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众虚拟、实践到理论化——侦查逻辑泞主思想论略 1
一、虚拟故事:童年幻想和成年幻想 1
二、实干专家和行家的逻辑 7
1 关于证实 9
2 关于观察和推理 10
3 关于完整模式 10
4 来自当代最权威物证专家的说法 11
5 福尔摩斯式的日常细节推断也成为现实科学 13
三、法律(侦查)逻辑学家的理论 13
四、本书的“逻辑”倾向 17
五、案例学研究的要求 18
[附录]贝克街夜话——歇洛克·福尔摩斯与约翰·H·华生对话录 20
001 推断与推证——C-H-D模式 32
一、简要的方法论史 32
二、C-H-D的基本解释 36
四、专家建议 45
1 拉·别尔金《刑事侦察学随笔》的模式 45
2 李昌钰《犯罪侦查中之物证》的模式 45
3 阿·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索》的模式 46
乔治·梅特斯基案(F·P爆炸案)——詹姆斯·布鲁塞尔博士塑造的(1940-1957年) 48
一、提示:怀疑科学的意义 48
二、1940年11月16日的序幕 49
三、恐怖的50年代 50
四、霍华德·芬内的请教和布鲁塞尔博士的16个推断 51
1 性别的推断 52
2 年龄的推断 52
3 事由的推断 53
4 教养的推断 53
5 体态的推断 53
8 民族的推断 54
10 居住地的推断 54
9 宗教的推断 54
7 血统的推断 54
6 工作作风的推断 54
11 生活史的推断 55
12 社会关系的推断 55
13 风度的推断 56
14 住所的推断 56
15 病症的推断 56
16 神来之笔——附加的:衣着的推断 56
五、案件调查的进展和结局 57
六、美国联邦调查学院导师——约翰·道格拉斯的评语 60
一、《西方犯罪200年》记载 62
珍妮·唐纳德案——西德尼·史密斯教授塑造的(1934年) 62
二、1934年4月20日中午埃琳娜失踪 63
三、线索与推断 64
1 里查兹的第一个推断——关于现场的可能性 64
2 里查兹的第二个推断——关于强奸的怀疑 64
3 里查兹的第三个推断——关于移尸前有过停放的事实 64
4 戈登和泰勒的推断——关于第一个推断的补正 64
5 谢南教授关于死亡时间的推断 65
6 谢南教授关于死因的推断 65
7 怀疑作案人性别的推断 65
8 谢南和里查兹关于阴部弄伤过程的推断 66
9 巡官泰勒推断——珍妮·唐纳德可能是作案人 67
四、假说与推证 68
初步推证 68
1 关于作案时间的推证 68
2 关于可疑迹象及血痕的推证 69
新的推证 70
3 史密斯关于埃琳娜遗留物品的推证(并无所获) 71
4 史密斯关于发票残片的推证 71
5 史密斯关于炉渣的推证(并无所获) 72
6 史密斯关于毛发的推证 72
8 史密斯关于肠菌的推证 73
7 史密斯关于纤维的推证 73
10 史密斯关于麻袋来历的推证(并无所获) 74
五、案件结局 74
9 史密斯没有证明致伤工具何在 74
六、理论启示——侦查逻辑和证据学意义 75
1 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75
2 划分阶段和区别科学的联系 75
3 推断可能是暖昧的并非完全属于逻辑研究 76
4 推证的完成形式必须是逻辑的但它留下了诸多方法论难题 77
5 推证背景中的间证 80
一、分析提示 85
苏特史北案(兄弟戮尸案)——约翰·道格拉斯之经典推断和经典推证(1979年) 85
二、案情与侦破 86
三、苏特史北案参考分析 90
1 问题提出 90
2 假说 90
3 推断 90
4 推证 91
5 案情论证特点 92
002 疑案 96
一、疑案的现代特征 96
1 无头案的定义 99
二、疑难案件的三种逻辑形态——无头案·断线案·悬案 99
2 断线案的定义 100
3 悬案的定义 101
三、疑案的疑因 102
撕人魔杰克案——“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888年) 105
一、百看悬疑 105
二、案件详情 108
1 埃玛·伊丽莎白·史密斯之死 108
2 玛莎·塔伯拉姆之死 108
3 玻莉·尼科尔斯之死 109
4 安妮·查谱曼之死 110
5 一夜两命案:伊丽莎白·斯垂特·朗·李茨之死和凯瑟琳·艾多思之死 112
6 撕人魔杰克问世 116
7 玛丽·筒·凯利之死 119
三、警方解释 121
四、众人的猜测基础 122
五、各种解案说法 123
1 共济会阴谋 123
2 犹太人+皮革匠 123
3 犹太人+理发师 124
5 靠现场最近的杀妻者 125
6 承认自己是杰克的医生 125
4 收藏子宫的医生 125
7 被其家人认为是杰克的人 126
8 有精神病的医生 126
9 埃迪王子或者皇室医生 127
10 杰克是个乔装的女人 127
11 詹姆斯·梅布里克+日记证明 128
