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临床免疫诊断学总论 1
第一章 临床免疫诊断学基础 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
第二节 临床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 3
第三节 临床免疫诊断技术的分类 3
第二章 常用临床免疫诊断技术 5
第一节 传统免疫诊断技术 5
一、免疫浊度技术 5
二、免疫凝集技术 5
三、免疫扩散技术 6
四、免疫电泳技术 7
五、免疫印迹检测技术 8
第二节 标记免疫诊断技术 8
二、酶免疫检测技术 9
一、放射免疫检测技术 9
三、荧光免疫检测技术 10
四、金免疫检测技术 10
第三章 特殊临床免疫诊断技术 11
第一节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 11
第二节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 11
第三节 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11
一、FCM基本原理 12
二、流式细胞术的检测参量 12
三、流式细胞指标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14
(一)细胞成分指标 14
(二)细胞动力学分析的相关指标 15
(三)人体免疫功能的相关指标 15
(四)血细胞、细胞因子、细胞膜受体的指标 16
附 人类白细胞表面分子一览表 18
第二编 肝脏系统疾病 25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 27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27
一、临床诊断 27
(一)临床分型 27
(二)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 27
二、病原学诊断 30
(一)病原学分型 30
(二)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依据 30
(三)确立诊断 30
(一)急性肝炎 31
(二)慢性肝炎 31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 31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33
(四)肝硬化 33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常用免疫学诊断指标 33
一、各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 33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33
Ⅰ.甲型肝炎病毒抗-HAV IgM抗体(抗-HAV IgM) 33
Ⅱ.甲型肝炎病毒抗-HAV IgG抗体(抗-HAV IgG) 34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34
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35
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 36
Ⅲ.前S蛋白 37
Ⅳ.前S抗体 37
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37
Ⅵ.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 38
Ⅶ.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 39
Ⅷ.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e) 40
Ⅸ.抗-HBc IgM 40
Ⅹ.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 40
附 血清HBV感染标志物临床综合分析与应用 42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44
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45
Ⅱ.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 45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46
Ⅰ.丁型肝炎抗原(HDAg) 47
Ⅱ.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 47
Ⅲ.抗-HD IgM 47
Ⅱ抗-HEV IgM 48
Ⅰ戊型肝炎抗体(抗-HEV) 48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48
Ⅳ.丁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DV RNA) 48
二、T淋巴细胞亚群 49
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50
四、细胞因子 51
(一)白细胞介素-1(IL-2) 51
(二)白细胞介素-1(IL-6) 52
(三)白细胞介素-1(IL-8) 52
(四)白细胞介素-1(IL-10) 52
(五)白细胞介素-1(IL-12) 53
(六)干扰素(IFN) 54
(七)肿瘤坏死因子(TNF) 55
(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56
五、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56
(一)免疫球蛋白(Ig) 57
六、体液免疫指标 57
(二)总补体、补体C3 58
(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59
七、甲胎蛋白(AFP) 59
第二章 肝纤维化 61
第一节 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61
(一)临床诊断 61
(二)影像学诊断 61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 62
(四)血清学诊断 62
第二节 肝纤维化常用免疫学诊断指标 62
一、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62
(一)透明质酸(HA) 62
(四)Ⅳ型胶原(C-Ⅳ) 63
(三)Ⅲ型前胶原(PCⅢ) 63
(二)层粘连蛋白(LN) 63
(五)VI型胶原(C-Ⅵ) 64
(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 64
二、肝纤维化相关性细胞因子 64
(一)TGF-β1 65
(二)白细胞介素-1(IL-1) 65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 66
(四)干扰素-(IFN-γ) 66
第三章 肝硬化 67
第一节 临床要点 67
第二节 肝硬化常用免疫学诊断指标 69
一、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70
二、内分泌激素 70
(一)甲状腺激素 70
(二)性激素 71
(四)胰高血糖素 72
(五)生长激素(GH) 72
(三)胰岛素(INS) 72
(六)醛固酮(ALD) 73
(七)皮质醇(COR) 73
(八)心钠素(ANP) 73
(九)促胃泌素(gastrin) 74
(十)催乳素(PRL) 74
(十一)血管活性肠肽(VIP) 74
(十二)内皮素(ET) 75
第三编 循环系统疾病 77
第一节 临床要点 79
一、慢性心功能不全 79
第一章 心功能不全 79
二、急性心功能不全 80
三、几种特殊类型的心力衰竭 81
(一)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室功能障碍) 81
(二)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 81
(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8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82
(一)心钠素(ANP) 82
(二)脑钠肽(BNP) 82
(三)C-型利钠肽(CNP) 83
(四)孤啡肽(orphanin) 83
(五)去甲肾上腺素(NE) 84
(六)肾上腺素(E) 84
(七)肾素活性(PRA) 84
(十)精氨酸加压素(AVP) 85
(九)醛固酮(ALD) 85
(八)血管紧张素Ⅱ(ATⅡ) 85
(十一)内皮素(ET) 86
(十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 86
(十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86
(十四)神经肽Y(NPY) 87
(十五)β-内啡肽(β-EP) 87
(十六)5-羟色胺(5-HT) 88
(十七)甲状腺激素 88
(十八)环磷酸腺苷(cAMP) 88
(十九)环磷酸鸟苷(cGMP) 89
(二十)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 89
(二十二)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 90
(二十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90
(二十一)血栓素B2(TXB2) 90
(二十四)肿瘤坏死因子(TNP) 91
(二十五)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SINFR) 91
(二十六)白细胞介素-6(IL-6) 91
第二章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9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93
一、风湿热 93
二、风湿性心脏病 94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94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95
(二)抗DNA酶B(ADNase-B) 95
(三)抗链球菌激酶(ASK) 96
(四)抗透明质酸酶(AH) 96
(五)抗核苷酶(ANAD) 96
(八)粘蛋白 97
(六)咽部链球菌快速鉴定 97
(七)C-反应蛋白(CRP) 97
(九)酸溶性糖蛋白(ASG) 98
(十)抗心肌抗体(AMA) 98
(十一)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 99
(十二)抗链球菌壁M蛋白抗体 99
