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节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 1
第二节森林遗传(种质)资源保存 2
第三节我国森林遗传资源保存任重道远 4
第四节对森林遗传(种质)资源保存的一般认识 5
第五节亟待建立森林遗传资源学理论 10
第二章森林遗传资源学的概念 13
第一节森林遗传资源学的使命 13
第二节遗传多样性是森林遗传资源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16
第三节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样本策略 20
第四节遗传多样性与林木育种 26
第五节研究与保护森林遗传资源是长期任务 32
第三章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应用理论 36
第一节树种、群体与分布 36
第二节群体结构与群体模型 38
第三节距离、群体有效大小和群体剖分 43
第四节交配系统与群体结构的评价 46
第五节林木群体的基因流 49
第六节生态龛和生态地理规则 52
第七节林木的生态地理规划 54
第四章遗传多样性的参数 57
第一节遗传多样度的参数 57
第二节杂合度的参数 58
第三节遗传距离与(遗传)分化的参数 61
第四节GsT和FsT 63
第五节DNA的信息参数 64
第五章森林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评价 67
第一节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评价 67
第二节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回顾 69
第三节DNA水平的评价技术 73
第四节遗传标记在林木遗传多样性评价中的应用 76
第五节林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81
第六章森林遗传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91
第一节森林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 91
第二节中国森林遗传资源的集群性 94
第三节中国森林遗传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103
第四节森林遗传资源丢失和遗传侵蚀 104
第七章森林遗传资源保存概述 106
第一节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策略的出发点 106
第二节原地保存策略和技术 109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森林遗传资源保存 112
第四节异地保存和设备保存的策略与技术 114
第五节设置异地保存林的技术要点 118
第六节高新技术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 121
第八章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全球性行动 123
第一节倍受国际关注的命题 123
第二节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国际机构 125
第三节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国家和地区性机构 129
第四节关于森林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的全球性计划 133
第五节关于森林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的全球性方案 139
第九章中国林木遗传(种质)资源保存策略 144
第一节现状与概念 144
第二节保存策略与原则 146
第三节遗传资源保存的地区分层策略 149
第四节树种分层保存策略和保存中心库建设 155
第五节保存方式和基本技术要点 156
第十章已经实施的重要树种种质资源库保存技术 170
第一节“八五”计划的背景和使命 170
第二节研究计划 174
第三节保存材料收集与样本 176
第四节种质材料繁殖与保存设计 179
第五节保存管理、观测与实施 181
第十一章重要树种种质资源库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186
第一节建成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库) 186
第二节种质资源样本策略与保存模式的研究成果 192
第三节种质资源测定和保存策略的研究成果 197
第四节附录—遗传标记用于林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200
第十二章林木遗传(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的样本策略研究 206
第一节大配子体或无性系的样本 206
第二节家系的样本 207
第三节群体的样本 209
第四节群体有效大小和子群体样本容量 211
第五节“瓶颈效应”的定量模型 214
附录一数量性状与随机样本容量 219
附录二群体有效大小与瓶颈效应 220
附录三群体剖分与近交系数 222
附录四两个树种遗传标记及其样本策略 227
第十三章在林木种苗生产中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229
第一节保存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在我国林木种苗生产中的地位 229
第二节林分群体利用与保存 233
第三节林木个体保存与利用 236
第四节测定林保存利用与种质资源库 238
第一节珍稀濒危树种的概念及遗传(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 242
第十四章珍稀濒危树种遗传资源保存 242
第二节珍稀濒危树种种质丢失与保存现状 244
第三节珍稀濒危树种的遗传资源保存策略与措施 245
第四节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的繁殖保存(一) 248
第五节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的繁殖保存(二) 253
第十五章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库及特征评价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58
第一节系统目标 258
第二节控制结构与系统结构 259
第三节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处理规范 265
第四节信息填写规范及结构说明 266
第五节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库统一编码说明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