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第一篇 矿区地面总布置与场地选择 3
第一章 矿区总体设计与建设项目的组成 3
第一节 矿区总体设计 3
第二节 矿区建设项目组成、功能和设置原则 5
一、矿区建设项目组成 5
二、功能和设置原则 5
第二章 矿区地面总布置 17
第一节 矿区地面总布置的作用和内容 17
一、矿区地面总布置的作用 17
二、矿区地面总布置的内容 17
第二节 矿区地面总布置的一般原则 17
第三节 影响矿区地面总布置的主要因素 18
一、煤层赋存情况与开采条件 18
二、运输方式与线路选择 19
三、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条件 19
第四节 矿区工业布局 20
一、矿区工业布局 20
四、矿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0
二、实例 25
第五节 居住区及城镇布局 30
一、矿井居住区布局 30
二、矿区城镇(中心区)布局 38
一、矿区规模与均衡生产年限 45
第一节 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企业及设施有关指标 45
二、矿井(露天矿) 45
第三章 矿区建设项目的主要指标 45
三、选煤厂与筛选厂 47
四、辅助及附属企业和设施 49
五、供水、供电 56
一、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58
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对职工住宅设计标准的几项补充规定〉的通知》(摘录) 58
第二节 城镇及居住区规划指标 58
三、矿区行政、文教、卫生设施及居住区指标 60
附录 62
第四章 场地选择 68
第一节 场地选择的一般要求 68
第二节 各类工业场地选择 69
一、矿井工业场地选择 69
二、露天矿工业场地选择 88
三、选煤厂、筛选厂、原煤加工系统的场地选择 89
四、排矸场的场地选择 90
五、矿区辅助和附属企业及设施的场地选择 90
六、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场地选择 95
第一节 设计程序与方案比较 97
一、了解、分析、研究基础资料和设计准备阶段 97
第五章 设计程序和资料搜集提纲 97
二、现场踏勘阶段 98
三、方案比较及编写设计文件阶段 98
第二节 搜集资料提纲和签订有关协议 100
一、搜集资料提纲 100
二、签订有关协议 101
第一章 总平面布置的任务、原则和构思 105
第一节 总平面布置的任务和内容 105
第二篇 总平面布置 105
第二节 布置原则和要求 106
第三节 构思与实践 106
第二节 工艺流程与建、构筑物设置 109
第一节 矿井总平面布置的特点 109
一、地面工艺流程 109
第二章 矿井 109
二、建、构筑物的设置 112
第三节 建、构筑物功能及布置要求 115
一、主要生产建、构筑物 115
二、辅助生产建、构筑物 140
三、行政、公共建筑物 148
第四节 露天堆场 159
一、储煤场 159
二、排矸场 165
三、支护材料场 171
一、影响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172
二、场区划分及布置要求 172
第五节 矿井工业场地功能分区 172
第六节 总平面布置的协调 179
一、矿井开拓与总平面布置 179
二、地面生产系统与总平面布置 186
三、准轨铁路运输与总平面布置 200
第七节 场前区布置 202
五、建、构筑物与总图布置 202
一、项目组成 202
四、提升系统与总平面布置 202
二、布置形式 203
三、空间组合 207
四、组景及空间视觉改善 221
第八节 实例 227
一、露天矿开采的主要生产环节 241
第一节 露天矿的开采工艺 241
二、露天矿开采工艺的分类 241
第三章 露天矿 241
第二节 露天矿总体布置的特点及要求 243
四、露天矿工艺流程与总平面布置的关系 243
一、露天矿总体布置的特点 243
三、露天矿工艺流程 243
二、露天矿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244
三、露天矿总体布置应注意的事项 244
一、露天矿组成 245
二、总体布置 245
第三节 露天矿组成及总体布置 245
第四节 露天矿总平面布置实例 252
一、抚顺西露天矿 252
三、地面运输 252
二、安太堡一号露天矿 254
三、元宝山露天矿 255
四、公乌素二号露天矿 257
二、选煤方法及工艺流程 260
一、分类 260
第四章 选煤厂 260
第一节 选煤厂分类、工艺流程及建、构筑物设置 260
三、建、构筑物设置 261