(十三)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 99
(十四)促凝血活性试验(PCA) 100
(十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100
(十六)免疫球蛋白(IG) 100
(十七)补体C3裂解产物(C3SP) 101
(十八)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101
(二十)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102
(十九)T淋巴细胞亚群 102
(二十一)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 103
(二十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103
(二十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 103
(二十四)血栓素B2(TXB2) 104
(二十五)α-颗粒膜蛋白(GMP) 104
(二十六)D-二聚体(DD) 104
(二十七)纤维蛋白原(Fg) 105
第三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06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06
一、心绞痛 106
二、急性心肌梗死 107
(二)CK-MM及CK-MB亚型 109
(三)肌钙蛋白T(cTnT) 109
(一)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109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09
(四)肌钙蛋白I(CTnl) 110
(五)肌红蛋白(Mb) 111
(六)肌凝蛋白轻链(MLC) 112
(七)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BB(GPBB) 112
(八)心脏脂肪酶结合蛋白(hFABP) 113
(九)P-选择素(P-selectin) 113
(十)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 114
(十一)血小板第4因子(PF4) 114
(十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 114
(十三)血栓素B2(TXB2) 114
(十八)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115
(十七)纤维蛋白肽A(FPA) 115
(十六)D-二聚体(DD) 115
(十五)纤维蛋白原(Fg) 115
(十四)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FG1α) 115
(十九)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 116
(二十)蛋白C(PC) 116
(二十一)C反应蛋白(CRP) 116
(二十二)内皮素(ET) 116
(二十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117
(二十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碳端片段(CGRP-CT) 117
(二十五)神经肽Y(NPY) 117
(二十六)心钠素(ANP) 117
(二十七)甘丙素(GAL) 118
(二十八)载脂蛋白A1(ApoA1) 118
(二十九)载脂蛋白B(Apo) 118
(三十)载脂蛋白E(ApoE) 118
(三十三)环磷酸鸟苷(cGMP) 119
(三十四)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119
(三十一)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 119
(三十二)环磷酸腺苷(cAMP) 119
(三十五)肺炎衣原体(cp) 120
(三十六)幽门螺旋杆菌(hp) 120
第四章 原发性高血压 122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22
一、高血压的分级 122
二、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 12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25
(一)去甲肾上腺素(NE) 125
(二)肾素活性(PRA) 125
(三)血管紧张II(AT II) 125
(四)激肽释放酶(KK) 125
(七)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 126
(八)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 126
(六)血栓素B2(TXB2) 126
(五)激肽(kinin) 126
(九)心钠素(ANP) 127
(十)脑钠肽(BNP) 127
(十一)C-型利钠肽(CNP) 127
(十二)孤啡肽(orphanin) 127
(十三)神经降压素(NT) 127
(十四)醛固酮(ALD) 128
(十五)精氨酸加压素(AVP) 128
(十六)神经肽Y(NPY) 128
(十七)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 128
(十八)P物质 128
(二十三)钙调素(CaM) 129
(二十二)环磷酸鸟苷(cGMP) 129
(二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129
(十九)内皮素(ET) 129
(二十一)环磷酸腺苷(cAMP) 129
(二十四)血清胰岛素(Ins) 130
(二十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130
第五章 心肌疾病 13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31
一、心肌病 131
(一)扩张型心肌病 131
(二)肥厚型心肌病 132
(三)限制型心肌病 132
二、特异性心肌病 133
三、病毒性心肌炎 133
(五)未分类心肌病 133
(四)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 13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34
(一)柯萨奇病毒抗体(CVA) 134
(二)埃可病毒抗体(EVA) 135
(三)抗心肌抗体(AMA) 135
(四)抗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NT)抗体 135
(五)抗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抗体 136
(六)抗肌球蛋白抗体(AcMA) 136
(七)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AM2MAR) 136
(八)抗心肌细胞膜抗体(AMLA) 137
(九)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 137
(十)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137
(十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138
(十二)干扰素(IFN) 138
(十六)肿瘤坏死因子(TNF) 139
(十五)白细胞介素-6(IL—6) 139
(十三)T淋巴细胞亚群 139
(十四)白细胞介素-1(IL—1) 139
(十七)糖皮质激素受体(GR) 140
(十八)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140
(十九)肌钙蛋白T(cTnT) 140
(二十)肌钙蛋白I(cTNl) 141
(二十一)肌红蛋白(Mb) 141
(二十二)肌凝蛋白轻链(MLC) 142
第六章 心包疾病 14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43
一、急性心包炎 143
二、缩窄性心包炎 144
(三)抗结核杆菌抗体(TBAb) 145
(二)溶菌酶(LZM) 145
(一)腺苷脱氨酶(ADA) 14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45
(四)抗PPD—IgG 146
(五)癌胚抗原(CEA) 146
(六)T淋巴细胞亚群 146
(七)β2微球蛋白(β2—MG) 147
(八)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147
(九)抗DNA酶B(ADNase—B) 147
(十)类风湿因子(RF) 148
(十一)抗核抗体(ANA) 148
(十二)抗双股DNA抗体(ds—DNA) 148
(十三)抗Sm抗体 149
(十四)荚膜组织胞浆菌特异性抗体(HCAb) 149
(十五)厌酷球孢子菌特异性抗体(CIAb) 149
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50
第七章 肺源性心脏病 150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50
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15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51
(一)D-二聚体(DD) 152
(二)心钠素(ANP) 152
(三)内皮素(ET) 152
(四)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 152
(五)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153
(六)肾素活性(PRA) 153
(七)血管紧张素Ⅱ(AT II) 153
(八)醛固酮(ALD) 153
(十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 154
(十)血栓素B2(TBX2) 154
(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54
(十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155
(十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155
(十四)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155
(十五)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155
第四编 呼吸系统疾病 159
