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一、哲学的贫困与哲学的危机 1
(一)五花八门的西方哲学流派 2
(二)苏联的贫困哲学 4
(三)哲学的危机在中国也有表现 5
二、当代哲学危机的实质 7
(一)危机的实质与特点 7
大(世界)系统决策模型建立的前提与思想〔代序〕 9
(二)危机产生的根源 12
三、“本元论”研究的对象 15
第一章 世界的统一性-W·海森堡《严密自然科学基础近年来的变化》的哲学批判 17
选题的理由 17
二、开端之争产生的必然性 18
第一节 世界统一性是哲学开端之争的焦点 18
一、世界哲学之争的焦点 18
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19
(一)中国的八卦五行说 19
(二)印度和西方唯物论 19
第二节 中国历代开端之争与《老子》 21
一、老子是中国宇宙论的创始者 21
二、关于“玄”的概念与开端之争 21
(一)隋唐以前的争论 21
(二)宋明清时期的争论 24
三、驳王安石对《老子》的曲解 26
四、评朱熹的“解老” 31
五、王廷相的“道与道体说” 32
六、黄宗羲的“气自有条理说” 33
七、方以智的“重玄一实”说 34
八、驳王夫之对《老子》的否定 34
九、关于《老子》的两个问题 36
十、论哲学的党性原则 38
第三节 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开端之争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结论 39
一、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开端之争 39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结论 42
第四节 海森堡的变化 45
一、迈向哲学开端、攀登哲学高峰 45
二、数学符号的巨大魔力与计算机的伟力 45
三、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与经典物理学开端的危机 47
四、否定物质开端、抓来数学模型做开端 49
五、物质方程的巨大伟力与它在生命科学中遇到的困难 50
六、“想象”做开端到没有开端 52
七、没有开端的混乱与不可知论 53
八、海森堡是在哪里失足的 53
第五节 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58
一、科学基础的动摇带有开端的性质 58
二、近代物理学在理论上的巨大进步与海森堡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 59
三、数学模型的伟力在于概念与实在的统一 61
四、原子核物理学的数学模型溯源 62
(一)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62
(二)旧理论的危机是新理论诞生的曙光 64
五、新理论原来是新的物理事实的本质的抽象 65
六、海森堡自我回转与狄拉克对他的否定 67
七、“重玄一实”--实在的基础要远远抽象得多 68
二、规律代替不了物质,道体不能分 69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69
第六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就当代人的认识而言,世界归朴于“元”--能量团 69
三、空间、时间、质量与场在当代应归朴于“元”--能量团 70
(一)不愿在中间悬浮的海森堡沉落在什么基础上 70
(二)“元”--能量团把时间、空间、质量与场(运动)统一了起来 71
四、“本元”概念自身的矛盾性 73
五、哲学开端在辩证地前进 74
第七节 《本元论》及其在当代的理论意义 76
一、力的概念开发与信息的本质 77
二、“冷子论”、“热子论”与“宇宙发动机”--论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宇宙的起源 81
三、全信息论 86
结论 87
第二章 生命的开端--评爱因斯坦、N·维纳、W·R·艾什比、W·薛定谔的哲学思想及其它 90
(一)生命的物质性 91
第一节 生命概论 91
一、什么是生命 91
(二)生命的概念 92
二、生命起源的理论概述 93
(一)宏观进化论 93
(二)微观进化论 94
(三)生态进化论 94
第二节 生命的开端 95
一、“生态”系统发展的图模型 95
二、“生命起源问题”的概念开发 96
三、“生态”系统的动源 96
四、生命的开端--生命动源的产生 97
一、冷子论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边界性 98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魔力 98
第三节 冷子论与信息论 98
(二)冷子论的理论根据 99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边界性 100
(四)冷子装置的分类 100
(五)冷子论与生命起源 100
二、信息熵与热熵的本质区别 101
(一)信息熵与热熵的本质不同 101
(二)吃进能量不等于吃进“秩序” 101
(三)信息熵的物理意义 101
(四)信息熵的大小与主观分辨能力有关 102
(五)维纳的理论错误 104
(一)机体信息熵的概念 105
(二)能量不能使机体减小信息熵 105
三、能量不能使机体的信息熵减小 105
四、把信息熵与热力学的熵混同起来引起的悖理 106
