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貌 1
一、地貌的基本轮廓 1
二、地貌形成因素(甲)——内营力 3
(一)地质构造 3
(二)新构造运动 5
三、地貌形成因素(乙)——外营力 7
四、地貌发育简史 9
五、地貌类型 11
六、地貌条件的合理利用 12
第二章 气候 16
一、环流大势 16
二、光热条件 17
(一)日照 17
(二)年平均温度 17
(三)最暖月(7月)平均温度 18
(四)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及年绝对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18
(五)农业指标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 19
(一)年降水量 21
(六)积温 21
三、水分条件 21
(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22
(三)雨量变率 22
(四)暴雨 23
(五)积雪 23
(六)干燥度 24
四、霜冻特征 25
(一)平均初霜日期及最早初霜日期 25
(二)平均终霜日期及最晚终霜日期 25
(三)平均无霜期及最短无霜期 26
五、冻土与河川结冰 26
(一)冻土 26
(二)河川结冰 27
第三章 地植物 29
一、植被概况 29
(一)针叶林 32
二、植被类型 32
(二)针阔叶混交林 34
(三)阔叶林和灌木丛 35
(四)草原、草甸草原和盐渍化植被 37
(五)草甸、沼泽和沼泽化灌丛 40
(六)高山植被 41
第四章 土壤 43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一般规律 44
(一)季风型气候对本区成土过程的影响 44
(二)风化壳类型及地球化学元素的转移、积聚对本区成土过程的影响 45
(三)植被类型对本区成土过程的影响 49
(四)人为耕垦历史、现状及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51
二、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52
(一)土壤水平地带的分布规律 52
(二)土壤垂直地带的分布规律 53
(三)平原、河谷及火山区土壤的分布规律 53
三、土壤分类及其原则 54
(一)棕色泰加森林土 57
四、土壤各论 57
(二)棕色森林土 60
(三)灰色森林土 62
(四)褐色土 64
(五)白浆土 65
(六)黑土 68
(七)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 72
(八)栗钙土和草甸栗钙土 76
(九)草甸土 79
(十)沼泽土 81
(十一)盐土和碱土 84
(十二)砂土 87
五、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88
(一)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89
(二)土壤胶体矿物的特性 90
(三)土壤腐殖质特性 91
(四)土壤微量元素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