第一章 支气管哮喘 16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6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62
(一)白细胞介素-10(IL—10) 162
(二)白细胞介素-5(IL—5) 163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 163
(七)一氧化氮(NO) 164
(六)内皮素(ET) 164
(五)白细胞介素-16(IL—16) 164
(四)白细胞介素-4(IL—4) 164
(八)免疫球蛋白E(IgE) 165
(九)嗜酸性粒细胞阴离子蛋白.(ECP) 165
(十)T细胞及其亚群检测 165
(十一)白细胞介素-8(IL—8) 166
(十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即CD54) 166
(十三)心钠素(ANP) 166
(十四)白三烯C4(LTC4) 167
(十五)低亲和力的IgE(CD23) 167
(十六)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167
(十七)P物质 168
(十八)白细胞介素-1(IL-1) 168
(二十)干扰素-γ(IFN-γ) 169
(十九)前列腺素(PGl2) 169
(二十一)血栓素A2(TXA2) 170
(二十二)白细胞介素-2(IL-2) 170
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17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7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72
(一)白细胞介素-8(IL-8) 172
(二)肿瘤坏死因子(TNF) 172
(三)P物质 173
(四)肾上腺髓质素(AM) 173
(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173
(六)内皮素(ET) 174
(七)可溶性内皮白细胞粘附因子-1(sELAM-1) 174
(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174
(十二)可溶性E-选择素(sE-SLT) 175
(十一)心房肽(ANP) 175
(九)β1和β2整合素(CD29+,CD18+) 175
(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175
第三章 细菌性肺炎 177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7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79
(一)C-反应蛋白(CRP) 179
(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79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 179
(四)D-二聚体(DD) 179
(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180
(六)白细胞介素-5(IL-5) 180
(七)可溶性粘附因子(CAMs) 180
第四章 肺结核 18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81
(二)Amplisensor-聚和酶链反应(Amplisensor-PCR) 183
(三)转录介导扩增反应即基因探针扩增直接试验(AMTDT) 18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83
(一)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TbAb) 183
(四)连接酶链反应(LCR) 184
(五)链替代扩增反应(SDA) 184
(六)QB复制酶扩增法 185
(七)脂阿拉伯甘露糖-IgC(LAM-IgG) 185
(八)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185
(九)结核分支杆菌38000蛋白质抗原 186
(十)结核抗原(TB-Ag) 186
(十一)内皮素(ET) 186
(十二)β2微球蛋白(β2-MG) 186
(十五)2,3-二酰基海藻-2硫酸酯抗原 187
(十四)Ⅲ型前胶原肽(PⅢP) 187
(十三)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187
(十六)抗PPD-IgC 188
(十七)T淋巴细胞亚群 188
(十八)抗体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 189
(十九)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189
(二十)结核杆菌抗原基因密码(PCR) 189
(二十一)结核分支杆菌L型 190
(二十二)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 190
(二十三)结核分支杆菌代谢产物 191
第五章 肺癌(原发性气管肺癌) 192
第一节 临床要点 192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 195
(三)端粒酶活性 195
(一)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CRFRA2l-A) 19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195
(四)白细胞介素-6(IL-6) 196
(五)P-53基因突变 196
(六)糖类抗原242(CA242) 196
(七)癌胚抗原(CEA) 197
(八)芳烃羟化酶(AHH) 197
(九)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197
(十)K-ras基因 198
(十一)T抗原 198
(十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 198
(十三)胃癌相关抗原(MG-Ags) 198
(十四)花生凝集素(PNA) 199
(十五)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199
(十六)增殖细胞核抗原(PCAN) 199
(十九)细胞粘附分子CD15(CD15) 200
(十八)细胞色素P450IA1(CYP450IA1) 200
(十七)CDKN2基因产物(P16蛋白) 200
(二十)白细胞介素-2(IL-2) 201
(二十一)糖类抗原 201
(二十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201
第六章 胸腔积液 20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0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04
(一)抗结核杆菌抗体(TBAb) 205
(二)类风湿因子(RF) 205
(三)腺苷脱氨酶(ADA) 205
(四)癌胚抗原(CEA) 205
(五)类粘蛋白 206
(六)糖类抗原50(CA50) 206
(七)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 206
(十)T细胞及其亚群检测 207
(八)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 207
(九)心钠素(ANP) 207
(十一)抗PPD抗体 208
(十二)糖类抗原242(CA242) 208
(十三)E-选择素 208
(十四)肿瘤坏死因子(TNF) 208
(十五)白细胞介素-8(IL-208) 209
(十六)抗SM抗体 209
(十七)白细胞介素-2(IL-2) 209
(十八)干扰素(IFN) 210
(十九)抗白细胞介素1β(IL-1β) 210
第五编 消化系统疾病 215
第一章 慢性胃炎 217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17
(一)维生素B12(Vit B12) 218
第二节 常见免疫学检测指标 218
(二)内因子(IF) 219
(三)内因子抗体(IFA) 219
(四)壁细胞抗体(PCA) 219
(五)胃泌素 219
(六)胃泌素抗体 220
(七)HP抗体 220
(八)HP菌体抗原 220
(九)胃动素 221
(十)蛙皮素 221
(十一)表皮生长因子族/转化生长因子 221
第二章 消化性溃疡 22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23
(一)胃泌素 22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25
(二)胰泌素 226
(三)胰多肽(PP) 227
(四)蛙皮素 227
(五)抑胃肽/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 228
(六)生长抑素(SS) 228
(七)P物质 229
(八)表皮生长因子族/转化生长因子 229
(九)HP抗体 230
(十)HP菌体抗原 230
第三章 胃泌素瘤 23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3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32
(一)胃泌素 232
(二)胆囊收缩素(CCK) 233
(三)胰泌素 234
第四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35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3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36
(一)免疫球蛋白M(IgM) 236
(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236
(三)抗核原体(ANA) 236
(四)胆管细胞抗体 237
(五)线粒体抗体(AMA) 237
(六)透明质酸(HA) 237
(七)甘胆酸(CG) 238
(八)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 238
(十一)层粘连蛋白(LN) 239
(十)VI型胶原(C-VI) 239
(九)IV型胶原(C-IV) 239
(十二)血管活性肠肽(VIP) 240
第五章 自身免疫性肝炎 242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42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44
(一)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 245
(二)抗-P450ⅡD6 245
(三)抗肝细胞液1(抗-LCI) 246
