946
货币工资 947
实物工资 947
标准工资 947
平均工资 947
基本工资 947
工资差别 948
工资总额 948
工资基金 948
累进计件工资制 949
半计件工资制 949
工资基金管理 949
有限计件工资制 949
无限计件工资制 949
全额计件工资制 950
间接计件工资制 950
计件单价 950
计时工资加奖励 950
计件工资加奖励 950
附加工资 950
职工奖励基金 950
工资基数 951
效益基数 951
一次性奖金 951
工资改革 951
工资附加费 951
挂钩浮动比例 952
个人经济核算 952
工资地区类别 952
物质利益原则 952
个人所得税 953
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953
同工同酬 953
劳动收入 953
职工家计调查 953
个人收入调节税 954
八级工资制 955
劳动保险 955
劳动保险制度 955
劳动保险待遇 955
工人退休退职 955
退休职工的优异待遇 956
因工伤、残、亡 956
医务劳动鉴定 956
退休费 956
易地安家补助费 956
退职生活费 956
退休退职待遇 956
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 957
丧葬费 957
丧葬补助费 957
抚恤费 957
工龄 958
探亲假制度 958
救济费 958
职工福利基金 958
劳保福利费用 958
职业病 959
职工冬季取暖补贴 959
津贴 959
职工待业保险制度 959
待业保险基金 959
生活补助费 960
物价补贴 960
医疗补助费 960
待业救济金 960
交通费补贴 961
教育培训 961
劳动力素质 961
智力开发 961
智力投资 961
定向培训 962
中等教育结构 962
工种 962
就业前培训 962
职业技术教育 96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962
智力 963
学力 963
学历 963
结业证书 963
自学考试 963
职工教育的经济效益 964
成人教育 964
生产实习 964
电化教育 964
干部教育 965
党校 965
管理干部学院 965
“五大”毕业生 965
广播电视大学 965
夜大学 966
职工(业余)大学 966
高等函授教育 967
干部专修科 967
干部中专班 967
安全技术 968
劳动保护 968
工业卫生 968
干部理论班 968
干部进修班 968
干部培训班 968
伤亡事故 969
安全生产“五同时” 969
安全生产“三同时” 969
安全生产“三不放过” 969
安全生产“三定四不推” 969
劳动人事部分法规、政策汇编 970
劳动篇 970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970
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 975
关于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 979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981
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 987
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 989
关于贯彻实施《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有关 991
问题的通知 991
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 992
关于《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 997
解答意见 997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 1001
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草案) 1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1018
关于修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 104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10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104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047
人事篇 1051
毕业生分配 1051
教育部《关于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 1051
函授和夜大学毕业生若干问的请示》 1051
关于职业高中毕业生使用的有关问题的通知 1053
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 1054
干部吸收录用 1061
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 1061
关于逐步解决职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的通知 1067
干部调配工作暂行规定 1070
干部任用 1074
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 1074
干部考核、奖惩 1079
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 1079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 1082
题的解答 1087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