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疾病概论 5
第一节 健康、疾病和亚健康 5
第二节 病因学 6
第三节 发病学 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2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6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16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27
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 35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41
第一节 机体的酸碱物质及其酸碱平衡的机制 41
第二节 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状态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6
第三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48
第五章 水肿 66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 66
第二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 69
第三节 常见全身性水肿 70
第四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72
第五节 水肿的防治原则 72
第六章 缺氧 75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75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76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80
第四节 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86
第七章 发热 90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 90
第二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 93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和热代谢特点 97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98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与处理原则 100
第八章 应激 103
第一节 概述 103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104
第三节 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 114
第四节 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117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0
第一节 正常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 120
第二节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23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128
第四节 DIC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130
第五节 DIC时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132
第六节 DIC的防治原则 135
第十章 休克 139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139
第二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141
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变化 152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55
第十一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60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60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61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69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71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 176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176
第二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178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84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190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94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 198
第一节 肺的呼吸功能 198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02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208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12
第十四章 肝功能衰竭 217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218
第二节 肝性脑病 218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衰竭 228
第四节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231
第五节 肝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233
第十五章 肾功能不全 238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238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241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247
第四节 尿毒症 252
参考文献 257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