(四)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抗-ASGPR) 246
(五)抗核抗体(ANA) 246
(六)抗平滑肌抗体(SMA) 246
(七)抗肌动蛋白自身抗体 246
(十四)甘胆酸(CG) 247
(十五)胰多肽(PP) 247
(十三)IV型胶原(C-IV) 247
(十六)血管活性肠肽(VIP) 247
(十七)透明质酸(HA) 247
(九)肝脏-胰腺抗体 247
(十一)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 247
(十)层粘连蛋白(LN) 247
(八)抗可溶性肝细胞抗原 247
(十二)VI型胶原(VI-c) 247
第六章 麦胶性肠病 248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4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49
(一)抗麸质抗体(IgA-GA) 249
(二)抗肌内膜自身抗体(IgA-EmA) 250
(三)抗网状蛋白自身抗体 250
(四)抗组织转谷胺酰酶自身抗体(TTG) 250
(五)叶酸(EA) 250
(七)维生素B6(ViT B6) 251
(六)维生素B12(ViT B12) 251
(八)补体C3 252
(九)胰泌素 252
(十)抑胃肽/葡萄糖依赖性促膜岛素多肽(GIP) 252
(十一)胃动素 252
(十二)胆囊收缩素(CCK) 253
(十三)YY肽 253
(十四)P物质 253
第六编 肾脏系统疾病 255
第一章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257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57
(二)循环内发细胞(CEC) 257
(三)补体C3、C4 259
(一)免疫球蛋白 259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59
(二)总补体 259
(四)B因子 260
(五)C3裂解产物(C3sp) 260
(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260
(七)抗链球菌溶血素“O” 260
(八)抗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B(ADNase B)和ASO联合测定 261
(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3mRNA和蛋白水平 261
(十)纤维连接蛋白(Fn) 261
(十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262
第二章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6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63
(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264
(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264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64
第三章 肾病综合征 266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66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67
(一)补体C3、C4 267
(二)B因子 267
(三)醛固酮(ALD) 267
(四)激肽释放酶-激肽 268
(五)前列腺素(PG) 268
(六)1,25双羟D3〔1,25-(OH)2D3〕 268
(十)D-二聚体(DD) 269
(十一)糖皮质激素(GC)及其受体(G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269
(八)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269
(七)促红细胞生成素 269
(九)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其与肌酐比值(RBP/Cr) 269
(十二)β2-微球蛋白(β2-mG) 270
第四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 27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71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 272
(五)纤维连接蛋白(Fn) 272
(六)透明质酸(hA) 272
(三)1,25双羟D3〔1,25-(OH)2D3〕 272
(二)激肽释放酶-激肽 272
(一)免疫球蛋白 272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72
第五章IgA肾病 27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7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74
(一)免疫球蛋白 274
(二)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Ag) 274
第六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275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7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78
(一)抗DNA抗体 278
(八)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 279
(七)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279
(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279
(九)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279
(六)C3裂解产物(C3sp) 279
(五)B因子 279
(四)补体C3、C4 279
(三)总补体 279
(二)免疫球蛋白 279
(十一)单个核细胞(PBMC)内的IL-6活性 280
(十二)尿白细胞介素-6(IL-6) 280
(十三)尿白细胞介素-8(IL-8) 280
(十四)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 281
(十五)P-选择素 281
(十六)尿α1-微球蛋白(α1-MG) 281
(十七)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 282
第七章 糖尿病肾病 28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83
(二)尿系列微蛋白 285
(一)尿微量白蛋白(ALB) 28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85
(三)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 286
第八章 肾功能衰竭 287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8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90
(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其与肌酐比值(RBP/CT) 290
(三)甲状腺激素 291
(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291
(五)透明质酸(HA) 292
(六)β2-微球蛋白(β2-MG) 292
(七)TH糖蛋白(THP) 292
第九章 肾移植 29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294
(一)超急性排斥(hyperacute rejection,HAR) 294
(二)加速排斥(accelerated rejection,ACR) 294
(四)慢性排斥(chronic rejection,CR) 295
(三)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AR) 29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296
(一)激肽释放酶-激肽 296
(二)前列腺素 296
(三)可溶性抗HLA抗体(sHLA-IgG) 296
(四)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 296
(五)CD4+、CD8+细胞 297
(六)白细胞介素-6(IL-6) 297
(七)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298
(八)溶菌酶(LZM) 298
(九)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299
(十)β2-微球蛋白(β2-MG) 299
(十一)TH糖蛋白(THP) 299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300
(一)溶菌酶(LZM) 300
第十章 慢性肾盂肾炎 300
第一节 临床要点 300
(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301
(三)β2-微球蛋白(β2-MG) 301
(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301
(五)白细胞介素-8(IL-8) 301
第七编 神经系统疾病 305
第一章 重症肌无力 307
第一节 临床要点 30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310
(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310
(四)插指状细胞(IDC) 311
(五)抗骨骼肌抗心肌抗体(SH-Ab) 311
(二)抗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抗体(CAEab) 311
(三)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nAchR-Ab) 311
(六)抗心肌抗体(AMA) 312
(七)雌二醇(E2) 312
(八)肿瘤坏死因子(TNF) 312
(九)单个核细胞(PBMC)内的IL-2活性 313
