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4
第四节 研究内容 6
一、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原理 6
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 9
三、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保护 10
第二章 商标显著性的一般理论 12
第一节 商标显著性的界定 12
一、商标显著性的学理界定 13
二、商标显著性的法条表述 15
三、商标显著性的符号学分析 18
第二节 商标显著性的分类 28
一、固有的显著性与获得的显著性 29
二、事实上的显著性与法律上的显著性 33
第三节 商标显著性在商标法中的地位 41
一、商标显著性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 41
二、商标显著性核心地位的理论依据 50
第三章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注册 75
第一节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的取得 75
一、商标权从使用取得向注册取得转变的必然性 76
二、商标显著性在商标注册条件中的核心地位 83
第二节 商标显著性的判断 99
一、商标显著性的一般判断方法 99
二、传统商标的显著性之判断 104
三、立体商标和颜色商标的显著性之判断 128
四、第二含义商标的界定 136
第四章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保护之一:一般理论 161
第一节 商标权保护的范围和理念 161
一、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161
二、我国商标保护理念应从保护商标标识转变为保护商标显著性 168
第二节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侵权 178
一、注册型商标侵权与使用型商标侵权 179
二、商标直接侵权与商标间接侵权 186
三、商标直接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202
第五章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保护之二:防止商标混淆的可能性 219
第一节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解读 219
第二节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类型 224
一、混淆时机的前后延伸 224
二、售后混淆 226
三、初始兴趣混淆 232
第三节 判断商标混淆可能性的相关因素 262
一、商标的显著性 264
二、商标标识、商品/服务的近似程度 266
三、相关公众的经验水平和注意力程度 282
四、实际混淆的证据 284
五、行为人的主观意图 285
第六章 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权保护之三:防止商标淡化 287
第一节 我国《商标法》尚未承认反商标淡化 288
第二节 美国和欧盟商标反淡化的立法与实践 292
一、美国商标反淡化的立法与实践 292
二、欧盟商标反淡化的立法与实践 302
第三节 美国和欧盟商标反淡化法对我国的启示 317
第七章 从商标显著性谈我国商标法的完善 320
第一节 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立法宗旨的完善 320
一、删除“加强商标管理”之规定 321
二、将“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第一立法宗旨 324
三、将“保护商标专用权”改为“保护商标权人利益” 325
四、增加“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327
第二节 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注册制度的完善 328
第三节 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侵权救济的完善 330
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