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学习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理论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志功,丁士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2612137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

代序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50年的回顾 黄楠森 1

一、世纪之交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述 14

(一)“九五”期间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特点 14

(二)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折发展及教训反思 17

(三)新世纪面对全球化,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19

(四)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22

(五)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概况 24

(六)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概况 29

二、哲学学研究 36

(一)哲学的本质 36

(二)哲学的对象和功能 40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44

(四)哲学认识方法论 46

(五)哲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 4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研究 55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5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发展的状况分析 5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 60

四、实践观研究 67

(一)对实践观若干具体内容的探讨 67

(二)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72

(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 77

五、价值问题研究 85

(一)价值问题的研究对象 85

(二)价值问题的界定 86

(三)价值本质的讨论 88

(四)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90

(五)价值研究的方法论 91

(六)关于价值评价 92

(八)价值冲突研究 93

(七)道德价值研究 93

(九)价值多元性与一元性的关系 95

(十)价值论的发展趋势 96

六、真理观研究 99

(一)真理内涵的争论 99

(二)真理形态的争论 100

(三)感性的或经验的正确认识是否为真理的争论 101

(四)客观真理与有无主观真理的争论 103

(五)绝对理和相对真理的争论 105

(六)真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动力问题 106

(七)关于检验真理标准的争论 107

(八)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09

(一)主体及主体性的本质规定 113

七、主体及主体性研究 113

(二)主休及主体性与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 119

(三)主体及主体性与当代社会发展 123

(四)主体及主体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126

八、人学问题研究 131

(一)人学内涵的讨论 131

(二)人学与哲学的关系 134

(三)人学的研究对象 136

(四)人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139

(五)建构人学理论的思路 140

(六)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 142

(七)人类中心主义论探讨 144

(八)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发展 145

(九)全球化与人权的关系 146

(十)人学与人文主义、科学主义 148

九、历史决定论与选择论研究 151

(一)历史决定论和选择论的含义 151

(二)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关系 157

(三)历史规律可否被创造或消灭的的争论 160

十、科技进步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 165

(一)当代西方学者对科学与实在关系的争论 165

(二)技术及社会功能 168

(三)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171

(四)科技进步和社会、人的发展 172

(五)科技进步与当代中国实践 175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哲学发展研究 181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源头 181

(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本质的界定 183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85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哲学发展趋势 191

十二、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 198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观念的影响 199

(二)当前道德问题的实质 201

(三)道德问题成因分析 203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道德建设的内容 205

(五)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要把握和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207

(六)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208

十三、 军事哲学研究 214

(一)军事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能否存在 215

(二)军事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216

(三)军事哲学的理论体系问题 219

(四)军事哲学的主要功能问题 220

(五)如何从当代军事实践出发,深化军事哲学研究 226

(一)领导哲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 229

十四、领导哲学研究 229

(二)领导哲学的理论体系 230

(三)关于领导主体 232

(四)关于领导本质 235

(五)关于领导辩证法 239

(六)关于领导要素论 243

(七)领导哲学的发展方向 245

十五、文化哲学研究 248

(一)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 248

(二)关于文化的定义 249

(三)关于文化的分类 251

(四)文化哲学的发展历史 252

(五)人类精神的演进与走向 254

(六)哲学理性精神的重建 255

(七)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257

(八)文化哲学的理论体系 259

(九)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对现代化的作用 260

十六、经济哲学研究 263

(一)现代经济哲学兴起的学术背景 263

(二)经济哲学的学科定位 266

(三)经济伦理研究 269

(四)经济哲学深入发展研究 271

附录一 要读出邓小平理论的厚重感来 275

附录二 形成·内涵·地位——对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的哲学思考 286

附录三 关于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302

附录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兼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哲学思想 319

附录五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340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