(十)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313
(十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 313
(十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314
(十三)T淋巴细胞亚群 314
(十四)胸腺内B淋巴细胞亚群CD20 314
(十五)外周血TGF-β 315
(十六)外周血CD5+B细胞 315
(十八)白细胞介素-4(IL-4) 316
(十九)干扰素-γ(IFN-γ) 316
(十七)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 316
第二章 僵人综合征 318
第一节 临床要点 31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319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b) 319
第三章 包涵体肌炎 320
第一节 临床要点 320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321
(一)淋巴细胞 321
(二)异常蛋白质 321
第四章 多发性硬化 322
第一节 临床要点 322
一、多发性硬化 322
二、几种特殊的多发性硬化 326
(一)视神经脊髓炎 326
(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26
(四)Balo同心圆性硬化 327
(三)弥漫性硬化 32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328
(一)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IgG)、指数及合成率 328
(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单克隆区带 329
(三)髓鞘碱性蛋白及其抗体 330
(四)性激素受体蛋白表达 331
(五)5-羟色胺(5-HT) 333
(六)粘附分子 333
(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336
(八)肿瘤坏死因子(TNF) 337
(九)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 339
(十)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 340
(十一)白细胞介素-2(IL-2) 341
(十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341
(十三)白细胞介素-6(IL-6) 342
(十五)T淋巴细胞亚群 343
(十四)抗磷脂抗体(APL-Ab) 343
(十六)干扰素-γ(IFN-γ) 344
(十七)白细胞介素-10(IL-10) 345
(十八)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 346
(十九)一氧化氮(NO) 347
(二十)超氧化物歧化酶(SDO) 348
(二十一)脑啡肽(EK)和β-内啡肽(β-EK) 349
(二十二)神经肽Y(NPY) 350
第五章 脑血管病变 352
第一节 临床要点 352
一、脑梗死 352
二、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353
三、腔隙性梗死 35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356
(一)肿瘤坏死因子(TNF) 356
(四)白细胞介素-2(IL-2) 357
(五)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358
(六)白细胞介素-6(IL-6) 358
(七)白细胞介素-8(IL-8) 359
(八)转化生长因子(TGF-β) 359
(十)肌红蛋白(Mb) 360
(十一)血清脂蛋白α[Lp(α)] 360
(九)乳酸脱氢酶 360
(十三)血栓素B2(TXB2) 361
(十四)β-血栓素(β-TG)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 361
(十二)生长抑素(SS) 361
(十五)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 362
(十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GPlb 363
(十七)白细胞CD11b和CD18 363
(十八)可溶性E-选择素和P-选择素 364
(十九)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 364
(二十)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 365
(二十一)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XM-1) 366
第八编 血液系统疾病 369
第一节 临床要点 371
一、急性白血病 371
第一章 白血病 371
二、慢性白血病 37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374
(一)WT1基因 374
(二)端粒酶活性 375
(三)bcl-2基因 375
(四)内皮素(ET) 376
(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376
(六)T淋巴细胞亚群 377
(七)D-二聚体(DD) 377
(八)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377
(九)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378
(十)β2微球蛋白(β2-MG) 378
(十一)肿瘤坏死因子(TNF) 379
(十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379
(十三)白细胞介素-6(IL-6) 379
(十四)P-糖蛋白(P-gp) 380
(十五)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380
(十六)组织因子(TF) 381
(十七)蛋白C 381
(十八)转化生长因子βs(TGF-βS) 381
(二十)血清铁蛋白(SF) 382
(二十一)白细胞介素-8(IL-8) 382
(十九)碱性磷酸酶(ALP) 382
(二十二)血清锌(Zn) 383
(二十三)血清铜(Cu) 383
(二十五)醛缩酶(ALD) 384
(二十六)腺苷脱氨酶(ADA) 384
(二十四)脂结合唾液酸(LSA) 384
(二十七)乳酸脱氢酶(LDH) 385
(二十八)GATA-2 385
(三十)p3基因 386
(三十一)p21蛋白 386
(二十九)p16基因 386
(三十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 387
(三十三)nm23-H1基因 387
(三十五)B7-1 388
(三十六)假尿苷(PD) 388
(三十四)细胞粘附分子CD15(CD15) 388
(三十八)Fas抗原(Fas) 389
(三十九)Fas配体(FasL) 389
(三十七)CD117 389
(四十一)IV型胶原(Col-IV) 390
(四十二)白细胞介素-2(IL-2) 390
(四十)巨核细胞系抗原(MK) 390
(四十五)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 391
(四十四)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 391
(二)尿D-氨基酸氧化酶(尿DAO) 391
(四十三)CD9 391
(四十六)Rb蛋白 392
第二章 淋巴瘤 39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39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395
(一)p16基因 395
(二)CD44v6 395
(三)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395
(六)bcl-2基因 396
(七)白细胞介素-6(IL-6) 396
(四)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 396
(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396
(八)碱性磷酸酶(ALP) 397
(九)血清铁蛋白(SF) 397
(十)β2微球蛋白(β2-MG) 397
(十四)Rb蛋白 398
(十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398
(十二)乳酸脱氢酶(LDH) 398
(十一)锌(Zn) 398
(十五)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 399
(十六)蛋白C 399
(十七)白细胞介素-2(IL-2) 399
(十八)白细胞介素-8(IL-8) 400
(十九)Fas抗原(Fas) 400
第三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40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40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402
(一)T淋巴细胞亚群 402
(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402
(六)Fas抗原(Fas) 403
(五)白细胞介素-6(IL-6) 403
(四)肿瘤坏死因子(TNF) 403
(三)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403
(七)白细胞介素-2(IL-2) 404
(八)白细胞介素-3(IL-3) 404
(九)白细胞介素-8(IL-8) 404
(十)干扰素-γ(IFN-γ) 404
(十一)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405
(十二)白细胞介素-4(IL-4) 405
(十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CSF) 405
(十四)红细胞生成素(Epo) 406
(十五)血小板生成素(Tpo) 406
第四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07
第一节 临床要点 407
(四)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 408
(三)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408