一、主要生产建、构筑物 266
第二节 建、构筑物的功能及布置要求 266
二、辅助生产建、构筑物 279
二、矿井(群矿)选煤厂的布局 285
一、场地功能分区 285
第三节 场地功能分区 285
二、影响工艺总布置的因素 287
一、工艺布置与总平面布置 287
第四节 工艺系统与总平面布置 287
三、工艺系统总布置的常见形式及其适应条件 289
四、工艺系统总布置参考资料 290
第五节 实例 299
一、火药制造厂分类及建筑物的危险等级 312
第一节 火药制造厂 312
第五章 火药制造厂及火药库 312
二、厂址选择及外部安全距离的确定 314
三、工艺流程及建、构筑物设置 315
五、厂区内部安全距离的确定 316
四、建、构筑物功能及布置要求 316
六、总平面布置常见型式及要求 317
七、设计实例 323
一、火药库的分类及设计规模的确定 328
第二节 火药库 328
第二节 线路技术条件 330
二、火药库布置型式 330
三、库址选择及外部安全距离的确定 331
四、建、构筑物组成及总平面布置要求 332
五、防护土堤(土围) 334
六、设计实例 337
二、主要建、构筑物的功能及布置要求 342
第六章 矿区辅助企业及设施 342
第一节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厂 342
一、工艺流程及建、构筑物设置 342
三、场地功能分区 347
四、实例 352
第二节 矿区机电设备租赁站 353
二、场地功能分区及布置要求 355
一、建、构筑物的设置 355
二、布置要求 355
三、实例 355
第三节 矿区总器材库 355
一、建、构筑物的设置 355
三、运输与装卸 357
二、主要建、构筑物的功能及布置要求 358
四、实例 358
第四节 预制构件厂 358
一、工艺流程及建、构筑物设置 358
三、运输与装卸 359
二、主要建、构筑物的功能及布置要求 361
四、实例 361
第五节 矿区汽车队 361
一、建、构筑物设置 361
一、工艺流程及建、构筑物设置 365
三、实例 365
第六节 汽车修理厂 365
三、主要建、构筑物布置要求 366
二、车间组成及其功能 366
一、工艺流程及建、构筑物设置 368
四、实例 368
第七节 机车车辆修理厂 368
三、布置要求 369
二、车间组成及其功能 369
二、布置要求 372
四、实例 372
第八节 矿山救护队 372
一、建、构筑物设置及训练设施 372
一、消防站的规模和设置 373
三、实例 373
第九节 消防队 373
三、布置要求 374
二、建、构筑物设置 374
一、工艺流程及建、构筑物设置 375
四、实例 375
第十节 矿区总坑木场 375
二、主要建、构筑物的功能及布置要求 376
三、场地功能分区及场区运输 377
四、实例 379
一、工艺流程 380
第七章 矿区附属企业及设施 380
第一节 小型水泥厂 380
三、实例 381
二、建、构筑物功能及布置要求 381
三、实例 382
第二节 矸石砖厂 382
一、工艺流程 382
二、建、构筑物功能及布置要求 382
三、实例 386
第三节 煤矸石发电厂 386
一、工艺流程 386
二、建、构筑物功能及布置要求 386
三、总平面布置要求 389
第四节 水厂 389
一、工艺流程 389
二、建、构筑物功能及布置要求 389
四、实例 391
一、防火间距 392
第八章 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 392
第一节 间距 392
二、卫生间距 416
一、立井井底车场的基本类型 418
第二节 井底车场分类 418
二、斜井井底车场的基本类型 423
一、提升方式简述 424
三、井底车场型式选择 424
第三节 提升系统 424
三、提升系统的计算 425
二、提升设备的选择 425
四、提升机房布置、提升系统实例 435
三、倾角、最小落差高度、可逆配仓胶带 441
第四节 胶带输送机 441
一、布置形式、带速、最大运输长度 441
二、带宽、凹凸弧曲率半径 441
三、部分建筑的轮廓尺寸 445
第五节 辅助生产建筑 445
一、建筑面积指标的确定 445
二、建筑物跨度和柱距 445
一、劳动定员计算 453
第六节 行政、公共建筑 453
三、主要行政、公共建筑设计 455
二、行政及公共建筑面积的确定 455
一、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460
第七节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460
第八节 建筑构图原理 461
二、各项占地面积计算方法 461
二、主从与重点 462
一、以简单的几何形状取得统一 462
三、对比与微差 464
四、韵律与节奏 465
五、均衡与稳定 466
七、视觉中一些特殊规律的运用 468
