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新发现 兼评兴福现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锦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425411
  • 页数:5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依托山东省博兴县兴福镇这一典型,以大胆创新的精神,提出第三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主要教训是用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第三代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的新阶段等。

绪论 1

第一章 共产党人的新觉醒 29

1.国绕有产者的思想解放 29

2.当前议论的焦点是富人入党 36

3.早就脱离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40

4.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48

5.从三个标准到一个标准的转换 54

6.“七一”讲话是执政党的宣言 60

7.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新课题 68

第二章 从兴福现象的调查说起 75

1.社会主义的再“倒退” 75

2.经济学的路子为什么越走越窄 82

3.找到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87

4.触及最为敏感的话题 93

5.所有制理论的突破 97

6.由经济现象到政治现象 103

第三章 重大教训都与生产力有关 113

1.苏联剧变原因探析 113

2.说起革命就高兴的毛泽东 119

3.寻找一个资产阶级的悲剧 122

4.长期被批判的“唯生产力论” 127

5.邓小平理论的最大贡献 129

第四章 生产力标准是决定性的 136

1.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 136

2.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143

3.必须清理的四种观念 146

4.党在发展生产力中的历史定位 149

第五章 他们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57

1.人是决定性要素 157

2.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162

3.由因特网上的兴福镇想到的 166

4.兴福镇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69

第六章 对新阶层的剖析 173

1.农村新阶层的形成 173

2.私营企业主的历史变迁 177

3.新阶层的劳资关系与政治影响力 184

4.聚焦财产问题 190

5.私营企业主的是是非非 193

6.他们不是新的资产阶级 196

第七章 重新审视劳动价值论 206

1.马克思所强调的“活劳动量” 206

2.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209

3.劳动价值论的发现与形成 215

4.知识价值论的产生 217

5.知识资本化带来的变化 221

6.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 223

第八章 按资分配,不是剥削 227

1.农村改革是从按劳分配开始的 227

2.20年来分配改革走过的道路 230

3.按资分配是分配改革的重大进展 235

4.按资分配,也是社会主义原则 238

第九章 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241

1.“先富”和“共富”思想的提出 241

2.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245

3.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 247

4.由敢富、会富到共富的兴福之路 250

5.贫富分化的决定因素不是初始分配 253

6.依靠再分配调节贫富差距 257

第十章 私营经济是最敏感的政治晴雨表 264

1.建国初期新经济思想的萌芽 264

2.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270

3.八大路线没有被坚持 273

4.拨乱反正后私营经济的两次高潮 276

5.赵向忠的八枚印章 28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时期也有私有制 284

1.马克思对所有制问题的基本观点 284

2.公有制崇拜带来的弊端 290

3.并非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 294

4.由所有制论及两种制度 296

5.对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探索 302

6.私有制是漫长的过程 309

第十二章 围绕所有制的改革 314

1.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 314

2.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317

3.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核心问题 322

4.改革方向是多元化与整体优化 325

5.所有制结构优化的辩证观 332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只有一个 341

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341

2.《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都是引用 345

3.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 349

4.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解决三大难题 354

5.邓小平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发展 359

6.“三个代表”思想是唯物史观的体现 364

第十四章 党建史上新的思想解放 369

1.三代领导集体解决三个重大问题 369

2.从阶级建党到思想建党 375

3.党的影响力的形成 381

4.党对自身权力的有效维护 386

5.不能“刮风”,但不能不干 389

第十五章 寻找人民参政的途径 394

1.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394

2.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397

3.以民主政治为根本途径 403

4.依法治党与以德治党 407

第十六章 与时俱进是双向互补的认识运动 412

1.红得最快的一个词 412

2.双向互补的认识过程 417

3.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对象 422

4.马克思是怎么看马克思主义的 431

5.理论创新需要新思维 436

6.第三代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441

兴福镇调查与报道附录 449

第一部分 1994年对兴福镇的报道 449

●让发达要素率先发达起来(——兴福镇调查之一) 449

●民营经济:最佳选择(——兴福镇调查之二) 454

●放管有度的政府行为(——兴福镇调查之三) 460

●请市场经济先锋人物上台(——兴福镇调查之四) 467

●找村长(通讯) 474

●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所有制创新——与兴福镇张英锋书记谈兴福现象 482

●让决定性要素率先发达起来(评论员文章) 493

●兴福现象调查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新华社山东分社 496

第二部分 2001年对兴福镇的报道 500

●一个新鲜重大的主题——关于《富翁支书群体》调查的汇报 500

●兴福镇24名致富能手当支书——兴福镇新阶层入党问题调查(上篇) 512

●“富支书”群体带来的新变化——兴福镇新阶层入党问题调查(下篇) 515

●群众为什么拥护富裕党员掌权——兴福镇百户调查(上篇) 519

●富裕党员参政对执政党建设的启示——兴福镇百户调查(下篇) 524

●党把俺拉近了——私营企业主魏龙柱“七一”前后的变化 528

●与时俱进和新闻报道——24年改革报道的启示(论文) 531

●高度重视深入基层问题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新华社总编辑室 546

参考书目 549

后记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