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粮食危机 3
第一章 世界粮食危机 3
一、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 3
(一)人口爆炸 3
(二)食生活高级化 4
(三)可耕地界限 6
(四)自然破坏 7
(五)异常气候 7
二、世界性粮食危机 7
第二章 日本的粮食危机 10
一、从自给率看粮食危机 10
二、从输入形态看粮食危机 12
三、日本粮食安全保障 13
(一)国际政治的不稳定性 13
(二)国际经济的不稳定性 15
(三)自然现象的不稳定性 15
(四)粮食安全保障 16
第三章 日本粮食自给的新构想 17
一、综合粮食生产基地构想 19
二、综合粮食流通基地构想 19
第二部 日本农业政策的缺陷 25
第一章 支撑基本法农业政策的三大支柱 25
一、生产政策的缺陷 25
二、结构政策的缺陷 27
三、收入政策的缺陷 28
四、日本农业政策失败的原因 29
五、流通政策的缺陷 31
第二章 粮食管理法的缺陷 34
一、粮食管理法的内容 34
(一)大米流通过程 36
(二)大米价格形成 39
(三)粮食管理赤字 47
二、粮食管理制度改革案的概要 50
(一)主要粮食管理制度的改革案 51
(二)其它改革案 62
(三)现行粮食管理制度 62
三、粮食管理制度是非论 66
(一)粮食管理制度坚持论 66
(二)粮食管理制度废止论 68
四、粮食管理制度改革案和是非论的问题点 70
第三章 批发市场法的缺陷 77
一、批发市场流通的现状 77
(一)青果品流通机构 78
(二)水产品流通机构 80
(三)肉食品流通机构 82
二、中央批发市场的组织与机能 85
(一)批发业者的机能 85
(二)中介批发业者的机能 86
(三)买卖参加业者的机能 86
三、批发市场法的旨意 87
四、产地消费地流通的变化与中央批发交易市场的变异 89
(一)产地环境条件变化与产地流通变化 89
(二)消费地环境条件的变化与消费地流通的变化 93
(三)产地消费地流通的变化与中央批发市场变异 94
(四)中央批发市场地位下降 96
五、批发市场流通的缺陷 99
(一)不公正的价格形成 102
(二)不稳定的价格形成 110
(三)循环变动的价格形成 111
第三部 新粮食政策 119
第一章 粮食政策的课题与理念 119
一、粮食政策的课题 119
二、粮食政策的理念 122
第二章 粮食需求法则 125
一、粮食需求变动因素 125
(一)经济的因素 125
(二)社会的因素 127
(三)自然制约因素 129
二、从摄取量看粮食需求法则——粮食需求曲线计测 130
三、从饮食费看粮食需求法则——粮食消费曲线计测 135
四、饱食收入水平与饱食大卡水平 136
五、日本食生活方式的特征 143
第三章 粮食流通革命 146
一、库存信息流通 146
二、库存流通的必要性 150
三、情报流通的必要性 153
四、粮食流通革命的必然性——朗吉斯悲剧 155
第四章 新粮食政策提案 157
一、社会性协作分工的必要性 157
二、社会性协作分工理论 159
(一)社会性协作分工成立的必备条件 159
(二)社会协作分工的定义 164
三、综合粮食生产基地的必要性 170
(一)防御粮食战略 170
(二)确保外交的自由度 170
(三)粮食大规模、效率的、公益的生产 170
(四)提高粮食地域综合自给率 171
(五)向粮食生产的工业技术转移 172
(六)避免过剩投资 173
(七)粮食生产节能化 173
(八)维持雇用与发展日本经济 174
(九)确保安全的粮食 174
(十)防止粮食无国籍化 174
(十一)维持和继承日本文化 175
(十二)保持生态系统 175
(十三)创造安居地 176
(十四)实现社会变革 176
四、综合粮食流通基地的必要性 193
(一)粮食市场开放前期准备 194
(二)粮食市场的自由化 194
(三)综合粮食生产基地现实性 195
(四)食品工业稳定性 197
(五)推进粮食地域流通 197
(六)粮食流通节能化 198
(七)食品残渣饲料化 199
五、综合粮食生产基地构想 200
(一)综合粮食生产基地的基本模型 200
(二)综合粮食生产基地制约条件的设定 204
(三)综合粮食生产基地设计标准的设定 206
六、综合粮食流通基地构想 208
(一)综合粮食流通基地的基本模型 210
(二)综合粮食流通基地的位置构成 219
(三)综合粮食流通基地制约条件的设定 221
(四)综合粮食流通基地设计标准的设定 222
(五)综合粮食流通基地类型的设定 223
七、综合粮食流通基地的期待效果与冲击 225
(一)一般性期待效果 226
(二)直接性期待效果 226
(三)社会性问题 230
结束语 231
附文一:关于中国粮食政策的研究&王冠明 234
附文二:中国粮食政策及其实证研究&何鉴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