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逻辑科学概观 5
Ⅰ、逻辑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7
一、亚里士多德的时代 7
二、从莱布尼兹到弗雷格:理想变为现实的时代 12
三、形式体系的时代 15
四、空前繁荣的时代 21
Ⅱ、逻辑科学分支名目综览 34
一、莱舍尔的分类 35
二、波亨斯基的分类 39
三、哈克的分类 41
五、《哲学逻辑杂志》对哲学逻辑的规定 42
四、《哲学逻辑手册》的分类 42
六、《大英百科全书》的划分 43
七、《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分类 44
八、《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划分 45
第二部分 逻辑科学分支简介 47
Ⅰ、基本逻辑 49
一、概念论 49
二、定义理论 54
三、三段论 59
四、古典逻辑演算 64
五、集合论 78
六、递归论 84
七、模型论 90
八、证明论 98
Ⅱ、非经典逻辑 102
一、模态逻辑 102
二、时态逻辑 110
三、道义逻辑 113
四、优先逻辑 120
五、衍推与相干 125
六、内涵逻辑与蒙太古语义学 131
七、问句逻辑 137
八、条件句逻辑 141
九、命令句逻辑 146
十、认识逻辑 149
十一、多值逻辑 154
十二、直觉主义逻辑 162
十三、断定逻辑 166
十四、量子逻辑 168
十五、部分学 172
十六、悖论研究 176
十七、语言逻辑 184
十八、预设理论 192
十九、言语行为逻辑 197
二十、对话逻辑 200
二十一、模糊逻辑 203
二十二、非单调推理 212
一、传统归纳法 220
Ⅲ、归纳逻辑 220
二、现代归纳逻辑 223
三、概率和统计推理 228
Ⅳ、其它方面 237
一、非形式逻辑 237
二、谬误理论 240
三、论辩的逻辑 245
四、逻辑符号学 249
五、科学研究的逻辑 256
六、辩证逻辑 261
Ⅴ、逻辑史 265
一、中国逻辑史 265
二、西方逻辑史 269
三、印度逻辑史 275
第三部分 逻辑科学研究与教学简介 283
Ⅰ、西方逻辑学研究情况简介 285
一、现代逻辑研究概况及特点 285
二、哲学逻辑的发展 289
Ⅱ、苏联逻辑学研究情况简介 295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295
二、新近的学术动态 298
三、概括的分析评述 301
Ⅲ、国内逻辑学研究概况 308
一、传统逻辑及逻辑教学改革 308
二、数理逻辑 309
三、归纳逻辑和科学逻辑 310
四、应用逻辑、逻辑应用与逻辑方法 311
五、辨证逻辑 312
六、中国逻辑史 314
七、西方逻辑史 315
Ⅳ、国外逻辑学教学情况介绍 317
一、美国几所大学课程设置 317
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课程设置 328
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课程设置 328
四、西德图平根大学课程设置 329
五、苏联莫斯科大学课程设置 330
第四部分 逻辑科学重要文献、期刊简介 333
Ⅰ、教材、专著 335
一、《基础逻辑》 335
二、《古典形式逻辑》 336
三、《形式逻辑》 338
四、《逻辑方法》 340
五、《符号逻辑》 341
六、《符号逻辑理解》 344
七、《符号逻辑及其应用导论》 349
八、《符号逻辑》 355
九、《数理逻辑》 356
十、《数理逻辑原理》 357
十一、《逻辑:形式推理的技巧》 359
十二、《数理逻辑和集合论基础》 363
十三、《新版现代逻辑学》 364
十四、《数理逻辑导论》 367
十五、《数学原理》 368
十六、《数理逻辑导论》 374
十七、《元逻辑——标准初阶逻辑的元理论导论》 376
十八、《数理逻辑教程》 380
十九、《数理逻辑教程》 384
二十、《数理逻辑》 387
二十一、《模态逻辑导论》 389
二十二、《时间逻辑基础》 393
二十三、《模态逻辑、时态逻辑研究及其在哲学、语言学问题中的应用》 395
二十四、《意义与必然性》 398
二十五、《反事实性》 400
二十六、《条件逻辑纲要》 401
二十七、《条件逻辑——演绎逻辑的概率运用》 403
二十八、《道义逻辑——入门的系统性读本》 405
二十九、《道义逻辑新探》 407
三十、《问答逻辑》 408
三十一、《问句逻辑理论概要》 410
三十二、《当代哲学逻辑》 413
三十三、《蒙太古语法》 414
三十四、《内涵逻辑和高阶模态逻辑》 418
三十五、《知与信——两种概念的逻辑之导论》 421
三十六、《逻辑哲学》 423
三十七、《逻辑、语言游戏和知识》 426
三十八、《自然语言的逻辑》 427
三十九、《自然语言里的逻辑形式》 428
四十、《非形式逻辑——可能世界及想象》 431
四十一、《形式逻辑史》 434
四十二、《逻辑史》 437
四十三、《选择与机遇:逻辑导论》 439
四十四、《概率的逻辑基础》 442
四十五、《辩证逻辑》 448
四十六、《辩证逻辑》 451
四十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逻辑》 453
四十八、《自然科学的哲学》 454
Ⅱ、文集 457
一、《形式哲学》 457
二、《从逻辑的观点看》 458
三、《自然语言研究》 459
四、《自然语言的语义学》 461
五、《指称与模态》 463
六、《逻辑学、语义学和元数学》 464
七、《哲学逻辑诸方面——对语言学与哲学核心观念的逻辑检验》 466
八、《逻辑思想的革命——理性的分析》 467
九、《现代哲学逻辑学》 468
十、《现代逻辑概观》 472
一、《数理逻辑手册》 474
Ⅲ、手册、辞典、杂志及其它 474
二、《哲学逻辑节选书目》 475
三、《哲学逻辑手册》 477
四、《逻辑学辞典》 478
五、《大英百科全书》 482
六、《苏联大百科全书》 486
七、国外逻辑学杂志介绍 489
八、苏联已出版的有代表性的著作、论文介绍 496
Ⅳ、中文逻辑文献资料简介 501
一、《逻辑》 501
二、《形式逻辑》 502
三、《形式逻辑原理》 505
四、《形式逻辑基础》 510
五、《形式逻辑》 512
六、《普通逻辑》 513
七、《逻辑学基础教程》 515
八、《辩证逻辑》 517
九、《辩证逻辑基础》 518
十、《辩证逻辑》 520
十一、《辩证逻辑纲要》 527
十二、《数理逻辑基础》 528
十三、《数理逻辑引论》 531
十四、《数理逻辑教程》 533
十五、《模态逻辑引论》 535
十六、《中国逻辑思想史》 539
十七、《中国逻辑思想史稿》 542
十八、《先秦名学史》 543
十九、《墨经的逻辑学》 544
二十、《先秦逻辑史》 545
二十一、《墨辩逻辑学》 547
二十二、《先秦逻辑史》 548
二十三、《中国逻辑史教程》 550
二十四、《西方逻辑史》 552
二十五、《西方逻辑史》 554
二十六、《西方逻辑史》(上卷) 557
二十七、《因明述要》 558
二十八、《因明入正理论讲解》 559
二十九、《因明学研究》 560
三十、《说话写文章的逻辑》 563
三十一、《语言逻辑基础》 564
三十二、《科学逻辑》 565
三十三、《法律专业形式逻辑》 567
三十四、《法律逻辑学》 568
附录二、历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会议情况简介 572
第五部分 附录 573
附录一、当代国际逻辑学界的六十七个研究课题 575
附录三、国内逻辑学会及著名逻辑学者介绍 587
附录四、国外著名逻辑学家简介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