12 杰克是位名绅或者左撇子医生 129
13 杰克是个接生婆 129
14 杰克我知道 129
15 杰克是警方惟一询问过的嫌疑人 129
六、百年之后:约翰·道格拉斯的解释 130
七、2000年的约翰如是说 135
莉齐·鲍登案——“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892年) 138
一、秋河市的疑案 138
二、对莉齐·鲍登的诉讼指控 142
三、莉齐小组是个恶魔吗 146
1 莉齐与继母的关系 146
2 莉齐与父亲的关系 147
3 莉齐有购毒的行为 147
4 莉齐说了很多谎话 148
5 莉齐在凶案后表现异常 148
6 可以排除的情况 149
四、悬案尾声 150
7 审判是有瑕疵的和被误导的 150
新奥尔良的带斧子的人——“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918-1919年) 152
1 典型情节 152
2 可怕的回忆 153
3 警察的第一次断线 153
4 他并非专杀杂货商 153
5 警察的第二次断线 153
6 警察害怕“狼来了” 154
7 动机不明的杀人 154
一、一般认识论和个案认识论 156
[附录]哲理思考:个案认识论 156
二、个案与偶然性 157
三、个案现象的拟制 158
四、个案关注的特点 159
五、法律“事实” 161
003 逻辑并案 167
一、并案界说的修正——逻辑的批判性分析 167
1 并案必须以“相似”或“相同”为条件吗? 169
2 并案必须以“同一个或同一伙”为条件吗? 170
3 并密必须在同一地区或者相邻地区? 170
二、类比并案 171
2 概括的类比模式(全称类比) 172
1 由此及彼的类比模式 172
三、(非类比)牵连并案 174
[附录]一个必要的中国案例:“踪形图”案 177
史密斯-劳埃德-威廉斯案(1912-1914年) 182
一、看报纸看出的案件 182
二、尼尔警官的调查 183
三、劳埃德-史密斯的行为类比 186
1 死者的身份 186
3 丈夫特别的住宿要求 187
4 残废前的健康细节 187
2 旅居状况 187
5 预约了晚上的洗澡 188
6 出事时丈夫外出和发现妻子死亡时的细节 188
7 死亡方式和专业见证 189
8 事故后丈夫的表现 189
9 遗嘱和财产关系 189
10 死亡之特别情节 190
四、尼尔的类比概括和行动 191
五、尼尔的由此及彼的类比——不可思议的第3起类似 192
六、案件结局 194
七、《西方犯罪200年》的记载 198
一、无法解释:朱厄尔·列农·柯林斯之死 200
无辜列农——杰姆斯·哈贝斯(集团)案(1991年) 200
二、第1个关联:阿德里安·托马斯遭遇枪击的隐约提示 202
三、第2关联:马斯科吉县警察局的案件 204
四、第3个关联 206
五、第4个关联:错——错——错 209
六、案件结局 213
七、简要分析 215
004 观察与推断 220
一、观察与知识背景 220
二、观察前导及诸推断要素 225
1 推理方式 229
三、推断的方式 229
2 直觉、灵感与想象 231
四、灵媒、巧合及专家解释 233
1 柯南道尔的解释 234
2 拉·别尔金的解释 235
3 李昌钰的解释 236
4 约翰·道格拉斯的解释 238
5 大千世界也有些奇怪的事 239
理查·克拉夫兹案(泛美航空小姐失踪案1986年) 242
一、案情背景 242
1 海伦失踪 242
2 对理查不利的信息 243
4 马雷侦探的疑难 244
3 理查通过了测谎 244
二、入手:李昌钰博士的推理与直觉 245
1 怎样发现七个小血点的——推断渗透观察 245
2 怎样发现尸体碎片的——直觉的引导 248
三、专业见解:李昌钰进一步的检验和推断 251
1 推断海伦的牙齿 251
2 推断尸体被切割 251
3 DNA推断 252
4 让人面面相觑的推断 252
6 头发的比对和推断 253
5 电锯的检验和推断 253
7 假牙架的检验和推断 254
8 指甲油的检验和推断 254
9 纤维的检验和推断 254
10 推断信件和人身指向 254
11 推断内裤纤维和指向 255
四、案情假说建立(警方确信) 255
五、经典陈述:想象重建 255
六、案件结局 258
一、成败之间——贝蒂荣先生的偏见 259
文琴佐·佩鲁贾案(《蒙拉·丽莎》失窃案1911年) 259
二、《蒙娜·丽莎》失窃 263
三、贝蒂荣贻误破案——源于人体测定法的观察错误 264
四、有前科的文琴佐·佩鲁页 265
五、《蒙娜·丽莎》被盗的事实真相 265
康斯坦茨娅·肯特案(1860年) 269
1 不可思议 269
2 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 270
3 最后的结局 272
一、逻辑偏执——人性的固有弱点 275
005 确证偏见 275
二、确证偏见的病征和诊断 279