(二)白细胞介素-(IL-6) 408
(一)肿瘤坏死因子(TNF) 40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408
(五)T淋巴细胞亚群 409
(六)干扰素-γFN(I-γ) 409
(七)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409
(八)白细胞介素-3(IL-3) 409
(九)白细胞介素-4(IL-4) 410
(十)蛋白C 410
(十一)P-选择素(Ps) 410
(十二)白细胞介素-2(IL-2) 410
(十三)血小板生成素(Tpo) 411
(十四)巨细胞病毒(CMV) 411
第九篇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415
第一节 临床要点 417
第一章 糖尿病 41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418
(一)血浆胰岛素(INS) 419
(二)真胰岛素(TI) 419
(三)胰岛素原 419
(四)C肽(C-PEP) 420
(五)24小时尿C肽 420
(六)胰高血糖素 420
(七)胰岛素抗体 421
(八)胰岛细胞抗体(ICA) 421
(九)胰岛细胞膜抗体(ICAS) 421
(十)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b) 422
(十一)抗核抗体(ANA) 422
(十二)抗心肌抗体(AMA) 422
(十五)免疫球蛋白(Ig) 423
(十三)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AM2MAR) 423
(十四)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 423
(十六)补体C3裂解产物(C3SP) 424
(十七)T淋巴细胞亚群 424
(十八)柯萨奇病毒抗体(CVA) 424
(十九)埃可病毒抗体(EVA) 425
(二十)抗结核杆菌抗体(TBab) 425
(二十一)抗PPD-IgC 425
(二十二)癌胚抗原(CEA) 425
(二十三)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426
(二十四)干扰素(IFN) 426
(二十五)白细胞介素-1(IL-1) 426
(二十六)白细胞介素-6(IL-6) 427
(二十七)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427
(二十九)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 428
(二十八)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428
(三十)血小板第4因子(PF4) 429
(三十一)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 429
(三十二)血小板GPⅡb-Ⅲa复合物 429
(三十三)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 429
(三十四)血栓调节蛋白(TM) 430
(三十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430
(三十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 430
(三十七)纤维蛋白原(Fg) 430
(三十八)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 431
(三十九)纤维蛋白肽A(FPA) 431
(四十)蛋白C 431
(四十一)载脂蛋白A1(ApoA1) 431
(四十四)载脂蛋白E(ApoE) 432
(四十三)α-脂蛋白(a-lP) 432
(四十二)载脂蛋白B(ApoB) 432
(四十五)载脂蛋白J(apoJ) 433
(四十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 433
(四十七)精氨酸加压素(AVP) 433
(四十八)内皮素(ET) 433
(四十九)一氧化氮(NO) 434
(五十)血栓素B2(TXB2) 434
(五十一)11-去氧-血栓烷B2(DX-TXB2) 435
(五十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 435
(五十三)甘丙素(GAL) 435
(五十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435
(五十五)神经肽Y(NPY) 436
(五十六)β-内啡肽(β-EP) 436
(五十八)儿茶酚胺 437
(五十七)甲状腺激素 437
(五十九)皮质醇结合球蛋白(CBG) 438
(六十)心钠素(ANP) 438
(六十一)脑钠肽(BNP) 438
(六十二)孤啡肽 439
(六十三)去甲肾上腺素(NE) 439
(六十四)肾上腺素(E) 439
(六十五)肾素活性(PRA) 440
(六十六)血管紧张素II(ATII) 440
(六十七)醛固酮(ALD) 440
(六十八)降钙素(CT) 441
(六十九)瘦素(Ieptin) 441
(七十)生长激素(GH) 441
(七十三)睾酮(T) 442
(七十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442
(七十一)生长介素(SM) 442
(七十四)雌三醇(E3) 443
(七十五)人胎盘催乳素(HPL) 444
(七十六)肿瘤坏死因子(TNF) 444
(七十七)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445
(七十八)CK-MM及CK-MB亚型 445
(七十九)肌钙蛋白T(cTnT) 446
(八十)肌钙蛋白I(cTnI) 446
(八十一)肌红蛋白(Mb) 446
(八十二)肌凝蛋白轻链(MLC) 447
(八十三)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BB(GPBB) 447
(八十五)神经降压素(NT) 448
(八十六)P物质 448
(八十四)激肽 448
(八十七)钙调素(CaM) 449
(八十八)糖皮质激素受体(GR) 449
(八十九)红细胞生成素(EPO) 449
(九十)β2微球蛋白(β2-MG) 449
(九十一)转化生长因子-β(TGP-β) 450
(九十二)层粘连蛋白(LN) 450
(九十三)IV型胶原(C-IV) 450
第二章 下丘脑-垂体病变 452
第一节 临床要点 452
一、空泡蝶鞍综合征 452
二、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452
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453
(一)垂体性侏儒症 453
(二)成年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453
四、垂体瘤 454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455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455
五、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瘤 455
(二)促甲状腺激素(TSH) 456
(三)促性腺激素(GnH) 456
(四)抗利尿激素(ADH) 457
(五)垂体泌乳素(PRL) 458
(六)催产素(OXT) 458
(七)生长激素(GH) 459
(八)生长介素(SM) 459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460
(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460
第一节 临床要点 460
第三章 肾上腺疾病 460
(二)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461
二、皮质醇增多症 461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463
四、嗜铬细胞瘤 46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467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467
(二)皮质醇(COR) 467
(三)皮质醇结合球蛋白(CBG) 468
(四)醛固酮(AID) 468
(五)肾素活性(PRA) 468
(六)皮质酮 469
(七)儿茶酚胺 469
(八)尿17-酮类固醇(17-KS) 469
(十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470
(十一)抗肾上腺皮质抗体 470
(九)尿17-羟类固醇(17OHCS) 470
(十)尿香草酰杏仁酸(VMA) 470
(十三)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 471
(十四)促甲状腺激素(TSH) 471
(十五)血浆胰岛素(INS) 471
(十六)抗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 472
(十七)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AM2MAR) 472
第四章 甲状腺疾病 47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473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473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73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75
四、甲状腺炎 477
(一)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47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478
(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479
(三)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 479
(四)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 479
(五)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 479
(六)促甲状腺激素(TSH) 480
(七)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480
(八)甲状腺球蛋白(TG) 480
(九)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 481
(十)抗甲状腺抗原的抗体 481
