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论 1
一、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
二、中药的产地 4
三、中药的采集 5
四、中药的炮制 6
五、中药的基本作用 7
六、中药的性能理论 8
七、中药的配伍 14
八、中药的用药禁忌 16
九、中药的剂量 18
十、中药的煎煮方法 18
十一、中药的服用方法 20
第二部分 各论 22
一、解表药 22
麻黄 22
桂枝 27
紫苏 33
荆芥 38
防风 43
白芷 48
细辛 54
薄荷 59
菊花 63
柴胡 69
葛根 75
石膏 80
二、清热药 80
知母 84
栀子 88
夏枯草 92
天花粉 96
黄芩 100
黄连 104
黄柏 110
龙胆 116
金银花 121
连翘 127
大青叶 132
生地黄 137
牡丹皮 142
紫草 147
青蒿 151
三、泻下药 156
大黄 156
芒硝 166
四、祛风湿药 170
独活 170
威灵仙 174
木瓜 179
桑寄生 183
五、化湿药 188
藿香 188
苍术 193
砂仁 198
六、利水渗湿药 203
茯苓 203
薏苡仁 209
车前子 213
茵陈蒿 218
七、温里药 222
附子 222
干姜 229
肉桂 233
吴茱萸 239
八、理气药 245
橘皮 245
枳实 250
木香 255
沉香 260
香附 264
川楝子 268
山楂 273
九、消食药 273
莱菔子 278
十、驱虫药 282
苦楝皮 282
槟榔 285
十一、止血药 290
小蓟 290
地榆 294
三七 300
蒲黄 306
白及 310
艾叶 315
十二、活血化瘀药 320
川芎 320
延胡索 326
郁金 331
乳香 335
丹参 339
红花 346
益母草 350
牛膝 354
莪术 359
水蛭 362
穿山甲 365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370
半夏 370
天南星 376
桔梗 381
川贝母 385
瓜蒌 389
竹茹 393
苦杏仁 397
葶苈子 401
十四、安神药 405
朱砂 405
龙骨 409
酸枣仁 414
远志 417
十五、平肝息风药 422
石决明 422
羚羊角 426
牛黄 431
钩藤 435
天麻 439
地龙 445
全蝎 450
十六、开窍药 455
麝香 455
石菖蒲 460
十七、补益药 463
人参 463
党参 473
黄芪 478
白术 486
山药 491
甘草 495
鹿茸 501
巴戟天 506
补骨脂 510
杜仲 513
蛤蚧 517
当归 519
熟地黄 526
白芍 530
何首乌 535
北沙参 540
枸杞子 543
墨旱莲 546
龟甲 549
十八、收涩药 553
五味子 553
乌梅 558
山茱萸 563
莲子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