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目次 1
第一章自然条件 3
(一)地形 3
1.大兴安岭山地 3
2.小兴安岭山地 4
3.黑龙江沿岸平原 4
4.三江低地 6
5.完达山地 6
6.穆棱河中、下游平原 7
(二)气候 7
1.气温 8
附 表 9
1.各地月平均气温 9
附 图 10
2.年平均降水量及无霜期日数图 10
3.黑龙江及乌苏里江冰期 11
2.各地霜期 11
4.各地降水 12
2.降水 12
1.黑龙江水道 13
(三)水文 13
5.黑龙江干流各段里程比降及主要滩险情况 15
6.黑龙江干流各段流量 16
2.黑龙江径流的形成及其季节变化 16
7.黑龙江主要支流(附:乌苏里江主要支流) 17、 18
3.乌苏里江 18
4.径流调节的重要意义 19
(四)植物 19
1.大兴安岭 20
3.河谷平原 21
2.小兴安岭及完达山地 21
1.棕色森林土 22
(五)土壤 22
5.冲积土 23
6.黑土 23
4.沼泽土 23
3.草甸土 23
2.灰化土 23
(六)矿产资源 24
2.其他金属矿 24
3.煤矿 24
1.金矿 24
4.其他非金属矿 25
(一)设治 26
第二章历史发展 26
(二)移垦 27
3.开发历史示意图 28
4.人口分布图………………………………………………………………………35后 28
5.经济图……………………………………………………………………………40后 28
8.设治年代 29
(一)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35
第三章居民 35
(二)民族构成 36
9.1955年各县人口统计 36
(三)今后的移民 39
(一)各种生产的相对重要性 41
第四章地方经济特征 41
10.1955年各地区国民经济比重 41
(二)土地利用 43
11.1955年本区各县各类土地面积估计 43
(一)耕地 46
第五章农业 46
14.1955年各县耕地及农业人口统计 47
13.本区各县播种面积扩展趋势 47
12.1939年前各县耕地地力遞降的趋势 47
(二)农作物 48
1.作物组合 48
16.各县1943—1955年主要作物的组合变化情况 49
15.1955年各地区农作物组合 49
18.主要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长情况 50
17.1955年本区12个县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 50
2.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的趋势 50
3.粮食作物 51
4.经济作物 53
(三)轮作制度与耕作技术 54
(四)发展远景 57
6.可耕荒地分布图 58
第六章工矿业 59
(一)采金工业 59
(三)电力工业 61
(二)煤炭工业 61
(五)木材加工和建筑材料工业 62
(四)食品工业 62
(六)农具修造 62
第七章林业 64
19.各县森林概况 64
(一)林相 64
20.九一八事变前各县针、阔叶树材积比重 65
(二)采伐 65
(三)大兴安岭林区 67
(四)小兴安岭与完达山林区 68
第八章渔业 70
22.各渔业中心历年生产变化情况 72
21.解放前后渔业生产比较 72
(一)陆运 75
1.大道 75
第九章交通运输 75
23.大道情况 76
2.公路 77
24.公路情况 78
1.发展历史 79
(二)航运 79
3.铁路 79
2.航道和航线 81
25.本区主要河川通航情况 81
26.黑龙江货运比重 83
27.解放前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历年货运发展情况 83
3.运量 83
28.解放后黑龙江干流历年客货运输发展情况 84
29.解放前黑龙江流域历年各类货物比重 85
30.解放后黑龙江干流历年各类货运比重 85
4.货运种类及流向 85
5.航运的季节变化和其他特点 86
6.远景 88
第十章城镇 90
(一)漠河 90
(二)呼玛 91
(三)黑河 91
(五)嘉荫(朝阳镇) 93
(四)奇克 93
(六)萝北镇 94
(七)同江 94
(八)抚远 95
(九)海青 95
(十)东安 96
(十一)饶河 96
(十二)虎林和虎头 97
(十三)密山 98
1.黑龙江及乌苏里江地区图………………………………………………………2后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