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上)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张丽堂 1
第一节 市政概念 1
一、市政涵义 1
附:上册目录 1
一、市政涵义 1
陈序 1
第一章 绪论 张丽堂 1
第一节 市政概念 1
二、都市定义 11
二、都市定义 11
第二节 都市成长与发展以及都市化 29
一、都市的起源与成长 29
第二节 都市成长与发展以及都市化 29
一、都市的起源与成长 29
二、都市形成的条件与类型 36
二、都市形成的条件与类型 36
三、都市化与都市发展 40
三、都市化与都市发展 40
第三节 市政研究的领域及方向 47
第三节 市政研究的领域及方向 47
一、市政研究的领域 48
一、市政研究的领域 48
二、市政研究的方向——三民主义市政学的探讨 52
二、市政研究的方向——三民主义市政学的探讨 52
第二章 都市社会结构与方向 唐学斌 61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 61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 61
第二章 都市社会结构与方向 唐学斌 61
第二节 都市社会问题性质及种类 66
第二节 都市社会问题性质及种类 66
第三节 都市贫穷问题 67
第三节 都市贫穷问题 67
第四节 都市人口问题 70
第四节 都市人口问题 70
第五节 都市国民住宅问题 73
第五节 都市国民住宅问题 73
一、国宅兴建的基本意义 74
二、国宅的现况 74
一、国宅兴建的基本意义 74
二、国宅的现况 74
三、解决途径 77
三、解决途径 77
四、未来展望 80
四、未来展望 80
第六节 都市土地使用问题 81
一、都市土地性质 81
一、都市土地性质 81
第六节 都市土地使用问题 81
二、都市土地现况 82
二、都市土地现况 82
三、解决途径 84
三、解决途径 84
第七节 都市交通问题 86
一、前言 86
一、前言 86
第七节 都市交通问题 86
二、都市交通概况 87
二、都市交通概况 87
三、解决途径 94
三、解决途径 94
第八节 都市环境卫生问题 98
第八节 都市环境卫生问题 98
第九节 都市文化建设问题 99
第九节 都市文化建设问题 99
第一节 引言 103
第一节 引言 103
第三章 都市体系与都市功能 姚荣龄 103
第三章 都市体系与都市功能 姚荣龄 103
一、都市功能 104
一、都市功能 104
第二节 地方性都市功能及体系 104
第二节 地方性都市功能及体系 104
二、都市体系 105
二、都市体系 105
一、都会区域的构成分子 111
第三节 区域性都市功能及体系 111
第三节 区域性都市功能及体系 111
一、都会区域的构成分子 111
二、都会区域的功能 115
二、都会区域的功能 115
三、区域计画的组织体系 117
三、区域计画的组织体系 117
一、中心理论 118
一、中心理论 118
第四节 全国性都市功能及体系 118
第四节 全国性都市功能及体系 118
二、几个类型 119
二、几个类型 119
第五节 都市、区域与国家计画 125
一、都市计画 125
第五节 都市、区域与国家计画 125
一、都市计画 125
二、区域计画 129
二、区域计画 129
三、国家计画 133
三、国家计画 133
第六节 结论——台湾地区建好都市体系的途径 137
第六节 结论——台湾地区建好都市体系的途径 137
一、居民 145
一、居民 145
第四章 市民的权利与义务 刘琼 145
第一节 市居民与公民 145
第一节 市居民与公民 145
第四章 市民的权利与义务 刘琼 145
二、公民 148
二、公民 148
第二节 选举权 152
一、选举权的性质 152
一、选举权的性质 152
第二节 选举权 152
二、选举的原则 156
二、选举的原则 156
三、选民的组织 159
三、选民的组织 159
四、提名 163
四、提名 163
五、投票 170
五、投票 170
第三节 罢免权 174
一、罢免权的性质 174
一、罢免权的性质 174
第三节 罢免权 174
二、罢免的对象 175
三、罢免的程序 175
三、罢免的程序 175
二、罢免的对象 175
四、罢免的限制 177
四、罢免的限制 177
第四节 创制权 178
一、创制权的性质 178
一、创制权的性质 178
第四节 创制权 178
二、创制权的程序 179
二、创制权的程序 179
三、创制案的效力 180
三、创制案的效力 180
四、创制案的限制 181
第五节 复决权 181
一、复决权的性质 181
四、创制案的限制 181
一、复决权的性质 181
第五节 复决权 181
二、复决的程序 182
二、复决的程序 182
