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苏共是一面镜子 1
怎样研究苏共 6
关于政党的几个基本论点 11
第一编 初期的探索 19
第一章 任务、方向和道路 19
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 19
“退却” 23
没有完成的转变 28
领导,还是代替? 34
第二章 在国家权力的阴影下 34
弊端初现 37
认识官僚主义 39
对多党制的探索 46
两个例子 49
第三章 寻找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53
党和工人阶级 53
党和农民 59
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左”情结 62
第四章 集中化的党 67
集中:内战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趋势 67
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两个支点 70
禁止派别存在 75
任命制的形成 79
驾轻就熟的集中 83
列宁的最后努力 87
第二编 传统党建模式的确立 91
第五章 斯大林党建模式的确立 91
党内论争 91
斯大林党建模式的确立 97
第六章 党政关系的变形 100
异变的起点:不同的国家观 100
“万能”的党政机关 104
错误的暴力导向 107
肆无忌惮的官僚主义 113
第七章 难造“主人” 120
名不副实的主人翁 120
定调:农民=资产阶级? 124
“贡税”制度 129
农业集体化 133
暴力消灭富农 139
大饥荒的惩罚 143
党内民主的消失 147
第八章 党内集权:体制和活动方法 147
作为传统党建模式根基的任命制 153
谁是被监督者? 157
解不开的党内矛盾之结 159
丑陋的政治怪胎:个人迷信 162
第九章 沉重的思想道德代价 165
打个比方 165
“左”——道德堕落之滥觞 168
畸形化的思维 171
误读恐怖 173
心理、道德的毒化 177
第三编 改革的轨迹 185
第十章 难逃束缚的改革 185
新的出发点:利益原则 185
突破点:反对个人迷信 188
着眼点:建设一个“全民党” 193
落脚点:加强党的领导 197
改革,还是沿袭? 201
第十一章 “停滞时期”的苏共 206
平平淡淡的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206
传统党建模式的固化 209
特权者的党 214
从根上烂起的腐败 218
道德的失落 221
第十二章 苏共的“根本革新”之路 225
举起“根本革新”的旗帜 225
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 230
有步骤的改革 234
第十三章 从改革走向毁灭 239
从一党制转向多党制 239
党的派别化 243
责任何在? 247
走向毁灭 251
第十四章 几个重大问题的评说 254
关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54
关于“民主化”、“公开性” 256
关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 259
关于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失败的责任 262
启示 268
启示之一:必须跳出党政不分的怪圈 268
启示之二:从机制上保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 273
启示之三:不断提高党的创新能力 281
启示之四:努力推进党自身的现代化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