六、比例与尺度 468
第二节 布置原则和要求 473
第三篇 竖 向 布 置 473
第一章 竖向布置的任务、原则和要求 473
第一节 任务 473
二、竖向布置形式的选择 475
第二章 竖向布置形式和表示方法 475
第一节 竖向布置形式 475
一、形式分类 475
一、种类及其特点 478
第二节 场地平整方式 478
二、设计等高线法 479
二、室外场地平整坡度 479
第三节 竖向布置的表示方法 479
一、设计标高法 479
三、两种表示方法的比较 480
一、台阶划分的主要因素 481
第三章 台阶式竖问布置与利用地形 481
第一节 台阶的划分 481
二、台阶宽度的确定 482
四、台阶与建、构筑物的距离 487
三、台阶高度的确定 487
一、井口及地面生产系统布置 490
五、台阶的连接 490
第二节 竖向布置与利用地形 490
二、建、构筑物布置 506
三、运输及露天场地布置 515
第三节 竖向布置实例 522
一、实例表 522
二、实例图及布置特点 522
第四章 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 532
第一节 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 532
一、影响场地设计标高的主要因素 532
二、井口、铁路及建筑物标高的确定 532
三、场地平整标高的确定 533
第二节 局部竖向处理 535
一、建筑物间的竖向处理 535
二、建筑物与道路连接处的处理 535
三、建筑物与窄轨铁路连接处的处理 535
四、露天堆场的处理 538
第五章 土方计算与土方平衡 541
第一节 土方计算方法与选择 541
一、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541
二、土方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 545
三、土方工程量的整体估算法 546
第二节 土方的平衡与调配 549
一、平衡与调配原则 549
二、平衡的内容 549
三、土方余量的计算及参考指标 549
四、土方量的调整 552
五、土方调配 553
六、挖填关系的处理 555
二、防洪设计标准 559
一、防洪设计的要求 559
第一节 防洪设计的要求与标准 559
第一章 防洪 559
第四篇 工业场地的防洪与排水 559
三、防洪设计的步骤和措施 560
第二节 洪水调查 561
一、历史洪水位调查 561
二、平均洪水位调查 562
三、形态断面与流量计算 562
第三节 设计流量的推算 565
一、水文统计的基本概念 565
二、有观测资料时设计流量的推算 581
三、无观测资料时设计流量的推算 583
四、小流域的设计流量计算 602
二、壅水高度 610
一、设计水位 610
第四节 设计水位计算 610
三、波浪高度和波浪侵袭高度 611
第五节 排洪沟 612
一、排洪沟设计 612
二、防护工程冲刷计算 612
第六节 场地防排涝 615
一、防排涝设计标准 615
二、内涝地区水位计算 615
三、内涝地区设计流量计算 617
第二章 场地排雨水 621
第一节 排水方式 621
一、排水系统的选择 621
二、排水形式的选择 621
四、计算示例 622
三、降雨历时及有关参数 622
第二节 雨水流量计算 622
一、设计流量 622
二、设计重现期 622
第三节 明沟设计 629
一、技术要求 629
二、明沟设计 630
三、水力计算 635
四、常用明沟规定断面的流量与流速 640
五、明沟的加固 647
第四节 其它排水构筑物设计 651
一、跌水 651
二、急流槽 651
三、涵洞 657
一、线路布置原则 665
二、技术要求 665
第一章 工业场地窄轨铁路运输 665
第一节 线路布置原则与技术要求 665
第五篇 铁路运输 665
三、线路连接 670
第二节 井口车场布置 680
一、立井井口车场 681
二、斜井井口车场 681
三、平硐硐口车场 705
第三节 装、卸车车场 706
一、装车车场 706
二、卸车车场 709
三、尽头式自动滑行卸车车场 712
四、实例 712
二、阻力系数 719
第四节 自动滑行运输 719
一、计算公式 719
三、线路设计 721
四、自动滑行运输能力计算 723
第五节 机车车辆计算 724
一、一般原则 724
二、计算参数 724
三、牵引重量计算 725
四、机车车辆数量计算 731
第六节 通过能力计算 739
一、区间通过能力 739
二、车站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验算 740
第七节 人力推车 743
三、到发线数量计算 743
一、线路平面 744
二、线路纵断面 744
第八节 斜坡道及无极绳运输 745
一、斜坡道运输 745
二、无极绳运输 745
第九节 露天矿窄轨铁路运输 748