三、复决案的限制 183
三、复决案的限制 183
第五章 市政的组织 刘琼 187
第五章 市政的组织 刘琼 187
第一节 市在法律上的地位 187
第一节 市在法律上的地位 187
一、市法人 187
一、市法人 187
二、市宪章 189
二、市宪章 189
三、市自治权 194
三、市自治权 194
四、市自治监督 196
四、市自治监督 196
五、市政组织的功用 200
五、市政组织的功用 200
一、议会——市长制的要点 202
第二节 美国的市政组织 202
一、议会——市长制的要点 202
第二节 美国的市政组织 202
二、市委员会制 208
二、市委员会制 208
三、市经理制 211
三、市经理制 211
四、市长——行政长制 214
四、市长——行政长制 214
第三节 英国的市政组织 216
一、议会——委员会制的要点 216
一、议会——委员会制的要点 216
第三节 英国的市政组织 216
二、市议会 217
二、市议会 217
四、委员会 218
四、委员会 218
三、市长 218
三、市长 218
第四节 法国的市政组织 220
一、议会——市长制的要点 220
一、议会—市长制的要点 220
第四节 法国的市政组织 220
二、市议会 221
二、市议会 221
三、市长 223
三、市长 223
第五节 日本的市政组织 224
第五节 日本的市政组织 224
一、市制的要点 225
二、市议会 225
二、市议会 225
一、市制的要点 225
三、市长 227
三、市长 227
四、市长与市议会的关系 228
一、直辖市 228
第六节 我国的市政组织 228
四、市长与市议会的关系 228
第六节 我国的市政组织 228
一、直辖市 228
二、省辖市 237
二、省辖市 237
三、县辖市 243
三、县辖市 243
第六章 都市政策与管理 张丽堂 255
第一节 都市政策的要义与内涵 255
一、都市政策的要义 255
第六章 都市政策与管理 张丽堂 255
第一节 都市政策的要义与内涵 255
一、都市政策的要义 255
二、都市政策的内涵 263
二、都市政策的内涵 263
一、台湾地区各项都市政策概况 270
第二节 台湾地区都市政策的探讨 270
第二节 台湾地区都市政策的探讨 270
一、台湾地区各项都市政策概况 270
二、都市政策之检讨与展望 281
二、都市政策之检讨与展望 281
一、都市管理的演进 286
第三节 都市管理与行政三联制 286
第三节 都市管理与行政三联制 286
一、都市管理的演进 286
二、都市管理的目标 288
二、都市管理的目标 288
三、行政三联制的应用 291
三、行政三联制的应用 291
第一节 都市计画 305
第七章 都市计画与区域计画 林子瑜 305
一、都市计画之涵义 305
一、都市计画之涵义 305
第一节 都市计画 305
第七章 都市计画与区域计画 林子瑜 305
二、都市生态与都市系统 306
二、都市生态与都市系统 306
三、都市计画的内涵与功能 310
三、都市计画的内涵与功能 310
四、都市计画之规划 312
四、都市计画之规划 312
五、资料之收集与分析 314
五、资料之收集与分析 314
六、土地使用计画 317
六、土地使用计画 317
七、交通运输计画 322
七、交通运输计画 322
八、都市计画的实施 326
八、都市计画的实施 326
第二节 区域计画 329
第二节 区域计画 329
一、前言 330
一、前言 330
二、区域计画之功能 333
二、区域计画之功能 333
三、区域计画资料之收集与分析 335
三、区域计画资料之收集与分析 335
四、计画目标、课题、策略与预测 338
四、计画目标、课题、策略与预测 338
五、区域计画之内涵 343
五、区域计画之内涵 343
六、区域计画之实施 347
六、区域计画之实施 347
第八章 都市财政 林利锬 351
第一节 前言 351
一、都市财政学之意义 351
一、都市财政学之意义 351
第一节 前言 351
第八章 都市财政 林利锬 351
二、都市财政制度之确立 352
二、都市财政制度之确立 352
三、都市财源之由来 354
三、都市财源之由来 354
四、都市财政之管理与运用 356
四、都市财政之管理与运用 356
一、都市收入 359
一、都市收入 359
第二节 都市财政之收入与支出 359
第二节 都市财政之收入与支出 359
二、都市支出 362
二、都市支出 362
第三节 都市预算的编制 365
一、预算的意义 365
一、预算的意义 365
第三节 都市预算的编制 365
二、都市预算的由来 367
二、都市预算的由来 367
三、都市预算的内容与准确程度 368
三、都市预算的内容与准确程度 368
四、市议会与预算 369
四、市议会与预算 369
五、我国都市预算之编审 372
五、我国都市预算之编审 372
第四节 都市公库 376
一、公库制度概述 376
