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 1
第一节水产动物疾病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1
一、调查访问 1
二、病体检查 2
第二节疾病诊断的注意事项 6
一、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6
二、病体检查的注意事项 8
第二章鱼类微生物病防治 10
第一节病毒性鱼病的防治 10
一、草鱼出血病 10
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17
三、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24
四、鱼痘疮病 29
五、淋巴囊肿病 31
六、鳗鲡出血性开口病 34
第二节细菌性鱼病防治 35
一、细菌性烂鳃病 36
二、白皮病 42
三、白头白嘴病 44
四、赤皮病 46
五、竖鳞病 48
六、鲤白云病 50
七、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53
八、细菌性肠炎病 68
九、打印病 71
十、鲤科鱼类疖疮病 74
十一、烂尾病 76
十二、溃烂病 79
十三、鳗赤鳍病 82
十四、鳗红点病 86
十五、爱德华氏病 89
十六、鱼类弧菌病 92
十七、链球菌病 96
十八、结节病 98
第三节鱼类真菌性疾病的防治 99
一、水霉病 99
二、鳃霉病 105
三、虹鳟内脏真菌病 107
第三章鱼类寄生虫病防治 109
第一节鱼类原虫病的防治 109
一、卵鞭虫病 110
二、淀粉卵鞭虫病 112
三、隐鞭虫病 114
四、鱼波豆虫病 116
五、鲩内变形虫病 117
六、艾美虫病 118
七、鳗匹里虫病 120
八、粘孢子虫病 122
九、肤孢子虫病 135
十、车轮虫病 137
十一、斜管虫病 140
十二、石斑鱼白斑病 141
十三、小瓜虫病 143
十四、海马丽克虫病 147
十五、杯体虫病 149
十六、其他常见的寄生原虫 150
第二节鱼类蠕虫病防治 151
一、指环虫病 151
二、锚首虫病 154
三、伪指环虫病 155
四、锚盘虫病 155
五、三代虫病 157
六、片盘虫病 158
七、圆鳞盘虫病 158
八、双鳞盘吸虫病 159
九、贝尼登虫病 160
十、双阴道虫病 162
十一、血居吸虫病 163
十二、双穴吸虫病 166
十三、茎双穴吸虫病 169
十四、扁弯口吸虫病 170
十五、侧殖吸虫病 171
十六、东肌吸虫病 173
十七、鲤蠢病 174
十八、头槽绦虫病 176
十九、舌形绦虫病 179
二十、毛细线虫病 181
二十一、嗜子宫线虫病 183
二十二、鳗居线虫病 185
二十三、似棘头吻虫病 187
二十四、鲤鱼棘头虫病 188
二十五、鱼蛭病 192
二十六、湖蛭病 193
第三节 鱼类的甲壳动物病及钩介幼虫病防治 196
一、中华鱼蚤病 196
二、日本新鱼蚤病 199
三、巨角鱼蚤病 200
四、鱼虱病 201
五、人形鱼虱病 203
六、类柱鱼虱病 204
七、锚头鱼蚤病 205
八、鲺病 208
九、鱼怪病 210
十、钩介幼虫病 215
第四章其他水产动物寄生性疾病的防治 217
第一节虾蟹疾病的防治 217
一、肝胰腺细小病毒病 217
二、中肠腺白浊病 221
三、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 224
四、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232
五、中国对虾立克次氏小体病 234
六、对虾烂眼病 236
七、对虾红腿病 239
八、对虾幼体菌血症 241
九、甲壳溃疡病 243
十、对虾荧光病 246
十一、对虾气单胞菌败血症 247
十二、对虾肠道细菌病 249
十三、对虾嗜纤维菌病 249
十四、对虾细菌性烂鳃病 250
十五、锯缘青蟹河弧菌病 250
十六、丝状细菌病 251
十七、镰刀菌病 254
十八、链壶菌病 257
十九、罗氏沼虾球拟酵母病 261
二十、楔形藻病 262
二十一、针杆藻病 265
二十二、丝状藻类附着病 266
二十三、对虾微孢子虫病 267
二十四、簇虫病 270
二十五、拟阿脑虫病 273
二十六、固着类纤毛虫病 275
二十七、壳吸管虫病 279
二十八、蓬蓬虫病 280
二十九、蟹奴病 280
三十、虾疣虫病 282
第二节鳖病的防治 284
一、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 284
二、鳖疖疮病 288
三、鳖溃烂病 290
四、鳖毛霉病 291