一、铁路等级 748
二、区间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748
三、车站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750
四、路基 751
五、轨道 752
第十节 常用参考资料 752
一、机车及车辆 752
二、钢轨及配件 772
三、道岔 784
四、轨枕 792
五、道床 796
六、防爬设施 802
七、窄轨铁路车挡 805
八、道口结构 809
九、车场调车设施 813
十、电机车、内燃机车车库 822
二、中间站接轨 829
第二章 标准轨距铁路运输 829
第一节 专用线接轨 829
一、区段站接轨 829
一、铁路专用线的等级 830
三、会让站(越行站)接轨 830
四、区间接轨 830
二、线路平面和纵断面 830
三、路基 834
二、集配站的设置 836
一、车站分类 836
第三节 站场设计 836
四、站场设计 838
三、装车站 838
一、轨道类型 845
第四节 轨道 845
一、新建铁路方案比较表 847
第五节 参考资料 847
二、轨道加强设备 847
二、各类机车和车辆的主要技术特征 848
四、各种常用机车的牵引定数及起动坡度 854
三、设计采用的各型车辆百分比及有关数据 854
五、常用道岔的主要尺寸 856
六、线路连接 857
七、警冲标或信号机至道岔中心的距离 859
八、调车绞车的设置要求 861
十、建筑限界 862
九、车挡 862
十一、站台墙 864
十二、铁路行政区划分 865
二、地面车站布置 868
一、线路布置的一般要求 868
第三章 露天矿准轨铁路运输 868
第一节 线路布置和车站 868
第二节 露天矿标准轨距铁路技术标准 872
一、场内道路类型 879
第一节 场内道路 879
第六篇 道路运输 879
第一章 路线 879
三、场内道路技术指标 881
二、场内道路布置原则 881
五、人行道 888
四、电瓶车道及叉车道 888
二、场外道路选线要求 891
一、场外道路分级与适用条件 891
第二节 场外道路 891
四、平面设计 892
三、场外道路技术指标 892
五、纵断面设计 899
二、露天矿道路分级 901
一、露天矿道路分类 901
第三节 露天矿道路 901
四、平面设计 902
三、露天矿道路技术指标 902
五、纵断面设计 905
一、平面交叉 907
第四节 路线交叉 907
二、立体交叉 910
三、厂、矿道路建筑限界 911
二、公路路基土新、老土名及有关指标的关系 913
一、公路自然区划 913
第二章 路基 913
第一节 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913
第二节 公路自然区划和路基土分类 913
一、路基设计标高与洪水频率 915
第三节 路基高度 915
二、路基最小高度 916
一、路堤横断面 918
第四节 路基横断面 918
二、路堑横断面 920
四、路基压实 921
三、山坡路基横断面 921
一、边沟 922
第五节 路基排水 922
第六节 道路用地 923
四、渗沟 923
二、截水沟 923
三、排水沟 923
二、路面类型的选择 924
一、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 924
第三章 路面 924
第一节 路面等级、类型与选择 924
一、路面组成 925
第二节 路面组成和结构设计 925
二、柔路面设计 927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940
一、专用场地分类 958
第三节 专用场地设计 958
二、面层结构选择 959
第四节 人行道道面 960
一、载重汽车数量计算 962
第二节 汽车数量计算 962
第四章 汽车数量计算和选型 962
第一节 汽车车型选择 962
二、矿用自卸汽车数量计算 964
一、汽车型号 965
第一节 道路运输设备 965
第五章 参考资料 965
二、汽车运输设备 966
一、道路工程常见工程机械 982
第二节 其它设备 982
第七篇 其它方式运输及辅助装卸设备 983
二、常见工程机械有关技术性能资料 983
二、分类 991
一、特点 991
第一章 架空索道 991
第一节 架空索道的特点及分类 991
一、组成 992
第二节 循环式架空索道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992
二、工作过程 993
一、运输能力 994
第三节 架空索道的运输能力及选用 994
二、单、双线索道的选用 995
一、选线的一般原则 996
第四节 架空索道的线路选择 996
三、线路下面的空间界限尺寸 999
二、支架配置和爬坡角 999
一、承载索的选择 1000
第五节 承载索、牵引索和驱动机的选择 1000