(一)从无序到有序不一定要输入能量 106
(二)有序与无序是主观对系统状态的表述 107
(三)生命的有序性如果是吸收能量造成的,则一个卵细胞的“能量”要远远超过一个氢弹所蓄的能量 108
(四)N·维纳的苦恼 109
(五)有序之源 109
(六)全信息理论是生命起源的又一理论基础 111
第四节 生命之“几”的发生与发展 112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遗留问题 112
二、生命起源的基本理论 113
(一)世界的本根是物质 113
(二)宇宙的整体性 113
(三)信息的主观量度 113
(二)生生灭灭循环稳定性 114
三、生命的特征--活性 114
(一)运动的生长性 114
(三)自调节性所能表现出的对千变万化自然条件的适应性 115
四、调节器是生命存在的稳定性机质 115
五、大自然的创造功能 116
(一)大自然是永恒的设计者 116
(二)设计是调节器的功能 117
(三)大自然是调节器 117
(四)关于设计目的 118
六、大自然的创造 118
(一)选择过程分析 118
(二)生命发生的机理探微 120
一、感觉 129
第一节 精神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129
第三章 意识的开端--人类的起源 129
二、记忆 130
三、知觉 131
四、表象 131
五、想象 132
六、概念 133
七、思维 133
八、语言 134
第二节 思维与意识的机理 135
一、思维的机理 135
二、意识的信息性与社会性 138
第三节 意识的开端 144
一、什么是人,人的本质 145
二、论“大脑--精神相互作用论” 148
三、关于实践的概念 155
(一)实践概念的历史发展概述 155
(二)实践的概念 158
四、真理与实践 165
(一)真理 165
(二)实践与真理 168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173
五、意识的开端 179
第四章 哲学的开端 181
小结 191
第一节 存在论(体论) 194
一、客观存在 195
(一)关于时间 198
(二)关于空间 199
(三)世界的整体性 200
(四)关于实与虚 200
(五)关于实与虚所构成的元的生化 200
二、主观存在 201
三、存在--哲学的开端(的体) 203
第二节 元无-有论--思辨的开端(道论) 204
一、无 205
二、有 206
三、再论无--通过实践入从元--无,开发出有、有、有……无限的有 207
四、思辨的开端(道)--元无-有 212
(一)信息性 215
二、元无-有生化的两个基本属性 215
一、元无-有的根本属性 215
第三节 客观逻辑--逻辑公理体系(论道) 215
(二)元无-有的运化性--其表现是发生和消灭 217
小结:以元做开端 218
三、实有论--元无-有的一般属性 220
(一)质的规定--元的稳定性 220
(二)变--“几”变性 221
(三)元无-有的约束性 223
(四)元无-有的随机性 223
(五)元无-有的层次性 225
(六)元无-有的边界性 226
(七)元无-有多义性 227
(八)元无-有的同态性 228
小结 229
第五章 主观逻辑--概念开发与定义性公理 230
第一节 概念的客观性--论理念--元人-客 230
一、哲学研究的对象与我们的认识 230
二、论理念 237
第二节 概念的主观性--论概念 244
一、概念是从理念演化发展而来 244
二、概念是理念中主观精神的本质和要素 246
三、概念的自为过程是概念的开发过程 248
四、天意与人意的完美结合--决策学 250
第三节 概念的具体性--主客观的统一与定义性公理 252
一、关于设定 252
(一)自由设定使理念上升为具体 252
(二)设定的决定性意义 253
(三)设定与决策学 254
二、科学结构体系与决策科学体系 255
(一)科学结构体系 256
(二)决策科学结构体系 257
三、概念开发 261
(一)人怎样创造概念--自由的设定与设定的自由 262
(二)人怎样认识概念 269
《跋》哲学的反思及其成果--决策科学的理论探微 271
一、马克思主义需要丰富与发展 271
(一)历史上的丰富与发展 271
(二)马列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71
(三)哲学的反思 273
二、现代科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274
(一)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对唯物论的挑战 274
(三)决策学、管理学研究对唯物论辩证法的挑战 275
(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挑战 275
(四)历史研究对唯物论辩证法的挑战 276
(五)发展战略研究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挑战 276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身的矛盾运动 276
四、丰富与发展的现实性 278
五、“元论” 280
六、概念开发与定义性公理--具体认识的过程研究 281
(一)定义性公理 282
(二)逻辑公理对定义性公理的演绎 282
七“元论”的应用与决策学 283
(一)“元论”与哲学 283
(三)《发展战略的理论与方法》 285
(二)《决策学》与《积分决策学》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