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序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教育经济学的客体范围 1
第二节对于教育经济性能的探索 5
第三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9
第四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
第五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14
第一节求学者的规模及其经济条件 23
第二章教育的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源 23
第二节愿任教育工作者的人数和结构 37
第三节 教育输入的实物资源 42
第三章教育资源的财力条件 46
第一节 教育资源之财力条件的性质 46
第二节教育的费用和经费 47
第三节教育费用的功能构成 58
第四节教育经费的用途构成 63
第五节教育费用的负担构成 64
第四章教育结构的经济效能(上) 74
第一节有关结构效能的一般问题 75
第二节程度结构 81
第三节专业结构 93
第五章教育结构的经济效能(下) 110
第一节嬗传结构 110
第二节形式结构 125
第三节体制结构 128
第六章教育工作的经济效力 135
第一节效力与节约 136
第二节教育工作过程的效率 138
第三节教育工作量上的费用 142
第四节高教各专业学程上的人均费用 149
第五节提高教育事业经济效力的途径 154
第七章教育成果的经济效用 164
第一节教育成果的社会效用 164
第二节教育成果经济效用的因素和方式 169
第三节教育成果经济效用的实现条件 185
第八章教育成果的经济效验 194
第一节关于教育成果经济效验的一般概念 194
第二节教育成果经济效验的综合指标 203
第三节教育经济成效计量的开端 208
第四节教育经济成效计量方式的演进 213
第五节教育经济成效计量方法的建议 218
第六节 计量教育成效工作的限制性 223
第九章教育成效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229
第一节教育成效的当期节约贡献 230
第二节教育成效与国民收入的动态 234
第三节教育成效促进国民收入增长算法述评 240
第十章教育成效的分配和影响 252
第一节教育成效的分配 252
第二节教育成效与个人分配 256
第三节工资中教育效应的隔代影响 266
第一节教育成效与投资比较的经济意义 275
第十一章教育成效与教育投资的比较 275
第二节成效与代价的比较方法 278
第三节成效与代价的现值比较 294
第四节教育成效与代价比较的特点 302
第十二章教育发展计划及其编制 310
第一节教育发展计划的意义和编制原则 310
第二节 教育计划中的数据关系和有关方法 320
第三节教育计划的编制和修订 334
第四节有关教育计划工作的历史经验 342
附录甲 我国教育经济统计资料摘编 350
附 录 350
表一 各级学校在校生数 351
表二 小学学龄儿童和在校师生数 351
表三 普通中学师生职工人数 352
表四 中等专科学校师生职工人数 352
表五 高等教育师生数 353
表六 教育事业费及其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 354
表七 各级普通学校学生年均经费数(元) 354
表八 中专分科在校生数 355
表九 高校专业中与中专可比科别在校生数 355
表十 研究生专业中与高校、中专可比科别在校生数(人) 356
表十一 研究生与本专生文理法三科人数比较(人) 357
表十二 各级师范教育学生数及其与同级学生总数的对照 358
表十三 女性师生比重 359
表十四 少数民族师生比重 359
附录乙国外本学科综述性著作内容大纲选录 360
附录丙储蓄表和年金表 364
表一储蓄表 364
表二年金表 365
附录丁关于教育收益率 366
附录戊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及近况 380
后记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