三、牵引计算及驱动机的选择 1002
二、牵引索的选择 1002
一、装载站布置 1006
第六节 架空索道的站房布置 1006
二、卸载站布置 1009
三、转角站布置 1013
三、国内部分索道的技术指标 1021
二、经营费的一般指标 1021
第七节 架空索道的技术经济指标 1021
一、基建投资的一般指标 1021
一、一般要求 1025
二、水域条件 1025
第二章 水路运输 1025
第一节 港址选择 1025
二、码头型式 1029
一、布置原则 1029
三、陆域条件 1029
第二节 港口总平面布置 1029
三、码头布置 1033
五、场区其他设施布置 1037
四、常用装卸工艺 1037
二、实例二 1039
一、实例一 1039
第三节 煤码头实例 1039
六、实例六 1041
五、实例五 1041
三、实例三 1041
四、实例四 1041
八、实例八 1044
七、实例七 1044
第四节 船舶参考资料 1045
九、实例九 1045
二、装卸作业方式选择 1051
一、煤炭工业企业装卸作业类别 1051
第三章 辅助装卸设备 1051
第一节 装卸作业方式选择 1051
三、选择装卸设备的条件 1052
一、起重设备 1053
第二节 装卸设备 1053
二、搬运设备 1064
一、挖方设计 1077
第一节 挖填方设计 1077
第八篇 场地防护 1077
第一章 场地边坡设计 1077
二、填方设计 1078
三、边坡的稳定与计算 1090
二、防护措施 1097
一、一般原则和要求 1097
第二节 边坡防护 1097
第二节 重力式挡土墙 1104
三、主要勘测资料 1104
第二章 挡土墙 1104
第一节 挡土墙的作用和型式 1104
一、挡土墙的作用 1104
二、挡土墙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1104
二、土压力计算 1106
一、重力式挡土墙的型式和选择 1106
三、一般地区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1113
四、地震区挡土墙设计 1122
五、浸水地区挡土墙设计 1126
六、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 1129
七、挡土墙的构造及施工注意事项 1130
八、有关计算数据 1133
一、锚杆挡土墙的型式和特点 1139
第三节 锚杆挡土墙 1139
九、常用挡土墙断面尺寸参考表 1139
二、锚杆挡土墙的构造要求 1151
三、锚杆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1153
四、施工注意事项 1157
五、设计实例 1158
一、锚定板挡土墙的型式和特点 1162
第四节 锚定板挡土墙 1162
二、单层锚定板挡土墙的构造要求 1163
三、单层锚定板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1164
五、设计实例 1165
四、施工注意事项 1165
一、加筋土的型式和特点 1169
第五节 加筋土挡墙 1169
二、加筋土挡墙的结构要求 1176
三、加筋土挡墙的设计 1187
五、计算实例 1194
四、加筋土挡墙的施工 1194
一、斜坡自然破坏形式分类 1198
第一节 滑坡的特征、形成与识别 1198
第三章 滑坡防治 1198
二、滑坡的要素及分类 1199
三、滑坡形成的条件 1200
四、滑坡的识别 1201
一、工程地质勘测要点 1204
第二节 滑坡的防治 1204
二、防治原则与防治方法 1205
三、常用整治工程设计 1206
四、滑坡整治工程实例 1213
二、布置原则 1225
一、任务 1225
第九篇 管线综合布置 1225
第一章 管线综合布置的任务、管线种类、技术特征及敷设方式 1225
第一节 管线综合布置的任务和原则 1225
一、设计基础资料 1226
第二节 设计基础资料和设计程序 1226
二、设计程序 1227
一、各种管线的技术特征及敷设方式 1228
第三节 煤炭工业企业常用管线的种类、技术特征及敷设方式 1228
二、常用管线占地概略宽度 1234
三、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和树木的最小水平净距 1236
二、地下管线间最小水平净距 1236
第二章 地下管线布置 1236
第一节 管线平面布置 1236
一、布置要求 1236
三、管线间及与建、构筑物水平净距的验算 1239
二、地下管线最小埋设深度 1239
第二节 管线竖向布置 1239
一、地下管线间及与铁路、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 1239
一、布置要求 1242
第三节 综合管沟布置 1242
四、综合管沟敷设方式 1243