一、公库制度概述 376
第四节 都市公库 376
二、都市公库制度 378
二、都市公库制度 378
第五节 都市会计 381
一、会计与会计制度 381
一、会计与会计制度 381
第五节 都市会计 381
二、都市会计机关之组织 383
二、都市会计机关之组织 383
三、都市会计事务与会计报告 384
三、都市会计事务与会计报告 384
四、都市会计与行政控制 386
一、都市审计的意义 387
第六节 都市审计 387
第六节 都市审计 387
一、都市审计的意义 387
二、都市审计机关之建制 388
二、都市审计机关之建制 388
三、市审计权之类别 391
三、市审计权之类别 391
四、都市审计权应用之商榷 393
四、都市审计权应用之商榷 393
第七节 结论 394
第七节 结论 394
第一节 都市公共工程的种类与内容 402
一、道路工程 402
第九章 都市工务 朱启勋 402
第一节 都市公共工程的种类与内容 402
第九章 都市工务 朱启勋 402
一、道路工程 402
二、下水道工程 405
二、下水道工程 405
三、河川工程 409
三、河川工程 409
四、桥梁工程 414
四、桥梁工程 414
五、隧道工程 417
五、隧道工程 417
一、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421
第二节 都市公共工程的行政业务 421
一、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421
第二节 都市公共工程的行政业务 421
二、工程的行政管理 435
二、工程的行政管理 435
一、都市文化的概念 453
第一节 都市文化与教育的概念 453
第十章 都市文化与教育 张丽堂 453
第一节 都市文化与教育的概念 453
第十章 都市文化与教育 张丽堂 453
一、都市文化的概念 453
二、都市教育的概念 462
二、都市教育的概念 462
三、都市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473
三、都市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473
第二节 都市教育行政与体系 475
一、都市育行政 475
一、都市教育行政 475
第二节 都市教育行政与体系 475
二、都市教育体系 482
二、都市教育体系 482
第三节 教育文化建设与活动 490
一、都市文化建设的范围 490
一、都市文化建设的范围 490
第三节 教育文化建设与活动 490
二、都市文化建设的内容 493
二、都市文化建设的内容 493
三、都市文化育乐活动 505
三、都市文化育乐活动 505
四、都市文化复兴运动 508
四、都市文化复兴运动 508
市政学(下)目录 513
第十一章 都市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 唐学斌 513
第一节 社区发展的意义与起源 513
一、社区发展的起源 513
陈序 513
附:下册目录 513
第一节 社区发展的意义与起源 513
第十一章 都市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 唐学斌 513
一、社区发展的起源 513
二、何谓社区发展 515
二、何谓社区发展 515
一、前言 516
第二节 都市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务 516
一、前言 516
第二节 都市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务 516
二、都市社区的特性 518
二、都市社区的特性 518
四、都市社区发展的工作方法 520
三、都市社区发展的工作原则 520
四、都市社区发展的工作方法 520
三、都市社区发展的工作原则 520
五、都市社区发展的工作重点 522
五、都市社区发展的工作重点 522
六、都市社区发展之成果与展望 526
六、都市社区发展之成果与展望 526
一、社会福利之定义 527
第三节 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 527
一、社会福利之定义 527
第三节 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 527
二、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530
二、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530
三、民生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渊源 531
