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阳山字型构造 1
第—节 平顶山煤田地理位置 1
第三节 矿区褶皱 6
一、李口向斜 6
二、灵武向斜 7
三、白石山背斜 7
四、襄郏背斜 7
第四节 矿区断层 7
一、矿区断层概述 7
一、锅底山正断层(F_1) 8
二、煤田地质构造特征 8
第五节 断层的空间展布 8
二、山庄逆断层(F_3) 9
三、山庄隐伏逆断层(F_10) 9
四、马沟正断层(F_11) 9
五、关于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 9
第六节 矿区煤系地层和综合柱状 13
一、矿区煤系地层 13
二、地质综合柱状 13
一、网状观测站地质采矿条件 14
第一节 平顶山网状观测站综述 14
第二章 任意点公式与任意点法 14
二、网状观测站设置与观测 17
第二节 任意点公式的建立 21
一、主断面下沉公式 22
二、空间下沉曲面及空间移动变形分布 24
三、非主断面与主断面上移动变形相互关系 27
四、任意点公式的统一表示 28
一、任意点公式的应用 36
二、任意点公式的社会经济效益 36
第三节 任意点公式的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 36
第四节 任意点法特点 38
第五节 概率积分法的由来 38
一、预备知识 39
二、推导思路 40
三、砂模型 40
四、解方程 43
五、概率积分 45
第三章 不完整观测站的任意点法和立体变形分析 47
第一节 平顶山八矿12011观测站分析 47
一、12011地质采矿条件 48
二、12011观测站 51
三、12011采后民房裂缝分析 52
四、可能求得的移动参数 62
第二节 平八矿12031与12011观测站联合分析 70
一、12031观测站 70
二、房屋点的观测及利用 70
三、焦庄预计与结果 73
四、12031工作面开采下沉曲线推测 77
五、拟合推测下沉曲线的变形值 80
六、焦庄变形情况及对迁庄问题看法 83
七、断层的影响 84
九、12011、12031观测站总参数表 86
八、移动过程(12031)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 86
十、结语 87
第三节 关于观测站设计 89
一、观测站类型 89
二、观测站的新设想 91
第四章 几何大变形法及其分析中的新发现 92
第一节 沉陷盆地曲面的弯度 92
一、高斯曲率的计算 93
二、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95
一、下沉曲线拐点的分布是椭圆 98
第二节 矩形采面的拐线是椭圆 98
二、下沉曲面的拐线是同一个椭圆 100
三、矿压模型上的椭圆陷落缝 100
四、地表裂缝椭圆分布 100
五、拐线画法时间差 100
六、拐点椭圆经济效益 101
第三节 观测数据计算公式与预计公式的统一 101
一、观测数据计算公式的弊病 102
二、先将观测值似合成曲线之后求导计算变形 107
二、盆地曲面上的曲线曲率 109
一、真曲率的计算 109
第四节 观测、预计、立体变形三套公式统一 109
第五节 立体变形的内蕴性 110
一、盆地曲面弯度——高斯曲率的内蕴性 111
二、小结 112
第五章 天然观测站与采动破坏变形反分析和断陷沟 114
第一节 课题的意义 114
一、国际岩土工程发展趋势 114
五、反分析 115
四、立体变形模式 115
三、研究的基本路线、方法与程式 115
二、用塌陷坑进行反分析是国内某些矿山工程的迫切需要 115
第二节 ——采区的塌陷盆地——天然大观测站的反分析 116
一、盆地边缘的确定 116
二、空间下沉盆地形状 116
三、拟合下沉盆地曲线 118
四、三维移动变形规律 118
五、—采区地理位置与地质采矿条件 120
第三节 反分析成果的应用 122
一、三采区地质采矿条件 122
二、三采区采动建筑破坏等级 123
三、采动破坏变形反分析 124
四、化学厂灭顶之灾 129
五、反分析法在地表排水及超前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 129
第四节 “三下”采煤的重要灾害——断陷沟 132
一、断陷沟的发现及其破坏性 132
二、化学厂北断陷沟 134
三、建设路上断陷沟 134
四、稻田沟桥 135
五、断陷沟的保护作用 136
二、采动破坏反分析的效益 137
一、天然观测站与一般观测站效益对比 137
七、移动参数表 137
第五节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37
六、断陷沟出现规律及其预防与回避 137
三、断陷沟的特殊效益 138
四、小结 138
第六章 力学预测法与生产应用 14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40
一、力学模型适用条件 140
二、边界效应 140
四、时间效应 141
三、有效面积 141
五、深度效应 142
六、岩性参数效应 142
七、稳定性问题 142
八、倾斜煤层开采 142
九、多煤层开采 142
十、非平地开采、山下开采 142
十一、流砂层问题 142
十二、小断层问题 143
一、三个位移分量 144
第二节 力学预测地表位移应变公式 144
二、变形公式 145
三、主应变公式 146
四、力学预测法的优点 147
第三节 预制件厂下开采力学预测 149
一、垂向位移变形力学预测 150
二、横向位移变形与力学预测 162
三、多工作面开采力学预测与实测对比 170
四、预制件厂下开采力学预测 170
五、煤建公司下开采力学预测 176
第四节 十矿家属区下开采力学预测 178
一、地质采矿条件 178
二、观测情况 179
三、走向线力学预测 180
四、倾向线力学预测(丘陵地带倾斜煤层) 180
五、地面建筑受力分析 180
六、小结 180
一、下沉与水平移动的内在联系 184
二、预测倾斜与计算水平移动是相似形 184
第一节 倾斜煤层多工作面多煤层开采时下沉与水平移动关系 184
第七章 下沉与水平移动的力学关系 184
三、预测水平移动与实测水平移动关系 185
四、地表下沉与水平移动关系 185
五、用下沉预测水平移动 186
第二节 用观测线下沉预测水平移动曲面 187
一、力学预测公式 187
二、有效角点坐标的确定 187
三、下沉的力学预测 187
四、倾斜的力学预测 191
五、用下沉预测三维移动曲面 193
第三节 下沉与水平变形的关系 194
第四节 下沉与主应变 196
一、下沉与最大主应变 196
二、剪应变 196
三、最大主应变E_1与下沉关系 196
四、最小主应变E_2与下沉关系 196
五、最大主应变方向与下沉 196
六、主应变大小方向分布 200
七、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