五、鳖水霉病 293
六、原生动物及丝状细菌并发病 293
一、三角帆蚌瘟病 295
第三节螺贝类疾病的防治 295
二、三角帆蚌细菌病 298
三、皱纹盘鲍脓疮病 300
四、贝类幼虫面盘解体病 302
五、单孢子虫病 303
六、缢蛏泄肠吸虫病 305
七、缢蛏鳗拟盘肛吸虫病 307
八、肛居吸虫病 309
九、贝类刺缘吸虫病 311
十、才女虫病 312
十一、居贻贝蚤病 313
十二、豆蟹病 315
第四节蛙病的防治 317
一、蛙拉克肿瘤病 317
二、牛蛙红腿病 318
三、牛蛙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病 320
四、牛蛙腐皮病 322
五、牛蛙肠炎病 322
六、美国青蛙膨气病 323
七、牛蛙的其他疾病 324
第五节棘皮动物疾病的防治 325
一、稚参溃烂病 325
二、秃海胆病 326
第六节哺乳动物疾病的防治 326
白暨豚及江豚腐皮病 326
第五章非寄生性疾病及病因不明的疾病的防治 328
第一节机械的损伤 328
一、压伤 328
二、碰伤和擦伤 329
三、强烈的振动 329
第二节由温度不适或突变引起的疾病 330
第三节窒息 331
第四节气泡病 336
第五节营养性疾病 340
一、饥饿 340
二、营养不良病 341
第六节水生生物引起的中毒 346
一、微囊藻引起的中毒 346
二、一些甲藻引起的中毒 347
三、三毛金藻(又叫土栖藻)引起的中毒 348
四、赤潮 353
第七节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355
第八节放射性损伤 363
第九节对虾肌肉坏死病 364
第十节非生物引起的黑鳃病 366
第十一节烂肢病及断肢病 367
第十二节软壳病 368
一、鳃肾炎 369
第十三节病因不明的疾病 369
二、对虾白黑斑病 370
三、痉挛病 372
第六章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 374
第一节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375
一、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 375
二、采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376
三、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377
第二节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77
一、选育健壮苗种 378
二、加强和改进饲养管理 378
第三节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379
一、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379
三、培养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379
二、彻底清塘 380
三、机体消毒 381
四、饲料消毒 383
五、工具消毒 384
六、食场消毒 384
七、疾病流行前的药物预防 384
八、消灭陆上终末寄主及带病原体的陆生动物 387
九、消灭池中椎实螺等中间寄主 388
第七章水产动物用药物 389
第一节给药方法 389
一、挂袋(篓)法 389
二、药浴法 390
三、全池遍洒法 390
四、浸沤法 390
一、卤素类 391
第二节水产动物防治常用药物 391
五、涂抹法 391
七、注射法 391
六、口服法 391
二、重金属盐类 394
三、福尔马林 396
四、四氯化碳 397
五、硫双二氯酚 397
六、染料 397
七、有机磷杀虫剂 398
八、抗生素 399
九、磺胺类及其他抗菌药 402
十、制霉菌素 405
十一、高锰酸钾 406
十四、硫磺 407
十三、生石灰 407
十二、新洁尔灭 407
十五、硼砂 408
十六、常用中草药 408
附录1鱼类微生物病 428
附录2鱼类寄生虫病 433
附录3虾、蟹常见寄生性疾病 439
附录4鳖常见寄生性疾病 444
附录5螺贝类常见寄生性疾病 445
附录6蛙常见寄生性疾病 447
附录7水产棘皮动物及哺乳动物常见寄生性疾病 448
附录8水产动物常用药物的防治对象 449
附录9漂白粉有效氯的简易测定法 453
附录10 50%磷酸甘油缓冲液的配制 456
附录11 我国渔业水域水质标准(试行)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