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 1
第一章 原始社会 1
第一节 原始群 1
一、原始群前期 1
二、原始群后期 3
三、有关原始群的传说 4
第二节 氏族公社 4
一、母系氏族公社 4
二、父系氏族公社 7
思考题 9
第二章 奴隶社会 10
第一节 夏 10
一、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10
二、夏朝的社会经济 11
三、夏朝的灭亡 11
第二节 商 12
一、成汤建商和盘庚迁殷 12
二、商朝的统治机构和阶级关系 13
三、商朝的经济与文化 14
四、商朝的灭亡 16
思考题 17
第三章 封建领主制社会 18
第一节 西周 18
一、西周的建立 18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20
三、封建领主制经济 22
四、西周的衰亡 23
第二节 春秋 25
一、大国争霸 25
二、领主经济解体,地主经济萌芽 29
三、政在家门 30
第三节 战国 31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 31
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32
三、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34
四、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35
思考题 38
第四章 封建地主制社会 40
第一节 秦朝 40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 40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43
第二节 西汉 44
一、西汉的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44
二、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45
三、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46
四、西汉同边疆各族的关系 47
五、王莽改制和绿林赤眉起义 48
第三节 东汉 48
一、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 48
二、东汉的地主田庄经济 49
三、东汉民族关系的发展 49
四、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和黄巾起义 50
五、秦汉文化 50
第四节 三国和西晋 53
一、魏蜀吴三国鼎立 53
二、三国的政治和经济 54
三、西晋的短期统一 55
第五节 东晋和十六国 57
一、东晋的政治与经济 57
二、十六国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57
第六节 南朝与北朝 59
一、南朝的政治和经济 59
二、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60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61
第七节 隋朝 64
一、隋初的政治和经济 64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 65
第八节 唐朝 66
一、唐朝前期的政治 66
二、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68
三、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69
四、唐代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1
五、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落 72
六、唐末农民大起义 73
七、隋唐文化 74
第九节 五代十国和宋、辽、夏、金 76
一、五代十国和辽的建立 76
二、北宋的政治 78
三、北宋与辽、夏的关系 78
四、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王安石变法 79
五、金的建国与辽、宋灭亡 80
六、南宋的建立及抗金斗争 82
七、两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84
第十节 元朝 85
一、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85
二、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86
三、元朝的灭亡 89
四、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的文化 89
第十一节 明朝 93
一、明初的政治和经济 93
二、明朝的民族关系 94
三、张居正改革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96
四、明朝的对外关系 97
五、明末农民大起义 99
第十二节 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100
一、清初的统治政策和抗清斗争 100
二、专制主义统治的高度加强 101
三、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 101
四、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02
五、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 105
六、明清(鸦片战争前)文化 106
思考题 107
第二编 中国近代史 109
第五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09
第一节 鸦片战争 109
一、战前的中国和世界 109
二、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109
三、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和中国军民的抗英斗争 110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111
五、战后的中国社会 112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 112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112
二、定都天京和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13
三、太平军的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 113
四、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114
五、太平天国的失败 115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115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15
二、辛酉政变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117
三、洋务运动的产生 117
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18
第四节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119
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119
二、中法战争 120
三、中日甲午战争 121
第五节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22
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22
二、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23
三、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124
四、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25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25
六、八国联军的暴行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26
思考题 127
第六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128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28
一、《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社会 128
二、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29
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130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高涨与失败 131
一、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131
二、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反清武装起义 132
三、立宪运动的失败和保路运动的高涨 133
四、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134
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35
六、袁世凯窃国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136
第三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137
一、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二次革命” 137
二、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138
三、段祺瑞的卖国独裁和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140
四、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祖国边疆的斗争 142
五、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143
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44
第四节 近代中国的文化 145
一、思想 145
二、文学艺术 146
三、科学技术 147
思考题 148
第三编 中国现代史 149
第七章 国民革命和土地战争 149
第一节 五四运动 149
一、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149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5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 152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52
二、帝国主义侵华的新形势和军阀混战 154
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55
四、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57
五、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 158
第三节 国共合作 159
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59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国民会议运动 161
三、五卅运动与全国革命高潮 162
四、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164
第四节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166
一、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166
二、工农运动的发展 167
三、蒋介石叛变革命 168
四、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169
第五节 国民党统治的建立与红色政权的开创和发展 170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革命的低潮 170
二、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171
三、工农武装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72
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175
五、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 177
第六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 180
一、“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180
二、“一·二八”事变和上海抗战 181
三、日本武装侵略的扩张,全国抗日反蒋斗争的曲折发展 181
四、土地革命的深入和红军长征 183
五、国统区文化战线上的“围剿”与反“围剿” 186
第七节 华北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87
一、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187
二、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89
思考题 191
第八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3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与国共两个战场 193
一、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 193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4
三、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 196
四、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 197
第二节 国民党的消极抗战,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199
一、亲日派的投敌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倒退 199
二、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200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攻势的反击 201
四、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02
第三节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抗战 202
一、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 202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与国民党的合作 203
三、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204
四、解放区军民坚持抗日斗争 205
五、中国共产党巩固解放区的各项政策 206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7
一、解放区战场转入局部反攻 207
二、豫湘桂战役的失败 207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民党六大 208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08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力争和平民主的斗争 210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210
二、重庆谈判与解放区的自卫战争 210
三、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211
四、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的准备 212
第六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212
一、全面内战爆发 212
二、解放区军民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 213
三、国统区的殖民地化和经济危机 215
四、国统区人民运动的高涨和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扩大 215
第七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与国民党的垂死挣扎 217
一、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进攻 217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18
三、中共十二月会议和晋绥干部会议 219
第八节 伟大的战略决战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20
一、三大战役 220
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23
三、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22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24
五、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26
思考题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