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1.1 职业安全卫生 1
1.1.1 职业安全卫生的社会特性 1
1.1.2 职业安全卫生的历史经验 4
1.1.3 职业安全卫生的范围 5
1.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8
1.2.1 事故致因模型 8
1.2.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三个层次 9
1.2.3 危险管理政策 11
1.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适用性 13
1.3.1 全面管理原理--三种管理体系 13
1.3.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发展 15
1.3.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与我国职业安全卫生 17
第二章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及说明 20
2.1 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及说明 20
1 范围 20
2 参考文献 21
3 术语和定义 22
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 28
4.1 总要求 28
4.2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30
4.3 计划 33
4.3.1 危害识别、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34
4.3.2 法律及其他要求 38
4.3.3 目标 39
4.3.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41
4.4.1 机构与职责 43
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 45
4.4.3 协商与沟通 47
4.4.4 文件 48
4.4.5 文件与资料管理 49
4.4.6 运行控制 50
4.4.7 应急准备与响应 53
4.5 检查与纠正措施 54
4.5.1 绩效测量与监测 55
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59
4.4 实施与运行 62
4.5.3 记录及记录管理 63
4.5.4 审核 65
4.6 管理评审 68
2.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原理 70
2.2.1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 70
2.2.2 PDCA循环与持续改进 76
2.2.3 危害识别和危险评价--持续改进的动力 77
2.2.4 三级监控与三级管理 78
第三章 危险评价与事故预防 81
3.1 危害识别 81
3.1.1 工作活动 81
3.1.2 危害 82
3.1.3 危害识别--事故类型 90
3.1.4 危害提示表 93
3.1.5 工作安全分析(JSA) 96
3.1.6 安全检查表(SCL) 98
3.1.7 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100
3.1.8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105
3.2 危险评价 109
3.2.1 定性评价 109
3.2.2 半定量方法 111
3.2.3 较复杂系统的危险评价--事件树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113
3.3 危险控制 118
3.3.1 危险控制决策 118
3.3.2 危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119
3.4 危害识别、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实例 121
3.5.1 某些基本项目 125
3.5 事故学问题 125
3.5.2 事故调查 132
3.5.3 事故费用 135
第四章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制建设 140
4.1 职业安全卫生立法体系和主要法源 140
4.2 劳动过程安全卫生法律规定 142
4.2.1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法律规定 143
4.2.2 设备和作业场所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法律规定 145
4.3 工时休假和女职工、未成年工劳动保护法律规定 148
4.3.1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148
4.3.2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规定 149
4.4 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 151
4.5 监督检查法律规定 152
5.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154
第五章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文件编制 154
5.2 初始状态评审 156
5.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57
5.3.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 157
5.3.2 文件编写的一些问题 159
5.3.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编写 165
5.3.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写 179
5.3.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编写 188
5.3.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记录编写 192
第六章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 195
6.1 内审与外审 195
6.2 内部审核 197
6.3.1 审核的准备 201
6.3 外部审核(第三方审核) 201
6.3.2 文件审核 205
6.3.3 现场审核 209
6.3.4 审核报告 216
6.3.5 纠正措施的跟踪 218
6.3.6 监督审核 219
附录1 OHSAS 18001与BS EN ISO 9001(质量体系)和BS EN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 224
附录2 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227
附录3 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目录 239
附录4 我国主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目录 243
附录5 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名单 260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