三、民生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渊源 531
四、社区发展是社会福利的基本策略 534
四、社区发展是社会福利的基本策略 534
五、社会福利对社区发展的贡献 536
五、社会福利对社区发展的贡献 536
第四节 社会福利工作的分类及其范围 537
一、社会福利的范围 537
一、社会福利的范围 537
第四节 社会福利工作的分类及其范围 537
二、社会福利工作的专业化 538
二、社会福利工作的专业化 538
三、社会福利的新方向——安康计划 540
三、社会福利的新方向——安康计划 540
第五节 我国的社会福利现况 545
一、关于社会保险方面 545
一、关于社会保险方面 545
第五节 我国的社会福利现况 545
二、关于福利服务方面 546
二、关于福利服务方面 546
三、关于社会救助方面 552
三、关于社会救助方面 552
第六节 我国社会福利的展望 553
第六节 我国社会福利的展望 553
一、社会福利方面 554
一、社会福利方面 554
二、社会保险方面 555
二、社会保险方面 555
三、福利服务方面 556
三、福利服务方面 556
四、社会救助方面 557
四、社会救助方面 557
五、结论 558
五、结论 558
第一节 公共安全观念的兴起与成长 561
第十二章 都市公共安全 陆荣良 561
第一节 公共安全观念的兴起与成长 561
一、民生的基本需求——安全的需要 561
第十二章 都市公共安全 陆荣良 561
一、民生的基本需求——安全的需要 561
二、安全的历史成长 563
二、安全的历史成长 563
三、公共安全的本质与内涵 566
三、公共安全的本质与内涵 566
第二节 现代都市公共安全 572
第二节 现代都市公共安全 572
一、现代公共安全的特质 573
一、现代公共安全的特质 573
二、公共安全的分类与专业化 576
二、公共安全的分类与专业化 576
第三节 都市犯罪问题与预防 598
第三节 都市犯罪问题与预防 598
一、都市犯罪问题之探讨 599
一、都市犯罪问题之探讨 599
二、都市犯罪之对象 610
二、都市犯罪之对象 610
三、附录 614
三、附录 614
第四节 安全查核 616
第四节 安全查核 616
第五节 公共安全的展望 621
一、维护民生体制,发扬公共安全思想 621
一、维护民生体制,发扬公共安全思想 621
第五节 公共安全的展望 621
四、健全组织机构,培养专才安全人员 621
二、研究科际整合,充实公共安全内容 622
四、健全组织机构,培养专才安全人员 622
三、发展都市建设,加强公共安全措施 622
三、发展都市建设,加强公共安全措施 622
二、研究科际整合,充实公共安全内容 622
第一节 都市与交通 627
第一节 都市与交通 627
第十三章 都市交通 吴朝龙 627
第十三章 都市交通 吴朝龙 627
第二节 都市交通工程 628
第二节 都市交通工程 628
一、都市交通工程之重要性 629
二、交通工程 629
二、交通工程 629
一、都市交通工程之重要性 629
第三节 都市交通规划理论 644
一、都市交通长期规划之重要性 644
一、都市交通长期规划之重要性 644
第三节 都市交通规划理论 644
二、都市运输规划程序 645
二、都市运输规划程序 645
第四节 都市交通与能源 669
一、能源危机与都市交通 669
一、能源危机与都市交通 669
第四节 都市交通与能源 669
三、能源危机与电动汽车 670
二、能源危机与运输政策 670
三、能源危机与电动汽车 670
二、能源危机与运输政策 670
四、运输能源之未来展望 671
四、运输能源之未来展望 671
一、都会区运输系统发展分析 672
第五节 都市交通与区域发展 672
一、都会区运输系统发展分析 672
第五节 都市交通与区域发展 672
二、机场、港口及铁路运输 674
二、机场、港口及铁路运输 674
第十四章 都市政府的环境与卫生服务 陈天生 679
第一节 前言 679
一、都市环境概述 679
第一节 前言 679
第十四章 都市政府的环境与卫生服务 陈天生 679
一、都市环境概述 679
二、都市政府卫生行政组织 680
二、都市政府卫生行政组织 680
三、都市卫生与环境之工作范围 682
三、都市卫生与环境之工作范围 682
第二节 都市水之循环 684
第二节 都市水之循环 684
一、都市给水 684
一、都市给水 684
二、都市污水处理 688
二、都市污水处理 688
第三节 都市货物流通循环 695
一、货物的流通 695
第三节 都市货物流通循环 695
一、货物的流通 695
二、都市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696
二、都市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696
