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总论 3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征 3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形成和状况 3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历史和现状 3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本质特征 15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特征 18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特征 26
一、从未成年违法犯罪人的怡别来看,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趋升 26
二、从未成年作案成员的年龄来看,违法犯罪人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27
三、从未成年作案成员身份上看,农民、学生、社会闲散人员居多,而且社会闲散人员、在校学生作案呈逐年递增趋势 28
四、从未成年作案成员的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居多 28
五、从未成年作案成员的违法经历来看,初犯、偶犯居多 30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类型和特征 31
一、概述 31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特征及社会联系 35
第四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作案方式和作案手段特征 45
一、流窜作案增长较快 45
二、共同作案多,团伙作案突出 45
三、作案手段日趋暴力化、成人化、智能化 47
第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9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概述 49
一、西方犯罪学者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简述 49
二、中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解剖 56
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与未成年人犯罪 59
第二节 社会原因 59
二、经济变革的冲击与未成年人犯罪 62
三、社会文化的转型与未成年人犯罪 64
四、就业问题与未成年人犯罪 68
五、吸毒与未成年人犯罪 71
第三节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惩治与防范的措施 72
第三节 家庭原因 77
一、家庭结构变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77
二、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 78
第四节 学校教育原因 80
一、不注意结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渡过这一时期 81
三、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学生的帮助教育不够 82
二、一些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上有偏差,重智轻德、教书育人脱节 82
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导致生毕业后因无一技之长,就业难 83
五、学生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厌学情绪加剧 83
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83
七、一些学校受经济大潮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教学秩序受干扰 84
第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85
第—节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概述 85
一、犯罪预防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85
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基本方针 93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基本方法 97
一、家庭预防 102
二、学校预防 114
三、社会预防 117
四、司法预防 127
一、我国未成年人矫正制度的方针、原则 128
第三节 未成年人矫正制度 128
二、对未成年人实行矫正的机构 134
三、社会帮教制度 143
第四节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控制 146
一、控制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基本方针 147
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司法控制 150
三、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家庭控制 155
四、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社会控制 156
第四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措施 158
第一节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恶治与防范之不足的反思 158
一、缺乏完备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 159
二、对未成年人文化的法律保护有失偏颇 161
三、对家庭教育的规定急需完善 162
四、没有建立起统一,权威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均 164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惩治与防范的抉择 165
一、从个人因素转移到体制作用上来,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领导体制 166
二、从处分惩办转移到早期预防上来,确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正确指导思想 168
三、从分散工作转移到协调配合上来,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层次网络结构 169
四,从表面文章转移到实事实干上来,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责任制 170
五,从短期行为转移到标本兼治上来,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国家规划 171
一,建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 172
二,设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机构 177
三、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 185
四、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机制 190
下篇 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分论 199
第五章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199
第一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199
一、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中以盗窃为最多,抢劫、诈骗次之 200
二、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动因简单、单纯 201
三、重新犯罪与初犯、偶犯均有发生 201
四、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群体性强 202
五、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时兼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 203
第二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类型 204
一、物欲型的侵犯财产犯罪 204
二、被逼迫型的侵犯财产犯罪 206
三、模仿型的侵犯财产犯罪 206
四、家庭原因型的侵犯财产犯罪 208
第三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原因 209
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影响 209
二、讲求实惠、谋求利益思潮的泛滥 212
三、家庭失和失教 212
第四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心理行为特征 215
一、未成年人财产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 215
四、未成年人主观意志不坚定 215
二、未成年人盗窃犯罪的心理 224
三、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心理 229
第五节 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的防范 234
一、减少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234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犯罪预防工作的领导,实现综合治理 236
三、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教水平 236
四、加强对未成人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237
五、加强对侵犯财产犯罪的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转化,提高少年罪犯的改造质量 239
第六章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240
第—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240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向团伙化发展 241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手段凶狠残暴 242
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具有成人化 244
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具有突发性 244
第二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类型 245
一、未成年人攻击性暴力犯罪 245
二、未成年人占有性暴力犯罪 246
三、未成年人过失性暴力犯罪 247
第三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 247
一、腐朽的观念 248
二、家庭、社会的影响 248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形成的实质 250
三、 司法部门查获不力,防范不严 250
第四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心理行为特征 250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 253
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认识结构 263
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需要与动机结构 265
五、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情绪情感与意志结构 267
六、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思维与能力结构 270
七、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270
第五节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防范 273
一、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教育 273
二、改善社区文化环境,做好社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预控工作 273
三、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要严厉打击,充分发挥打击的震慑、教育作用 274
四、依法因地制宜对未成年暴力犯罪分子管教 275
第七章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277
第一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277
一、未成年人性犯罪主体多是无业、待业未成年人 277
二、未成年人性犯罪中兼有其他类型犯罪者多 278
三、未成年人性犯罪呈一条龙方向发展 278
四、有些未成年人性犯罪的自愿性 278
第二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类型 279
一、侵犯他人性自由的未成年人性犯罪 280
二、扰乱公共秩序的未成年人性犯罪 282
三、组织、强迫、引诱、客留、介绍卖淫的未成年人性犯罪 283
一、生理发展与心理不协调 284
第三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原因 284
二、黄色传媒的毒害 285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当 287
第四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心理行为特征 289
一、未成年期与性心理的发展 289
二、社会消极因素对未成年人性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 291
第五节 未成年人性犯罪的防范 295
一、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性道德教育 295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经常涉足的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 297
三、加强“扫黄打非”力度 297
第一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299
第八章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299
一、纠合性 300
二、地域性 301
三、腐蚀性大 302
四、危害性大 302
五、国际化 303
第二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类型 304
一、松散型的未成年人团伙犯罪 305
二、紧密型的未成年人团伙犯罪 305
三、骨干紧密型的未成年人团伙犯罪 305
一、未成年人犯罪生理及心理的需要 306
二、结交不良行为朋友导致犯罪 306
第三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原因 306
三、亚文化的影响 307
第四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心理行为特征 308
一、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形成的心理原因 308
二、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 312
第五节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321
一、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犯罪团伙中的首要分子 321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法制教育 321
三、开展综合治理,净化社全文化环境 322
第九章 农村与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324
第一节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324
一、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324
二、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327
三、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330
第二节 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333
一、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333
二、城市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340
三、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342
第三节 农村与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差异 344
一、在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344
二、在未成年人犯罪的“质”上,城市要比农村高 345
三、农村与城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有别 345
四、未成年人的同种类型的犯罪在农村和城市中,其动机与手段也不相同 346
五、有些未成年人犯罪只能分属于农村或城市环境专有 346
主要参考文献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