三、不宜敷设在同一综合管沟内的管线 1243
二、综合管沟与铁路、道路及各种管线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 1243
一、管道与铁路、道路交叉的处理 1244
第四节 交叉处理 1244
三、管线间交叉的处理 1246
二、管道与河流交叉的处理 1246
一、湿陷性黄土地区 1248
第五节 特殊工程地质地区管线布置 1248
四、管线交叉冲突时的处理措施 1248
二、地震区 1249
三、多年冻土区 1250
一、布置要求 1252
第一节 管线平面布置 1252
第三章 架空及地面管线布置 1252
二、架空管道与建、构筑物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1253
三、架空电力线路与建、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 1254
二、架空电力、通讯线路对地面及与各种工程设施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1256
一、架空管道跨越铁路、道路等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 1256
四、架空通信线路与建、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 1256
第二节 管线垂直布置 1256
一、地上管道布置的一般尺寸 1258
第三节 其他要求 1258
三、地面窄轨线路的接触线悬挂点高度 1258
二、架空配电、通讯、窄轨牵引网路电杆的埋深、杆距 1259
三、窄轨接触线杆型及拉线方式 1260
二、煤炭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1267
一、环境保护的意义 1267
第十篇 环境保护与绿化 1267
第一章 概述 1267
第一节 环境保护与煤炭工业的关系 1267
三、煤炭工业环境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试行)摘录 1269
第二节 总平面设计与环境保护 1270
一、大气污染物 1272
第一节 大气污染物及有关标准 1272
第二章 大气污染及防护 1272
二、有关标准 1274
一、基本概念 1276
第二节 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及规划措施 1276
二、规划措施 1281
二、水源卫生防护 1287
一、水质标准 1287
第三章 水污染及防护措施 1287
第一节 水质标准及水源卫生防护 1287
一、污水处理 1292
第二节 污水处理及排放 1292
二、污水排放 1295
二、环境噪声源分类 1301
一、噪声污染的特点 1301
第四章 环境噪声及控制 1301
第一节 环境噪声污染的特点、分类及危害 1301
二、噪声的测量 1302
一、噪声允许标准 1302
三、噪声的危害 1302
第二节 噪声允许标准及测量 1302
三、衰减方法和计算 1306
一、一般措施 1308
第三节 噪声的防护 1308
二、厂址选择 1309
三、总平面布置 1310
第一节 任务与要求 1311
第五章 覆土造田 1311
二、露天开采的复田 1312
一、矿井塌陷区的综合治理 1312
第二节 造地复田和综合治理 1312
三、矸石山及堆积场的覆土造地 1313
一、一般参考资料 1315
第三节 参考资料与实例 1315
二、实例 1316
一、绿化的作用 1321
第一节 绿化的作用与布置原则 1321
第六章 绿化 1321
一、场前区绿化布置 1323
第二节 工业场地绿化布置 1323
二、布置原则 1323
三、道路绿化 1325
二、生产和辅助生产区绿化布置 1325
五、绿化间距、绿化系数 1331
四、实例 1331
一、防护林带的分类 1336
第三节 防护林带建设 1336
二、防护林带的布置要求 1338
三、绿化艺术配置 1340
二、绿化艺术配置的原则 1340
第四节 绿化设计的艺术配置 1340
一、绿化在建筑空间组景中的作用 1340
二、树种选择 1345
一、树种选择的原则 1345
第五节 树种选择 1345
一、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共同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20日(摘录) 1358
附录 135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摘录) 1361
第一节 字母表 1367
第一章 常用符号、计量单位及换算 1367
第十一篇 设计基础资料 136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368
