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原理 1
1—1 误差的定义 2
1—2 误差大小的评估 5
1—3 按对误差掌握的程度对误差进行分类 7
2 误差按其来源的分解 13
2—1 误差分解的一般原理 13
2—2 测量装置误差与被测量不稳定误差 14
2—3 测量装置的三种误差因素和间接测量的误差传播公式 16
2—4 测量装置的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 19
2—5 测量装置的方法误差 23
2—6 被测对象的器差和工作条件及其被测量不稳定误差的分解 24
2—7 测量人员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27
2—8 对误差分解的基本要求 28
2—9 误差项的相关性 29
2—10 微小误差准则及主要误差项和次要误差项 33
2—11 误差分项的总结 34
3 误差项大小的非统计学估计方法 36
3—1 非统计学估计方法的涵义及其存在的客观基础 36
3—2 在直接控制误差项△Yk变化范围时的误差项△Yk值的估计 38
3—3 在分别控制误差原因和误差系数变化范围时,误差项△Yk值的估计 39
3—4 误差项△Yk标准差σ(△Yk)值的估计 41
4 用统计学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 44
4—1 概述 44
4—2 最小二乘法在本规范的作用 45
4—3 自由度 46
4—4 测量列基本处理 48
4—5 贝塞尔法 49
4—6 最大残差法 52
4—7 最大误差法 53
4—8 分组极差法 55
4—9 不同不确定度的测量列处理 56
5 不确定度的综合方法 58
5—1 概述 58
5—2 已掌握的系统误差的综合 59
5—3 标准差的综合 59
5—4 总不确定度 60
5—6 极限误差的直接综合法 63
5—5 其它形式的不确定度 63
6 数据修约 65
6—1 数值修约规则概述 65
6—2 进舍规则 65
6—3 0.5及0.2单位修约 68
6—4 不确定度与最终测量结果修约 68
7 测量结果的最终表达形式 70
7—1 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 70
7—2 INC-1(1980)中测量结果表达方法 72
8 测量结果误差评定的例子 73
8—1 活度测量 73
8—2 测长机测长度 73
8—3 摩尔热容测量不确定度 75
8—4 直流电桥的误差分析 76
8—5 用直角坐标电位差计测定交流电压和电流间相位的误差评估 84
8—6 交流功率表的检定及修正值的引入 90
9 计量器具特性及其误差 98
9—1 计量器具特性 98
9—2 计量器具误差 99
10 计量器具随机误差的评定 103
11 计量器具系统误差的评定 106
11—1 计量仪器的偏移误差 107
11—2 量具的偏移误差 108
11—3 举例 109
12 计量器具准确度的计算 111
13 计量器具的允许误差 114
14 计量器具允许误差的表达 117
14—1 允许误差的表达方式 117
14—2 允许误差的表达形式 118
14—3 OIML允许误差表达符号 121
15 等与级 123
15—1 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 123
15—2 计量器具的级别 124
15—3 计量器具级别符号与系列 125
16 计量器具的等别 127
17 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评定 130
17—1 评定计量器具对检定方法的要求 130
17—2 举例 132
附录A 概率论有关知识 135
A—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35
附录 135
A—2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函数 141
A—3 随机变量的特征值 148
A—4 随机变量的中心化和归一化(标准化)、偏倚比及变异系数,偏度及峰凸系数 155
A—5 正态分布及概率论的中心极限定律 158
A—6 变量极限值的不同理解 162
A—7 变量均方根值平方相加法则 171
A—8 变量极限值平方相加的法则 174
A—9 随机变量特征值用其观察值表示的统计估计值 187
B—1 测量列的原始数据及独立化处理 197
附录B 数据处理中的最小二乘法 197
B—2 测量结果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199
B—3 数据处理结果的表示形式 200
B—4 方程组的线性化 200
B—5 测量正规方程组 201
B—6 正规方程组的解 202
B—7 处理结果及其误差估计值 202
B—8 测量数据X1的残差σxi及极值因子Xo的估计值 203
B—9 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的总结 203
B—10 测量系列的计权平均法及等精度测量系列的等权平均法 204
B—11 有关实例 206
主要参考文献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