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今声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1008228
  • 页数:437 页
图书介绍:

总论 1

第一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与任务 1

第一节 管理与经济管理 1

什么是管理 1

怎样管理 5

第二节 经济管理的性质与任务 7

经济管理的两重性质 7

为什么要管理 8

经济管理的三个层次及其任务 9

国民经济管理的几个基本观点 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科体系 16

学科对象与学科特点 16

学科的主要内容与知识体系 18

本书结构 19

主体与客体 22

第一节 经济行为主体与活动层次 22

第二章 国民经济活动概观 22

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特征 23

宏观经济活动与微观经济活动 27

第二节 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分析 30

永无休止的运动 30

着眼于人的经济运行 34

财富的生产和再生产 36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特点 38

有效的管理必须尊重国情 38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0

两种调节机制的结合运用 42

功能篇 49

第三章 决策与计划 49

第一节 决策是国民经济管理的核心功能 49

什么是经济决策 49

国民经济决策的重要性 50

国民经济决策的复杂性 51

第二节 战略·政策·计划体系 52

决策体系的构造 52

战略目标 54

与战略目标配套的其它战略决策 56

经济政策 58

计划与规划 62

第三节 完善国民经济决策体制 66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含义 66

决策权力结构的优化组合 67

谋断结合的决策体制 67

科学决策的制度保证 69

第四节 信息·预测与决策 70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70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72

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工作质量 74

科学预测是决策的必要前提 75

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76

第五节 国民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78

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78

综合运用各种决策方法 81

第四章 控制 91

第一节 经济控制的功能与分类 91

控制是管理的重要功能 91

经济控制的分类 92

第二节 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 94

有效的检测器——预警系统 94

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95

有力的操纵器——控制主体 97

完备的调控手段体系 97

宏观经济控制的微观经济基础 98

经济控制必要的物质基础 99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 100

什么是经济杠杆 100

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101

税收杠杆的调控作用 104

信贷杠杆的调控作用 105

各种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 107

各种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 109

第四节 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控制体系 111

增强宏观控制功能的必要性 111

新的宏观控制体系的主要特征 113

增强控制功能、完善控制体系 114

第五章 监督 117

第一节 国民经济监督的功能与特点 117

国民经济监督的必要性 117

社会主义经济监督的特点与功能 119

经济监督与经济调节 122

国民经济监督的分类 123

第二节 国民经济监督体系 124

经济监督系统 124

行政监督系统 128

法律监督系统 130

技术监督系统 131

社会监督系统 133

第三节 提高国民经济监督质量 134

科学的经济监督依据 135

完善国民经济监督的程序 136

第六章 组织 139

第一节 管理组织的要素与功能 139

管理组织的涵义 139

管理组织的功能 140

第二节 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的依据和原则 145

建立管理组织机构的客观依据 145

建立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 146

第三节 管理组织机构的设计与建立的几个基本问题 150

职位结构的设计 150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确定 153

管理人员的选任与聘用 154

工作规范与制度的建立 157

第四节 政府机构改革与国民经济组织系统的完善 158

组织社会经济生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 158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政府组织机构改革的基础 160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向 162

地区经济管理组织的设置 164

消费需求的内涵 169

第一节 消费需求的含义和形成 169

第七章 消费需求管理 169

运行篇 169

消费需求的形成 170

消费需求和经济发展 174

第二节 消费需求总量分析 175

影响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 175

消费的合理规模 177

消费需求膨胀分析 179

消费需求结构的含义 181

第三节 消费结构分析 181

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比例及职工消费和农民消费的比例 182

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比例及消费形式结构 184

商品性消费和自给性消费比例 185

第四节 消费需求的调控与消费政策 186

消费需求总量的调控 186

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引导 189

第八章 投资需求管理 192

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和形成 192

什么是投资 192

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93

投资主体、投资行为与投资体制 194

第二节 投资总量分析 201

影响投资需要量的因素 201

适度投资规模的标志 202

投资需求过热的原因与后果 206

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 210

第三节 投资结构分析 210

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 212

基本建设投资与技术改造投资的比例 214

固定资产投资的费用结构 215

第四节 投资需求的调控与投资政策 217

投资规模政策 217

投资结构政策 218

投资技术政策 218

投资主体协调政策 219

投资调控手段配套政策 222

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25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意义和要求 225

经济增长的度量 225

经济增长的意义 227

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228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30

第二节 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的开发与利用 230

财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33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36

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与技术进步 239

第三节 经济增长速度的确定 241

确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方法 241

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 244

指导方针:增长还是发展? 248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适度增长 248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 250

控制经济“过热”的对策 251

第十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255

第一节 产业一部门的划分 255

社会分工与产业(部门)的划分 255

两大领域与两大部类分类法 256

三次产业分类法 256

标准产业(行业)分类法 257

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258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59

产业结构的内涵 259

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260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的基准与途径 262

产业关联分析 266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269

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270

工业部门结构的发展趋势 274

第四节 产业政策 277

产业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277

产业结构政策 279

产业组织政策 282

第十一章 国际经济联系与对外经济政策 285

第一节 对外开放与我国现代化 285

对外开放是各国的共同趋势 285

对外开放与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 286

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式和战略 287

第二节 外贸管理和外贸政策分析 288

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 288

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分析 292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政策 293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抉择 298

第三节 外资的引进及有效利用 299

利用外资的基本方式 299

利用外资的效益 301

利用外资的合理数量界限 302

第四节 技术引进及消化创新 304

引进技术的形式 304

引进技术的政策选择 305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307

第五节 汇率政策 309

汇率水平的确定 309

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 311

汇率政策分析 312

第六节 国际收支分析 314

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314

国际收支的调整 315

外汇储备管理 317

第十二章 总量平衡与财政货币政策 321

第一节 社会总供求与经济稳定 321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衡量 321

财政收支构成对经济结构和总量平衡的影响 321

总量平衡与经济稳定 323

我国总需求膨胀形成的原因和控制的对策 325

第二节 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 328

财政收支与总量平衡 328

财政政策的选择 333

第三节 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 337

货币量的测定 337

货币需求分析 339

货币政策的选择 341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347

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347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内容 348

国际收支与国内政策的协调 351

综合篇 357

第十三章 系统总体协调与总体效益 357

第一节 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机组合 357

管理系统与被管理系统 357

管理系统——寻求1+1>2的效应 357

各项管理活动的系统协调 359

第二节 国民经济总体运动的综合剖析 365

国民经济总体运动与总量平衡 365

三种生产的协调与社会、经济、科技的三位一体 369

适度增长与良性循环 373

第三节 经济机制与经济利益 378

经济行为的背后 378

两种动力与两种制衡机制 380

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 381

经济机制与体制改革 384

第四节 社会经济效益 385

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85

社会经济效益的考察 386

社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388

改善国民经济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390

第十四章 生活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 392

第一节 生活质量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392

生活质量是一个全面深刻的概念 392

生活质量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 393

生活质量指标的探索 396

第二节 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思路 401

保证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体系 401

完善确保基本生存条件的社会保障制度 403

闲暇时间与丰富多采的精神文化生活 405

建立一个舒适、美化、安全的环境 406

人的发展的含义 407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 407

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条件 409

第十五章 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 412

第一节 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 412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412

商品经济需要现代文明 415

现代文明的形成 418

人群行为的交互作用 420

第二节 经济行为与社会心理 420

社会心理取向的威慑力 422

心理承受力 425

观念更新与社会发展 426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 428

政局、政治与经济 429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 431

民主、法制与经济环境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