(十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481
(十三)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482
(十四)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482
(十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 482
(十五)T3、T4抗体 483
(十六)抗核抗体(ANA) 483
(十七)抗平滑肌抗体(SMA) 483
(十八)谷氨酶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b) 483
(十九)抗单链DNA抗体(抗-ssDNA) 484
(二十)柯萨奇病毒抗体(CVA) 484
(二十一)CD15抗原 484
(二十二)垂体泌乳素(PRL) 485
(二十三)皮质醇(COR) 485
(二十四)儿茶酚胺 485
(二十五)肾素活性(PRA) 485
(二十八)骨钙素(OSC) 486
(二十七)降钙素(CT) 486
(二十六)甲状旁腺激素(PTH) 486
(二十九)尿17-羟类固醇(17-OHCS) 487
(三十)尿香草酰杏仁酸(VMA) 487
(三十一)环磷酸腺苷(cAMP) 487
(三十二)环磷酸鸟苷(cGMP) 487
(三十三)白细胞介素-1(IL-1) 487
(三十四)白细胞介素-2(IL-2) 488
(三十五)白细胞介素-6(IL-6) 488
(三十六)肿瘤坏死因子(TNF) 488
(三十七)性激素受体 489
(三十八)IV型胶原(C-IV) 489
(三十九)内皮素(ET) 489
(四十)脂蛋白a(Lp-a) 490
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491
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49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491
第五章 甲状旁腺病 49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492
(一)甲状旁腺激素(PTH) 492
(二)降钙素(CT) 492
(三)骨钙素(O\SC) 493
(四)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 493
(五)维生素D(VD) 493
第六章 卵巢病 495
第一节 临床要点 495
一、更年期综合征 495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 495
(三)雌三醇(E3) 496
(二)雌二醇(E2) 496
(一)环加氧酶(COX) 496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496
(四)雌酮(E1) 497
(五)孕酮(P) 497
(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497
(七)人胎盘催乳素(HPL) 498
(八)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 499
(九)妊娠特异性糖蛋白(PSβ1) 499
(十)睾酮(T) 499
(十一)双氢睾酮(DHT) 499
(十二)血浆胰岛素(INS) 500
(十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500
(十四)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 500
(十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501
(十六)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 501
(二十)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502
(十九)肿瘤坏死因子(TNF) 502
(十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502
(十八)内皮素(ET) 502
(二十一)白细胞介素-1(IL-1) 503
(二十二)抗核抗体(NAN) 503
(二十三)抗精子抗体(AsAB) 503
(二十四)单纯疱疹病毒(HSV) 503
(二十五)淋球菌(NGH) 504
(二十六)沙眼衣原体(CT) 504
第七章 睾丸疾病 505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05
一、男性生殖腺功能减退症 505
二、男子乳房发育症 50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05
(一)睾酮(T) 505
(三)脱氢表雄酮(DHEA) 506
(二)双氢睾酮(DHT) 506
(四)雄烯二酮(A2) 507
(五)促性腺激素(GnH) 507
(六)垂体泌乳素(PRL) 507
(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508
(八)皮质醇(COR) 508
(九)抗精子抗体(AsAB) 508
第八章 胰岛内分泌肿瘤 509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09
一、胰岛素瘤 509
二、胰高血糖素瘤 509
三、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瘤 509
(一)血浆胰岛素(INS) 510
四、舒血管肠肽瘤 510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10
(二)C肽(C-PEP) 511
(三)胰高血糖素 511
(四)生长抑素(SS) 511
(五)舒血管肠肽(VIP) 512
第九章 松果体激素和疾病 51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13
一、松果体区肿瘤 51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13
(一)降黑素 513
(二)精氨酸加压素(AVP) 51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14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14
第十章 异源内分泌综合征 514
第十一章 多发性内分泌腺病 515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15
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 515
二、自身免疫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516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16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诊断试验 517
第一节 下丘脑功能试验 517
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517
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517
三、加压素试验 517
第二节 垂体前叶功能试验 518
一、胰岛素(低血溏)兴奋生长激素试验 518
(一)精氨酸刺激生长激素试验 519
(二)运动-左旋多巴联合刺激生长激素试验 519
二、生长激素兴奋与抑制试验 519
(三)葡萄糖抑制生长激素试验 520
(四)阿托品抑制生长激素试验 520
三、泌乳素兴奋与抑制试验 520
(一)TRH兴奋泌乳素试验 520
(二)氯丙嗪兴奋泌乳素试验 520
(三)胃复安兴奋泌乳素试验 521
(四)左旋多巴抑制泌乳素试验 521
(五)水负荷抑制泌乳素试验 521
四、甲吡酮(SU4885)刺激试验 522
五、TRH兴奋TSH试验 522
六、垂体储备混合试验 523
第三节 垂体后叶功能试验 523
一、高渗盐水试验 523
一、ACTH兴奋试验 524
二、禁饮与垂体后叶素联合试验 524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 524
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525
三、皮质素水试验 525
第五节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试验 526
一、安体舒通试验 526
二、钾负荷试验 526
第六节 性腺功能试验 527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试验 527
二、氯?酚试验 527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试验 528
一、甲状腺摄131碘率检测 528
二、过氯酸盐排泌试验 528
三、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 529
五、甲状腺抑制试验 530
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530
第八节 甲状旁腺功能试验 531
一、肾小管磷重吸收率试验 531
六、基础代谢率检测 531
二、磷廓清试验 532
三、钙耐量试验 532
四、钙快速滴注抑制试验 533
五、低钙试验 533
第九节 胰岛细胞功能试验 534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534
二、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 534
三、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 535
四、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535
五、甲碘丁脲(D860)试验 535
七、饥饿激发试验 536
六、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 536
八、C-肽抑制试验 537
第十编 代谢性骨病 541
第一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 543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43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 543
二、老年性骨质疏松 546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548
(一)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 548
