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部分金属熔体 1
第1章二元系金属熔体 1
1.1含化合物金属熔体结构的共存理论 2
1.1.1 Fe-Al熔体 7
1.1.2 Fe-Si熔体 11
1.1.3 Fe-Ti熔体 19
1.1.4 Fe-Ni熔体 22
1.1.5 Fe-Ge熔体 27
1.1.6 Bi-In熔体 32
1.1.7 Ca-Al熔体 39
1.1.8 Ca-Si熔体 43
1.1.9 Cr-Si熔体 47
1.1.10 Mn-Si熔体 50
1.2含包晶体二元金属熔体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 55
1.2.1 计算模型 55
1.2.2计算结果及讨论 61
1.2.3结论 64
1.3含饱和相的金属熔体 65
1.3.1 Fe-C熔体 66
1.3.2 Fe-N熔体 72
1.3.3 Fe-S熔体 77
1.3.4 Fe-P熔体 83
1.4含固溶体的金属熔体 91
1.4.1 计算模型 91
1.4.2计算结果与讨论 97
1.5含共晶体金属熔体 101
1.4.3 结论 101
1.5.1 计算模型 102
1.5.2计算结果与讨论 108
1.5.3 结论 113
1.6二元金属熔体热力学性质按相图的分类 113
1.6.1 含化合物金属熔体 113
1.6.2含包晶体金属熔体 117
1.6.3含饱和相的金属熔体 119
1.6.4含共晶体金属熔体 121
1.6.5含固溶体金属熔体 125
1.6.6 形成一系列连续固溶体的金属熔体 128
1.6.7 结论 128
参考文献 130
2.1.1 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135
第2章三元系金属熔体 135
2.1 Fe-Mn-Si熔体 135
2.1.2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137
2.2 Fe-Si-C熔体 138
2.2.1 计算模型 138
2.2.2计算结果及讨论 143
2.2.3 结论 146
2.3 Ca-Al-Si熔体 146
2.3.1 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146
2.3.2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147
2.4 Fe-C-O熔体 149
2.4.1 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149
2.4.2计算结果及讨论 151
2.5 Fe-i-P熔体 156
2.4.3 结论 156
2.5.1 Fe-C-P熔体 157
2.5.2 Fe-Mn-P熔体 159
2.5.3 Fe-Si-P熔体 163
2.5.4 结论 165
参考文献 165
第二部分炉渣熔体 167
第3章关于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 167
3.1二元系含化合物炉渣熔体 174
3.1.1 CaO-SiO2熔体 174
3.1.2MgO-SiO2熔体 184
3.1.3 MnO-SiO2熔体 187
3.1.4Na2O-SiO2熔体 194
3.1.5 CaO-Al2O3熔体 200
3.1.6 MnO-TiO2熔体 205
3.1.7 CaO-B2O3熔体 208
3.1.8 PbO-SiO2熔体 211
3.2含饱和相的炉渣熔体 217
3.2.1 CaO-SiO2渣系 218
3.2.2 MnO-SiO2渣系 220
3.2.3 MgO-SiO2渣系 222
3.2.4 FeO-Fe2O3-SiO2熔体 224
3.3二元氧化物固溶体 226
3.3.1计算模型 226
3.3.2计算结果与讨论 229
3.3.3结论 235
参考文献 235
4.1.1 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239
第4章三元系炉渣熔体 239
4.1 FeO-Fe2O3-SiO2熔体 239
4.1.2 计算结果 243
4.1.3 结论 245
4.2 FeO-Fe2O3-TiO2熔体 245
4.2.1 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245
4.2.2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248
4.3 FeO-Fe2O3-B2O3熔体 248
4.3.1 结构单元的确定和计算模型的建立 249
4.3.2 计算结果 251
4.4 CaO-FeO-Fe2O3熔体 251
4.4.1 结构单元及计算模型 252
4.5 CaO-Al2O3-SiO2熔体 254
4.4.2计算结果 254
4.5.1计算模型 255
4.5.2计算结果与讨论 260
4.5.3结论 266
4.6 CaO-FeO-SiO2熔体 266
4.6.1 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266
4.6.2计算结果与讨论 270
4.6.3 结论 276
4.7 FeO-Fe2O3-Al2O3熔体 276
参考文献 280
