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上海忆旧 3
珍珠港事变时的上海 3
从另一个角度看旧上海历史——公共租界工部局秘密档案 6
上海:陌生的家乡——回国观感 10
我忆上海犹太难民——写给陈逸飞 15
返回自己的《幻想的地土》 18
忆半个世纪前的南京路 20
“Who Are You?” 23
想像上海,怀忆上海 30
两本有关上海历史的英文著作 34
纽约生活 41
黄脸人的敏感 41
“中国电影周”在纽约 48
中央芭蕾舞团在纽约 53
续记中央芭蕾舞团在纽约 56
在广播电台谈《湘女萧萧》 59
积书·赠书·借书 63
大蚌蛤与金鱼 66
提篮中的婴儿 68
黑脸上的白齿 71
摆摊头 73
“绿色市场” 75
疯房客 77
儿女的独立性 79
亲身感受的震惊 81
纽约马拉松 83
“脱口秀” 85
“携袋妇人” 87
西城蹓跶 89
读书人的烦恼 91
在纽约谢晋新片中客串 93
也谈《春月》 96
红包 98
婴儿的爱 100
烟·肺癌·朋友·关怀 102
纽约只剩三份大报——《新闻日》停刊有感 104
世纪末的社会流行症 107
书林漫步 113
赛珍珠复活 113
“国产廊桥”与诺贝尔奖 117
双枪将柯恩传奇 119
当代职业革命家的典范——切·格瓦拉逝世三十周年 122
一部著作的真伪 126
新书太多 时间不够 128
两张图照的启发——读张纯如的《南京的强奸》 130
《纽约书评》双周刊的灵魂——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的写照 133
珍本书的价值 137
我怎会讨厌通俗小说? 139
西方人心目中的“可汗大洲”——史景迁新作记述七世纪来中国印象 141
读《萤火河之恋》——19世纪华侨与印第安公主的罗曼史 145
解剖《纽约时报》 148
《纽约客》的经营风格 153
美国梦不一定五彩缤纷 159
写活人传记不如写死人传记? 162
女作家想像中的“金发肉弹”——奥茨把玛丽莲·梦露虚构化 166
人类性隐秘知多少? 171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始稿——一部文学杰作的雕琢过程 176
文学巨匠面临残酷现实 181
宗教科幻小说的秘密 185
塞林格的神秘私生活——女儿新书揭露遁世作家怪僻 189
五十年前知识分子的彷徨 193
索尔·贝娄八五高龄生女出新书 197
罗斯·瑟伯·《纽约客》 200
《鬣狗腹腔札记》著作权属谁? 204
关于美国的“纯文学”杂志 208
治疗性无能的开山祖师 211
谭恩美新作出世——从母亲的童年找寻自己影子 217
神怪小说作家的第二生命——斯蒂芬·金讲述创作秘诀 220
所谓《纽约客》风情 223
出版家埃浦斯坦回忆五十年编辑生涯 226
文学代理人、编辑及其他——谈论新书畅销秘诀 230
读李辉翻译的《走进中国》 234
纽约公共图书馆购买凯鲁亚克遗物 236
师友印象 241
安子介劈文切字记 241
纪念介·莱达 244
与米沃什共进早餐 247
唐德刚、胡适和我 249
沙莱去世了 254
忆海伦·斯诺 257
悼乃德·吉勒特——一位曾在中国爬山滑雪的探险家 259
人道主义的记者英雄——悼“中国之友”铁尔·窦丁 262
追思沈毓刚 265
我所认识的佛兰克·泰勒 268
在休士顿与谢晋相聚——泛文化电影节推映《鸦片战争》 271
永念柯灵老师 275
读陈安《小百科》想念乐山 277
我与大公报——二十年与《大公园》的因缘 281
说东话西 287
作家周游上电台 287
谈“职业作家” 289
从“祖先”董卓谈起 292
当作家的牢骚 296
求援记 299
美国编辑的基本常识 302
我自幼喜爱女性 304
算命经验 306
莎士比亚的消逝 308
牛津的“鸦片窝” 310
“有偿新闻”与记者明星 313
漫谈美国文化现状 316
漫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322
移民敏感,还是种族蔑视? 326
双语教育有否必要? 329
从迷你裙谈到时装政治 332
美国式的“法轮功” 335
惨剧见证 341
纽约,神哭鬼嚎的一天 341
一个纽约人的悲哀 344
最后的声音,最后的告别 348
“世贸大坟场”下没有族裔区别 351
恐怖阴影下的穷奢极侈 354
美国民间非战运动的崛起 357
从九一一看世界贫富不均 360
从“老虎”伍兹想到消防员 363
美阿战争的纳税人负担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