(二)成年特发性骨质疏松 549
(三)实验室免疫指标 550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50
一、骨重建(骨形成)指标 550
(一)碱性磷酸酶(ALP) 550
(二)骨钙素(BGP) 551
二、骨吸收的生化标志物 552
(一)尿羟脯氨酸(HOP) 552
(三)I型胶原前肽 552
(二)尿羟赖氨酸-葡萄糖苷(HOLG) 553
(三)骨唾液蛋白(BSP) 553
(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TRAP) 553
(五)羟基吡啶粉交联 554
(六)I型胶原交联羧基(C-)末端肽(CTX) 554
(七)I型胶原交联氨基(N-)末端肽(NTX) 555
三、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 556
(一)血清、尿中部分相关离子指标 556
Ⅰ.尿Ca/Cr(Ca) 556
Ⅱ.血清钙(Ca) 556
(二)与骨代谢相关的部分激素 557
Ⅰ.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3) 557
Ⅲ.血清无机磷(P) 557
Ⅳ.尿磷(P) 557
Ⅱ.甲状旁腺激素(PTH) 558
Ⅲ.促性腺激素(GnH) 558
Ⅳ.降钙素(CT) 559
(三)与骨代谢相关的几种蛋白质 559
白细胞介素-1(LI-1) 559
第二章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56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61
一、甲亢性骨质疏松症 561
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 563
三、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 565
Ⅰ.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567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56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67
一、原发疾病相关免疫诊断指标 567
Ⅱ.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568
Ⅲ.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 568
Ⅳ.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 568
Ⅴ.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 568
Ⅵ.促甲状腺激素(TSH) 569
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569
Ⅷ.甲状腺球蛋白(TG) 570
Ⅸ.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 570
Ⅹ.抗甲状腺抗原的抗体 570
ⅩⅢ.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571
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571
Ⅻ.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 571
ⅩⅣ.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572
ⅩⅤ.T3、T4抗体 572
ⅩⅥ.抗核抗体(ANA) 572
ⅩⅦ.抗平滑肌抗体(SMA) 573
ⅩⅧ.环磷酸腺苷(cAMP) 573
ⅩⅨ.环磷酸鸟苷(cGMP) 573
ⅩⅩ.甲状旁腺激素(PTH) 573
(三)皮质类固醇疾病 574
Ⅲ.环磷酸腺苷(cAMP) 574
Ⅱ.皮质醇(COR) 574
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574
Ⅱ.环磷酸鸟苷(cGMP) 574
Ⅰ.甲状旁腺激素(PTH) 574
(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574
ⅩⅪ.降钙素(CT) 574
Ⅲ.醛固酮(ALD) 575
Ⅳ.血浆皮质酮 575
Ⅴ.尿17-酮类固醇(17-KS) 575
Ⅵ.尿17-羟类固醇(17-OHCS) 576
Ⅶ.睾酮(T) 576
Ⅷ.血浆胰岛素(INS) 576
(四)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3) 577
(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TRAP) 577
(二)尿羟脯氨酸(HOP) 577
(一)骨钙素(BGP或OC) 577
二、骨代谢指标 577
Ⅺ.白细胞介素-1(IL-1) 577
Ⅹ.降钙素(CT) 577
Ⅸ.甲状旁腺激素(PTH) 577
(五)I型胶原交联羟基(C-)末端肽(CTX) 578
第三章 佝偻病及软骨病 579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79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83
(一)1,25双羟维生素D(1,25(HO)2D3) 583
(二)尿羟脯氨酸(HOP) 583
(三)甲状旁腺激素(PTH) 583
第四章 肾性骨病 584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84
一、肾营养不良性骨病 584
二、肾小管酸中毒性骨质疏松症 585
(一)β2微球蛋白(β2-MG) 588
(二)心钠素(ANP) 58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88
一、有关肾功能及肾小管酸中毒的部分免疫检测指标 588
(三)脑钠肽(BNP) 589
(四)肾素活性(PRA) 589
(五)内皮素(ET) 590
(六)血栓素B2(TXB2) 590
(七)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 590
(八)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591
(九)粘蛋白 591
(十)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 591
(十一)血小板第4因子(PF4) 592
(十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 592
(十三)蛋白C 592
(十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592
二、骨代谢实验免疫指标 593
(一)骨钙素(BGP) 593
(十五)激肽释放酶(KK) 593
(十六)激肽 593
(二)甲状旁腺激素(PTH) 594
(三)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3) 594
第五章 变形性骨炎 595
第一节 临床要点 59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597
(一)尿羟脯氨酸(HOP) 597
(二)尿羟赖氨酸-葡萄糖苷(HOLG) 597
(三)羟基砒啶酚交联 597
(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TRAP) 597
(五)骨唾液蛋白(BSP) 597
(六)I型胶原交联羧基(C-)末端肽(CTX) 598
第十一编 恶性肿瘤疾病 601
第一节 临床要点 603
第一章 原发性肝癌 60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 604
(一)P-选择素(Ps) 604
(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605
(三)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 605
(四)CD44v6 605
(五)p53蛋白 606
(六)c-erbB-2蛋白 606
(七)bcl-2基因 606
(八)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607
(九)T淋巴细胞亚群 607
(十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INFR) 608
(十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608
(十)肿瘤坏死因子(TNF) 608
(十三)CD15 609
(十四)端粒酶活性 609
(十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610
(十六)D-二聚体(DD) 610
(十七)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 611
(十八)α1-抗胰蛋白酶(α1-AT) 611
(十九)碱性磷酸酶(ALP) 611
(二十)乳酶脱氢酶(LDA) 612
(二十一)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612
(二十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612
(二十三)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 613
(二十四)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 613
(二十五)p21蛋白 613
(二十八)Fas抗原(Fas) 614
(二十六)骨桥蛋白(OPN) 614
(二十七)白细胞介素-6(IL-6) 614
(二十九)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615
(三十)甲胎蛋白(AFO) 615
(三十一)异常凝血酶原(DCP) 615
(三十二)α-L-岩藻糖苷酶(AFU) 616
(三十三)血清铁蛋白(SF) 616
(三十四)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 617
(三十五)丙酮酸激酶(PK) 617
(三十六)醛缩酶(ALD) 617
(三十七)5 -核苷酸磷酸二脂酶(5 -NPD) 617
(三十八)脂结合唾液酶(LSA) 618
(三十九)癌胚抗原(CEA) 618
(四十二)糖类抗原CA125(CA-125) 619
(四十一)糖类抗原CA19-9(CA19-9) 619
(四十)糖类抗原CA-50(CA-50) 619
(四十三)β2微球蛋白(β2-MG) 620
第二章 原发性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