第四节 都市空气、噪音污染之防制 705
一、都市空气污染之防制 705
一、都市空气污染之防制 705
第四节 都市空气、噪音污染之防制 705
二、噪音管制 714
二、噪音管制 714
一、都市卫生服务计划 719
第五节 都市卫生服务 719
一、都市卫生服务计划 719
第五节 都市卫生服务 719
二、都市贫民窟卫生问题及其对策 721
二、都市贫民窟卫生问题及其对策 721
第一节 前言 725
第一节 前言 725
第十五章 都市地政 徐金铎 725
第十五章 都市地政 徐金铎 725
第二节 土地登记 726
一、土地登记之意义 726
一、土地登记之意义 726
第二节 土地登记 726
二、土地登记之类别 728
二、土地登记之类别 728
三、我国土地登记制度 729
三、我国土地登记制度 729
四、土地登记之程序 732
四、土地登记之程序 732
五、登记规费及有关赋税 739
五、登记规费及有关赋税 739
第三节 地籍测量 742
一、地籍测量之意义 742
第三节 地籍测量 742
一、地籍测量之意义 742
二、地籍测量之程序 743
二、地籍测量之程序 743
三、地籍图重测 745
三、地籍图重测 745
第四节 平均地权 746
第四节 平均地权 746
一、规定地价 747
一、规定地价 747
二、照价征税 748
二、照价征税 748
三、照价收买 750
三、照价收买 750
四、涨价归公 752
四、涨价归公 752
第五节 公地处理 754
一、公地管理机关 754
第五节 公地处理 754
一、公地管理机关 754
二、公有建地之租售 755
二、公有建地之租售 755
三、公有耕地之放租、放领 756
三、公有耕地之放租、放领 756
第六节 耕地租用 760
一、耕地租用限制 760
第六节 耕地租用 760
一、耕地租用限制 760
二、耕地租约登记程序 762
二、耕地租约登记程序 762
三、租佃争议案件之处理 763
三、租佃争议案件之处理 763
四、租约期满之处理 764
四、租约期满之处理 764
五、耕地灾歉之勘处 765
五、耕地灾歉之勘处 765
第七节 土地征收 766
一、土地征收之意义 766
一、土地征收之意义 766
第七节 土地征收 766
二、土地征收之种类 767
二、土地征收之种类 767
三、土地征收之标的 773
三、土地征收之标的 773
四、土地征收之程序 776
四、土地征收之程序 776
五、土地征收之补偿 780
五、土地征收之补偿 780
一、公地拨用之时机 782
第八节 公地拨用 782
一、公地拨用之时机 782
第八节 公地拨用 782
第九节 区段征收 784
二、公地拨用之程序 784
第九节 区段征收 784
二、公地拨用之程序 784
一、区段征收之意义 785
二、区段征收之目的 785
一、区段征收之意义 785
二、区段征收之目的 785
三、区段征收之程序 786
三、区段征收之程序 786
第十节 市地重划 789
一、市地重划之意义 789
第十节 市地重划 789
一、市地重划之意义 789
二、市地重划之目的 790
二、市地重划之目的 790
三、市地重划之程序 792
三、市地重划之程序 792
一、都市化对居住环境的冲击 801
第十六章 都市住宅与管理 蔡添璧 801
第一节 前言 801
第十六章 都市住宅与管理 蔡添璧 801
第一节 前言 801
一、都市化对居住环境的冲击 801
二、我国住宅建设之基本原则 803
二、我国住宅建设之基本原则 803
一、住宅需求与供给 808
第二节 都市住宅一般性理论与建设措施 808
第二节 都市住宅一般性理论与建设措施 808
一、住宅需求与供给 808
二、住宅存量与住宅滤程 813
二、住宅存量与住宅滤程 813
三、住宅金融 815
三、住宅金融 815
四、住宅建设措施 820
四、住宅建设措施 820
一、台湾地区历年住宅需求 823
一、台湾地区历年住宅需求 823
第三节 台湾地区住宅需求状况 823
第三节 台湾地区住宅需求状况 823
二、台湾地区未来国宅需求 825
二、台湾地区未来国宅需求 825
三、未来政府与民间在国宅建设之计画分配量 826
三、未来政府与民间在国宅建设之计画分配量 826
一、国宅用地取得问题 827
第四节 政府兴建住宅遭遇之问题 827
一、国宅用地取得问题 827
第四节 政府兴建住宅遭遇之问题 827
二、国宅资金与财务问题 830
二、国宅资金与财务问题 830
三、国宅工程设计与发包施工问题 835
三、国宅工程设计与发包施工问题 835
四、国宅法令与组织人力问题 836
四、国宅法令与组织人力问题 836
五、国宅贷款自建问题 839
五、国宅贷款自建问题 839
一、政府政策与法令配合问题 841
一、政府政策与法令配合问题 841
第五节 民间投资兴建国民住宅遭遇之问题 841