1 确证偏见的一般病征 279
2 从假设到假说——逻辑的审慎和保留 280
3 证伪与确证——逻辑地位平等 281
4 假说可以悬疑——并非必然可以确证 282
5 证伪的意义——知道犯了错误是进步 283
三、司法中的确证偏见 284
1 理论上的诱导 284
2 制度便利、职务错觉和内部压力 288
3 冤错与疑错的区别 290
阿道夫·贝克案(1896-1904年) 292
一、第1个到13个疑点 293
1 先生,我认识你! 293
2 索尔兹伯里勋爵 293
3 辨认 294
4 发了大财的人——用得着这小勾当吗? 295
5 匿名信 296
6 笔迹鉴定 297
7 天蓝色眼睛 298
8 讼棍在此 298
9 就是他,就是他 299
10 我绝对没有罪——这句话仅仅是为了证明口音 300
二、第14个到20个疑点 301
1 十次申述减掉一个V字母 301
2 厄运再降——贝克这次知道跑了 302
3 格兰瑟姆法官产生了某些怀疑 303
4 天啊,原来是这一样:约翰·史密斯 304
三、亡羊补牢 306
1 《西方犯罪200年》的记载 306
2 新世纪的英国在愤怒——英国建立了刑事上诉法庭 306
3 简短提示 308
一、疑错也是错 309
卡杜尔·梅亚威案(1962年) 309
二、正当怀疑——但有种族偏见 310
三、证词对梅亚威不利——但有漏洞和矛盾 313
四、反面怀疑——逻辑弥补证据 320
五、裁判质疑——逻辑胜了,诉讼败了 326
六、简短评论 332
[附录]时事备考 2000-2001年中国错案举要 334
1 杜培武杀人案 334
2 郜治卫、贾小勇、秦学堂强奸案 335
4 王有恩杀人案 336
3 刘明河杀人案 336
5 李化伟杀人案 337
006 合情推理 340
一、G·波利亚的合情推理 340
二、有体系的合情推理方法 342
1 合情推理的7种推证模式 342
2 竞争假说的消长模式 347
3 充分证据的实质变化模式 349
4 关于特例和反例的合情性思想 351
三、合性与严谨 354
2 黑勒之死 357
1 技术背景 357
一、简单案情和意义提示 357
托马斯·吉宁士案(1910年) 357
3 嫌凶落网,仅13分钟 358
4 案件的意义——没有绝对正确 358
二、调查细节与合情推理 360
1 子弹证据的合情论证 360
2 关于目击证词的合情推理 362
3 时间、地点、情状的合情推理 363
4 关于条件和先兆的合情推理 364
5 指纹证据的合情推理 364
6 关于可疑解释的合情推理 366
三、法庭判决分析 367
哈维·克里平案(1910年) 370
一、哈维·克里平案的意义 370
二、合情推理:行为与解释 373
1 避罪行为:说谎与突然失踪 373
2 动机:克里平和科拉的关系 376
3 逃避罪责的进一步证明:化装逃跑 378
4 同一认定:科拉尸体 380
5 死因证据:购毒和中毒死亡 387
三、结局和最后提示 389
1 逻辑定义 394
007 无罪推定 394
一、无罪推定是诉诸无知——逻辑评价 394
3 逻辑揭示 396
二、无罪推定符合价值公理——法律评价 400
1 逻辑理性 400
2 价值理性 403
三、有罪假设与无罪推定并不矛盾——探索心理及方法论提示 408
O·J·辛普森案(1994年) 413
一、世纪大案:背景·资料·逸事 413
1 辛普森案的数据档案 414
2 辛普森的律师及专家阵容 414
3 辛普森控方人员 415
4 李昌钰与检察官玛韦的事后对话 416
5 关于辛普森案的民意调查 416
6 艾伦·德肖薇茨的故事 417
7 与警察“作对”的警察专家——李昌钰如是说 420
二、案情概要——1994年6月12日妮可和隆纳之死 423
三、控诉辛普森 427
四、合情论证与合理怀疑——刑事审判控辩对抗 429
五、控方的合情论证 430
1 物证 431
2 时间及活动背景 434
3 行为动机 435
六、辩方的合理怀疑 438
1 1995年1月23日肯尼斯·B·诺贝尔的预言 438
2 人格证据攻击 442
3 被害人的品格问题——暗示另外的假设 445
4 怀疑DNA的证据资格 446
5 质疑Contamination——证据污染之科学怀疑 448
6 质疑Coverup——对全面掩盖的信誉攻击 451
7 质疑Corruption——对警方腐败(种族偏见)的揭露 455
8 其他疑点 461
七、陪审团的判决:疑罪从无 462
[附录]即时评论(1996年) 《“世纪审判案”——关于辛普森安的法律争议、警方焦点和案例学话题》 468
一、个案与法律改革 469
二、警学界应当关注辛普森案 471
1 证据污染 471
2 警方腐败 472
3 全面掩盖 474
三、辛普森案启发的案例学思考 476
1 综合案例与多学科分析 476
2 媒体与刑事案例 477
后记 484
2 回避与暖昧 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