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质谱基峰 3
1—2 分子离子断裂 3
第一章 概要 3
1—3 辨析 5
1—4 灵敏度与辨析力 7
1—5 质量分析之原理 9
1—6 底峰 11
1—7 质量/电荷比(m/e)值之算法 11
1—8 质谱原因与其简化图表 13
1—9 试料之准备与处理 15
1—10 峰之种类及其记号 17
1—11 测定条件报告格式(简介) 17
2—1 常见之质量/电荷比(m/e)值 21
第二章 有机质谱上常见数字之解析 21
2—2 常失落之中性碎片值 23
2—3 低质量数值 25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之结构决定 31
3—1 元素分析与同位素峰 31
3—2 决定分子量的方法 35
3—3 分子式之决定 41
3—4 准稳定离子与m*——峰 45
3—5 由准稳定离子峰(m*——峰)求m1——峰,m2——峰的两个方法 49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断裂之因素及方式 53
4—1 有机化合物断裂方式概论 53
4—2 由於形成稳定碎片离子而引起之断裂 55
4—2.2 史蒂文生定律 57
4—2.1 a-断裂 57
4—2.3 C-异原子键之断裂 59
4—3 由於经过稳定的环状过渡状态降低能量而引起之断裂 61
4—3.1 McLafferty重组(六环过渡状态) 61
4—3.2 四环过渡状态 65
4—3.3 邻一二取代基芳香族系之重组 67
4—3.4 Retro ——Diels—— Alder proccss 67
4—3.5双重组 69
4—4 由于脱离稳定的中性分子引起之断裂 70
第五章 各结构单位之断裂方式 75
5—1 一些简单化合物之质谱概要 75
5—2 各类有机化合物之质谱 79
5—2.1 饱和碳气化合物 79
5—2.2 烯类 81
5—2.3 脂环族化合物 83
5—2.4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85
5—2.5 醇类 87
5—2.6 苯甲醇类 89
5—2.7 酚类 91
5—2.8 醚类 91
(一)脂肪族醚类 91
(二)芳香族醚类 91
5—2.9 酮类 93
(一)脂肪族酮类 93
(二)环状酮 95
(三)不饱和酮 97
(四)芳香酮 97
(一)脂肪族醛类 99
5—2.10 醛类 99
(二)芳香族醛类 101
5—2.11 羧酸 101
(一)脂肪族酸类 101
(二)芳香族酸类 101
5—2.12 羧酸酯类 103
(一)脂肪族酯类 103
(二)苯甲酸及苯酸的酯类 105
(三)芳香族酸的酯类 105
(四)内酯 107
5—2.13 胺类 107
(一)脂肪族胺类 110
(三)环胺类 111
(二)胺基酸酯类 111
(四)芳香族胺类 113
5—2.14 烷基醯胺类 113
5—2.15 脂肪族腈类化合物 115
5—2.16 硝基化合物 117
(一)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117
(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17
5—2.17 脂肪族亚硝酸监 119
5—2.18 脂肪族硝酸监 119
5—2.19 胺基酸之酯类 119
5—2.20 合硫化合物 121
(一)脂肪族硫醇类 121
(二)脂肪族硫化物 121
5—2.21 卤化物 123
(三)脂肪族二硫化物 123
(一)脂肪族氯化物 125
(二)脂肪族碘化物 125
(三)脂肪族溴化物 127
(四)脂肪族氟化物 127
(五)芳香族卤化物 127
5—2.22 离环芳香族化合物 127
第六章 实例与练习 131
6—1 经由质谱推定分子结构之要领 131
6—2 实例 132
6—3 练习 136
6—4 各种化合物质谱与主要断裂方式 144
第七章 质谱学之展望 179
7—1 气相色层分离——质谱仪 179
7—2 四极质谱体,扇形磁?质普仪 181
7—3 气相色层分离-质谱仪之应用 183
7—4 化学离子化质谱学 187
7—5 气相色层分离/化学离子化/电子冲击式/质谱体/电子计算机 192
附录 197
Ⅰ.元素组成 197
Ⅱ.D.B.E之计算法 198
Ⅲ.常见之m/e值及其所代表之碎片离子 199
Ⅳ.常失落之中性碎片 205
Ⅴ.P.F.K之各碎片离子及其m/e值 206
Ⅵ. 常见之管柱液相流出背景 208
重要参考书 214
总索引 214
1 科学名词索引 214
2 化合物名词索引 216