第5章多元熔渣氧化能力的计算模型 282
5.1 CaO-FeO-Fe2O3-SiO2熔渣(1258~1370℃) 282
5.1.1 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282
5.1.2计算结果 285
5.2.1 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287
5.2 CaO-MgO-FeO-Fe2O3-SiO2-S熔渣(1550~1650℃) 287
5.2.2计算结果 292
5.3结论 293
参考文献 294
第6章渣钢间锰的分配平衡 295
6.1 FeO-MnO-MgO-SiO2渣系的结构单元和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 296
6.1.1 结构单元 296
6.1.2计算模型 297
6.2计算结果与讨论 299
6.3结论 303
参考文献 304
第7章多元熔渣的脱硫能力 305
7.1计算模型 305
7.1.1 MgO-FeO-Fe2O3渣系和铁液间硫的分配 305
7.1.2 CaO-MgO-FeO-Fe2O3-SiO2渣系和铁液间硫的分配 307
7.2计算结果和讨论 311
7.2.1 MgO-FeO-Fe2O3渣系和铁液间硫的分配 311
7.2.2 CaO-MgO-FeO-Fe2O3-SiO2渣系和铁液间硫的分配 312
7.2.3对计算结果的讨论 314
7.3结论 315
参考文献 316
第8章多元熔渣的脱磷能力 317
8.1如何用共存理论处理脱磷问题 317
8.2 FeO-Fe2O3-P2O5三元渣系 318
8.2.1 结构单元 318
8.2.2模型的建立 320
8.2.3 计算结果 321
8.2.4讨论 322
8.3.2计算模型 323
8.3.1 结构单元 323
8.2.5结论 323
8.3 MgO-FeO-Fe2O3-P2O5四元系脱磷能力的计算 323
8.3.3计算结果 326
8.3.4结论 327
8.4 CaO-MgO-FeO-Fe2O3-P2O5五元渣系的计算 328
8.4.1结构单元 328
8.4.2计算模型 328
8.4.3 计算结果 331
8.4.4结论 335
8.5 CaO-MgO-FeO-Fe2O3-P2O5-SiO2渣系的脱磷能力 336
8.5.1 计算模型 336
8.5.2计算结果 339
8.5.3 结论 341
8.6.1 计算模型 342
8.6 CaO-MgO-FeO-MnO-Fe2O3-P2O5-SiO2渣系的 342
脱磷能力 342
8.6.2计算结果 345
8.6.3 结论 346
8.7 CaO-MgO-FeO-Na2O-Fe2O3-P2O5-SiO2渣系的脱磷能力 346
8.7.1 计算模型 346
8.7.2计算结果 350
8.7.3 结论 352
8.8本章结论 352
参考文献 355
第9章炉外精炼过程中钢液脱氧最佳炉渣碱度 358
9.1 CaO-MgO-FeO-Al2O3-SiO2系精炼渣氧化能力的计算模型 359
9.2.3(Al2O3) 362
9.2.2(MgO) 362
9.2计算结果及讨论 362
9.2.1 (FeO) 362
参考文献 365
第三部分熔盐和熔锍 371
第10章熔盐作用浓度计算模型的初探 371
10.1计算模型 372
10.1.1 含固溶体二元熔体 372
10.1.2含共晶体二元熔体 375
10.1.3含复杂化合物的二元熔体 376
10.2计算结果与讨论 379
10.2.1 含固溶体二元熔体 379
10.2.2含共晶体二元熔体 379
10.2.3含复杂化合物的二元熔体 381
参考文献 384
10.3结论 384
第1l章熔锍作用浓度计算模型的初探 385
11.1计算模型 385
11.1.1含共晶体二元熔体 385
11.1.2含复杂化合物的熔体 389
11.2计算结果和讨论 391
11.2.1含共晶体二元熔体 391
11.2.2含共晶体三元熔体 393
11.2.3含复杂化合物的熔体 395
11.3结论 396
参考文献 396
计算方法和程序 399
第12章二元冶金熔体热力学性质与其相图类型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399
第四部分冶金熔体热力学性质总结及 399
12.1含复杂化合物的熔体 400
12.1.1 金属熔体 400
12.1.2炉渣熔体 401
12.1.3熔盐 403
12.1.4熔锍 403
12.2含包晶体冶金熔体 405
12.2.1金属熔体 405
12.2.2炉渣熔体 406
12.2.3熔盐 406
12.3含饱和相的熔体 407
12.3.1金属熔体 408
12.3.2炉渣熔体 408
12.4含共晶体熔体 410
12.5含固溶体熔体 411
12.6结论 414
参考文献 414
第13章计算方法和程序 416
13.1计算方法 416
13.1.1 一元高次方程 416
13.1.2 二、三元高次方程 417
13.1.3多元高次方程组 423
13.2计算程序 426
13.2.1 弦截法 426
13.2.2 行列式法 429
13.2.3 高斯消去法 434
13.2.4全选主元松弛迭代法 440
参考文献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