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砾性土的定义 1
1.2 历史地震中砾性土液化实例 2
1.3 砾性土液化研究的意义 7
1.3.1 现有认识和判别技术的局限性 7
1.3.2 我国砾性土层分布范围广 8
1.3.3 砾性土工程应用广泛 10
第2章 汶川地震土体液化问题 11
2.1 地震概况 11
2.2 液化宏观现象与特征 12
2.2.1 液化分布 12
2.2.2 液化宏观特征 16
2.2.3 与历史地震的对比 21
2.3 液化震害现象与特征 23
2.3.1 液化震害与特征 23
2.3.2 液化震害等级及分布 28
2.3.3 液化减震机理探讨 30
2.4 汶川地震砾性土液化问题 36
2.4.1 工程地质背景 36
2.4.2 砾性土液化分布 44
2.4.3 液化砾性土的土性特征 45
2.5 液化区地裂缝成因探讨 48
2.5.1 断层或断裂 48
2.5.2 液化区地裂缝 50
2.6 典型液化震害剖析 54
2.6.1 板桥学校 54
2.6.2 松柏村 57
2.7 几点重要认识 60
第3章 以汶川地震为背景的砾性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62
3.1 引言 62
3.2 振动台试验 62
3.2.1 试验土样 62
3.2.2 试验方案 63
3.2.3 液化特征对比 65
3.3 大直径动三轴试验 71
3.3.1 试验设计 71
3.3.2 抗液化强度特征 74
3.3.3 残余孔压发展规律 76
3.4 弯曲元剪切波速试验 79
3.4.1 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原理 79
3.4.2 试样筒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系统 80
3.4.3 大直径动三轴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系统 83
3.4.4 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对比 83
3.5 小结 88
第4章 砾性土液化特性与液化原理 89
4.1 引言 89
4.2 大直径动三轴试验影响因素 90
4.2.1 试样尺寸 90
4.2.2 土样状态 95
4.2.3 液化标准 96
4.2.4 应力条件 97
4.2.5 橡皮膜嵌入效应 99
4.3 砾性土的液化特性 105
4.3.1 含砾量的影响 105
4.3.2 砾性土孔压发展规律 108
4.3.3 砾性土抗液化强度 111
4.4 砾性土及砂土液化原理 115
4.4.1 砂土液化原理 115
4.4.2 砾性土液化原理 117
4.5 小结 129
第5章 砾性土液化判别方法构建原则 131
5.1 引言 131
5.2 现有砾性土液化判别方法 131
5.2.1 贝克贯入试验转换方法 131
5.2.2 大直径动三轴试验方法 134
5.2.3 雷达分类法 136
5.3 基本指标的选取 137
5.4 砾性土液化判别方法基本模型 137
5.4.1 基本思路 137
5.4.2 初判条件 138
5.4.3 复判模型 141
5.5 小结 144
第6章 基于动力触探的砾性土液化判别技术 145
6.1 引言 145
6.2 动力触探测试技术 146
6.2.1 适用范围 146
6.2.2 优缺点 147
6.2.3 误差来源 149
6.3 汶川地震现场测试 150
6.3.1 测试点选取与分布 150
6.3.2 液化层的确定 151
6.4 基于动力触探的砾性土液化判别式 152
6.4.1 基于烈度的表达式 152
6.4.2 基于PGA的表达式 154
6.5 动力触探砾性土液化判别方法的通用性研究 156
6.5.1 能量修正的必要性 156
6.5.2 中美动力触探锤击能量测定 157
6.5.3 能量修正方法 161
6.5.4 方法通用性检验 163
6.6 小结 172
第7章 基于剪切波速的砾性土液化判别技术 174
7.1 剪切波速测试技术 174
7.1.1 物理意义 174
7.1.2 离散性分析 174
7.2 汶川地震现场剪切波速测试 175
7.3 现有砂土液化判别式的适用性分析 178
7.4 砾性土液化判别式 179
7.4.1 基于烈度的表达式 179
7.4.2 基于PGA的表达式 181
7.4.3 公式检验 182
7.5 小结 185
参考文献 186
附录A汶川地震现场钻孔及原始测试数据 192
附录A-1砾性土场地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及剪切波速Vs结果 192
附录A-2钻孔及原始测试数据 194
附录B汶川地震液化调查及震害图集 224
附录B-1 汶川地震液化调查记录 224
附录B-2汶川地震典型液化图集(60例)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