第五节 民间投资兴建国民住宅遭遇之问题 841
二、民间住宅金融与土地开发问题 842
二、民间住宅金融与土地开发问题 842
三、委托兴建问题 844
三、委托兴建问题 844
一、住宅管理之工作范畴 846
第六节 都市住宅管理 846
一、住宅管理之工作范畴 846
第六节 都市住宅管理 846
二、我国现行国宅管理之检讨 854
二、我国现行国宅管理之检讨 854
第七节 住宅与都市及经济发展应有之配合 856
第七节 住宅与都市及经济发展应有之配合 856
一、配合开发新市镇兴建国宅 857
一、配合开发新市镇兴建国宅 857
二、都市发展与住宅之配合 859
二、都市发展与住宅之配合 859
三、经济发展与住宅之配合 861
三、经济发展与住宅之配合 861
第十七章 都市公用事业 汪彝中 865
第十七章 都市公用事业 汪彝中 865
第一节 公用事业的涵义与范围 865
第一节 公用事业的涵义与范围 865
一、公用事业的特性 870
第二节 公用事业的特性与费率 870
一、公用事业的特性 870
第二节 公用事业的特性与费率 870
二、公用事业的费率 871
二、公用事业的费率 871
第三节 都市公用事业的经营与管理 876
一、经营主体 876
一、经营主体 876
第三节 都市公用事业的经营与管理 876
二、公用事业的管理 882
二、公用事业的管理 882
第四节 都市自来水、公车、瓦斯与电力 884
一、自来水 884
第四节 都市自来水、公车、瓦斯与电力 884
一、自来水 884
二、煤气 889
二、煤气 889
三、公共汽车 896
三、公共汽车 896
四、电业 899
四、电业 899
五、公用事业的基本量 901
五、公用事业的基本量 901
第一节 都市发展与游憩活动 905
第十八章 都市游憩设施 郭洪珠 905
第一节 都市发展与游憩活动 905
第十八章 都市游憩设施 郭洪珠 905
一、人口都市化与人口数 906
一、人口都市化与人口数 906
二、国民所得水准 907
二、国民所得水准 907
三、休闲生活时间 912
三、休闲生活时间 912
四、运输设施与可及性 913
四、运输设施与可及性 913
五、汽车持有率 914
五、汽车持有率 914
第二节 都市游憩设施意义与分类 929
第二节 都市游憩设施意义与分类 929
一、游憩之意义 930
一、游憩之意义 930
三、游憩设施之分类 931
二、游憩设施之意义 931
二、游憩设施之意义 931
三、游憩设施之分类 931
第三节 游憩设施之规划 942
第三节 游憩设施之规划 942
一、公园系统规划之型式 943
一、公园系统规划之型式 943
二、公园绿地需要量及计划标准 945
二、公园绿地需要量及计划标准 945
三、游憩设施规划程序 950
三、游憩设施规划程序 950
第四节 观光游憩设施之发展 959
第四节 观光游憩设施之发展 959
一、观光游憩之需求 960
一、观光游憩之需求 960
二、观光游憩系统 965
二、观光游憩系统 965
三、观光游憩设施发展方向 967
三、观光游憩设施发展方向 967
第五节 游憩设施有关课题之探讨 970
第五节 游憩设施有关课题之探讨 970
一、立法方面 971
一、立法方面 971
二、土地方面 972
二、土地方面 972
三、经费方面 973
三、经费方面 973
四、管理机构 975
四、管理机构 975
五、政策措施之建议 976
五、政策措施之建议 976
第十九章 都市更新 夏正钟 983
第一节 都市更新的意义与其重要性 983
第十九章 都市更新 夏正钟 983
第一节 都市更新的意义与其重要性 983
第二节 都市更新处理方式与主要内容 988
第二节 都市更新处理方式与主要内容 988
第三节 都市更新之沿革 992
第三节 都市更新之沿革 992
第四节 都市更新之调查与分析 995
第四节 都市更新之调查与分析 995
第五节 实施都市更新之政策措施 1000
第五节 实施都市更新之政策措施 1000
第六节 我国都市更新之实施 1003
第六节 我国都市更新之实施 1003
第七节 都市更新之展望 1007
第七节 都市更新之展望 1007
第二十章 都市发展与市政展望 余钟骥 1011
第二十章 都市发展与市政展望 余钟骥 1011
第一节 国际大都市前瞻 1011
第一节 国际大都市前瞻 1011
第二节 新市区的创建 1014
第二节 新市区的创建 1014
第三节 环境保护之重要 1018
第三节 环境保护之重要 1018
第四节 新市区土地规划与水土保持 1022
第四节 新市区土地规划与水土保持 1022
第五节 台湾都市地区扩建问题 1025
第五节 台湾都市地区扩建问题 1025
第六节 整体性的都市规划 1028
第六节 整体性的都市规划 1028
第七节 结论 1033
第七节 结论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