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言 1
一、利用比较法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
二、怎样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四、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描述 4
第一章 空气 氧 9
第一节 空气 9
一、空气的组成及计算 9
二、怎样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0
三、怎样观察“物质燃烧”实验的特征现象 15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5
四、怎样区别燃烧中的“发光”与“火焰”、“雾”与“烟” 16
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概念的辨析 17
六、怎样理解“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句话的含义 18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21
七、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关问题的讨论 21
八、怎样理解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23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27
九、燃烧和缓慢氧化概念的辨析 27
第二章 分子 原子 31
第一节 分子 31
一、怎样正确理解分子的概念 31
二、怎样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3
三、怎样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别混合物与纯净物 34
四、怎样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某些现象 35
第二节 原子 38
五、怎样认识原子 38
六、怎样理解原子结构中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39
七、怎样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9
八、怎样理解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40
九、怎样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42
十、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3
十一、怎样正确理解元素的概念 47
十二、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区别及联系 47
第三节 元素元素符号 47
十三、怎样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49
十四、利用比较法掌握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及联系 50
第四节 化学式 式量 54
十五、怎样正确理解化学式所表达的意义 54
十六、计算化学式的式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5
十七、重视化学式计算中逆推法的运用 56
十八、怎样运用归一法确定元素质量分数 57
十九、根据物质的组成推断化学式 58
第三章 水 氢气 63
第一节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63
第二节 水的组成 63
一、如何理解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63
的意识 64
二、了解水污染的多种原因,增强保护水资源和节水 64
三、如何通过水的分解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65
第三节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67
四、理解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 67
五、怎样从氢气的制备中掌握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68
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72
六、如何理解原子团的概念 72
七、如何认识氢气的可燃性 72
八、如何解答体现氢气多种性质的综合题 73
九、如何解答氢气性质中涉及实验的综合题 73
十、怎样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75
十一、如何运用原子结构的观点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79
第五节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79
十二、如何通过微粒的电子数确定微粒的种类及微粒间的关系 80
第六节 化合价 83
十三、怎样运用代数表达式表示化合价 83
十四、化合价规律的应用——化学式是确定化合价的先决条件 84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87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87
一、怎样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87
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89
三、怎样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不同层面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90
四、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 94
十六、怎样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1 94
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 94
五、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 95
六、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98
七、运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99
八、运用归一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100
九、利用信息加工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101
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06
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和一般步骤 106
十一、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讨论 108
十二、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讨论 109
十三、多步反应问题的计算讨论 111
十四、利用单价原子量法确定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 112
十五、怎样利用化学方程式确定化学式 114
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118
一、如何正确理解石墨与金刚石的结构差别 118
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 118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21
二、运用科学思维巧设实验方案 121
三、运用质量比判断碳和氧气反应的产物 122
四、运用类比的方法解答有关碳的性质的实验综合题 123
五、利用差量法解答有关碳的综合计算题 124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126
六、如何灵活运用CO2与碱的反应 126
七、二氧化碳气体的几种检验方法 127
八、辩证看待二氧化碳对生命的影响 127
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29
九、如何理解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适宜的方法 129
十、如何看待CaCO3与Ca(HCO3)2的转换 130
十一、使用关系式解答有关CaCO3反应的计算题 131
第五节 一氧化碳 134
十二、CO和CO2的鉴别 134
十三、运用比较法学习CO和CO2的性质 135
十四、利用发散思维分析CO、CO2等混合气体的综合实验问题 136
十五、运用比较的方法准确判断物质的存在 137
第六节 甲烷 141
十六、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有机物燃烧的计算问题 141
十七、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 141
第七节 酒精 醋酸 144
第八节 煤和石油 144
十八、有机物中含氧量的确定方法 144
十九、煤和石油的比较 145
第一节 铁的性质 148
一、正确理解铁的冶炼是铁矿石的还原过程 148
第六章 铁 148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金属 152
二、正确理解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原理 152
三、抓住反应的差量,运用逆推法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153
第七章 溶 液 158
第一节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158
一、由表及里,从本质上认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158
二、怎样理解溶液的特征 159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关系的辨析 162
第二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62
四、溶液饱和状态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辨析 164
第三节 溶解度 167
五、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67
六、溶解度曲线的表达意义 168
七、运用溶解度曲线和结晶法分离提纯物质 170
八、根据定义确定溶解度 173
九、利用溶解度的量差进行计算 175
十、怎样根据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的温度条件 176
十一、有关结晶水问题的讨论 178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182
十二、结晶法分离提纯物质的操作要求 182
十三、结晶法分离提纯的定量分析 184
十四、粗盐提纯操作中的注意问题 185
十五、几种常见混合物分离和除杂的方法及注意点 186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94
十七、溶液的稀释或浓缩的计算问题讨论 196
十八、同种溶质不同质量分数溶液等体积混合问题的讨论 197
十九、十字交叉法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的运用 198
二十、怎样由溶液中离子的个数比确定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
二十一、怎样根据化学变化确定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
二十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205
第一节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211
一、正确理解电解质及其导电性 211
第八章 酸 碱 盐 211
二、正确理解电离方程式的含义 212
三、运用离子守恒原理解答有关计算问题 213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酸 215
第三节 酸的通性pH值 215
四、正确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15
五、灵活掌握酸的通性,运用自如及时变通 216
第四节 碱的通性 219
六、灵活运用碱的性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19
七、在解题中有意识地提高理科综合能力 220
八、怎样考虑隐性的金属与盐类的置换反应 223
第五节 常见的盐 223
九、如何理解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225
第六节 盐化学肥料 227
十、善于运用综合思维方式看待沉淀问题,确立盐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思路 227
十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228
第七节 氧化物 231
十二、尊重事实,避免理想化解题 231
十三、运用极限法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232
十四、搞清各类氧化物的包容性,避免氧化物性质理解上的绝对化 232
第八节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235
十五、找准突破口,运用逆向法进行化合物的推断 235
第一节 利用元素质量守恒解题 242
一、利用元素质量守恒确定化学变化中生成物或反应物的量 242
第九章 化学计算问题的讨论 242
二、利用元素质量守恒确定化学式 243
三、利用元素质量守恒确定化学方程式 244
第二节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运用 246
四、利用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解题 246
五、利用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差解题 247
六、利用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差解题 247
第三节 化学讨论型计算问题的分析 250
七、通过不定方程进行讨论 250
八、化学价奇偶数问题的讨论 251
九、利用极端假设法或平均值法讨论二元混合物的组成 252
十、涉及过量问题的讨论 253
第四节 无数据计算题的讨论 255
十一、利用质量相等求解 256
十二、利用等量代换求解 256
十三、利用差量法求解 257
十四、利用质量守恒求解 257
第十章 初中化学实验问题分析 260
第一节 化学实验设计问题的分析 260
一、简单组合装置的运用问题的讨论 260
二、H2、CO等还原性气体变化中的定量问题 263
三、物质燃烧中的定量问题 265
第二节 物质的检验 274
四、物质的鉴别 274
五、物质检验与推断 276
参考答案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