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文艺宏观研究 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哲学基础 7
第一节 哲学基础的总体性原则 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唯物史观 12
第三节 社会实践与艺术生产 1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意识形态理论 18
第一节 意识形态理论的提出及其在文艺理论史上的意义 18
第二节 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文艺问题 19
第四节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艺流派 2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人学思想 27
第三章 文学研究视角的重大转换 3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的框架体系 31
第二节 文艺中的人言语精神和历史精神 3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思想 4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思想 4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社会学思想 4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49
第三节 社会对文艺的制约 53
第四节 文艺的社会功能 55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思想 5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学的独特视角 5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产力思想 64
第三节 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 6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伦理观 73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学思想 73
第二节 “道德决定论”的迷误 74
第三节 关于文艺的道德职能 77
第四节 文艺的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 79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心理学思想 85
第一节 研究文艺心理学的原则 85
第二节 文艺心理学的对象 86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和“中间环节 ”理论 89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宗教学思想 97
第一节 宗教和艺术是互相影响的上层建筑 98
第二节 宗教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 99
第三节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 101
第四节 马克思论宗教艺术 105
第五节 批判地继承宗教艺术的合理内核 108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人类学思想 11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基本思路 1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人类学的主要思想 1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人类学的当代发展 120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地缘学思想 124
第一节 文艺与地域 124
第二节 文艺的地缘学的生成 12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地缘学思想 130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审美学思想 137
第一节 艺术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 137
第二节 艺术主体与艺术客体的辨证关系 140
第三节 实践是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145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哲学思想 14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哲学是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的有机统一 147
第二节 “莎士比亚化”的艺术生产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文艺哲学 152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研究方法论 160
第一节 方法论与艺术观念 160
第二节 唯物辨证法是文艺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163
第三节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165
第四节 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170
第一节 形象思维是不是思维 175
第二编 文艺规律研究 175
第一章 文艺思维论 175
第二节 怎样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177
第三节 形象思维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82
第二章 文艺本质论 18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185
第二节 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特质 191
第三章 文艺特征论 198
第一节 美是文艺的主要属性 198
第二节 形象化是艺术美的主要加工形式 201
第三节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融合统一 205
第一节 关于价值 209
第四章 文艺价值论 209
第二节 关于文艺价值及对价值的层次性分析 210
第三节 对文艺价值的动态性分析 213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价值论与我国的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 216
第五章 文艺起源论 218
第一节 关于文艺起源的几种见解 218
第二节 文艺起源于劳动 219
第三节 批驳游戏说,确立劳动说 224
第六章 文艺发展论 230
第一节 文艺发展的社会根源 230
第二节 文艺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236
第一节 文艺创作的性质 241
第七章 文艺创作论 241
第二节 文艺创作的过程 243
第三节 处理好文艺创作中的几个关系 246
第八章 创作主体论 251
第一节 关于文艺创作的说体性 252
第二节 怎样理解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 258
第三节 创作主体能动作用的构成因素 259
第四节 作家、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 266
第九章 文艺批评论 270
第一节 文艺批评与科学精神 270
第二节 文艺批评的基本任务 271
第三节 文艺批评的标准 273
第四节 文艺批评的方法 279
第一节 批评主体的任务 282
第十章 批语主体论 282
第二节 文艺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 288
第十一章 文艺欣赏论 295
第一节 文艺欣赏是一种消费 295
第二节 文艺欣赏的审美特性 296
第三节 文艺欣赏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 297
第四节 欣赏趣味和欣 302
第十二章 艺术欣赏主体论 305
第一节 艺术欣赏主体的审美感性与艺术准备 305
第二节 艺术欣赏中主体的审美体验 308
第三节 艺术欣赏作为一种社会交流与对话 313
第十三章 文艺真实论 319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论述 319
第二节 列宁关于文艺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理论和评论 328
第一节 典型问题的复杂性 337
第十四章 文艺典型论 337
第二节 真实性和典型性 340
第三节 典型细节 、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343
第四节 塑艺术典型和反映生活本质 346
第十五章 文艺倾向论 350
第一节 真实的倾向和倾向的真实 350
第二节 艺术的倾向和倾向的艺术 353
第三节 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思想倾向 355
第十六章 文艺手法论 365
第一节 文艺的手法和技巧理论阐释的历史回顾 366
第二节 文化表现手法和技巧的学术内涵的逻辑展开 369
第十七章 文艺语言论 373
第一节 一般文化语言的特征 373
第二节 广义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 374
第三节 文学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 376
第十八章 悲剧、喜剧论 385
第一节 悲剧论 387
第二节 喜剧论 393
第十九章 文艺个性论 398
第一节 审美主体与艺术个性 398
第二节 艺术个性的个体性和社会性 399
第三节 艺术个性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403
第四节 艺术个性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406
第二十章 文艺风格论 409
第一节 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409
第二节 艺术风格的个体性和民族性 411
第三节 艺术目标的一致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414
第二十一章 文艺流派论 417
第一节 文艺流派的形成是一种带规律性的文艺现象 417
第二节 文艺流派存在的现实基础和阶级基础 421
第二十二章 文艺思潮论 428
第一节 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 428
第二节 文艺思潮和创作思想 435
第三节 文艺思潮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439
第二十三章 创作方法论 442
第一节 创作方法概念的历史演变 442
第二节 创作方法的内涵 4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艺怎样运用创作方法 449
第二十四章 生产消费论 453
第一节 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 453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艺术生产”的阐发 455
第三节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辨证关系 461
第二十五章 文艺传播论 466
第一节 对文艺传播外部形态的考察 466
第二节 文艺传播活动的内涵分析 469
第三节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传播观念 474
第二十六章 文艺的人性与阶级性 477
第一节 马克思论人性 477
第二节 人性与人的阶级性 482
第三节 人的阶级性与文学艺术 485
第二十七章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49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49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人道主义和当代文艺思潮 492
第三节 怎样认识当代文艺中的人性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494
第二十八章 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497
第一节 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497
第二节 文艺的民族化途径 502
第二十九章 文艺的时代精神 505
第一节 怎样理解时代精神 505
第二节 关于文艺的时代精神 507
第三编 社会主义文艺研究 513
第一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13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513
第二节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 514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516
第二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学术价值 522
第一节 关于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理论 522
第二节 关于文艺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论 5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框架体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 530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和特征 5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 5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特征 536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 5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人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545
第二节 塑造社会主义亲失形象的现实必要性 549
第三节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意义 55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精品意识 556
第一节 关于文艺创作的精品意识 556
第二节 精品意识和文艺 560
第三节 文艺精品意识和精品战略 563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和多样化 567
第一节 生活的主旋律与文艺的主旋律 567
第二节 文艺主旋律的表现形态 569
第三节 文艺的主旋律与多样化 572
第七章 社会主义文艺的党性和人民性 574
第一节 关于人民性 574
第二节 关于党性 578
第八章 社会主义文艺的审美理想 583
第一节 什么是文艺的审美理想 583
第二节 文艺的审美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58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艺的审美理想 590
第九章 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的目的 593
第一节 为政治服务不是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的根本目的 5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的目的 5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的目的和文艺发展 600
第十章 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的管理 606
第一节 社会实践与艺术生产 606
第二节 艺术生产管理的目的是解放艺术生产力 6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管理的关键问题 610
第十一章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方针政策 615
第一节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615
第二节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619
第三节 方针政策和文艺规律 619
第十二章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628
第一节 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628
第二节 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631
后记 638
第三节 文艺流派的发展应遵循多样化的原则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