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导论 1
一、人文精神界说 3
二、中西人文精神的历史演变及其异同 8
三、近代化进程对人文精神的选择与承袭 16
四、现代化进程对人文精神的借重与转换 23
上篇 源流与拓展:中国人文精神的历史演变 31
第一章 “人文化成”:先秦人文之生成 31
一、自然、神灵崇拜:神话与原始宗教中的人文思想信息 32
二、“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殷周时期人文思想的萌芽 37
三、“重人事,轻鬼神”:春秋时期人文思潮的兴起 43
第二章 人文精神之滥觞:先秦诸子人文思想 48
一、以“仁”释“礼”:儒家人文思想的确立 48
二、以“道”求“真”:道家理想人格的形成 55
三、“兼爱”与“贵义”:墨家思想的人文意蕴 64
第三章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汉唐人文思想的拓展与流变 71
一、“天人合一,法天顺情”:汉唐儒学之人论 71
二、“志在守朴,养素全真”:魏晋玄学的人文关怀 78
三、“远鬼神,近俗世”:中国佛教之超人文思想 85
四、“订真伪,疾虚妄”:汉唐社会批判思潮 93
五、“资治”与“载道”:汉唐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精神 97
第四章 人极之“孤”立:宋明理学中之立人极之精神 103
一、“天人交相胜”:宋明理学的宇宙本体观 104
二、“即物穷理”与“发明本心”:宋明理学的心性学说 112
三、“涵养须用敬”:宋明理学的道德修养论 118
中篇 个体的启蒙: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近代转换 125
第五章 经世与启蒙:中国早期启蒙思潮中的人文精神 125
一、“破人之执缚”:独立人格与人的主体性之张扬 128
二、“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的学术旨趣 132
三、“辟诸迷谬,以归一真之路”:中国早期启蒙学术中的科学精神 138
第六章 “首在立人”:中国近现代文化变迁的深层主题 144
一、西潮与回声:对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及观念文化的引进和反思 145
二、个体的启蒙:鲁迅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和反省 152
第七章 “救亡图存”:近代中国“更法一开放”思潮的勃兴 157
一、“其亡其亡,系于包桑”:近代的忧患意识与救亡思潮 158
二、“自强不息”:从“穷通变久”到“更法自强”思潮 165
三、“中体西用”:近代中国的文化模式与近代文化架构 170
四、“向西方学习”:从“天朝意识”到近代开放意识 178
第八章 “振兴中华”: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大放异彩 190
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华夷之辨”到近代民族主义 191
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从传统民本思想到近代民主主义 200
三、爱国主义:近代中国人文精神的最强音 211
下篇 创造性转化:中国人文精神的当代建构 221
第九章 传统的误读:当代人文精神构建的理论资源清理和构建努力的反思 221
一、“启迪智慧,扫荡蒙昧”:中国启蒙思潮的路向、成就及局限 222
二、“返本开新”:现当代新儒家的儒学转化观 227
三、因袭与借鉴:西方近现代人文精神的摄取 234
四、寻求意义:当代人文精神建构的冷峻反省 241
第十章 转型与冲突: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248
一、价值观的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冲突 249
二、整合与重塑: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核心观念的确立 257
第十一章 创造性转化: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路径 268
一、弘扬主流文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69
二、助推精英文化,强化知识分子的独特使命 273
三、提升大众文化,加强全社会人文精神的培育 277
四、重建人文社会科学,加快精神文化体系的转型 283
五、变革教育方式,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 288
参考文献 297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