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君如 1
第一章 国外毛泽东研究概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前奏 1
“斯诺旋风” 1
“共产国际”的介绍 8
第二节 研究的起始 12
苏联的研究 12
日本的研究 19
美国的研究 26
第三节 资料的搜集 30
毛泽东文献的搜集与出版 31
中共党史文献的搜集与收藏 39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43
比较法 43
思想史法 46
心理分析法 48
第一节 争论的起因 50
第二章 “异端论”与“阴谋论”之争 50
以“冷战”为特征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51
麦卡锡事件的余波 52
长期研究的结果 54
第二节 《中国季刊》上的两派对阵 56
魏特夫:《“毛主义”的传说》 56
施瓦茨:《“毛主义”传说的传说》 64
争论的评论 69
“阴谋论”的政治偏见 72
第三节 “阴谋论”的偏见与“异端论”的误解 72
“异端论”的片面阐释 75
第三章 “结合论”与“异端论”之争 77
第一节 新左派的兴起 77
美国亚洲政策的失败 78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80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82
“山雨欲来风满楼” 84
第二节 《近代中国》开辟新论坛 85
新左派“万炮齐轰”自由派 85
自由派的应战和自我辩护 99
格利对论战的评述 115
“结合论”和“异端论” 122
第三节 著作繁荣期 124
欧美国家的研究和著作出版情况 125
日本的研究和著作出版情况 132
苏联和东欧的研究以及著作出版情况 136
第四节 “民粹主义”论与“权力斗争”论的谬误 137
自由派对毛泽东思想的错误理解 137
西方“文革”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 141
从西方学者的论战中吸取经验教训 143
第四章 重新评价与心理历史分析之争 145
第一节 困惑与重新评价 145
“大跃退”与“非毛化”? 145
研究的反思与重新评价 151
第二节 “心理历史”分析与论争 161
欧美学者的心理历史分析 161
苏联学者的心理历史分析 173
心理历史分析兴起的原因 179
第三节 “心理历史分析”的分析 179
心理历史分析方法的困难 183
心理历史分析方法的启示 188
第五章 重新评价的评价: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研究 194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研究 194
研究动因 194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之争 197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7
“好毛”与“坏毛”的论析之一 210
第二节 《澳中》杂志的纷争:毛泽东的作用 210
“好毛”与“坏毛”的论析之二 218
“好毛”与“坏毛”的论析之三 222
第三节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224
视点的转移 224
研究的特点 227
探讨的主题 229
“农民乌托邦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臆断 236
结束语:深化毛泽东研究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