第二节 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1368
二、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374
一、煤的物理性质 1387
第一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析 1387
第二章 煤的性质、分类及用途 1387
二、煤的化学性质 1388
三、煤的工艺性质 1394
二、煤质主要指标 1396
一、中国煤炭分类 1396
第二节 煤炭的分类与煤质指标 1396
一、煤的特征和用途 1398
第三节 煤的特征和用途 1398
二、煤的综合利用 1399
附录中国煤炭分类 1400
二、铸造焦用煤质量标准(GB报批稿)(摘录) 1401
第四节 工业用煤的质量标准 1401
一、冶金焦用煤质量标准(GB397—83)(摘录) 1401
四、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质量标准(GB9143—88)(摘录) 1402
三、高炉喷吹用无烟煤质量标准(GB报批稿)(摘录) 1402
五、合成氨用煤质量(GB7561—87)(摘录) 1404
六、发电粉煤锅炉用煤质量(GB7562—87)(摘录) 1405
七、蒸汽机车用煤质量(GB4063—83)(摘录) 1407
第五节 成煤时代与地质年代 1408
八、水泥回转窑用煤质量(GB7563—87)(摘录) 1408
二、风速及风级 1414
一、风向 1414
第三章 气象 1414
第一节 风向及风速 1414
一、风象玫瑰图 1415
第二节 风象玫瑰图及污染系数 1415
二、污染系数 1416
一、山谷风 1418
第三节 几种局地风 1418
第四节 风象与总平面设计 1419
二、海陆风 1419
二、风向与规划布置 1420
一、应考虑的风向因素 1420
二、降水量 1422
一、雨量分级 1422
三、风向资料 1422
第五节 降水量 1422
一、地貌单元分类 1432
第一节 地貌 1432
第四章 工程地质 1432
二、地层、地层符号 1436
一、土的分类 1438
第二节 土的分类和鉴别 1438
二、土的野外鉴别 1439
一、勘察场地及建筑物分类 1440
第四节 场地工程地质勘探 1440
第三节 土的性质指标 1440
一、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1440
二、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1440
一、湿陷性黄土 1441
第五节 地区性土和特殊性土 1441
二、场址选择勘察 1441
三、初步及详细勘察内容 1441
二、红粘土 1451
三、软土 1455
四、膨胀土 1457
五、滑坡、崩塌及泥石流 1459
一、基本名词 1463
第一节 基本名词及相互关系 1463
第五章 地震 1463
第二节 地震分类 1464
二、震级、烈度、震源的关系 1464
第三节 我国地震烈度及其分布 1465
一、分幅和编号 1471
第一节 分幅、编号和比例尺 1471
第六章 地形图 1471
二、比例尺 1475
第二节 地形图的方位和定向 1476
一、坐标系统 1478
第三节 坐标系统及坐标计算 1478
二、坐标计算 1481
二、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法 1483
一、高程系统 1483
第四节 高程系统及地貌的表示方法 1483
一、地表变形 1486
第一节 地表变形与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 1486
第七章 安全煤柱的留设 1486
二、地表变形的影响因素 1487
一、建、构筑物保护煤柱的留设 1488
第二节 建、构筑物保护煤柱的留设和防止地表变形 1488
二、防止地表变形和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 1490
第三节 铁路保护煤柱的留设 1491
第四节 示例 1492
第二节 斜井 1503
第一节 立井 1503
第八章 矿井井口坐标及标离的确定 1503
第三节 平硐 1504
一、胶凝材料 1507
第一节 胶凝材料、骨料、砂浆、混凝土 1507
第九章 常用建筑材料 1507
二、骨料 1509
三、建筑砂浆 1516
四、混凝土 1521
一、钢材的类别及规格 1526
第二节 钢材 1526
二、钢筋 1528
三、型钢 1531
四、冷弯型钢 1542
主要参考文献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